一种耐水建筑板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46783发布日期:2019-06-11 21:4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水建筑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板材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镁质建筑板材具有耐火、质轻、耐冲击、隔音等优点,但其固有的性能缺陷严重阻碍着其应用范围,如易吸潮、耐水性差、易开裂变形等。解决镁质建筑板材耐水性差的问题,将会极大提高板材性能,将其应用范围扩大到更广泛的领域,进而推动镁质建筑板材行业的发展。目前,提高镁质建筑板材耐水性的手段主要依赖于防水改性剂和掺合料,但效果尚不明显。技术实现要素: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耐水建筑板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耐水建筑板,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氧化镁100份、氯化镁120~135份、聚丙烯纤维1~2份、粉煤灰12~17份、滑石粉5~10份、碳酸钙4~6份、硅灰1~3份、柠檬酸0.2~1.5份、防水剂0.3~0.8份和发泡剂20~30份。所述防水剂为氧化聚乙烯蜡、聚酰胺蜡、木钙、聚丙烯酸钠和丙烯酸十八酯的混合物。优选的,所述防水剂中氧化聚乙烯蜡、聚酰胺蜡、木钙、聚丙烯酸钠和丙烯酸十八酯的质量比为1:(7~9):(1~2):(0.4~1):(2~5)。更优选的,所述防水剂中氧化聚乙烯蜡、聚酰胺蜡、木钙、聚丙烯酸钠和丙烯酸十八酯的质量比为1:7:2:0.5:3。优选的,所述发泡剂为松香皂发泡剂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按质量比1:3~4的混合物。优选的,使用时,将混合均匀的防水剂加热至28~3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耐水建筑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面板物料混合压制:取氯化镁加水配制成0.87~1.2g/l的溶液,加热至35~40℃,加入粉煤灰、碳酸钙和硅灰,混匀,冷却至20~30℃;向氯化镁溶液中加入聚丙烯纤维,搅拌10~15min混匀,加入氧化镁,然后依次加入滑石粉、柠檬酸、防水剂,搅拌10~15min均匀;加入发泡剂,搅拌均匀后压制,压制温度为80~90℃、压强为0.2~0.3mpa,制成上面板;其中,所有成分的用量均为配方量的1/3;同法制成下面板;s2、芯层物料混合压制:取氯化镁加水配制成1.2~1.5g/l的溶液,加热至25~30℃,加入粉煤灰和碳酸钙,混匀,冷却至20~30℃;向氯化镁溶液中加入聚丙烯纤维,搅拌10~15min混匀,加入氧化镁,然后依次加入硅灰、滑石粉、防水剂,搅拌10~15min均匀得混合物料;将柠檬酸与发泡剂混合,在温度65~70℃条件下加入到所述混合物料中,搅拌均匀后压制,压制温度为85~100℃、压强为0.2~0.3mpa,制成芯层板;其中,所有成分的用量均为配方量的1/3;s3、分别将上面板和下面板压制于芯层板的上下表面,压制温度为100~120℃、压强为0.3~0.4mpa,然后常温下养护4~8h,即得耐水建筑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研究发现,加入硅灰和柠檬酸可有效缩短板材的加工时间并提高耐水性能,但两者的添加量过大可能导致建筑板的抗压能力减弱,所以硅灰和柠檬酸的加入以及二者与其他成分之间的用量配比至关重要。本发明中防水剂为氧化聚乙烯蜡、聚酰胺蜡、木钙、聚丙烯酸钠和丙烯酸十八酯的混合物。通过该防水剂可有效提高板材耐水性能。本发明中发泡剂为松香皂发泡剂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按质量比1:3~4的混合物,可进一步缩短板材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所制得的建筑板,耐火等级达到a1,≥15d不溶胀、不开裂,抗压强度达到66~80mpa,在水中浸泡10天后抗压强度仍达到62~76mpa,可见本发明建筑板耐水效果好,抗压强度及耐火等级高,是一种高品质的耐水建筑板。本发明方法可有效提高产品性能,耐火等级达到a1级,≥18d不溶胀、不开裂,抗压强度达到80mpa,在水中浸泡10天后抗压强度仍达到76mpa,且采用本发明方法在板材压制后仅需常温养护4h,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实施例1一种耐水建筑板,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氧化镁100份、氯化镁120份、聚丙烯纤维1份、粉煤灰12份、滑石粉5份、碳酸钙4份、硅灰1份、柠檬酸0.2份、防水剂0.3份和松香发泡剂20份。防水剂中氧化聚乙烯蜡、聚酰胺蜡、木钙、聚丙烯酸钠和丙烯酸十八酯的质量比为1:7:1:0.4:2,使用时,将混合均匀的防水剂加热至28℃。耐水建筑板的制备方法:按常规方法,将所有物料混合后,压制,压制温度为100℃、压强为0.3mpa,然后常温下养护8h,即得耐水建筑板。所述耐水建筑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面板物料混合压制:取氯化镁加水配制成0.87g/l的溶液,加热至30℃,加入粉煤灰、碳酸钙和硅灰,混匀,冷却至20℃;向氯化镁溶液中加入聚丙烯纤维,搅拌10min混匀,加入氧化镁,然后依次加入滑石粉、柠檬酸、防水剂,搅拌10min均匀;加入发泡剂,搅拌均匀后压制,压制温度为70℃、压强为0.2mpa,制成上面板;其中,所有成分的用量均为配方量的1/3;同法制成下面板;s2、芯层物料混合压制:取氯化镁加水配制成0.87g/l的溶液,加热至30℃,加入粉煤灰和碳酸钙,混匀,冷却至20℃;向氯化镁溶液中加入聚丙烯纤维,搅拌10min混匀,加入氧化镁,然后依次加入硅灰、滑石粉、防水剂,搅拌10min均匀得混合物料;将柠檬酸与发泡剂混合,在温度80℃条件下加入到所述混合物料中,搅拌均匀后压制,压制温度为120℃、压强为0.2mpa,制成芯层板;其中,所有成分的用量均为配方量的1/3;s3、分别将上面板和下面板压制于芯层板的上下表面,压制温度为120℃、压强为0.5mpa,然后常温下养护8h,即得耐水建筑板。实施例2一种耐水建筑板,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氧化镁100份、氯化镁135份、聚丙烯纤维2份、粉煤灰17份、滑石粉10份、碳酸钙6份、硅灰3份、柠檬酸1.5份、防水剂0.8份和松香发泡剂30份。所述防水剂中氧化聚乙烯蜡、聚酰胺蜡、木钙、聚丙烯酸钠和丙烯酸十八酯的质量比为1:9:2:1:5,使用时,将混合均匀的防水剂加热至35℃。所述耐水建筑板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防水剂中氧化聚乙烯蜡、聚酰胺蜡、木钙、聚丙烯酸钠和丙烯酸十八酯的质量比为1:7:2:0.5:3。实施例4实施例4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发泡剂为松香皂发泡剂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按质量比1:3的混合物。板材压制后仅需养护6h。实施例5实施例5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发泡剂为松香皂发泡剂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按质量比1:4的混合物。实施例6实施例6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所述耐水建筑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面板物料混合压制:取氯化镁加水配制成0.87g/l的溶液,加热至35℃,加入粉煤灰、碳酸钙和硅灰,混匀,冷却至20℃;向氯化镁溶液中加入聚丙烯纤维,搅拌10min混匀,加入氧化镁,然后依次加入滑石粉、柠檬酸、防水剂,搅拌10min均匀;加入发泡剂,搅拌均匀后压制,压制温度为80℃、压强为0.2mpa,制成上面板;其中,所有成分的用量均为配方量的1/3;同法制成下面板;s2、芯层物料混合压制:取氯化镁加水配制成1.2g/l的溶液,加热至25℃,加入粉煤灰和碳酸钙,混匀,冷却至20℃;向氯化镁溶液中加入聚丙烯纤维,搅拌10min混匀,加入氧化镁,然后依次加入硅灰、滑石粉、防水剂,搅拌10min均匀得混合物料;将柠檬酸与发泡剂混合,在温度65℃条件下加入到所述混合物料中,搅拌均匀后压制,压制温度为85℃、压强为0.2mpa,制成芯层板;其中,所有成分的用量均为配方量的1/3;s3、分别将上面板和下面板压制于芯层板的上下表面,压制温度为100℃、压强为0.3mpa,然后常温下养护4h,即得耐水建筑板。实施例7实施例7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一种耐水建筑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面板物料混合压制:取氯化镁加水配制成1.2g/l的溶液,加热至40℃,加入粉煤灰、碳酸钙和硅灰,混匀,冷却至30℃;向氯化镁溶液中加入聚丙烯纤维,搅拌15min混匀,加入氧化镁,然后依次加入滑石粉、柠檬酸、防水剂,搅拌15min均匀;加入发泡剂,搅拌均匀后压制,压制温度为90℃、压强为0.3mpa,制成上面板;其中,所有成分的用量均为配方量的1/3;同法制成下面板;s2、芯层物料混合压制:取氯化镁加水配制成1.5g/l的溶液,加热至30℃,加入粉煤灰和碳酸钙,混匀,冷却至30℃;向氯化镁溶液中加入聚丙烯纤维,搅拌15min混匀,加入氧化镁,然后依次加入硅灰、滑石粉、防水剂,搅拌15min均匀得混合物料;将柠檬酸与发泡剂混合,在温度70℃条件下加入到所述混合物料中,搅拌均匀后压制,压制温度为100℃、压强为0.3mpa,制成芯层板;其中,所有成分的用量均为配方量的1/3;s3、分别将上面板和下面板压制于芯层板的上下表面,压制温度为120℃、压强为0.4mpa,然后常温下养护4h,即得耐水建筑板。对比例1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防水剂中氧化聚乙烯蜡、聚酰胺蜡、木钙和聚丙烯酸钠的质量比为1:7:1:1。对比例2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防水剂为有机硅防水剂。对比例3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一种建筑板,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氧化镁100份、氯化镁120份、聚丙烯纤维1份、粉煤灰10份、滑石粉5份、碳酸钙3份、硅灰0.5份、柠檬酸0.1份、防水剂0.2份和发泡剂20份。防水剂中氧化聚乙烯蜡、聚酰胺蜡、木钙、聚丙烯酸钠和丙烯酸十八酯的质量比为1:5:1:2:1。试验例:通过实施例与对比例所述方法制得的建筑板的性能数据见表1。表中抗压强度为在水中浸泡0天、10天后测定的强度。表1耐火等级耐水性抗压强度(0天)抗压强度(10天)实施例1a2≥12d,不溶胀,不开裂65.2mpa61.9mpa实施例2a2≥12d,不溶胀,不开裂64.8mpa61.2mpa实施例3a1≥15d,不溶胀,不开裂69.2mpa63.2mpa实施例4a1≥15d,不溶胀,不开裂68.2mpa65.5mpa实施例5a1≥15d,不溶胀,不开裂69.7mpa62.0mpa实施例6a1≥18d,不溶胀,不开裂80.0mpa76.2mpa实施例7a1≥18d,不溶胀,不开裂78.2mpa73.2mpa对比例1a2≥5d,不溶胀,不开裂50.2mpa36.2mpa对比例2a2≥5d,不溶胀,不开裂47.2mpa29.0mpa对比例3a2≥8d,不溶胀,不开裂55.2mpa37.2mpa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方法所制得的建筑板,耐火等级达到a1,≥15d不溶胀、不开裂,抗压强度达到64~80mpa,在水中浸泡10天后抗压强度仍达到61~76mpa,可见本发明建筑板耐水效果好,抗压强度及耐火等级高,是一种高品质的耐水建筑板。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