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警报功能的模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24114发布日期:2021-01-05 17:52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警报功能的模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警报功能的模轮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瓶机对玻璃瓶瓶颈进行成型的过程中,被烧软的玻璃管从两个模轮之间经过,模轮便能对瓶颈进行挤压成型。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偶尔会出现玻璃管未被烧软的情况,此时玻璃管在经过模轮位置时会与模轮发生碰撞,有时会对模轮造成撞伤或擦伤;而现在一般是一个工作人员对多台制瓶机进行看管,当其中一台制瓶机上的模轮受到碰撞时不能及时被发现并检查,不能及时将被碰伤或擦伤的模轮更换掉,从而导致后续成型的玻璃瓶瓶颈会出现瑕疵,可能会造成大批量质量事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警报功能的模轮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安装座、转轴、模轮、第一弹簧支座、复位弹簧、接近开关、复位开关、控制模块、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和报警器,所述转轴可转动式设置在支撑座上,所述转轴的右侧固设有安装臂,所述模轮安装在安装臂上,所述第一弹簧支座固定在安装座上,所述转轴的左侧固设有第二弹簧支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弹簧支座上,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弹簧支座上,所述转轴的后侧固设有触发板,所述接近开关的感应头位于触发板的后端的右侧,所述触发板遮挡接近开关的感应头,所述第一电源用于为接近开关供电,所述报警器的正端与第二电源的正极相连,所述报警器的负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复位开关的一端相连,复位开关的另一端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接近开关的输出端相连。

进一步,所述模轮的下侧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臂上设有与安装柱适配的安装孔,所述安装柱位于安装孔内,所述安装臂上设有用于将安装柱紧固在安装孔内的固定件。

进一步,所述固定件包括螺孔和螺栓,所述螺孔的一端连通安装孔,所述螺孔的另一端连通安装臂的表面,所述螺栓螺合在螺孔内,所述螺栓的旋入端抵触在安装柱上。

进一步,所述安装座上固设有轴承,所述转轴固定安装在轴承的轴孔内。

进一步,所述控制模块为晶体阀。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未被烧软的玻璃管从模轮的前侧经过时,模轮受到玻璃管的碰撞挤压,转轴会发生转动,第二弹簧支座和触发板随转轴转动,复位弹簧发生弹性形变,触发板的后端远离接近开关的感应头,使触发板不再对接近开关的感应头进行遮挡,接近开关即能被触发并向控制模块发送一个电平信号,控制模块在接收到电平信号后使报警器接通电源并报警,在玻璃管从模轮的前侧经过后,在复位弹簧的复位作用下,转轴、第二弹簧支座、触发板、安装臂和模轮均复位,触发板复位并再次对接近开关的感应头进行遮挡,使接近开关恢复初始状态,此时控制模块使报警器继续保持报警状态,工作人员发现报警器报警后通过按压复位开关,复位开关使控制模块在某一瞬间为断电状态,使控制模块恢复到初始状态,使报警器与电源断开,报警器关闭。此时即完成了报警器报警和关闭报警器的整个过程,在下一次未被烧软的玻璃管再次从模轮的前侧经过时,再次按照上述工作过程使报警器报警和关闭报警器。工作人员在发现报警器报警后能够及时对模轮进行检查,如果模轮未受到损伤,则可以继续进行生产,如果模轮受到损伤便能被及时取下更换,能够防止后续成型的玻璃瓶瓶颈出现瑕疵,能够防止大批量质量事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

2、模轮的下侧设有安装柱,安装臂上设有与安装柱适配的安装孔,安装柱位于安装孔内,安装臂上设有用于将安装柱紧固在安装孔内的固定件。将安装柱插入安装孔内,通过固定件即可将安装柱固定在安装孔内,以此便能将模轮安装在安装臂上。松开固定件,即可以将安装柱从安装孔内拔出,以此便能将模轮从安装臂上取下,拆卸更换模轮十分方便。

3、固定件包括螺孔和螺栓,螺孔的一端连通安装孔,螺孔的另一端连通安装臂的表面,螺栓螺合在螺孔内,螺栓的旋入端抵触在安装柱上。在安装柱插入安装孔后,旋转螺栓,使螺栓的旋入端抵紧在安装柱的表面即可将安装柱固定在安装孔内。旋转螺栓,使螺栓的旋入端脱离安装柱即可将安装柱从安装孔内拔出,固定和松开安装柱十分方便。

4、安装座上固设有轴承,转轴固定安装在轴承的轴孔内。以此使轴承可转动式设置在安装座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警报功能的模轮装置的后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警报功能的模轮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警报功能的模轮装置中复位开关、晶体阀、报警器和接近开关的电路示意图。

图中,1、安装座;2、转轴;3、模轮;4、第一弹簧支座;5、复位弹簧;6、接近开关;7、复位开关;8、第一电源;9、第二电源;10、报警器;11、安装臂;12、第二弹簧支座;13、触发板;14、晶体阀;15、安装柱;16、螺栓;17、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座1、转轴2、模轮3、第一弹簧支座4、复位弹簧5、接近开关6、复位开关7、控制模块、第一电源8、第二电源9和报警器10,转轴2可转动式竖直设置在支撑座上,转轴2的右侧固设有安装臂11,模轮3安装在安装臂11上,第一弹簧支座4固定在安装座1上,转轴2的左侧固设有第二弹簧支座12,复位弹簧5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弹簧支座4上,复位弹簧5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弹簧支座12上,转轴2的后侧固设有触发板13,接近开关6的感应头位于触发板13的后端的右侧,触发板13对接近开关6的感应头进行遮挡,第一电源8用于为接近开关6供电,控制模块可以为晶体阀14,报警器10的正端与第二电源9的正极相连,报警器10的负端与晶体阀14的第一端相连,晶体阀14的第二端与复位开关7的一端相连,复位开关7的另一端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晶体阀14的输入端与接近开关6的输出端相连,复位开关7用于使晶体阀14复位。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还可以为能实现晶体阀14的功能的其它元件。

在未被烧软的玻璃管从模轮3的前侧经过时,模轮3受到玻璃管的碰撞挤压,转轴2会发生转动,第二弹簧支座12和触发板13随转轴2转动,复位弹簧5发生弹性形变,触发板13的后端远离接近开关6的感应头,使触发板13不再对接近开关6的感应头进行遮挡,接近开关6即能被触发并向晶体阀14发送一个电平信号,晶体阀14接通,使报警器10接通电源并报警,在玻璃管从模轮3的前侧经过后,在复位弹簧5的复位作用下,转轴2、第二弹簧支座12、触发板13、安装臂11和模轮3均复位,触发板13复位并再次对接近开关6的感应头进行遮挡,使接近开关6恢复初始状态,此时晶体阀14不会断开,报警器10仍然保持报警状态,工作人员发现报警器10报警后通过按压复位开关7,复位开关7使晶体阀14一瞬间处于断电状态,使晶体阀14恢复到断开的初始状态,此时报警器10与电源断开,报警器10关闭。此时即完成了报警器10报警和关闭报警器10的整个过程,在下一次未被烧软的玻璃管再次从模轮3的前侧经过时,再次按照上述工作过程使报警器10报警和关闭报警器10。工作人员在发现报警器10报警后能够及时对模轮3进行检查,如果模轮3未受到损伤,则可以继续进行生产,如果模轮3受到损伤便能被及时取下更换,能够防止后续成型的玻璃瓶瓶颈出现瑕疵,能够防止大批量质量事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

如图1所示,模轮3的下侧设有安装柱15,安装臂11上设有与安装柱15适配的安装孔,安装柱15位于安装孔内,安装臂11上设有用于将安装柱15紧固在安装孔内的固定件。将安装柱15插入安装孔内,通过固定件即可将安装柱15固定在安装孔内,以此便能将模轮3安装在安装臂11上。松开固定件,即可以将安装柱15从安装孔内拔出,以此便能将模轮3从安装臂11上取下,拆卸更换模轮3十分方便。

如图1所示,固定件包括螺孔和螺栓16,螺孔的一端连通安装孔,螺孔的另一端连通安装臂11的表面,螺栓16螺合在螺孔内,螺栓16的旋入端抵触在安装柱15上。在安装柱15插入安装孔后,旋转螺栓16,使螺栓16的旋入端抵紧在安装柱15的表面即可将安装柱15固定在安装孔内。旋转螺栓16,使螺栓16的旋入端脱离安装柱15即可将安装柱15从安装孔内拔出,固定和松开安装柱15十分方便。

如图2所示,安装座1上固设有轴承17,转轴2固定安装在轴承17的轴孔内。以此使轴承17可转动式设置在安装座1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