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枣用控释掺混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57935发布日期:2019-07-24 10:26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肥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青枣用控释掺混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青枣,营养价值丰富、食用价值优良,含有大量维生素C、钙、磷、维生素B、胡萝卜素等,是冬季补缺果品。

目前,青枣栽培过程中存在着如下问题:(1)种植常用的肥料基本是复合肥,多以平衡为主,针对性差,缺乏专用肥料,且肥料用量逐年增加,忽略中微量元素的补充,而青枣对中量元素镁及微量元素硼、锌的需求较为敏感,缺失会导致开花不结果;(2)施肥不均匀,营养不均衡,氮肥用量偏高、中微量元素缺乏,肥料利用率低;(3)重视果期肥,轻施果前肥;(4)青枣树势衰弱、落花严重、开花不结果,大量的养分流失,造成土壤板结、环境污染。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高效、针对性强、营养全面的青枣专用控释掺混肥料。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青枣用控释掺混肥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肥料的养分释放规律同青枣的需肥规律基本一致,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缓解因肥料过量使用带来的土壤和环境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青枣用控释掺混肥料,所述控释掺混肥料由以下组份复配而成:包膜控释尿素、尿素、包膜控释磷酸二铵、包膜控释硝酸钾、硝酸钾、一水硫酸镁以及微量元素添加剂。

进一步地,所述组份的重量百分比如下:包膜控释尿素13%-15%、尿素2%-4%、包膜控释磷酸二铵17%-19%、包膜控释硝酸钾17%-19%、硝酸钾25%-27%、一水硫酸镁15%-17%以及微量元素添加剂3%-5%。

进一步地,所述包膜控释尿素包括尿素颗粒及包覆于尿素颗粒表面的聚氨酯包膜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包膜控释磷酸二铵包括磷酸二铵颗粒及包覆于磷酸二铵颗粒表面的聚氨酯包膜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包膜控释硝酸钾包括硝酸钾颗粒及包覆于所述硝酸钾颗粒的聚氨酯包膜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聚氨酯包膜涂层由复合改性聚氨酯包膜浆液喷涂所形成。

本发明所述的复合改性聚氨酯包膜浆液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植物油多元醇和凹凸棒土按预定比例混合均匀,得到A组分;将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中加入10%-15%摩尔比的腰果酚在70℃-80℃下反应1-3小时,得到B组分;将所述A、B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得到植物油基凹凸棒土杂化复合改性聚氨酯包膜液。

进一步地,所述包膜控释尿素的氮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为大于或等于44%。

进一步地,所述尿素的氮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为大于或等于46%。

进一步地,所述包膜控释磷酸二铵的氮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为大于或等于17%,五氧化二磷的质量百分比为44%。

进一步地,所述包膜控释硝酸钾的氮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为大于或等于11%,氧化钾的质量百分比为大于或等于43%。

进一步地,所述硝酸钾的氮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为大于或等于13%,氧化钾的质量百分比为大于或等于46%。

进一步地,所述一水硫酸镁的氧化镁的质量百分比为大于或等于26%。

进一步地,所述包膜控释尿素、所述尿素、所述包膜控释磷酸二铵、所述包膜控释硝酸钾、所述硝酸钾、所述一水硫酸镁均为颗粒状,其中,粒径在2.00mm-4.00mm之间的包膜控释尿素、尿素、控释磷酸二铵、包膜控释硝酸钾及一水硫酸镁的质量百分比均为大于或等于90%。

进一步地,所述包膜控释尿素、所述包膜控释磷酸二铵、所述包膜控释硝酸钾的养分释放期为6个月。

进一步地,所述微量元素添加剂包括如下组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EDTA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铁(EDTA铁)、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锰(EDTA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锌(EDTA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铜(EDTA铜)及硼砂。

进一步地,所述微量元素添加剂的组份配比按重量分数计,如下: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64%-67%、胺四乙酸二钠铁18%-2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锰1%-4%、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锌2%-6%、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铜1%-3%及硼砂8%-12%。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青枣用控释掺混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包膜控释尿素、尿素、包膜控释磷酸二铵、包膜控释硝酸钾、硝酸钾、一水硫酸镁分别过筛分级、干燥备用;

(2)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铁、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铜及硼砂按一定比例混合、压片造粒得到微量元素添加剂;

(3)将所述步骤(1)所得肥料及所述步骤(2)中制备的微量元素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即可得到青枣专用控释掺混肥料。

进一步地,步骤(3)的搅拌时间为15min-20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和优势:

(1)本发明提供的青枣专用控释掺混肥料是根据青枣的需肥特性(氮:磷:钾=4-5:1-2:5-7),针对性开发的一款专用控释配方肥,养分配比合理、全面,使用方便,实现一次施肥后期不脱肥,增添中微量营养元素,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流失;

(2)微量元素的添加除了保证台湾青枣的正常生理代谢、提高抗病性外,能够有效预防因缺少微量元素导致的落花落果;特别是青枣对镁肥需求较高,镁肥可在叶绿素及蛋白的合成作用中起到重要作用,专用控释掺混肥料添加大量的镁肥,利于青枣提产优质;

(3)本发明的青枣专用控释掺混肥料生产工艺简单,高效低耗、低成本,节能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将包膜控释尿素颗粒、尿素颗粒、包膜控释磷酸二铵颗粒、包膜控释硝酸钾颗粒、硝酸钾颗粒、一水硫酸镁颗粒分别过筛分级、干燥备用,使各种颗粒中粒径为2.00mm-4.00mm的肥料颗粒的质量百分比为大于或等于90%;

(2)EDTA钙、EDTA铁、EDTA锰、EDTA锌、EDTA铜、硼砂按65%、19%、2%、3%、1%、10%的重量百分比复配混合、压片造粒得到添加剂颗粒,粒径为2.00mm-4.00mm;

(3)将所述步骤(1)筛分、干燥的肥料颗粒及所述步骤(2)中制备的添加剂颗粒按140kg、31kg、182kg、186kg、261kg、160kg、40kg的重量投入到混合机中,混合搅拌15min。

按上述方法得到的青枣专用控释掺混肥料16-8-20+4MgO+TE,其中控释氮的质量百分比为11%,速效氮与控释氮的质量之比为1:2;控释氧化钾的质量百分比为8%,速效钾与控释钾的质量之比为3:2。

实施例2

(1)将包膜控释尿素颗粒、尿素颗粒、包膜控释磷酸二铵颗粒、包膜控释硝酸钾颗粒、硝酸钾颗粒、一水硫酸镁颗粒分别过筛分级、干燥备用,使各种颗粒中粒径为2.00mm-4.00mm的肥料颗粒的质量百分比为大于或等于90%;

(2)EDTA钙、EDTA铁、EDTA锰、EDTA锌、EDTA铜、硼砂按66%、21%、1%、2%、2%、8%的重量百分比复配混合、压片造粒得到添加剂颗粒,粒径为2.00mm-4.00mm;

(3)将所述步骤(1)筛分、干燥的肥料颗粒及所述步骤(2)中制备的添加剂颗粒按150kg、40kg、170kg、190kg、270kg、150kg、30kg的重量投入到混合机中,混合搅拌20min,即可得到青枣专用控释掺混肥料。

得到的青枣专用控释掺混肥料17-7-20+4MgO+TE,其中控释氮的质量百分比为11.5%,速效氮与控释氮的质量比为1:2;控释氧化钾的质量百分比为8%,速效钾与控释钾的质量比为3:2。

实施例3

(1)将包膜控释尿素颗粒、尿素颗粒、包膜控释磷酸二铵颗粒、包膜控释硝酸钾颗粒、硝酸钾颗粒、一水硫酸镁颗粒分别过筛分级、干燥备用,使各种颗粒中粒径为2.00mm-4.00mm的肥料颗粒的质量百分比为大于或等于90%;

(2)EDTA钙、EDTA铁、EDTA锰、EDTA锌、硼砂按64%、19%、2%、2%、1%、12%的重量百分比复配混合、压片造粒得到添加剂颗粒,粒径为2.00mm-4.00mm;

(3)将所述步骤(1)筛分、干燥的肥料颗粒及所述步骤(2)中制备的添加剂颗粒按130kg、20kg、190kg、170kg、270kg、170kg、50kg的重量投入到混合机中,混合搅拌15min-20min,即可得到青枣专用控释掺混肥料。

得到的青枣专用控释掺混肥料15-8-19+4MgO+TE,其中控释氮的质量百分比为10.8%,速效氮与控释氮的质量之比为1:2;控释氧化钾的质量百分比为7.3%,速效钾与控释钾的质量之比为3:2。

2017年2月至12月,于海南省乐东县佛罗镇槐角村对台湾青枣-五千(树龄三年)进行以下对比试验,采用常规复合肥料作为对照,分别与实施例1、2、3进行对比。常规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实施例青枣专用控释掺混肥料方肥N-P2O5-K2O分别为16-8-20+2MgO+TE、17-7-20+2MgO+TE、15-8-19+2MgO+TE。肥料用量和施用方法如下:本发明青枣专用控释掺混肥料实施例1、2、3用量均为25kg/亩,常规复合肥施用量30kg/亩,以基肥施入,其他后期追肥和栽培管理保持一致。肥料应用效果见下表1。

表1不同处理对青枣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表1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使用本发明的青枣专用控释掺混肥料后,总养分降低1%-3%,肥料使用量降低16.67%;青枣功能叶厚度增加了3.23%-9.68%,单果重增加了6.68%-9.05%,亩产量增加了3.49%-5.21%,同时改善青枣品质,糖度提高2-3度,口感更佳。且相比其他实施例,实施例1的效果最优,青枣叶厚、单果重、产量及糖度增幅最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