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规模化生产的高浓度纳米级氢氧化铝佐剂配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499561发布日期:2021-11-22 16:12阅读:7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合规模化生产的高浓度纳米级氢氧化铝佐剂配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规模化、高浓度、粒径为纳米级的氢氧化铝佐剂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佐剂是能够非特异性增强或改变机体对抗原免疫应答的物质。具有佐剂效应的物质很多,但目前仅有少数被批准用于人用疫苗。铝佐剂是常见的免疫增强剂,主要有氢氧化铝和磷酸铝,其中氢氧化铝使用最广泛,已经有近百年的使用历史。
3.氢氧化铝佐剂为弱晶型勃姆石(poorly

crystalline boehmite,pcb),是两性化合物,在生理ph值情况下使用时带正电荷。通过静电引力、疏水等作用力与抗原结合。氢氧化铝佐剂颗粒均匀细小,比表面积大,吸附率很高。其制备方法通常是向铝盐溶液中加入碱液,生成细小的铝化合物颗粒

相互聚集、沉淀而成。在氢氧化铝佐剂颗粒配制过程中,受到反应体系的温度、ph值、反应物滴加速度等因素影响,反应过程中可形成至少三种结构的颗粒,不定形水合氢氧化铝,薄水铝石(又称勃姆石),和拜铝石。其中,不定形水合氢氧化铝颗粒疏松,比表面积非常大,对于抗原的吸附率很高,但其结构稳定性稍差,容易受到抗原及其溶液环境影响而发生结构变化。拜铝石为八面体结构,结构稳定性好,因此容易形成较大颗料,且其比表面积相对于不定形水合氢氧化铝小很多,对于抗原的吸附率也低很多。勃姆石又称软水铝石,结构为斜方板状,性质和对抗原的吸附能力介于无定形水合氢氧化铝与拜铝石之间,勃姆石结构的氢氧化铝颗粒比较适合用来吸附抗原颗粒。
4.疫苗制品不断发展,对疫苗所需佐剂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专利描述了一种适用于规模化生产,通过准确控制反应条件,制备高浓度纳米级氢氧化铝佐剂的方法。该方法制备的佐剂,组成相对单一,性质稳定均一,颗粒粒径相对集中,对抗原颗粒有良好的吸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合规模化、高浓度、粒径为纳米级的氢氧化铝佐剂制备方法。
6.本发明是一种适合规模化配制高浓、纳米级粒径氢氧化铝佐剂的方法。使用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准确控制反应速度,监控体系ph值及反应产物粒径大小,生成粒径小于1微米氢氧化铝胶体粒径,将氢氧化铝胶体在80~90℃环境陈化稳定后无菌分装保存,并取样检测理化指标。该方法简单易操作,适用于规模化生产氢氧化铝佐剂,所生产佐剂粒径小于1微米,同时佐剂铝离子浓度可达4.0mg/ml以上,并可依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8.步骤一:清洗配制佐剂所需的物料罐与反应罐,灭菌后降温至,保压备用;
9.步骤二:称取固体naoh,放置于碱罐中配制成0.1~0.5mol/l的碱液,高压灭菌后降温至60~80℃备用;称取alcl3·
6h2o,放置于碱罐中配制成0.15~0.5mol/l的溶液,高压灭菌后降温备用;
10.步骤三:将氯化铝溶液泵入定制反应罐,打开搅拌器并调节转速,使溶液能够搅拌均匀,保持氯化铝溶液的温度达到60~80℃,采用定制多点喷嘴,多点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速度为100~200ml/min,同时检测ph的变化,当ph达到4.0~4.5时,同时滴加氯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保持氢氧化钠的滴加速度不变,通过调节氯化铝的滴加速度,保持ph为4.0~4.5之间。
11.步骤四:当氯化铝溶液滴加完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ph为5.0~5.9之间(通过观察溶液的状态确定终点)时停止滴加。
12.步骤五:维持反应体系在80~90℃,保持罐内通气、恒压,持续搅拌,待罐内反应体系浓缩至目标体积时冷却到室温,无菌分装保存备用。
13.其中,定制多点喷嘴,样式图如附图1所示。
14.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氢氧化铝佐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步骤一:清洗配制佐剂所需的物料罐与反应罐,灭菌后降温至60~80℃,保压备用;
16.步骤二:称取固体naoh,放置于碱罐中配制成0.1~0.5mol/l的碱液,高压灭菌后降温至60~80℃备用;称取alcl3·
6h2o,放置于碱罐中配制成0.15~0.5mol/l的溶液,高压灭菌后降温至60~80℃备用;
17.步骤三:将氯化铝溶液泵入定制反应罐,打开搅拌器并调节转速,使溶液能够搅拌均匀,保持氯化铝溶液的温度达到60~80℃,采用定制多点喷嘴,多点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速度为100~200ml/min,同时检测ph的变化,当ph达到4.0~4.5时,同时滴加氯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保持氢氧化钠的滴加速度不变,通过调节氯化铝的滴加速度,保持ph为4.0~4.5之间;
18.步骤四:当氯化铝溶液滴加完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ph为5.0~5.9之间(通过观察溶液的状态确定终点)时停止滴加;
19.步骤五:维持反应体系在80~90℃,保持罐内通气、恒压,持续搅拌(24小时左右),待罐内反应体系浓缩至目标体积时冷却到室温,无菌分装保存备用。
20.其中,步骤一:用0.3~0.5m的碱液循环清洗配制佐剂所需的物料罐与反应罐30~60min后排掉碱液,之后用纯化水将碱液冲洗干净,用检测冲洗液ph为中性,加入适量纯化水,121℃,30min灭菌后降温至60~80℃,维持压力0.05~0.06mpa,通气量50~70l/min备用;
21.其中,步骤二:称取固体naoh,放置于碱罐中配制成0.1~0.5mol/l的碱液,121℃,20~30min高压灭菌后降温至60~80℃,保压0.05~0.06mpa备用;称取alcl3·
6h2o,放置于物料罐中配制成0.15~0.5mol/l的溶液,121℃,20~30min高压灭菌后降温至60~80℃,维持压力0.05~0.06mpa,通气量50~70l/min备用,将物料罐与反应罐连接管路121℃,灭菌20~30min;
22.其中,步骤三:物料罐中压力设为0.07~0.08mpa,通气量50~70l/min,打开连接物料罐和反应罐的阀门,将氯化铝溶液泵入反应罐,打开搅拌器并设置转速100~300rpm,使溶液能够搅拌均匀,保持氯化铝溶液的温度达到60~80℃。采用定制多点喷嘴,多点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速度为50~200ml/min,同时监测ph的变化,当ph达到4.0~4.5时,同时滴加氯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保持氢氧化钠的滴加速度不变,通过调节氯化铝的滴加速度,
保持ph为4.0~4.5之间。
23.其中,步骤四:当氯化铝溶液滴加完后,关闭物料罐和反应罐的连接阀门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ph为5.0~5.9左右(通过观察溶液的状态确定终点)时停止滴加。
24.其中,步骤五:维持80~90℃,压力0.05~0.06mpa,通气量50~200l/min,持续搅拌24小时后,待反应体系浓至初始体积的10%~30%时,冷却到室温,无菌取样、分装后保存备用。
25.本发明不同于现有氢氧化铝佐剂制备方法,其创新点在于利用氢氧化钠与氯化铝溶液的三种反应产物(不定形水合氢氧化铝、勃姆石、拜铝石)的形成条件,精细控制反应条件,如体系温度、体系ph值变化倾向、反应过程时间等条件,以制备性质稳定的高浓度纳米级氢氧化铝佐剂。
26.本发明相对于现有的制备方法而言优点如下:
27.1、本发明仅涉及一个定制的多点喷嘴,其余生产设备没有增加,对生产成本几乎无影响;
28.2、本发明所配制的佐剂颗粒粒径为纳米级别,可以有效提高某些抗原的免疫原性;
29.3、本发明所配制的佐剂性质稳定,能在较宽的ph范围内保持纳米级颗粒大小;
30.4、本发明所配制的佐剂浓度大,可达4.0~10.0mg/ml,产物具体浓度可通过配制过程调节。可以解决抗原浓度低,且无法再次提高浓度的抗原吸附问题。
附图说明
31.附图1多点喷嘴模式图
32.图2为2006091批佐剂粒径检测结果
33.图3为2007211批佐剂粒径检测结果
34.图4为2007271批佐剂粒径检测结果
35.图5为某欧洲进口佐剂粒径检测结果
36.具体实施方法
37.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38.实施例1:
39.步骤一:用0.3~0.5m的碱液循环清洗配制佐剂所需的物料罐与反应罐30~60min后排掉碱液,之后用纯化水将碱液冲洗干净,用检测冲洗液ph为中性。加入适量纯化水,121℃,30min灭菌后降温至60~80℃,维持压力0.05~0.06mpa,通气量50~70l/min备用;
40.步骤二:称取固体naoh,于碱罐中配制成0.1~0.5mol/l的碱液,121℃,20~30min高压灭菌后降温至60~80℃,保压0.05~0.06mpa备用;称取alcl3·
6h2o,于物料罐中配制成0.15~0.5mol/l的溶液,121℃,20~30min高压灭菌后降温至60~80℃,维持压力0.05~0.06mpa,通气量50~70l/min备用,将物料罐与反应罐连接管路121℃,灭菌20~30min;
41.步骤三:物料罐中压力设为0.07~0.08mpa,通气量50~70l/min,打开连接物料罐和反应罐的阀门,将氯化铝溶液泵入反应罐,打开搅拌器并设置转速100~300rpm,使溶液能够搅拌均匀,保持氯化铝溶液的温度达到60~80℃。采用定制多点喷嘴,多点滴加氢氧化
钠溶液,滴加速度为50~200ml/min,同时监测ph的变化,当ph达到4.0~4.5时,同时滴加氯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保持氢氧化钠的滴加速度不变,通过调节氯化铝的滴加速度,保持ph为4.0~4.5之间。
42.步骤四:当氯化铝溶液滴加完后,关闭物料罐和反应罐的连接阀门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ph为5.0~5.9左右(通过观察溶液的状态确定终点)时停止滴加。
43.步骤五:维持80~90℃,压力0.05~0.06mpa,通气量50~200l/min,持续搅拌24小时后,待反应体系浓至初始体积的10%~30%时,冷却到室温,无菌取样、分装后保存备用。
44.步骤六:取样的氢氧化铝佐剂,按照《暂定氢氧化铝佐剂制造及检定规程》相应条目,进行各理化指标检测。
45.1、佐剂部分理化检测结果
[0046][0047]
2、佐剂胶体粒径检测结果
[0048]
见图2

4。
[0049]
实施例2、本发明生产的氢氧化铝佐剂与某欧洲进口佐剂的部分参数比较:
[0050]
1、佐剂部分理化检测结果
[0051][0052]
2、某欧洲进口佐剂粒径检测结果
[0053]
见图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