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轴取向生长的TS-1沸石单晶的合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88108发布日期:2020-04-07 16:25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c轴取向生长的TS-1沸石单晶的合成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轴取向生长的ts-1沸石单晶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1983年,taramasso等人首次将过渡金属元素钛引入到纯硅的mfi结构沸石骨架中,合成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钛硅沸石分子筛ts-1。其具有mfi拓扑结构,与含铝的zsm-5沸石骨架结构相同,由具有不同取向的孔道结构相交形成,见附图1示意图。由于过渡金属元素钛原子的引入,赋予了ts-1独特的催化氧化性能,在烯烃环氧化、烷烃部分氧化、芳烃羟基化、酮类氨氧化等反应中均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但由于沸石晶体取向的不同,客体分子在不同取向上的传质过程和传质效率也截然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择形性、尺寸效应等。因此,可控合成具有不同晶体取向生长的沸石分子筛在催化、分离、光学、微波等领域皆具有显著的意义。

目前,合成具有不同晶体取向的沸石分子筛以具有c轴取向的mor沸石及具有b轴取向的mfi沸石膜的合成方法较多,主要是通过在支撑体如多孔玻璃、不锈钢片、铜网、氧化铝、陶瓷管等载体上,采用晶种涂覆法、水热合成法、微波辅助合成法、二次生长法等方法在模板剂和助剂的作用下,通过体表面诱导、抑制成核过程等作用机制获得。而对于具有取向生长的沸石的直接合成,尤其是取向生长的ts-1沸石的合成方法则较少。肖丰收等人通过添加尿素及特殊且昂贵的氟碳表面活性剂fc-4(c3f7o(cfcf3cf2o)2cfcf3conh(ch2)3n+(c2h5)2ch3i-)制备了具有b轴取向80nm~5μm的薄片及链状ts-1沸石(shanz,wangh,mengx,etal.designedsynthesisofts-1crystalswithcontrollableb-orientedlength[j].chemicalcommunications,2011,47(3):1048-1050.),其中取向生长的5μm长的链状沸石由纳米级沸石堆砌生长形成,而对于c轴取向生长的ts-1沸石的合成,尤其是具有较大尺寸的ts-1沸石单晶的合成,迄今为止,尚未见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c轴取向生长的ts-1沸石单晶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四丙基氢氧化铵、有机氟源、氢氟酸及水在冰浴条件下搅拌均匀;

(2)加入1mol/l无机碱源并依次逐滴加入钛源和硅源;

(3)将步骤(2)所得均一溶液装入密闭反应釜中,然后于80~100℃晶化12~24h,再快速转移至160~180℃环境中继续晶化24~72h;

(4)将步骤(3)所得晶化产物直接抽滤,洗涤至中性,然后于80~100℃条件下干燥,再于550℃条件下焙烧4~6h,即得c轴取向生长的ts-1沸石单晶。

其中,四丙基氢氧化铵:有机氟源:氢氟酸:水:无机碱源:钛源:硅源的质量比为80~120:0.1~0.5:5~10:5~15:1~10:0.1~2:80~100;

其中有机氟源为三氟乙胺或二氟乙胺,优选三氟乙胺;

其中无机碱源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优选氢氧化钠;

其中钛源为钛酸四丁酯、异丙醇钛、三氯化钛、四氯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钛酸四丁酯及三氯化钛中的一种;

其中硅源为正硅酸乙酯或正硅酸丁酯。

其中,本发明采用四丙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若采用具有类似结构的四甲基氢氧化铵、四乙基氢氧化铵、四丙基溴化铵、四丙基氯化铵、四丙基氟化铵也是可以想到的。

本发明在四丙基氢氧化铵、有机氟源、氢氟酸及水的共有体系中进行,溶液近乎中性,对合成过程中的设备选型、操作要求难度皆有益处。

本发明中钛源及硅源的加入需依次逐滴进行,尽可能抑制其快速水解,产生白色沉淀物。

本发明采用阶段晶化的方式进行,并在高温阶段保持较长时间,以促使其形成缺陷更少、更完美的大尺寸沸石单晶。如果采用一段式加热晶化、更高的温度及更长的时间,或者采用动态晶化的方式也是可以的。

本发明在晶化完成后可以直接抽滤,得到ts-1沸石单晶。其生长长度沿c轴方向可达58μm,沿a、b轴方向为1.6~8.11μ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合成体系中引入廉价的有机氟源和氢氟酸,在近中性条件下,采用阶段晶化的方式,于无任何外来支撑体的前提下合成得到沿c轴取向生长的ts-1沸石单晶,其生长长度沿c轴方向可达58μm。相对于其他在强碱或各种支撑体存在下,或采用特殊且昂贵的氟碳类助剂(如fc-4)作用下合成取向生长的沸石的合成方法,本发明对合成ts-1沸石单晶,优势更明显。

附图说明

图1.ts-1沸石形貌示意图;

图2.实施例1所合成ts-1沸石单晶xrd衍射谱;

图3.实施例2所合成ts-1沸石单晶局部sem照片(放大倍数:1000);

图4.实施例2所合成ts-1沸石单晶的局部sem照片(放大倍数:16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下列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将10g四丙基氢氧化铵、0.05g三氟乙胺、0.65g氢氟酸及1.09g去离子水在冰浴条件下搅拌均匀,然后加入0.2g1mol/l的氢氧化钠,继续搅拌30min,然后逐滴加入0.17g钛酸四丁酯,再搅拌4h,逐滴加入7.45g正硅酸乙酯,搅拌至溶液均匀后装入带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反应釜中,放置于100℃烘箱内晶化24h,然后迅速转入180℃烘箱内继续晶化48h。将晶化产物抽滤,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然后于80℃条件下干燥,再于马弗炉中550℃条件下焙烧4h,即得c轴取向生长的ts-1沸石单晶。由xrd衍射谱(附图2)可知,所合成样品结晶度高,完全为mfi拓扑结构。

实施例2

将10g四丙基氢氧化铵、0.1g三氟乙胺、0.82g氢氟酸及1.21g去离子水在冰浴条件下搅拌均匀,然后加入0.3g1mol/l的氢氧化钠,继续搅拌30min,然后逐滴加入0.11g钛酸四丁酯,再搅拌4h,然后逐滴加入9.88g正硅酸乙酯,继续搅拌至溶液均匀后装入带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反应釜中,于100℃烘箱内晶化12h,然后迅速转入180℃烘箱内继续晶化72h。将晶化产物抽滤、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然后于80℃条件下干燥,再于马弗炉中550℃条件下焙烧5h,即得c轴取向生长的ts-1沸石单晶c。由sem照片:附图3(局部放大1000倍)及附图4(局部放大1600倍)可知,所合成样品具有规整且相对完整的晶体形貌,无明显孪晶和杂晶,且所合成的ts-1沸石单晶沿c轴方向生长长度达58μm,沿a、b轴方向生长长度为1.6~8.11μm。

当然,本发明还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c轴取向生长的ts-1沸石单晶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四丙基氢氧化铵、有机氟源、氢氟酸及水在冰浴条件下搅拌均匀;

(2)加入1mol/l无机碱源并依次逐滴加入钛源和硅源;

(3)将步骤(2)所得均匀溶液装入密闭反应釜中,然后于80~100℃晶化12~24h,再快速转移至160~180℃环境中继续晶化24~72h;

(4)将步骤(3)所得晶化产物抽滤后洗涤至中性,然后于80~100℃条件下干燥,再于550℃条件下焙烧4~6h,即得c轴取向生长的ts-1沸石单晶;

其中,四丙基氢氧化铵:有机氟源:氢氟酸:水:无机碱源:钛源:硅源的质量比为80~120:0.1~0.5:5~10:5~15:1~10:0.1~2:80~100;所述有机氟源为三氟乙胺或二氟乙胺;无机碱源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钛源为钛酸四丁酯、异丙醇钛、三氯化钛、四氯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硅源为正硅酸乙酯或正硅酸丁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c轴取向生长的ts-1沸石单晶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ts-1沸石单晶沿c轴方向生长长度达58μm,沿a、b轴方向生长长度为1.6~8.11μ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c轴取向生长的TS‑1沸石单晶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模板剂、有机氟源、氢氟酸及水在冰浴条件下搅拌均匀;(2)加入无机碱源并依次逐滴加入钛源和硅源;(3)于80~100℃晶化12~24h,然后再快速转移至160~180℃环境中继续晶化24~72h;(4)将晶化产物抽滤、洗涤、干燥、焙烧,即得一种c轴取向生长的TS‑1沸石单晶。本发明所合成的TS‑1沸石单晶沿c轴方向生长长度可达58μm,沿a、b轴方向生长长度为1.6~8.11μm。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明;张前;吕剑;余秦伟;王为强;梅苏宁;赵锋伟;李亚妮;袁俊;惠丰;唐晓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12.12
技术公布日:2020.04.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