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红外线阻隔夹层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7091发布日期:2020-05-06 23:30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红外线阻隔夹层玻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高红外线阻隔夹层玻璃。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如果长时间被光线照射,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危害,例如使皮肤老化、产生皱纹、产生斑点、造成皮肤粗糙或皮肤炎甚至引发皮肤癌等疾病;同时,也会导致汽车内饰和房屋内饰在短期内老化、褪色,最终影响人们的使用;而红外线则可能增加车辆油耗以及使驾驶员和乘客感到闷热等不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安全和舒适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消费者对车窗玻璃能够隔紫外线和红外线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同时,紫外线和红外线都属于电磁波,对它们的隔绝主要有吸收和反射两种方式,其中反射需依靠导电介,目前常见的红外线阻隔玻璃的屏蔽作用较为单一,不具有复合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高红外线阻隔夹层玻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红外线阻隔夹层玻璃,包括玻璃板一、中间玻璃板及玻璃板二,并且,所述玻璃板一、所述中间玻璃板及所述玻璃板二之间依次连接,所述玻璃板一的上端与液晶调光膜的一侧连接,所述玻璃板二的上端与隔热膜的一侧连接,所述玻璃板一的下端与所述中间玻璃板的上端之间通过粘贴层一连接,所述玻璃板二的上端与所述中间玻璃板的下端之间通过粘贴层二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间玻璃板包括紫外线反射层、可见光反射层、真空层、红外线反射层及红外线反射玻璃板,并且,所述紫外线反射层的一侧与所述可见光反射层的一侧连接,所述可见光反射层的另一侧与所述真空层的一侧连接,所述真空层的另一侧与所述红外线反射层的一侧连接,所述红外线反射层的另一侧与所述红外线反射玻璃板的一侧连接。

优选的,所述紫外线反射层、所述可见光反射层及所述红外线反射层内均设有吸光剂。

优选的,所述吸光剂包括红外线吸收剂、可见光吸收剂及紫外线吸收剂。

优选的,所述玻璃板一及所述玻璃板二的厚度均为1.8~4.0mm,所述中间玻璃板的厚度为0.38~1.14mm。

优选的,所述玻璃板一、所述玻璃板二及所述中间玻璃板均为压合成型的。

优选的,所述粘贴层一与所述粘贴层二均采用热固化胶制成。

优选的,所述隔热膜由碳酸钙纳米粉末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在紫外线反射层、可见光反射层及红外线反射层内均设有吸光剂,可以吸收太阳光中大部分的光线,以低成本的方式实现了红外线反射、可见光吸收和紫外线吸收等功能的复合,优选的提高了红外线的隔绝效果;

2、通过在中间玻璃板内设置真空层,提高了夹层玻璃的隔音效果,该夹层玻璃可以屏蔽大部分的太阳光,有效阻隔红外线、紫外线对人体和植物的侵害并减少室内饰演物褪色、塑料机壳老化等,同时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降低室内温度,节能环保,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高红外线阻隔夹层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间玻璃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玻璃板一;2、中间玻璃板;3、玻璃板二;4、液晶调光膜;5、隔热膜;6、粘贴层一;7、粘贴层二;8、紫外线反射层;9、可见光反射层;10、真空层;11、红外线反射层;12、红外线反射玻璃板;13、吸光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优选的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高红外线阻隔夹层玻璃,包括玻璃板一1、中间玻璃板2及玻璃板二3,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玻璃板一1、玻璃板二3及中间玻璃板2均为压合成型的,并且,玻璃板一1、中间玻璃板2及玻璃板二3之间依次连接,对于三者之间的尺寸,玻璃板一1及玻璃板二3的厚度均为1.8~4.0mm,中间玻璃板2的厚度为0.38~1.14mm,玻璃板一1的上端与液晶调光膜4的一侧连接,玻璃板二3的上端与隔热膜5的一侧连接,对于隔热膜5的材料选用,一般由碳酸钙纳米粉末制成,玻璃板一1的下端与中间玻璃板2的上端之间通过粘贴层一6连接,玻璃板二3的上端与中间玻璃板2的下端之间通过粘贴层二7连接,对于粘贴层一6与粘贴层二7的材料选用,一般采用热固化胶。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中间玻璃板2的结构。

如图2所示,中间玻璃板2包括紫外线反射层8、可见光反射层9、真空层10、红外线反射层11及红外线反射玻璃板12,并且,紫外线反射层8的一侧与可见光反射层9的一侧连接,可见光反射层9的另一侧与真空层10的一侧连接,真空层10的另一侧与红外线反射层11的一侧连接,红外线反射层11的另一侧与红外线反射玻璃板12的一侧连接,紫外线反射层8、可见光反射层9及红外线反射层11内均设有吸光剂13,吸光剂13包括红外线吸收剂、可见光吸收剂及紫外线吸收剂。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际应用时:首先通过粘贴层一6与粘贴层二7将玻璃板一1、中间玻璃板2及玻璃板二3之间通过连接,液晶调光膜4主要可以调节光照强度,当光照强度增强时,这些液晶调光膜4的颜色会由浅变深,进行变色反应,达到紫外和短波光线隔断的效果,使得烈日下透过的光线变得柔和且有阴凉之感;当光照强度降低时,液晶调光膜4的颜色又由深变浅,进行褪色反应,保证车内光照强度,隔热膜5内含有纳米粉末及碳酸钙纳米粉末,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降低室内温度,在中间玻璃板2内设置真空层10,减少穿透玻璃的噪音数量,降低噪音分贝,达到隔音效果,紫外线反射层8、可见光反射层9及红外线反射层11内均设有相应的吸光剂13,有效地吸收外部的红外、紫外及可见光的照射,降低了车内温度,达到隔热效果,同时防止人们长期接收紫外辐射,损害健康。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紫外线反射层8、可见光反射层9及红外线反射层11内均设有吸光剂13,可以吸收太阳光中大部分的光线,以低成本的方式实现了红外线反射、可见光吸收和紫外线吸收等功能的复合,优选的提高了红外线的隔绝效果;通过在中间玻璃板2内设置真空层,提高了夹层玻璃的隔音效果,该夹层玻璃可以屏蔽大部分的太阳光,有效阻隔红外线、紫外线对人体和植物的侵害并减少室内饰演物褪色、塑料机壳老化等,同时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降低室内温度,节能环保,应用范围广。

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高红外线阻隔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板一(1)、中间玻璃板(2)及玻璃板二(3),并且,所述玻璃板一(1)、所述中间玻璃板(2)及所述玻璃板二(3)之间依次连接,所述玻璃板一(1)的上端与液晶调光膜(4)的一侧连接,所述玻璃板二(3)的上端与隔热膜(5)的一侧连接,所述玻璃板一(1)的下端与所述中间玻璃板(2)的上端之间通过粘贴层一(6)连接,所述玻璃板二(3)的上端与所述中间玻璃板(2)的下端之间通过粘贴层二(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红外线阻隔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玻璃板(2)包括紫外线反射层(8)、可见光反射层(9)、真空层(10)、红外线反射层(11)及红外线反射玻璃板(12),并且,所述紫外线反射层(8)的一侧与所述可见光反射层(9)的一侧连接,所述可见光反射层(9)的另一侧与所述真空层(10)的一侧连接,所述真空层(10)的另一侧与所述红外线反射层(11)的一侧连接,所述红外线反射层(11)的另一侧与所述红外线反射玻璃板(12)的一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红外线阻隔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反射层(8)、所述可见光反射层(9)及所述红外线反射层(11)内均设有吸光剂(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红外线阻隔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剂(13)包括红外线吸收剂、可见光吸收剂及紫外线吸收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红外线阻隔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板一(1)及所述玻璃板二(3)的厚度均为1.8~4.0mm,所述中间玻璃板(2)的厚度为0.38~1.14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红外线阻隔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板一(1)、所述玻璃板二(3)及所述中间玻璃板(2)均为压合成型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红外线阻隔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层一(6)与所述粘贴层二(7)均采用热固化胶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红外线阻隔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膜(5)由碳酸钙纳米粉末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红外线阻隔夹层玻璃,包括玻璃板一、中间玻璃板及玻璃板二,并且,玻璃板一、中间玻璃板及玻璃板二之间依次连接,玻璃板一的上端与液晶调光膜的一侧连接,玻璃板二的上端与隔热膜的一侧连接,玻璃板一的下端与中间玻璃板的上端之间通过粘贴层一连接,玻璃板二的上端与中间玻璃板的下端之间通过粘贴层二连接,中间玻璃板包括紫外线反射层、可见光反射层、真空层、红外线反射层及红外线反射玻璃板,并且,紫外线反射层的一侧与可见光反射层的一侧连接,可见光反射层的另一侧与真空层的一侧连接,真空层的另一侧与红外线反射层的一侧连接,红外线反射层的另一侧与红外线反射玻璃板的一侧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郝秉天;肖彬;刘照生;郏玉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景图玻璃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9
技术公布日:2020.05.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