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化炉内部高温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0512发布日期:2019-10-09 03:14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化炉内部高温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化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化炉内部高温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钢化炉是一种对玻璃材料进行高温加热、而后再急冷的技术处理,使冷却后的玻璃表层形成压应力,玻璃内部形成张应力,从而达到提高玻璃强度,使普通退火玻璃成为钢化玻璃的设备,由于玻璃加工成品不同,大量玻璃制品如手机玻璃盖板,在钢化前会进行镀膜加工,镀膜之后的玻璃面在钢化炉中加热时相对未镀膜的玻璃面受热慢,在这种差异下,时常出现钢化后的玻璃翘曲的问题,加热时间过长,也导致表面镀膜受损,由于玻璃盖板等制品加工工序多,次品率也相当高,要降低此类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次品率,必须从每个加工工艺环节出发进行改进,对于钢化炉设备,对其内部高温加热设备进行改进对降低产品次品率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化炉内部高温加热设备,包括:

机架、设于机架上方的输送装置、设于所述输送装置上方的钢化炉壳、吊设于所述钢化炉壳内壁顶部的上碳纤维加热管、设于所述机架下方的下碳纤维加热管以及用于钢化炉壳内部热风对流的的对流风管装置。

优选的,输送装置包括外部输送装置以及内部输送装置,外部输送装置包括下传送带、架设于下传送带正上方的上传送带、设于下传送带前方的物料放置台以及固定于上传送带表面的取料气缸,内部输送装置为设于钢化炉壳内部的陶瓷辊道。

优选的,取料气缸连通三位五通换向阀、取料气缸下端固定连接一缓冲吸盘,缓冲吸盘上表面固定一接触传感器。

优选的,对流风管装置包括设于钢化炉壳外顶部的送风电机、与送风电机传动轴销接的主动带轮、由主动带轮驱动的从动带轮、与从动带轮销接的转动轴、固定于转动轴上的输风叶片、用于容纳输风叶片的风箱以及与风箱连通的对流管。

优选的,对流管包括一U型直通长风管以及与U型直通长风管管体侧面连通的L型分流管。

有益效果:

1、采用对流管设计,加强镀膜的玻璃面上方空气流动,提高氧气值,减小玻璃两面的受热差,缩短加热时间。

2、采用气缸取料取代人工,提高取料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对流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钢化炉壳2、输风叶片3、送风电机4、转动轴5、从动带轮6、主动带轮7、风箱8、上碳纤维加热管9、下碳纤维加热管10、陶瓷辊道11、对流管12、上传送带13、取料气缸14、缓冲吸盘15、接触传感器16、下传送带17、物料放置台18、U型直通长风管19、L型分流管20、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20、设于机架20上方的输送装置、设于所述输送装置上方的钢化炉壳1、吊设于所述钢化炉壳1内壁顶部的上碳纤维加热管8、设于所述机架20下方的下碳纤维加热管9以及用于钢化炉壳1内部热风对流的的对流风管装置。输送装置包括外部输送装置以及内部输送装置,外部输送装置包括下传送带16、架设于下传送带16正上方的上传送带12、设于下传送带16前方的物料放置台17以及固定于上传送带12表面的取料气缸13,内部输送装置为设于钢化炉壳1内部的陶瓷辊道10。取料气缸13连通三位五通换向阀、取料气缸13下端固定连接一缓冲吸盘14,缓冲吸盘14上表面固定一接触传感器15。对流风管装置包括设于钢化炉壳1外顶部的送风电机3、与送风电机3传动轴销接的主动带轮6、由主动带轮6驱动的从动带轮5、与从动带轮5销接的转动轴4、固定于转动轴4上的输风叶片2、用于容纳输风叶片2的风箱7以及与风箱7连通的对流管11。对流管11包括一U型直通长风管18以及与U型直通长风管18管体侧面连通的L型分流管19。

作业时,取料气缸13上的缓冲吸盘14吸取物料放置台17上堆叠的玻璃材料,三位五通换向阀控制取料气缸13伸缩,接触传感器15感应到压力后,取料气缸13再进给2cm行程,缓冲吸盘14吸附玻璃材料,随上传送带12与下传送带16同步运动,当玻璃材料运输至内部输送装置前端时,缓冲吸盘14由产品自带的真空发生器控制排气,玻璃材料随陶瓷辊道10运输至钢化炉壳1内部,启动钢化炉壳1上顶部的送风电机3,送风电机3共两个,分置于U型直通长风管18两端,送风电机3带动输风叶片2高速旋转,风箱7背面开有进风口,将外部空气经对流管11运输至钢化炉内部,本使用新型中的对流管11设计为U型直通长风管18与L型分流管19组合,冷空气在管内充分加热,从L型分流管19排出到玻璃材料上表面,加速玻璃材料上表面的空气流通,提高表面氧气含量,使上下表面的受热差减小,缩短加热时间,上碳纤维加热管8与下碳纤维加热管9同时对玻璃材料进行高温加热。高温加热后的玻璃材料还需通过冷却装置进行急冷处理,使其内部形成张应力,由于其结构与本实用新型无关,故在此不作赘述。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