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布浸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48049发布日期:2020-03-03 04:07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玻璃纤维布浸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纤维布浸渍机,属于除尘滤袋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厂矿主动对生产中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目前处理废气的主要方式还是通过除尘滤袋过滤。因为玻璃纤维布具有耐高温、抗拉性能好等优点,工业用除尘滤袋很多采用玻璃纤维布覆膜为主原料,但玻璃纤维布存在脆性等缺陷,使得使用寿命偏短。为了解决玻璃纤维布脆性的问题,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不断地研究与探索,研究改善玻璃纤维布特性的方法,虽然在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着尚未克服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玻璃纤维布浸渍机,采用浸渍高温烘烤技术,将抗脆剂均匀浸入玻璃纤维布,再经350℃烘烤,使抗脆剂完全附着在玻璃纤维布上,使得玻璃纤维布具有抗脆特性。改善了玻璃纤维布的特性,提高了除尘滤袋的使用寿命。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玻璃纤维布浸渍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方的立式烘箱、设置所述立式烘箱下方的浸渍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前端的牵引装置,设置在机架后端的牵引冷却装置;

所述浸渍装置包括浸渍槽,所述浸渍槽里面设置有浸渍辊,所述浸渍辊通过支架连接浸渍辊升降气缸,所述浸渍槽上设置有挤压装置;

所述的立式烘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入口和出口,所述箱体顶部对应所述入口和出口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导向轮,所述箱体里面对应所述入口和出口之间的上方布置有一列加热元件。

所述的玻璃纤维布浸渍机,所述浸渍槽上方设置有安装架,所述的浸渍辊升降气缸和所述的挤压装置安装在所述的安装架上。

所述的玻璃纤维布浸渍机,所述的挤压装置包括一对挤压辊。

所述的玻璃纤维布浸渍机,所述牵引装置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向辊。

所述的玻璃纤维布浸渍机,所述牵引冷却装置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向辊。

所述的玻璃纤维布浸渍机,所述的立式烘箱里面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

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浸渍高温烘烤技术,将抗脆剂均匀浸入玻璃纤维布,再经350℃烘烤,使抗脆剂完全附着在玻璃纤维布上,使得玻璃纤维布具有抗脆特性。改善了玻璃纤维布的特性,提高了除尘滤袋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牵引装置;3、牵引冷却装置;4、浸渍槽;5、浸渍辊;6、支架;7、浸渍辊升降气缸;8、挤压装置;9、箱体;10、入口;11、出口;12、导向轮;13、加热元件;14、安装架;15、导向辊;16、玻璃纤维布。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玻璃纤维布浸渍机,包括机架1、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方的立式烘箱、设置所述立式烘箱下方的浸渍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前端的牵引装置2,设置在机架后端的牵引冷却装置3;

所述浸渍装置包括浸渍槽4,所述浸渍槽里面设置有浸渍辊5,所述浸渍辊通过支架6连接浸渍辊升降气缸7,所述浸渍槽上设置有挤压装置8;

所述的立式烘箱包括箱体9,所述箱体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入口10和出口11,所述箱体顶部对应所述入口和出口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导向轮12,所述箱体里面对应所述入口和出口之间的上方布置有一列加热元件13。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玻璃纤维布浸渍机,所述浸渍槽上方设置有安装架14,所述的浸渍辊升降气缸和所述的挤压装置安装在所述的安装架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玻璃纤维布浸渍机,所述的挤压装置包括一对挤压辊。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玻璃纤维布浸渍机,所述牵引装置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向辊15。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玻璃纤维布浸渍机,所述牵引冷却装置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向辊。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玻璃纤维布浸渍机,所述的立式烘箱里面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16。温度检测装置用于实时检测烘箱内部的温度,保持温度在350℃左右恒定。

用上述玻璃纤维布浸渍机进行玻璃纤维浸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抗脆剂加入浸渍槽中,在牵引装置的作用下,玻璃纤维布16经过导向装置进入浸渍槽,在浸渍辊的带动下,将抗脆剂均匀浸入玻璃纤维布,再经挤压装置进行挤压脱掉多余的液体,浸渍挤压后的玻璃纤维布进入立式烘箱经过350℃烘烤,最后在牵引冷却装置的作用下从立式烘箱中出来经过冷却进行切除毛边收卷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玻璃纤维浸渍的方法,所述的抗脆剂按重量份数包括低粘度双酚a型环氧树脂20-30份,溴代苯基马来酰亚胺10-15份、亚甲基双环己烷胺9-12份,核壳型橡胶增韧剂3-5份,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25-28份,2-乙基-4-甲基咪唑4-6份,将各组分均匀搅拌混合即可。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等同替换所组成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未尽事宜,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