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面积补配陶瓷缺损用料及古陶瓷修复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90696发布日期:2021-11-22 14:22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面积补配陶瓷缺损用料及古陶瓷修复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陶瓷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面积补配陶瓷缺损用料及古陶瓷修复工艺。


背景技术:

2.对于陶瓷器的修复,按照国际文物保护界对藏品保护修复的基本原则——“尽可能的保持原状”,严格遵守保护修复工作“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总原则。所有修复步骤,均确保不改变文物原始状态,不改变文物原貌,保留文物真实信息,保护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保证文物安全,并具有可逆性。
3.在陶瓷的修复过程中,一般包括清洗——拼对、粘接——补配缺损——纹饰补绘等多个步骤。传统的缺损图案纹饰的补绘修复主要有比对复制法(同一种瓷器文物实物比对复制、图谱比对复制)和比照复原法(相近风格复原、更正式复原)。两种方法补绘过程中都带有修复师的主观修复痕迹,不能较客观的还原器物缺失纹饰。目前,通过不同的老化方式对传统瓷器修复工艺(粘接、补配、纹饰补绘和仿釉)进行测试可知,在纹饰补绘后,最易出现老化变色现象,说明传统工艺所选取的补配缺损用有机修复材料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反应产生巨大的色差,尤其是在进行了大面积补配缺损之处,色差更为明显。因而,应选取更为合适的材料进行大面积补配缺损。
4.在补绘纹饰方面,目前主要以喷笔修复法和笔涂修复法为主,色料的选择方面,有丙烯颜料、矿物颜料和水粉颜料。如,吕淑玲老师在北宋慈云寺佛塔青瓷菩萨修复保护中注重最小干预的原则,作色覆盖面积做到最小。但仍会有覆盖问题。另外,在查阅过往修复案例及文献,也较少有涉及对大量重复件陶瓷的纹饰补绘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老化变色、适于大面积补配陶瓷缺损的釉料。
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适于大量重复件陶瓷修复、修复效率高的古陶瓷修复工艺。
7.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大面积补配陶瓷缺损用料,该用料按质量份由以下原料制成:40

55份的丙烯酸改性树脂、40

55份的滑石粉、3

10份的矿物颜料和0.1

0.5份的抗霉剂;调制使用时,将上述原料用水性液调制成修补泥,调制所用水性液中包含有20
±
5%的乙醇。
9.更为优选的是,所述矿物颜料为800目以上钛白粉。
10.更为优选的是,所述抗霉剂为二氯
‑2‑
羟基二苯醚。
11.更为优选的是,所述用料按质量份由以下原料制成:52份的丙烯酸改性树脂、44份的滑石粉、3.9份矿物颜料和0.1份的抗霉剂。
12.一种古陶瓷修复工艺,用来修复大量重复件的古陶瓷,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信息保留,对古陶瓷表面上的划痕予以保留,以保护古陶瓷表面上反映年代特征又不致损害古
陶瓷艺术价值的痕迹。2)清洗,根据古陶瓷的质地、釉色、附着物状况、破碎程度情况确定适用的清洁剂和清洗方法。3)拼对与粘接,每件古陶瓷的残片用可逆性胶加以稳固而耐久的粘接,消除保存及陈列中的不稳定隐患;拼对粘接用材料选用无色透明、耐老化、可逆材料,接缝须牢固而平整,古陶瓷整体尽量不错茬、不变形。4)补配缺损,缺失的部位按器型规律塑型,使修复部位与周围衔接流畅自然。5)纹饰补绘。其特征在于,补配缺损所采用的修复材料为如上所述的一种大面积补配陶瓷缺损用料。
13.更为优选的是,所述纹饰补绘步骤包括:a、缺失图案信息获取,通过分类整理,对相同纹饰的残片进行扫描;然后对古陶瓷缺失的图案进行整理对比,找到古陶瓷缺失部分的图案,进行贴合复原;b、图案轮廓复原,先使用绘图软件中的仿制画笔种类,并调整其大小、硬度、透明度、流量参数,再对照纹饰绘制残缺图案;c、虚拟复原,使用绘图软件对古陶瓷进行虚拟的色彩修复、线条修复以及残缺补绘,最后调整色彩中的 hsv 值还原古陶瓷的本来面貌;d、
ꢀ“
wcmyk”调色,根据该wcmyk色值 ,使用w(白色)、c(湖蓝)、m(玫瑰红)、y(柠檬黄)、k(黑)5种颜料,准确调制出古陶瓷所需要的颜色;e、水转印,在转印前先将需要转印的补绘纹饰水转印纸裁成所需的规格,放入预配有水溶液的水槽中浸泡,使面膜与基材实现完好的分离;然后取出水转印纸轻轻贴近古陶瓷纹饰缺失表面,用刮板刮压纹饰面,使水分挤出,保持纹饰平铺在补缺的位置;最后干燥,完成修复。
14.更为优选的是,所述干燥步骤为:将转印好的古陶瓷自然干燥后再放入烘箱内干燥,干燥温度在100
±
10℃。
15.更为优选的是,所述绘图软件为ps软件。
16.更为优选的是,水转印方式为水标转印。
17.更为优选的是,在粘接之前,设定所有古陶瓷残片的粘接顺序;然后按预先设计的顺序依次连接各古陶瓷残片,用透明胶带临时固定;调整无误后用瞬粘胶粘接所有残片,粘接完成后,清除胶痕。
18.更为优选的是,所述清洗方法包括以下两种方式的一种或多种:1)用纯净水整体浸泡、冲洗、刷洗,2)加安全溶剂洗涤灵和/或乙醇进行局部清洗。
19.与现有的修复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一、本发明提供的大面积补配陶瓷缺损用料,在对古陶瓷进行修复时,不仅能够达到远观一致、细看有别的展陈修复效果,而且解决修复补绘之处易老化变色,影响修复效果的问题;保色、防霉、防燥效果十分优异。
21.二、本发明提供的古陶瓷修复工艺,在对古陶瓷进行修复时,运用绘图软件将纹饰拼合,对缺失部位纹饰线条、颜色进行复原,实现虚拟复原完整纹饰,与实际尺寸相同,需补绘的纹饰尺寸亦可通过软件确定,保证了打印出的纹饰尺寸与实际缺失尺寸一致,保证无覆盖原古陶瓷,不遮挡古陶瓷本身的历史信息;提升展陈效果,保证补绘古陶瓷的原真性。同时,结合水转印技术补绘纹饰,补绘纹饰从打印到转印只需几分钟,且易操作,大幅提升修复效率、缩短修复周期;适用于大量重复件古陶瓷的纹饰补绘。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
的限制。
23.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24.实施例1。
25.一种大面积补配陶瓷缺损用料,主要由按比例混合的丙烯酸改性树脂、滑石粉、矿物颜料和抗霉剂组成。按质量份,丙烯酸改性树脂、滑石粉、矿物颜料和抗霉剂的配置为:52份、44份、3.9份及0.1份。
26.其中,加入抗霉剂可以解决传统补胎中易老化、变色,修复效果寿命较短的不足。加入矿物颜料可以调合成与胎体近似的颜色,主要运用在古陶瓷涩胎的补配中。
27.丙烯酸改性树脂具有无色透明、粘结力强、坚固、性质较稳定的特点,凝固时间可通过加入溶剂而控制,使用方便,且与填充料相容性好,同时固化后易修形(减少了修复对釉面的破坏),便于去除,对古陶瓷的胎、釉均不会产生损伤。
28.本实施例中,矿物颜料优选为800目以上钛白粉,抗霉剂优选为二氯
‑2‑
羟基二苯醚,以保持转印后部位长期的效果。
29.具体应用时,调制上述大面积补配陶瓷缺损用料所用的水性液中包括:20%的乙醇。乙醇在其中的目的是增加挥发速度和增加对修复部分的浸润度,达到更好的装饰效果。
30.实施例2。
31.一种大面积补配陶瓷缺损用料,主要由按比例混合的丙烯酸改性树脂、滑石粉、矿物颜料和抗霉剂组成。按质量份,丙烯酸改性树脂、滑石粉、矿物颜料和抗霉剂的配置为:40份、55份、4.5份及0.5份。
32.实施例3。
33.一种大面积补配陶瓷缺损用料,主要由按比例混合的丙烯酸改性树脂、滑石粉、矿物颜料和抗霉剂组成。按质量份,丙烯酸改性树脂、滑石粉、矿物颜料和抗霉剂的配置为:55份、40份、4.8份及0.2份。
34.实施例4。
35.一种大面积补配陶瓷缺损用料,主要由按比例混合的丙烯酸改性树脂、滑石粉、矿物颜料和抗霉剂组成。按质量份,丙烯酸改性树脂、滑石粉、矿物颜料和抗霉剂的配置为:50份、46.5份、3份及0.5份。
36.实施例5。
37.一种大面积补配陶瓷缺损用料,主要由按比例混合的丙烯酸改性树脂、滑石粉、矿物颜料和抗霉剂组成。按质量份,丙烯酸改性树脂、滑石粉、矿物颜料和抗霉剂的配置为:45份、44.7份、10份及0.3份。
38.实施例6。
39.一种古陶瓷修复工艺,其基于上述大面积补配陶瓷缺损用料来进行,主要用于修复大量重复件的古陶瓷,包括如下步骤。
40.1)信息保留,对古陶瓷表面上的划痕予以保留,以保护古陶瓷表面上反映年代特征又不致损害古陶瓷艺术价值的痕迹。
41.2)清洗,根据古陶瓷的质地、釉色、附着物状况、破碎程度情况确定适用的清洁剂和清洗方法。
42.3)拼对与粘接,每件古陶瓷的残片用可逆性胶加以稳固而耐久的粘接,消除保存及陈列中的不稳定隐患;拼对粘接用材料选用无色透明、耐老化、可逆材料,接缝须牢固而平整,古陶瓷整体尽量不错茬、不变形。
43.4)补配缺损,缺失的部位按器型规律塑型,使修复部位与周围衔接流畅自然。补配缺损所用采用如实施例1

实施例5所述。
44.5)纹饰补绘;a、缺失图案信息获取,通过分类整理,对相同纹饰的残片进行扫描;然后对古陶瓷缺失的图案进行整理对比,找到古陶瓷缺失部分的图案,进行贴合复原;b、图案轮廓复原,先使用绘图软件中的仿制画笔种类,并调整其大小、硬度、透明度、流量参数,再对照纹饰绘制残缺图案;c、虚拟复原,使用绘图软件对古陶瓷进行虚拟的色彩修复、线条修复以及残缺补绘,最后调整色彩中的 hsv 值还原古陶瓷的本来面貌;d、“wcmyk”调色,根据该wcmyk色值 ,使用w(白色)、c(湖蓝)、m(玫瑰红)、y(柠檬黄)、k(黑)5种颜料,准确调制出古陶瓷所需要的颜色;e、水转印,在转印前先将需要转印的补绘纹饰水转印纸裁成所需的规格,放入预配有水溶液的水槽中浸泡,使面膜与基材实现完好的分离;然后取出水转印纸轻轻贴近古陶瓷纹饰缺失表面,用刮板刮压纹饰面,使水分挤出,保持纹饰平铺在补缺的位置;最后干燥,完成修复。
45.下面以瓷枕为例,详细说明古陶瓷的具体修复过程。
46.具体原理为,通过“多级分类,系列复原”的方法对青花瓷枕残片进行整理。即,首先以莲荷、牡丹、芙蓉、卷草等装饰纹样的不同将青花瓷枕进行分类,然后按照分类进行系列复原。
47.复原步骤如下。
48.一、信息保留。对瓷枕表面上的划痕予以保留,以保护瓷枕表面上反映年代特征又不致损害瓷枕艺术价值的痕迹。
49.二、清洗。根据瓷枕的质地、釉色、附着物状况、破碎程度等情况确定其适用的清洁剂和清洗方法。鉴于瓷枕釉质较好,表面的污染物先用纯净水整体浸泡、冲洗、刷洗,剩余去除不掉的土沁及污染物加洗涤灵、乙醇等安全溶剂局部清洗。
50.三、拼对与粘接。每件瓷枕的残片用可逆性胶加以稳固而耐久的粘接,消除保存及陈列中的不稳定隐患。拼对粘接用材料选用无色透明、耐老化、可逆材料,接缝须牢固而平整,瓷枕整体尽量不错茬、不变形。
51.粘接之前,仔细观察茬口的对合关系。所有的碎片准备好后,仔细观察,设定粘接顺序。避免错误接合造成不必要的拆解。
52.拼对:按预先设计的顺序依次连接各碎片,用透明胶带临时固定。
53.粘接:调整无误后用瞬粘胶粘接所有残片。使最后粘接后的瓷枕无缝隙,表面平整,不变形,局部无错位无凹凸不平。粘接完成后,清除胶痕。
54.四、补配缺损。瓷枕的缺失既影响了碎片间的连接,也影响了器物的重心位置和放置的稳定性,瓷枕的修复、展陈效果也会受很大影响。故在补配瓷枕的缺失时需消除保存及陈列时的隐患。缺失的部位按器型规律塑型,使修复部位与周围衔接流畅自然。
55.本实施例中,大面积补配缺损所采用的修复材料包括按比例混合的丙烯酸改性树脂、滑石粉、矿物颜料和抗霉剂。按质量份,丙烯酸改性树脂、滑石粉、矿物颜料和抗霉剂的配置比例为:52份、44份、3.9份及0.1份。其中,调制所用水性液中包括:20%的乙醇,乙醇在
其中的目的是增加挥发速度和增加对修复部分的浸润度,达到更好的装饰效果;矿物颜料选择的为800目以上钛白粉,0.1%抗霉剂为二氯
‑2‑
羟基二苯醚,以保持转印后部位长期的效果。
5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质量份,丙烯酸改性树脂、滑石粉、矿物颜料和抗霉剂的配比可以适当调整,如采用40

55份的丙烯酸改性树脂、40

55份的滑石粉、3

10份的矿物颜料和0.1

0.5份的抗霉剂,能起到类似的技术效果;不局限于本实施例。
57.其中,加入抗霉剂可以解决传统补胎中易老化、变色,修复效果寿命较短的不足。加入矿物颜料可以调合成与胎体近似的颜色,主要运用在瓷枕底部涩胎的补配中。
58.现有的大面积补配材料常使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粘结强度高、修复强度好,但是可复原性常出现问题,导致修复好的古陶瓷难以拆解。丙烯酸改性树脂在本发明中充当粘接材料,其利用丙烯酸对现有的一些树脂粘接材料如环氧胶水、聚氨酯胶水进行改性,从而使可复原性满足设计要求。优选丙烯酸改性树脂为ab型丙烯酸树脂胶,如,东莞高登胶粘剂有限公司生产的ab型全透明丙烯酸树脂胶,具有无色透明,粘结力强,坚固,性质较稳定,凝固时间可通过加入溶剂而控制,使用方便,与填充料相容性好,同时固化后易修形(减少了修复对釉面的破坏),便于去除,对古陶瓷的胎、釉均不会产生损伤。
59.补配部位完全硬化后,对照瓷枕本身信息,对补配处进行局部细致的打磨修整工作。使其表面须平整如初,无矫揉造作之感,与器物本身曲率相符,浑然一体。打磨砂纸选用柔软对釉面无损伤的木砂纸。
60.五、纹饰补绘。
61.a、缺失图案信息获取。通过分类整理,对相同纹饰的残片进行扫描;然后对古陶瓷缺失的图案进行整理对比,找到古陶瓷缺失部分的图案,进行贴合复原。
62.b、图案轮廓复原。先使用photoshop 工具栏中的仿制画笔种类,并调整其大小、硬度、透明度、流量等参数,再对照纹饰绘制残缺图案。
63.c、photoshop虚拟复原。使用 photoshop 软件对其进行虚拟的色彩修复、线条修复以及残缺补绘等,最后调整色彩中的 hsv 值还原瓷枕的本来面貌 。每一种颜色的色调h、饱和度s、明度v值,然后对比修复结果,纠正错误的色彩信息。
64.d、“wcmyk”调色。根据该wcmyk色值 ,使用w(白色)、c(湖蓝)、m(玫瑰红)、y(柠檬黄)、k(黑)5种颜料,可以准确调制出瓷枕所需要的颜色 。
65.e、转印。转移分3个步骤:

在转印前先将需要转印的瓷枕纹饰水转印纸裁成所需的规格,放入配制水溶液的水槽中浸泡20 s左右,使面膜与基材实现完好的分离;

然后取出水转印纸轻轻贴近瓷枕纹饰缺失表面,用刮板刮压纹饰面,使水分挤出,保持纹饰平铺在补缺的位置;

将转印好的瓷枕自然干燥后再放入烘箱内干燥,干燥温度在100℃左右,修复完成。
6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古陶瓷修复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67.1)保证补绘器物的原真性,运用ps软件将纹饰拼合,对缺失部位纹饰线条、颜色进行复原,实现虚拟复原完整纹饰;提升展陈效果。
68.2)大幅提升修复效率。水转印技术补绘纹饰,补绘纹饰从打印到转印只需几分钟,且易操作;适用于大量重复件古陶瓷的纹饰补绘,提高修复效率,缩短修复周期。
69.3)不遮挡古陶瓷本身的历史信息。运用ps软件虚拟复原的完整纹饰与实际尺寸相
同,保证了打印出的纹饰尺寸与实际缺失尺寸一致,保证无覆盖原器物;使整体效果在博物馆陈列水平之上,即远观一致,细看有别。
70.性能对比。
71.一、耐老化测试。
72.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

实施例5提供的大面积补配陶瓷缺损用料(经验方)对古陶瓷进行补配缺损,然后对补配缺损后的瓷枕进行紫外灯加速老化实验。将样品放入紫外老化箱中,以308nm波长,功率15w紫外灯,平均距离3cm处照射,在70℃下对其人工老化12小时,材料黄变均能达到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程度,显示其光稳定性能达标。
73.二、古陶瓷修复工艺效果对比。
74.表1、古陶瓷修复工艺效果对比


7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76.另外,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
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77.通过上述原理的描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基础上采用本领域公知技术的改进和替代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项及其等同物限定之。具体实施方式中未阐述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公知常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