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树专用有机肥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979616发布日期:2020-11-19 23:28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有机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茶树专用有机肥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茶树为多年生叶用常绿作物,其对矿质营养的需求表现为多元性、喜铵性、聚铝性、低氯性和嫌钙性,吸收利用规律表现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季节性。为提高茶树种植的产量,茶农一般都会给茶树施肥,但现有的有机肥大多采用化工合成,其营养物质不足,对土壤破坏也较大,并且其制作成本也普遍较高,形成茶树鲜叶品质也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又实用,能够为茶树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资,还可以改善土壤,同时提高茶叶产量、提高茶叶中硒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含量的茶树栽培专用有机肥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树专用有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物质制作而成,干羊粪200-400份、干鸡粪100-200份、木屑10-50份、鸡蛋壳10-30份、茶籽饼30-50份、豆渣40-60份、复合氨基酸5-10份、聚赖氨酸1-3份、亚硒酸钠1-5份、微生物菌1-5份、卡拉胶10-20份。

一种茶树专用有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物质制作而成,干羊粪300份、干鸡粪140份、木屑25份、鸡蛋壳20份、茶籽饼40份、豆渣35份、复合氨基酸7份、聚赖氨酸2份、亚硒酸钠3份、微生物菌3份、卡拉胶15份。

一种茶树专用有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物质制作而成,干羊粪350份、干鸡粪170份、木屑40份、鸡蛋壳25份、茶籽饼45份、豆渣50份、复合氨基酸8份、聚赖氨酸3份、亚硒酸钠4份、微生物菌4份、卡拉胶18份。

所述复合氨基酸包括茶氨酸、胱氨酸、亮氨酸和谷氨酸混合而成。

所述茶氨酸、胱氨酸、亮氨酸和谷氨酸的质量比为3:2:1:1。

所述微生物菌为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和放线菌混合而成,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和放线菌的质量比为2:1:1。

一种茶树专用有机肥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作步骤:

步骤一,按比例称取茶籽饼粉碎过筛后,在80-120℃下加热30-90min,加热过后放置室温冷却;

步骤二,分别将鸡蛋壳与豆渣投放进粉碎机中,使其粉碎成细小颗粒,得到粉碎的第一混合物;

步骤三,将步骤一处理过后的茶籽饼放入搅拌机,以及第一混合物投入到搅拌机内,同时加入木屑、复合氨基酸与微生物菌,搅拌混合,并在温度为30-45℃下自然发酵5-24h,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四将干羊粪、干鸡粪粉碎过筛后混合,之后再将亚硒酸钠、聚赖氨酸、卡拉胶以及步骤三中的第二混合物加入,并对其加热至50-70℃,在加热过程中对其进行搅拌混合,得到第三混合物;

步骤五:将得到的第三混合物挤压成直径为1-2cm的球状颗粒,并在室温冷却成型。

所述步骤一中,加热温度为102℃,加热时间为50min;所述步骤三中,自然发酵温度为33℃,发酵时间为18h。

所述步骤四中,对其混合物加热温度至60℃,并维持该温度10min,在其加热过程以及温度维持过程中,对其混合物进行不停的搅拌。

所述步骤五中,将得到的第三混合物挤压成直径为1.5cm的球状颗粒,直径误差允许范围为±0.1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废弃的生物有机物质,通过加入硒化合物、微生物菌和复合氨基酸,进行自然发酵,再与干羊粪、干鸡粪等混合制备,既环保又实用,能够为茶树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资,还可以改善土壤,同时提高茶叶产量、提高茶叶中硒元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茶树专用有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物质制作而成,干羊粪200-400份、干鸡粪100-200份、木屑10-50份、鸡蛋壳10-30份、茶籽饼30-50份、豆渣40-60份、复合氨基酸5-10份、聚赖氨酸1-3份、亚硒酸钠1-5份、微生物菌1-5份、卡拉胶10-20份。

上述发明配方中,所述复合氨基酸包括茶氨酸、胱氨酸、亮氨酸和谷氨酸混合而成。

所述茶氨酸、胱氨酸、亮氨酸和谷氨酸的质量比为3:2:1:1。

所述微生物菌为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和放线菌混合而成,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和放线菌的质量比为2:1:1。

一种茶树专用有机肥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作步骤:

步骤一,按比例称取茶籽饼粉碎过筛后,在80-120℃下加热30-90min,加热过后放置室温冷却;

步骤二,分别将鸡蛋壳与豆渣投放进粉碎机中,使其粉碎成细小颗粒,得到粉碎的第一混合物;

步骤三,将步骤一处理过后的茶籽饼放入搅拌机,以及第一混合物投入到搅拌机内,同时加入木屑、复合氨基酸与微生物菌,搅拌混合,并在温度为30-45℃下自然发酵5-24h,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四,将干羊粪、干鸡粪粉碎过筛后混合,之后再将亚硒酸钠、聚赖氨酸、卡拉胶以及步骤三中的第二混合物加入,并对其加热至50-70℃,在加热过程中对其进行搅拌混合,得到第三混合物;

步骤五:将得到的第三混合物挤压成直径为1-2cm的球状颗粒,并在室温冷却成型。

上述步骤方法中,所述步骤一中,加热温度为102℃,加热时间为50min;所述步骤三中,自然发酵温度为33℃,发酵时间为18h。

所述步骤四中,对其混合物加热温度至60℃,并维持该温度10min,在其加热过程以及温度维持过程中,对其混合物进行不停的搅拌

所述步骤五中,将得到的第三混合物挤压成直径为1.5cm的球状颗粒,直径误差允许范围为±0.1cm。

实施例二

一种茶树专用有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物质制作而成,干羊粪300份、干鸡粪140份、木屑25份、鸡蛋壳20份、茶籽饼40份、豆渣35份、复合氨基酸7份、聚赖氨酸2份、亚硒酸钠3份、微生物菌3份、卡拉胶15份。

所述复合氨基酸包括茶氨酸、胱氨酸、亮氨酸和谷氨酸混合而成;

所述茶氨酸、胱氨酸、亮氨酸和谷氨酸的质量比为3:2:1:1;

所述微生物菌为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和放线菌混合而成;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和放线菌的质量比为2:1:1;

一种茶树专用有机肥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制作步骤:

步骤一,按比例称取茶籽饼粉碎过筛后,在102℃下加热50min,加热过后放置室温冷却;

步骤二,分别将鸡蛋壳与豆渣投放进粉碎机中,使其粉碎成细小颗粒,得到粉碎的第一混合物;

步骤三,将步骤一处理过后的茶籽饼放入搅拌机,以及第一混合物投入到搅拌机内,同时加入木屑、复合氨基酸与微生物菌,搅拌混合,并在温度为33℃下自然发酵18h,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四,将干羊粪、干鸡粪粉碎过筛后混合,之后再将亚硒酸钠、聚赖氨酸、卡拉胶以及步骤三中的第二混合物加入,并对其加热至55℃,并维持该温度10min,在其加热过程以及温度维持过程中,对其混合物进行不停的搅拌,得到第三混合物;

步骤五:将得到的第三混合物挤压成直径为1.5cm的球状颗粒,直径误差允许范围为±0.1cm,并在室温冷却成型。

实施例三

一种茶树专用有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物质制作而成,干羊粪350份、干鸡粪170份、木屑40份、鸡蛋壳25份、茶籽饼45份、豆渣50份、复合氨基酸8份、聚赖氨酸3份、亚硒酸钠4份、微生物菌4份、卡拉胶18份。

所述复合氨基酸包括茶氨酸、胱氨酸、亮氨酸和谷氨酸混合而成;

所述茶氨酸、胱氨酸、亮氨酸和谷氨酸的质量比为3:2:1:1;

所述微生物菌为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和放线菌混合而成;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和放线菌的质量比为2:1:1;

一种茶树专用有机肥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制作步骤:

步骤一,按比例称取茶籽饼粉碎过筛后,在110℃下加热60min,加热过后放置室温冷却;

步骤二,分别将鸡蛋壳与豆渣投放进粉碎机中,使其粉碎成细小颗粒,得到粉碎的第一混合物;

步骤三,将步骤一处理过后的茶籽饼放入搅拌机,以及第一混合物投入到搅拌机内,同时加入木屑、复合氨基酸与微生物菌,搅拌混合,并在温度为35℃下自然发酵16h,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四,将干羊粪、干鸡粪粉碎过筛后混合,之后再将亚硒酸钠、聚赖氨酸、卡拉胶以及步骤三中的第二混合物加入,并对其加热至65℃,并维持该温度10min,在其加热过程以及温度维持过程中,对其混合物进行不停的搅拌,得到第三混合物;

步骤五:将得到的第三混合物挤压成直径为1.5cm的球状颗粒,直径误差允许范围为±0.1cm,并在室温冷却成型。

实施例四

一种茶树专用有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物质制作而成,干羊粪220份、干鸡粪130份、木屑15份、鸡蛋壳15份、茶籽饼32份、豆渣35份、复合氨基酸6份、聚赖氨酸1.5份、亚硒酸钠2份、微生物菌3份、卡拉胶12份。

所述复合氨基酸包括茶氨酸、胱氨酸、亮氨酸和谷氨酸混合而成;

所述茶氨酸、胱氨酸、亮氨酸和谷氨酸的质量比为3:2:1:1;

所述微生物菌为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和放线菌混合而成;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和放线菌的质量比为2:1:1;

一种茶树专用有机肥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制作步骤:

步骤一,按比例称取茶籽饼粉碎过筛后,在90℃下加热40min,加热过后放置室温冷却;

步骤二,分别将鸡蛋壳与豆渣投放进粉碎机中,使其粉碎成细小颗粒,得到粉碎的第一混合物;

步骤三,将步骤一处理过后的茶籽饼放入搅拌机,以及第一混合物投入到搅拌机内,同时加入木屑、复合氨基酸与微生物菌,搅拌混合,并在温度为33℃下自然发酵16h,使其搅拌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四,将干羊粪、干鸡粪粉碎过筛后混合,之后再将亚硒酸钠、聚赖氨酸、卡拉胶以及步骤三中的第二混合物加入,并对其加热至60℃,并维持该温度10min,在其加热过程以及温度维持过程中,对其混合物进行不停的搅拌,得到第三混合物;

步骤五:将得到的第三混合物挤压成直径为1.5cm的球状颗粒,直径误差允许范围为±0.1cm,并在室温冷却成型。

本发明中,茶籽饼含有茶树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发酵处理后更加有利于茶树的吸收利用,干羊粪、干鸡粪用于提供有机质;卡拉胶作为粘结剂,用于粘合有机肥(本方案提供的有机肥为颗粒状结构),并且能够防止雨水冲碎、冲散,防止有机肥被冲散后,增加降解速度,不利于有机肥的高效利用;聚赖氨酸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稳定性好、不易分解、抑菌作用时间长。

实施例五

茶树种植方法为:首先将茶树种植地土壤翻土2次,第一次翻土土壤深度10cm-20cm左右,之后在土壤表面施加农家营养土,第二次翻土土壤深度要40cm以上,然后在土壤表面施加本发明制备的有机肥料,施肥量为每亩50公斤施用;茶树种植采用单行或双行条栽的方式种植,行距1.2-1.8m,种植前挖种植沟;种植采用深沟浅种法,茶苗定植时根系蘸黄泥浆,在种植沟内扶正茶苗、填细土,分层压紧根际土壤至泥门,浇足定根水,进而完成茶树种植;

后期肥水管理:茶树注意防涝抗干旱,要注意浇水的时候,从中间的沟渠向两边浇水,不要从茶叶树的树顶开始浇水,不然从树顶浇水会喷不到茶叶树的根,雨天茶农们要注意好好防水。还有给茶叶树施肥最好是少量多次,施用有机茶专用肥大约在采摘茶叶前的60天左右,这样茶叶树可以在生长出来新的芽,因为各个地区在同一季节的时候,温度等各方面都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对于茶树种子的播种时间,也应以当地的情况具体而论。

实施例六

本发明针对实施例一到实施例三制备的茶树栽专用有机肥进行了效果试验,具体如下:

以下是本发明的生物有机肥应用于茶树实地的试验资料。

试验周期为1年;

试验品种采用茶树,供试种植土壤共15亩,土壤有机质含量为4.8-127.2g/kg,平均值为35.38g/kg,土壤全氮为0.39-3.11g/kg,平均值为1.31g/kg;碱解氮为18-572mg/kg,平均值为134.64mg/kg;土壤有效磷含量为痕量-82.4mg/kg,平均值为12.28mg/kg;土壤中速效钾含量为21-1113mg/kg,平均值为139.61mg/kg供试土壤均分为15各等分,分别标记为试验地1-9、对照地1-3、对比地1-3。

实验方法如下

取试验地1-3施实施例一对应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取试验地4-6施实施例二对应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取试验地7-9施实施例三对应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取对照地1-3施对照有机肥,取对比地不做任何处理,试验地与对照地每三个月施肥一次,每次施肥量为每亩50公斤施用,按常规对试验地、对照地、对比地进行茶园管理;

按照常规采茶的类别进行采集茶叶,分为明前茶、谷雨茶、夏茶,每次统计采集的每丛茶树的芽数,扣除空白试验的茶树的芽数来计算发芽率,以三次重复平均值计发芽率,同时在7月中旬统计采集的茶叶总产量。按照炒青绿茶加工工艺进行,记录重量,计算产量,并进行品质评判(平均鲜叶中茶多酚含量、硒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和氨基酸含量)。

实验结果如下表1:

表1为供试种植试验各组的实验结果对比表

注:发芽率%=(试验芽数-空白芽数)/试验芽数×100%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