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火碱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90640发布日期:2022-01-29 11:25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火碱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火碱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进型火碱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2.火碱,俗称烧碱、氢氧化钠、苛性钠,为一种具有很强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颗粒形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并形成碱性溶液,另有潮解性,易吸取空气中的水蒸气潮解和二氧化碳变质;火碱是化学实验室其中一种必备的化学品,亦为常见的化工品之一;火碱在国民经济中有广泛应用,许多工业部门都需要氢氧化钠;使用火碱最多的部门是化学药品的制造,其次是造纸、炼铝、炼钨、人造丝、人造棉和肥皂制造业;另外,在生产染料、塑料、药剂及有机中间体,旧橡胶的再生,制金属钠、水的电解以及无机盐生产中,制取硼砂、铬盐、锰酸盐、磷酸盐等,也要使用大量的烧碱。
3.目前在制备火碱的过程中,使用的生产工艺制备的火碱纯度较差,生产的火碱内部含有大量的杂质,从而在后期火碱的使用时,使用效果较差,从而对生产工艺进行进一步提高,得到改进型火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火碱的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生产工艺制备的火碱纯度较差,生产的火碱内部含有大量的杂质,从而在后期火碱的使用时,使用效果较差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火碱的生产工艺,该改进型火碱的生产工艺的具体步骤流程流程如下:
6.备料:碳酸钠20-30份、氢氧化钙溶液5-7份、氢氧化钡溶液3-5份;
7.粉碎:取碳酸钠,并将碳酸钠倒入粉碎装置的内部,通过粉碎装置对其进行不断混合搅拌10-20分钟,直至碳酸钠固体变成碳酸钠粉末;
8.制备:取一个容器,将氢氧化钙溶液倒入容器的内部,并将碳酸钠粉末倒入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混合搅拌,使碳酸钠粉末与氢氧化钙溶液之间完全反应,此时得到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的混合溶液;
9.过滤:将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的混合溶液倒入过滤装置的内部,通过过滤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钙固体;
10.提纯:取氢氧化钡溶液,将氢氧化钡溶液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混合搅拌,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氧化钠和碳酸钡固体,再次过滤,将内部的碳酸钡过滤掉,将氢氧化钠液体进行加热,调节加热装置的温度控制在20-30摄氏度,持续加热15-20分钟,蒸发结晶得到氢氧化钠固体。
11.优选的,所述制备步骤中,容器应该选择玻璃材质。
12.优选的,所述备料步骤中,备料的配比包括碳酸钠20份、氢氧化钙溶液5份、氢氧化钡溶液3份;碳酸钠25份、氢氧化钙溶液6份、氢氧化钡溶液4份;碳酸钠30份、氢氧化钙溶液7
份、氢氧化钡溶液5份。
13.优选的,所述粉碎步骤中,碳酸钠粉末需要过100目筛。
14.优选的,所述粉碎和提纯步骤中,使用的搅拌装置在进行搅拌时,搅拌速率需要控制在60-70转/分钟。
15.优选的,所述备料、粉碎、制备、过滤和提纯步骤中,制备人员需要全程佩戴防护用具、工作服和工作帽,且工作服和工作帽均需要通过防腐蚀材料制成。
16.优选的,所述提纯步骤结束后,制备的氢氧化钠固体需要装入0.5毫米厚度的钢桶中严封。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通过备料、粉碎、制备、过滤和提纯几个步骤的共同配合,便于快速生产出杂质少的氢氧化钠,且在氢氧化钠制备完成后,再次对其进行提纯处理,降低内部的碳酸钠含量,从而可以更高质量的保证氢氧化钠的纯度。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生产工艺制备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2.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火碱的生产工艺,该改进型火碱的生产工艺的具体步骤流程流程如下:
23.备料:碳酸钠20-30份、氢氧化钙溶液5-7份、氢氧化钡溶液3-5份;
24.粉碎:取碳酸钠,并将碳酸钠倒入粉碎装置的内部,通过粉碎装置对其进行不断混合搅拌10-20分钟,直至碳酸钠固体变成碳酸钠粉末;
25.制备:取一个容器,将氢氧化钙溶液倒入容器的内部,并将碳酸钠粉末倒入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混合搅拌,使碳酸钠粉末与氢氧化钙溶液之间完全反应,此时得到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的混合溶液;
26.过滤:将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的混合溶液倒入过滤装置的内部,通过过滤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钙固体;
27.提纯:取氢氧化钡溶液,将氢氧化钡溶液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混合搅拌,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氧化钠和碳酸钡固体,再次过滤,将内部的碳酸钡过滤掉,将氢氧化钠液体进行加热,调节加热装置的温度控制在20-30摄氏度,持续加热15-20分钟,蒸发结晶得到氢氧化钠固体,便于快速生产出杂质少的氢氧化钠,且在氢氧化钠制备完成后,再次对其进
行提纯处理,降低内部的碳酸钠含量,从而可以更高质量的保证氢氧化钠的纯度。
28.所述制备步骤中,容器应该选择玻璃材质,不会在生产制备的过程中,出现制备的氢氧化钠与容器之间发生反应产生一些其他的杂志。
29.所述备料步骤中,备料的配比包括碳酸钠20份、氢氧化钙溶液5份、氢氧化钡溶液3份;碳酸钠25份、氢氧化钙溶液6份、氢氧化钡溶液4份;碳酸钠30份、氢氧化钙溶液7份、氢氧化钡溶液5份。
30.所述粉碎步骤中,碳酸钠粉末需要过100目筛,便于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完全充分反应。
31.所述粉碎和提纯步骤中,使用的搅拌装置在进行搅拌时,搅拌速率需要控制在60-70转/分钟。
32.所述备料、粉碎、制备、过滤和提纯步骤中,制备人员需要全程佩戴防护用具、工作服和工作帽,且工作服和工作帽均需要通过防腐蚀材料制成,避免在制备的过程中,由于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从而防止氢氧化钠与身体接触,从而造成腐蚀,对人体造成伤害。
33.所述提纯步骤结束后,制备的氢氧化钠固体需要装入0.5毫米厚度的钢桶中严封,避免氢氧化钠在储存的时候,与空气中的氧气或水分接触发生变质,影响后期的使用。
34.实施例1:
35.该改进型火碱的生产工艺的具体步骤流程流程如下:
36.备料:碳酸钠20份、氢氧化钙溶液5份、氢氧化钡溶液3份;
37.粉碎:取碳酸钠,并将碳酸钠倒入粉碎装置的内部,通过粉碎装置对其进行不断混合搅拌10分钟,直至碳酸钠固体变成碳酸钠粉末;
38.制备:取一个容器,将氢氧化钙溶液倒入容器的内部,并将碳酸钠粉末倒入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混合搅拌,使碳酸钠粉末与氢氧化钙溶液之间完全反应,此时得到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的混合溶液;
39.过滤:将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的混合溶液倒入过滤装置的内部,通过过滤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钙固体;
40.提纯:取氢氧化钡溶液,将氢氧化钡溶液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混合搅拌,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氧化钠和碳酸钡固体,再次过滤,将内部的碳酸钡过滤掉,将氢氧化钠液体进行加热,调节加热装置的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持续加热15分钟,蒸发结晶得到氢氧化钠固体;
41.实施例2:
42.该改进型火碱的生产工艺的具体步骤流程流程如下:
43.备料:碳酸钠25份、氢氧化钙溶液6份、氢氧化钡溶液4份;
44.粉碎:取碳酸钠,并将碳酸钠倒入粉碎装置的内部,通过粉碎装置对其进行不断混合搅拌15分钟,直至碳酸钠固体变成碳酸钠粉末;
45.制备:取一个容器,将氢氧化钙溶液倒入容器的内部,并将碳酸钠粉末倒入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混合搅拌,使碳酸钠粉末与氢氧化钙溶液之间完全反应,此时得到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的混合溶液;
46.过滤:将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的混合溶液倒入过滤装置的内部,通过过滤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钙固体;
47.提纯:取氢氧化钡溶液,将氢氧化钡溶液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混合搅拌,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氧化钠和碳酸钡固体,再次过滤,将内部的碳酸钡过滤掉,将氢氧化钠液体进行加热,调节加热装置的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持续加热17分钟,蒸发结晶得到氢氧化钠固体;
48.实施例3:
49.该改进型火碱的生产工艺的具体步骤流程流程如下:
50.备料:碳酸钠30份、氢氧化钙溶液7份、氢氧化钡溶液5份;
51.粉碎:取碳酸钠,并将碳酸钠倒入粉碎装置的内部,通过粉碎装置对其进行不断混合搅拌20分钟,直至碳酸钠固体变成碳酸钠粉末;
52.制备:取一个容器,将氢氧化钙溶液倒入容器的内部,并将碳酸钠粉末倒入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混合搅拌,使碳酸钠粉末与氢氧化钙溶液之间完全反应,此时得到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的混合溶液;
53.过滤:将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的混合溶液倒入过滤装置的内部,通过过滤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钙固体;
54.提纯:取氢氧化钡溶液,将氢氧化钡溶液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混合搅拌,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氧化钠和碳酸钡固体,再次过滤,将内部的碳酸钡过滤掉,将氢氧化钠液体进行加热,调节加热装置的温度控制在30摄氏度,持续加热20分钟,蒸发结晶得到氢氧化钠固体。
5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5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