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有机肥无臭发酵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6835发布日期:2019-09-29 15:38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有机肥无臭发酵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生物有机肥无臭发酵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物一旦大规模堆集就会处于厌氧发酵状态,厌氧发酵菌群以产酸菌、产甲烷菌两大类的厌氧菌为主,它们降解有机质,产生大量挥发性恶臭气溶胶,其中有含硫化物,含氮化合物,甲烷,有机酸和渗滤水等。挥发性恶臭气溶胶浓度大,对于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目前,有机肥发酵生产装置中缺少除臭环节,产生大量的臭气,导致生产环境恶化,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有机肥无臭发酵生产装置,有利于实现有机肥无臭发酵。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实用新型目的:

一种生物有机肥无臭发酵生产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是:所述底座通过对称的L形杆固定连接发酵桶,所述发酵桶的上侧固定连接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锥齿轮一的一侧中心,所述锥齿轮一啮合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二固定在圆轴的下部,所述圆轴铰接所述发酵桶的顶板中心,所述圆轴的下端固定连接十字杆的上侧中心,所述十字杆的下侧四个端部分别铰接齿轮,四个所述齿轮分别啮合齿圈,所述齿圈的上侧固定连接所述发酵桶的顶板下侧,所述齿轮的下侧中心固定连接十字搅拌杆的圆杆顶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皮带的一端环绕所述圆轴的上部,所述皮带的另一端环绕风扇转轴的上部,所述风扇的转轴铰接圆桶的顶板中心,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圆桶内腔上部,所述发酵桶的顶板偏心处固定连接所述圆桶的下部,所述圆桶连通所述发酵桶,所述圆桶内腔下部固定连接两个圆板一,每个所述圆板一上分别设置有一组圆孔,所述圆桶的中部固定连通L形通气管的横管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L形通气管的竖杆固定穿过臭气处理桶的顶板,所述L形通气管的竖管下部设置在所述臭气处理桶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臭气处理桶通过一组沿圆周方向均匀排布的竖杆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所述臭气处理桶的顶部固定连通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上部固定连接两个圆板二,每个所述圆板二上分别设置有一组圆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发酵桶的中部固定连通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上部螺纹连接端盖,所述发酵桶的底板中心固定连通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中部设置有开关一。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臭气处理桶的上部固定连通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上部螺纹连接盖子,所述臭气处理桶的下部固定连通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中部设置有开关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拧下端盖,将有机肥及添加剂从进料管倒入发酵桶中,拧上端盖,拧下盖子,将含有EM菌的溶液从进液管倒入臭气处理桶中,使EM菌的溶液高于L形通气管竖管下端,拧上盖子。在发酵过程中,打开电机,电机带动锥齿轮一转动,锥齿轮一带动锥齿轮二转动,锥齿轮二带动圆轴转动,圆轴带动十字杆转动,十字杆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在绕圆轴转动的同时与齿圈啮合转动,齿轮在公转的同时自转,齿轮带动十字搅拌杆公转的同时自转,使有机肥及添加剂混合均匀,同时有利于发酵过程臭气排出。与此同时,圆轴通过皮带带动风扇转动,风扇将臭气从发酵桶吸入L形通气管,两个圆板一之间的活性炭包吸收臭气中有害物质,臭气从L形通气管进入臭气处理桶中,EM菌的溶液对臭气进行处理,并且臭气中的氨气、硫化氢气体易溶于水,经过处理的臭气从臭气处理桶进入出气管,经过两个圆板二之间的干燥剂干燥排入空气中,发酵完成后,关闭电机。在出料管下方放置盛料桶,打开开关一,收集有机肥,收集完成后关闭开关一。用水管连接出液管和废水桶,打开开关二,将溶液从臭气处理桶中排出,关闭开关二。本实用新型为生物有机肥无臭发酵生产装置,有利于实现有机肥无臭发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开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开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中:1、电机,2、锥齿轮一,3、锥齿轮二,4、发酵桶,5、开关一,6、L形杆,7、底座,8、出料管,9、竖杆,10、臭气处理桶,11、进液管,12、盖子,13、出气管,14、圆轴,15、圆桶,16、皮带,17、L形通气管,18、开关二,19、出液管,20、进料管,21、端盖,22、风扇,23、圆板一,24、圆板二,25、齿圈,26、齿轮,27、十字搅拌杆,28、十字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7,所述底座7通过对称的L形杆6固定连接发酵桶4,所述发酵桶4的上侧固定连接电机1,所述电机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锥齿轮一2的一侧中心,所述锥齿轮一2啮合锥齿轮二3,所述锥齿轮二3固定在圆轴14的下部,所述圆轴14铰接所述发酵桶4的顶板中心,所述圆轴14的下端固定连接十字杆28的上侧中心,所述十字杆28的下侧四个端部分别铰接齿轮26,四个所述齿轮26分别啮合齿圈25,所述齿圈25的上侧固定连接所述发酵桶4的顶板下侧,所述齿轮26的下侧中心固定连接十字搅拌杆27的圆杆顶端。

皮带16的一端环绕所述圆轴14的上部,所述皮带16的另一端环绕风扇22转轴的上部,所述风扇22的转轴铰接圆桶15的顶板中心,所述风扇22设置在所述圆桶15内腔上部,所述发酵桶4的顶板偏心处固定连接所述圆桶15的下部,所述圆桶15连通所述发酵桶4,所述圆桶15内腔下部固定连接两个圆板一23,每个所述圆板一23上分别设置有一组圆孔,所述圆桶15的中部固定连通L形通气管17的横管端。

所述L形通气管17的竖杆固定穿过臭气处理桶10的顶板,所述L形通气管17的竖管下部设置在所述臭气处理桶10内。

所述臭气处理桶10通过一组沿圆周方向均匀排布的竖杆9固定连接所述底座7,所述臭气处理桶10的顶部固定连通出气管13,所述出气管13的上部固定连接两个圆板二24,每个所述圆板二24上分别设置有一组圆孔。

所述发酵桶4的中部固定连通进料管20,所述进料管20的上部螺纹连接端盖21,所述发酵桶4的底板中心固定连通出料管8,所述出料管8中部设置有开关一5。

所述臭气处理桶10的上部固定连通进液管11,所述进液管11的上部螺纹连接盖子12,所述臭气处理桶10的下部固定连通出液管19,所述出液管19中部设置有开关二18。

两个所述圆板一23之间放置有活性炭包。

两个所述圆板二24之间放置有干燥剂包。

所述L形通气管17的竖管下端与所述臭气处理桶10底板间距为10cm。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为:拧下端盖21,将有机肥及添加剂从进料管20倒入发酵桶4中,拧上端盖21,拧下盖子12,将含有EM菌的溶液从进液管11倒入臭气处理桶10中,使EM菌的溶液高于L形通气管17竖管下端,拧上盖子12。在发酵过程中,打开电机1,电机1带动锥齿轮一2转动,锥齿轮一2带动锥齿轮二3转动,锥齿轮二3带动圆轴14转动,圆轴14带动十字杆28转动,十字杆28带动齿轮26转动,齿轮26在绕圆轴14转动的同时与齿圈25啮合转动,齿轮26在公转的同时自转,齿轮26带动十字搅拌杆27公转的同时自转,使有机肥及添加剂混合均匀,同时有利于发酵过程臭气排出。与此同时,圆轴14通过皮带16带动风扇22转动,风扇22将臭气从发酵桶4吸入L形通气管17,两个圆板一23之间的活性炭包吸收臭气中有害物质,臭气从L形通气管17进入臭气处理桶10中,EM菌的溶液对臭气进行处理,并且臭气中的氨气、硫化氢气体易溶于水,经过处理的臭气从臭气处理桶10进入出气管13,经过两个圆板二24之间的干燥剂干燥排入空气中,发酵完成后,关闭电机1。在出料管8下方放置盛料桶,打开开关一5,收集有机肥,收集完成后关闭开关一5。用水管连接出液管19和废水桶,打开开关二18,将溶液从臭气处理桶10中排出,关闭开关二18。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