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渗抗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56474发布日期:2019-11-16 00:5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抗渗抗裂混凝土,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骨料85-95份、聚丙烯酰胺硅酸盐水泥15-20份、饮用水8-13份、掺合料4-6份、聚乙烯-碳纤维复配物1-2份、防水剂0.2-0.6份以及减水剂0.1-0.5份;

所述聚乙烯-碳纤维复配物的制备方法为:

a.采用铬酸溶液对聚乙烯纤维进行处理,再对处理后的聚乙烯纤维进行反复水洗;铬酸溶液为重铬酸钾、水以及浓硫酸按1:2:20的比例混合的混合液;

b.采用浓度为5-7%的磷酸氢氨溶液对碳纤维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处理后反复水洗,并将水洗后的碳纤维通入铬酸溶液中,经铬酸溶液洗涤后的碳纤维再进行反复水洗;

c.将碳纤维与聚乙烯纤维放入烘箱中烘干;

d.将碳纤维与聚乙烯纤维放入模腔中,并采用环氧树脂浸渍,对两者进行挤压处理,使其成型,制得复配纤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渗抗裂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掺合料包括质量分数比为1:(0.5-1.5):(0.3-0.6):(0.01-0.03)的粉煤灰、矿渣粉、氯化钠粉末以及三乙醇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渗抗裂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料包括质量分数比为1:(0.3-0.5)的碎石与细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渗抗裂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的最大粒径为20-25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渗抗裂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砂的粒径为0.1-0.8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渗抗裂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剂为甲基硅醇钠、乙基硅醇钠、聚乙基羟基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渗抗裂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为氨基磺酸盐系、脂肪酸系或聚羧酸系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抗渗抗裂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骨料、聚丙烯酰胺硅酸盐水泥以及聚乙烯-碳纤维复配物充分搅拌混合,搅拌温度为20-25℃,制成混合料;

s2.向混合料中加入饮用水以及减水剂充分搅拌,搅拌温度为30-40℃,搅拌时间为3-5min;

s3.再依次加入掺合料以及防水剂继续搅拌,搅拌温度为35-45℃,搅拌时间为5-10min,制得浆料;

s4.成型:对浆料进行浇筑、振捣,使之成型。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抗渗抗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骨料85‑95份、胶料15‑20份、饮用水8‑13份、掺合料4‑6份、聚乙烯‑碳纤维复配物1‑2份、防水剂0.2‑0.6份以及减水剂0.1‑0.5份;具体包括以下制备步骤:S1.将骨料、胶料以及聚乙烯‑碳纤维复配物充分搅拌混合,搅拌温度为20‑25℃,制成混合料;S2.向混合料中加入饮用水以及减水剂充分搅拌,搅拌温度为30‑40℃,搅拌时间为3‑5min;S3.再依次加入掺合料以及防水剂继续搅拌,搅拌温度为35‑45℃,搅拌时间为5‑10min,制得浆料;S4.成型:对浆料进行浇筑、振捣,使之成型。本发明通过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抗裂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黎木平;张伟;陈小冬;马凌宇;陈华;周世浩;谭丰哲;李洁文;王群;武银锋;陈伟;梁云靖;宋海龙;易明明;李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交通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深圳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深圳市交通工程造价管理站、深圳市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站)
技术研发日:2019.08.24
技术公布日:2019.11.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