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垃圾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83556发布日期:2020-06-20 17:57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建筑废弃物再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砂石原材料资源的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混凝土技术发展的瓶颈及危害建筑物安全的隐患;而另一方面,大量建筑垃圾的堆放导致的环境问题、土地资源问题日益严峻,急需寻求更为合理的处置途径。为此,各种建筑垃圾再生技术应运而生,然而经现有建筑垃圾处理工艺得到的再生骨料包裹有砂浆,这些包裹有砂浆的再生骨料制备混凝土时,由于与新砂浆结合的是大部分甚至全部是包裹在天然骨料外的旧砂浆,与天然骨料制备的混凝土相比,再生骨料制备的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等性能较低,极大地缩小了再生骨料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处理工艺。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建筑垃圾处理工艺,包括:

s1.获取再生骨料;

s2.将再生骨料加热至300℃~500℃;

s3.将加热后的再生骨料研磨并筛分得到高品质骨料。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步骤s1的具体过程为:

s11.剔除建筑垃圾中的非磁性杂质,得到第一物料;

s12.将所述第一物料破碎,得到第二物料;

s13.剔除所述第二物料中的金属废料,得到第三物料;

s14.筛分所述第三物料,得到所述再生骨料。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步骤s2中,采用空气加热方式对所述再生骨料进行加热。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步骤s3中,使用球磨机研磨加热后的再生骨料。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步骤s3中,经过筛分得到的高品质骨料包括粒径为0mm≤d<5mm的高品质骨料、5mm≤d<10mm的高品质骨料、10mm≤d<20mm的高品质骨料、20mm≤d<40mm的高品质骨料。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步骤s14中的所述再生骨料的粒径小于40mm。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步骤s14的具体过程为:

s141.筛分所述第三物料,将粒径大于40mm的第三物料进行破碎操作,再将破碎后的第三物料进行筛分操作;

s142.重复步骤s141,至第三物料的粒径均小于40mm。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步骤s12中,使用转子破碎机破碎所述第一物料。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步骤s141中,使用转子破碎机破碎所述第三物料。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步骤s13中,使用磁铁分离器剔除所述第二物料中的金属废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公开通过将再生骨料加热至300℃~500℃,使包裹在天然骨料外的砂浆脱水脆化,然后再经过研磨去除包裹在天然骨料外的砂浆,从而极大地提高再生骨料的强度、抗渗性等性能,进而拓宽再生骨料的使用范围;其次,使用空气加热方式,能确保加热均匀,避免部分砂浆因加热不均匀导致脱水不彻底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法详细地说明。

实施方式一: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处理工艺,包括:

s1.获取再生骨料;

本步骤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从建筑垃圾分离出再生骨料在本领域内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s2.将再生骨料加热至300℃~500℃;

由于包裹在天然骨料外的砂浆在超过300℃条件下,极易脱水和脆弱化,便于后续将天然骨料与砂浆分离,得到高品质的再生骨料,但是温度过高,超过500℃会导致天然骨料劣化;因此将再生骨料加热至300℃~500℃,既是包裹在天然骨料外的砂浆发生脱水和脆弱化,又能避免天然骨料劣化。可采用加热炉等设备实现加热。

s3.将加热后的再生骨料研磨并筛分得到高品质骨料。

将再生骨料加热后,砂浆强度远小于天然骨料,经过研磨,即可将天然骨料与砂浆分离,得到高品质再生骨料。可采用带研磨功能的破碎机实现对加热后的再生骨料进行研磨操作,可采用振动筛等设备对研磨后的再生骨料进行筛分,得到不同粒径的高品质再生骨料。

在本实施例中,经过筛分得到的高品质骨料包括粒径为0mm≤d<5mm的高品质骨料、5mm≤d<10mm的高品质骨料、10mm≤d<20mm的高品质骨料、20mm≤d<40mm的高品质骨料。

实施方式二:

与建筑垃圾处理工艺实施方式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的具体过程为:

s11.剔除建筑垃圾中的非磁性杂质,得到第一物料;

s12.将所述第一物料破碎,得到第二物料;

s13.剔除所述第二物料中的金属废料,得到第三物料;

s14.筛分所述第三物料,得到所述再生骨料。

先将建筑垃圾中的非磁性杂质剔除,然后再破碎,与先破碎杂质再剔除杂质相比,杂质更易被分拣,并且提高破碎效率。

实施方式三:

与建筑垃圾处理工艺实施方式一或二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中,采用空气加热方式对所述再生骨料进行加热。

空气加热方式是指,以空气作为介质,将热量传递给再生骨料;由于空气体积小,因此与再生骨料接触均匀,从而达到加热均匀的目的,避免包裹在天然骨料外的砂浆因受热不均导致脱水不彻底的问题。

实施方式四:

与建筑垃圾处理工艺实施方式一或二或三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中,使用球磨机研磨加热后的再生骨料。

通过采用球磨机研磨再生骨料,对再生骨料进行机械活化,进而进一步提高再生骨料的压碎指标等性能。

实施方式五:

与建筑垃圾处理工艺实施方式二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4中的所述再生骨料的粒径小于40mm。

粒径大于40mm的再生骨料因包裹有太多砂浆,因此会增加加热时间,并且会存在靠近天然骨料的砂浆无法达到加热温度的问题,因此在加热前将粒径大于40mm的再生骨料筛选出来,避免该问题。

实施方式六:

与建筑垃圾处理工艺实施方式五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4的具体过程为:

s141.筛分所述第三物料,将粒径大于40mm的第三物料进行破碎操作,再将破碎后的第三物料进行筛分操作;

s142.重复步骤s141,至第三物料的粒径均小于40mm。

通过将粒径大于40mm的再生骨料重复破碎至其粒径小于40mm,从而避免再生骨料的浪费。

实施方式七:

与建筑垃圾处理工艺实施方式二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2中,使用转子破碎机破碎所述第一物料。

实施方式八:

与建筑垃圾处理工艺实施方式六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41中,使用转子破碎机破碎所述第三物料。

实施方式九:

与建筑垃圾处理工艺实施方式二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3中,使用磁铁分离器剔除所述第二物料中的金属废料。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