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红釉陶瓷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848691发布日期:2021-02-05 13:3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0001]
本发明涉及陶瓷制造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珊瑚红釉陶瓷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陶瓷是饮茶的用具。在东晋时已有制作,南北朝时饮茶之风逐渐流行起来。唐及五代时期的陶瓷以南方越窑和北方邢窑最富盛名。宋代时斗茶之风大盛,极为崇尚陶瓷的精美。除建窑外,宋代的官窑、哥窑、定窑,钧窑、龙泉窑、吉州窑都普遍烧制陶瓷。
[0003]
陶瓷的形状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口沿较直;另一种则是撇口,像喇叭,有的还以描金装饰。今存于国内的宋代陶瓷的品种有兔毫盏、油滴盏、曜变盏、鹧鸪斑。
[0004]
而珊瑚红的陶瓷,目前大多是“珊瑚红釉描金”工艺制成的,“珊瑚红釉描金”是一种低温铁红釉,它是将红釉吹在白釉之上,烧成后釉色均匀、光润。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珊瑚红釉陶瓷的制造方法,制成的陶瓷的釉色是由内而外的润泽,釉色更均匀更细腻。
[0006]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珊瑚红釉陶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制作陶瓷坯体;(2)取原矿釉土14-15.5份进行研磨10-11小时(3)加入水30-32份、玛瑙不多于2份、辅料若干,进一步研磨3-5小时,形成釉料;(4)将釉料对陶瓷坯体由内而外上釉,上釉完成后自然晾干;(5)装窑,将窑温控制在850-900度,烧制6-7小时;(6)将窑温控制在1300度以内,烧制4-5小时;(7)保温30-40分钟,停止加热;(8)待窑温下降至1000-900度时,每9-10分钟加一次紫檀和红酸枝;(9)待窑温降至850-780度以内,开窑,待陶瓷降至常温。
[0007]
进一步,所述步骤(3)的辅料包括红宝石、绿松石、石英、原矿铜、孔雀石,辅料加入前,预先研磨成粉状。
[0008]
进一步,所述步骤(4)中的上釉过程是对陶瓷坯体进行里两层外三层上釉。
[0009]
进一步,所述步骤(8)中,炉火中加紫檀和红酸枝的次数为16-18次。
[0010]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陶瓷坯体的制作过程包括瓷土的挑选、粉碎、配料、淘洗、过滤、陈腐、练泥、成型、修坯、装饰、干燥和素烧过程。
[0011]
进一步,所述陶瓷为茶盏。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烧制出的珊瑚红釉陶瓷,不仅釉色是由内而外的润泽,釉色更均匀更细腻;
(2)可以改变水质,把水软化,让盛入其中的茶汤更加顺滑,对人体健康有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对本发明珊瑚红釉陶瓷的制造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14]
首先,制作陶瓷坯体,经瓷土的挑选、粉碎、配料、淘洗、过滤、陈腐、练泥、成型、修坯、装饰、干燥、素烧等环节,完成陶瓷坯体的制作。
[0015]
然后进行釉料的调制,取原矿釉土14-15.5份进行研磨10-11小时,加入水30-32份、玛瑙不多于2份、辅料若干,进一步研磨3-5小时,形成釉料。其中辅料包括红宝石少许、绿松石少许、石英、原矿铜、孔雀石等,辅料加入前,预先研磨成粉状。
[0016]
再进行上釉的工序,对陶瓷坯体的上釉顺序是由内而外,里两层外三层,上釉完成后自然晾干。
[0017]
最后装窑烧造。烧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6-7小时内,将窑温烧制850-900度。
[0018]
第二阶段,4-5小时内,再将窑温烧制不超过1300度第三阶段,保温30-40分钟。
[0019]
最后,待窑温下降至1000-900度时,炉火中加入紫檀、红酸枝,每9-10分种加一次,约16-18次,一直加到烧造结束。待窑温降至850-780度以内,开窑,待凉至常温便可将珊瑚红釉陶瓷取出,整个烧制工作完成。
[0020]
下面介绍一个釉料调制的实施例:取原矿釉土14-15.5斤进行研磨,研磨10-11小时,然后加入水30-32斤,玛瑙1000g以内,红宝石少许、绿松石少许、石英、原矿铜、孔雀石等辅料,上述辅料加入前,预先研磨成粉状,进一步研磨3-5小时。
[0021]
通过上述方法可烧制包括茶盏在内的各种饮具和餐具。
[0022]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