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法玻璃流道防对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0817发布日期:2020-05-22 21:33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浮法玻璃流道防对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法玻璃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法玻璃流道防对流装置。



背景技术:

浮法玻璃生产工艺是目前较为主流的玻璃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将石英砂等玻璃原料在窑炉中高温熔融为玻璃液,然后将玻璃液引入到高温的锡液槽中,由于玻璃液密度低于锡液,所以玻璃液在锡液的表面受到表面张力、重力等作用下摊铺开来,再配合拉边机等对锡液槽中的玻璃液厚度进行控制,再将玻璃引出到退火窑中形成玻璃带,后续经过冷却裁切后形成玻璃板。在玻璃液从窑炉引入到锡液槽的过程中,由于窑炉与锡液槽是相对独立的设备,通常在两者之间设置流道对玻璃液进行导流,流道处会设置闸门结构便于对玻璃液的流量进行控制。由于流道是暴露在窑炉和锡液槽外的,与外界环境接触较多,特别是流道相对于窑炉和锡液槽要小,在流道处会产生横穿的空气对流,这会使得经过流道的玻璃液以及与流道相邻的锡液温度变化,还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使得锡液氧化、冷却等,会对锡液及玻璃液的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浮法玻璃流道防对流装置,以解决现有浮法玻璃生产过程中在窑炉与锡液槽之间存在空气对流影响玻璃液质量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浮法玻璃流道防对流装置,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矩形的门框,两个门框的顶端之间连接有矩形的顶板,每个门框的底部均设有至少两个支柱,每个门框内均转动连接有对开的门扇,门扇包括左侧门和右侧门,右侧门的底部转动连接有锁片,门框的底边上固定有锁扣。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实际应用时,两个门框分别位于玻璃窑与锡液槽连接处流道的两侧,门框中安装的对开的门扇关闭后将流道两侧遮挡,顶板将流道上方遮挡,这样将流道罩覆,使得流道位于顶板、门扇围合的空间内,门扇关闭后流道两侧不连通,没有对流的空气,不会对流道中的玻璃液或锡液造成影响。支柱将门框支撑到一定高度,可根据车间实际情况选择不同高度的支柱,使得更适应车间的实际使用情况。采用对开的门扇可完全打开,便于工人进入其中进行操作,开合过程中不是直接敞开,能够一定程度缓冲空气的流动。采用锁片和锁扣进行门扇的锁定,结构简单实用,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顶板上设有两组散热孔,两组散热孔以两个门框之间的中线对称分布。作为优选由于流道上方开口设置,玻璃液及锡液的高温会对顶板造成热气流冲击,通过散热孔可将热量分散均匀导出,减少顶板长期使用过程中受到的压力,采用对称分布使得热气流从两侧均匀导出,进一步保证顶板不会发生向上的拱曲变形。

进一步,顶板上固定有位于散热孔上方的导流罩,导流罩设有朝向顶板中线的开口。作为优选通过导流罩对热气流进行导流,导流罩开口的设置可避免流道两侧空气对流从导流罩进入防对流装置内,同时可引导热气流朝同一方向流动,便于引导车间散热。

进一步,顶板的上端设有位于两组散热孔之间的条状的加强筋,加强筋与顶板的中线平行设置。作为优选设置加强筋对顶板进行结构补强,可提高顶板的结构强度,避免顶板产生向上的弯曲变形给门框及门扇带来的形变。

进一步,加强筋的截面为三角形,加强筋的一侧壁与顶板的顶面贴合。作为优选采用这种结构的加强筋对顶板的结构加强效果更好,通过三角形的稳定支撑,使得顶板产生向上弯曲变形的受力临界值提高;且三角形可对两侧导流罩引导的热气流进行进一步的导流至上方空间,避免两组散热孔散出的热气流在顶板上对流,同时对导流罩的开口进行遮挡,避免对侧的空气对流吹进导流罩内。

进一步,加强筋为中空结构,加强筋的内部灌注有循环流动的冷却水。作为优选这样通过充入循环流动的冷却水可对顶板进行冷却降温,避免顶板长时间受到流道中玻璃液的高温烘烤下变形或烧毁,并可对导流罩内吹出的热气流进行热交换,降低车间热排放的同时通过水将热量再次回收一部分。

进一步,左侧门和右侧门均为中空结构。作为优选这样使得左侧门和右侧门有较好的隔热效果,操作过程中不易烫伤操作人员,且质量更轻,操作更方便。

进一步,左侧门和右侧门朝向流道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作为优选这样设置在门扇的内侧设置通孔可用于挂接工具,功能多样,更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门框1、顶板2、散热孔3、加强筋4、导流罩5、右侧门6、左侧门7、锁片8、锁扣9、支柱10、进水管11、排水管12。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浮法玻璃流道防对流装置,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矩形的门框1,两个门框1的顶端之间焊接有矩形的顶板2,每个门框1的底部均一体成型有两个支柱10,支柱10均位于门框1的角点上,支柱10将门框1支撑在地面上方,门款与地面之间的空间正对流道的侧壁,便于对流道侧壁上的设备进行检修。每个门框1内均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对开的门扇,门扇包括左侧门7和右侧门6,左侧门7和右侧门6均为中空结构。结合图2所示,右侧门6的底部通过铆钉转动连接有锁片8,锁片8呈l型,门框1的底边上固定有锁扣9,锁扣9为焊接在门框1底边上的上、下贯穿开口的u型板,u型板的上边沿与门框1底边的上边沿齐平。

顶板2上开设有两组散热孔3,两组散热孔3以两个门框1之间的中线对称分布。顶板2上焊接有位于散热孔3上方的导流罩5,导流罩5设有朝向顶板2中线的开口。顶板2的上端焊接有位于两组散热孔3之间的条状的加强筋4,加强筋4与顶板2的中线平行设置。加强筋4的截面为三角形,加强筋4的一侧壁与顶板2的顶面贴合。加强筋4为中空结构,加强筋4的内部灌注有循环流动的冷却水,具体的加强筋4的一端连通有进水管11、另一端连通有排水管12。

具体使用过程中,两个门框1分别位于流道的两侧,顶板2横跨的流道的上方,支柱10通过膨胀螺栓或地脚螺栓固定在流道两侧的车间地面上,左侧门7和右侧门6关闭后,通过转动右侧门6上的锁片8,使得锁片8插入到锁扣9中,锁扣9将锁片8及右侧门6限定在门框1内,锁片8将左侧门7限定在门框1内,进而实现左侧门7和右侧门6在门框1内的限定,实现对流道两侧的封挡。流道中玻璃液散发的热量通过顶板2上的散热孔3散出,导流罩5对散出的热气流进行导向,加强筋4对顶板2进行结构加强、对导流罩5开口进行遮挡、对热气流进行导向、对热量进行交换回收。从加强筋4中流出的水经过加热可用于车间其他需要热水的用途。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左侧门7和右侧门6均为中空结构,顶板2、左侧门7、右侧门6均为铝合金板。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本技术:
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浮法玻璃流道防对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矩形的门框,两个门框的顶端之间连接有矩形的顶板,每个门框的底部均设有至少两个支柱,每个门框内均转动连接有对开的门扇,所述门扇包括左侧门和右侧门,右侧门的底部转动连接有锁片,门框的底边上固定有锁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法玻璃流道防对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上设有两组散热孔,两组散热孔以两个门框之间的中线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法玻璃流道防对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上固定有位于散热孔上方的导流罩,导流罩设有朝向顶板中线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法玻璃流道防对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上端设有位于两组散热孔之间的条状的加强筋,加强筋与顶板的中线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法玻璃流道防对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截面为三角形,加强筋的一侧壁与顶板的顶面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法玻璃流道防对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为中空结构,加强筋的内部灌注有循环流动的冷却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浮法玻璃流道防对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门和右侧门均为中空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浮法玻璃流道防对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门和右侧门朝向流道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浮法玻璃生产领域内的浮法玻璃流道防对流装置,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矩形的门框,两个门框的顶端之间连接有矩形的顶板,每个门框的底部均设有至少两个支柱,每个门框内均转动连接有对开的门扇,门扇包括左侧门和右侧门,右侧门的底部转动连接有锁片,门框的底边上固定有锁扣。本实用新型可解决现有浮法玻璃生产过程中在窑炉与锡液槽之间存在空气对流影响玻璃液质量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阳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市渝琥玻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9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