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3O4纳米粒子@煤气化细灰残碳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

文档序号:33553654发布日期:2023-03-22 11:04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Fe3O4纳米粒子@煤气化细灰残碳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
fe3o4纳米粒子@煤气化细灰残碳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fe3o4纳米粒子@煤气化细灰残碳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


背景技术:

2.目前在设计ewm吸收材料的研究中,碳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等)已经有希望成为emw吸收的候选材料,它们具有优越的化学稳定性、良好的导电性、高机械强度和低密度等优点。然而,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高价格增加了emw吸收材料的成本。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将研究兴趣转向廉价的碳材料,如生物质和各种工业废碳副产品。
3.然而,单一的碳质电磁波吸收材料具有较大的介电常数,不利于阻抗匹配,导致其吸收性能不佳。碳材料与磁性材料的结合可以有效改善电磁匹配特性,进一步提高吸波性能。但是,如何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将碳材料与磁性损耗型吸波材料有效结合,优化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制备具有特定成分、结构和性能的磁功能化碳基复合吸波材料,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fe3o4纳米粒子@煤气化细灰残碳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通过调节fe3o4的含量,材料的相成分和微观结构得到了改善,还导致了层次结构、缺陷、电磁参数和电磁波吸收性能的变化,使材料表现出卓越的电磁波吸收能力。
5.本发明提出的fe3o4纳米粒子@煤气化细灰残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方法步骤如下:
6.s1:将煤气化细灰残碳(rc)超声分散在乙二醇中;
7.s2:在s1的混合溶液中加入fecl3·
6h2o、聚乙二醇和尿素,并继续搅拌混合;
8.s3:将s2的混合溶液加入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的产物经清洗、抽滤和干燥后得fe3o4纳米粒子@煤气化细灰残碳复合材料。
9.优选地,s1中煤气化细灰残碳与乙二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g:100-200ml。
10.优选地,s1中超声的功率为200-400w,超声时间10-20min。
11.优选地,s2中煤气化细灰残碳、fecl3·
6h2o、聚乙二醇和尿素的质量体积比为1g:2-8g:5-15ml:5-10g。
12.优选地,s2中搅拌的转速为500-1000r/min,搅拌时间30-60min。
13.优选地,s3中反应的条件为:温度190-210℃,反应时间18-22h。
14.本发明提出的上述方法制备的fe3o4纳米粒子@煤气化细灰残碳复合材料。
15.本发明提出的上述fe3o4纳米粒子@煤气化细灰残碳复合材料在电磁波吸收中的应用。
16.作用机理
17.本发明的fe3o4纳米粒子@煤气化细灰残碳(fe3o4@rc)复合材料优越的emw吸收能力与介电损耗、导通损耗和磁损耗的综合作用有关。第一,空心结构可以有效对emw进入fe3o4@rc/石蜡吸收器提供大量的点位,可以有效改善阻抗匹配特性;第二,在碳基体中嵌入fe3o4纳米颗粒,使fe3o4@rc复合材料具有磁性损耗;第三,rc、fe3o4和石蜡之间存在丰富的非均相界面,会引起多次界面极化,有利于介电损耗的提高;第四,rc表面富含许多含氧官能团和缺陷,这些缺陷可以诱导偶极极化的产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介电损耗;第五,电子可以吸收em能量,从而在导电碳层中迁移和跳跃,产生传导损失,将em能量转化为热能。源于偶极极化和界面极化的介电损耗、源于自然共振损耗和涡流损耗的导通损耗和磁损耗的协同作用,以及适当衰减能力的提高和最佳阻抗匹配,使得fe3o4@rc复合材料具有优越的emw吸收能力。
18.有益技术效果
19.本发明制备的fe3o4@rc复合材料具有优越的emw吸收能力,当填料含量为40%,二元纳米复合材料中fecl3·
6h2o的添加量为2.66g(s2)时,样品在2.0mm处的最小反射损耗(rl
min
)为-32.6db,有效吸收带宽(eab,rl小于-10db)为4.64ghz(13.36-18ghz),且厚度仅为1.65mm。此外,通过简单地将涂层厚度从1.5mm调整到5mm,eab可以达到14.35ghz(2-18ghz的89.6%),跨越了整个c、x和ku波段。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rc和fe3o4@rc复合材料的(a):xrd图;(b):ftir曲线;
21.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a):rc和fe3o4@rc复合材料的拉曼光谱;(b-e)rc、s1、s2和s3材料的拟合带;
22.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fe3o4@rc复合材料的磁滞回线;
23.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s1(a
1-a3)、s2(b
1-b3)、s3(c
1-c3)的sem图像和s2(d)的edx图像;
24.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s1(a-d)、s2(e-h)、s3(i-l)的tem和hrtem照片;(m):s2的edx照片;
25.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a):rc和fe3o4@rc复合材料的xps总谱图;(b):s2的c1s;(c):o 1s;(d):fe 2p;(e):rc和fe3o4@rc复合材料的元素原子百分比;
26.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fe3o4@rc复合材料的(a):ε

、(b):ε

、(c):μ

、(d):μ

、(e):tanδε、(f):tanδμ与f的关系曲线;
27.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s1、s2和s3的rl~f曲线和rl的三维图;
28.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s1、s2和s3的cole-cole曲线;
29.图10为本发明提出的fe3o4@rc复合材料的(a):c0,、(b):α和(c-f):|z
in
/z0|与频率的关系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31.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煤气化细灰残碳(rc)是从气化炉中收集而来,通过球磨,rc的颗粒直径约为2μm。使用的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级,六水合氯化铁(fecl3·
6h2o)、乙二醇
(c2h6o2)、尿素(h2nconh2)和聚乙二醇(ho(ch2ch2o)nh)均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32.实施例1
33.在70ml乙二醇中称取0.6g的rc,并在烧杯中用超声波分散15分钟。第二,将1.33g的fecl3·
6h2o、4.69ml聚乙二醇和3.5g尿素用搅拌器在充分分散的rc中机械地搅拌约45分钟。第三,将混合物倒入反应器,在200℃下保持20小时。最后,对产品进行清洗、抽滤,并真空干燥12小时,得到fe3o4@rc复合材料,记为s1。
34.实施例2
35.在70ml乙二醇中称取0.6g的rc,并在烧杯中用超声波分散15分钟。第二,将2.66g的fecl3·
6h2o、4.69ml聚乙二醇和3.5g尿素用搅拌器在充分分散的rc中机械地搅拌约45分钟。第三,将混合物倒入反应器,在200℃下保持20小时。最后,对产品进行清洗、抽滤,并真空干燥12小时,得到fe3o4@rc复合材料,记为s2。
36.实施例3
37.在70ml乙二醇中称取0.6g的rc,并在烧杯中用超声波分散15分钟。第二,将3.99g的fecl3·
6h2o、4.69ml聚乙二醇和3.5g尿素用搅拌器在充分分散的rc中机械地搅拌约45分钟。第三,将混合物倒入反应器,在200℃下保持20小时。最后,对产品进行清洗、抽滤,并真空干燥12小时,得到fe3o4@rc复合材料记为s3。
38.rc和fe3o4@rc复合材料的组成和结构通过xrd进行表征。如图1(a)所示,rc显示了两个明显的衍射峰,分别位于2θ=43.5
°
和25.6
°
,对应于石墨碳的(100)和(002)晶面。rc与fe3o4结合后,石墨碳的特征峰明显被削弱,因为fe3o4@rc复合材料中出现了高结晶度的fe3o4。此外,复合材料中位于2θ=30.1
°
,35.4
°
,43.1
°
,53.5
°
,57.0
°
和62.6
°
的峰,这些峰被分配到fe3o4纳米粒子的(220)、(311)、(400)、(422)、(511)和(440)晶面。值得注意的是,随着fe
3+
的增加,fe3o4的衍射峰的强度明显增强。xrd结果表明,fe3o4@rc复合材料被成功合成出来。
39.rc和fe3o4@rc复合材料的化学基团是通过ft-ir测定的。从图1(b)来看,在3440cm-1
左右的吸收峰,是由-oh的含氧官能团引起的。在2930、1615、1100和585cm-1
的其他四个峰可以分别与-c-h、c=c、c-o和fe-o键相对应。
40.如图2(a)所示,在1580和1345cm-1
,观察到两个明显的峰,分别为g和d带。通常,d带对g带的强度比(id/ig)被用来评估碳材料的石墨化程度。rc和fe3o4@rc复合材料s1、s2、s3样品的id/ig值分别为1.03、1.130、1.10和1.06,表明与fe3o4的结合可以有效增强rc的缺陷。为了获得每个波段的强度(i),fe3o4@rc复合材料的每个拉曼光谱被进一步分为1个高斯波段(表示为d3波段)和4个洛伦兹波段(命名为g、d1、d2、d4波段)。如图2(b)-(d)所示,rc的i
d1+d2+d3+d4
/ig值为2.23,而fe3o4@rc复合材料s1、s2、s3样品的i
d1+d2+d3+d4
/ig值与rc相比更大,分别为3.73,3.95和4.21。有趣的是,i
d1+d2+d3+d4
/ig值随着fe
3+
含量的增加而提高。拉曼结果表明,rc的结构稳定性可以由fe
3+
的添加量来调节。
41.磁性能与微波吸收行为密切相关。图3描述了fe3o4@rc复合材料的磁滞回线。由于纯rc几乎不包含磁性成分,所以不考虑其磁性能。如图3所示,s1、s2、s3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ms)分别为35.8、41.2和58.2emu/g,而矫顽力(hc)分别为52.7、80.7和81.3oe。此外,s3的ms值比s1和s2高,是由于二元复合材料中的磁性成分含量更高。
42.利用sem对制备的fe3o4@rc复合材料进行了微观形态分析。如图4所示,具有不均匀
尺寸的fe3o4纳米颗粒呈现出典型的空心结构,并附着在rc的表面。随着fe
3+
添加量的增加,fe3o4纳米粒子在fe3o4@rc复合材料中的分布越明显。相应的edx图谱(图4(d))显示了c、o和fe元素的分布,这与xrd和xps的结果一致。
43.利用tem来进一步观察fe3o4@r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图5(a-l)中描述的tem和高分辨率tem(hrtem)图像证实了fe3o4纳米粒子的空心结构。如图5(c)、(j)和(k)所示的hrtem图像,fe3o4晶格距离为0.24nm,对应于其(311)晶面。如图5(d)、(h)和(l)中的透射高能电子衍射环及图5(m)中的元素分布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fe3o4纳米粒子的元素分布。可以发现,c元素分布在整个区域,而o和fe元素主要在fe3o4球体上。
44.通过xps来分析rc和复合材料的元素组成和价态。如图6(a)所示,在rc的全光谱中出现了两个主要的峰,对应o1s和c1s,而在复合材料中出现了fe2p、o1s和c1s的三个主要峰。图6(b)是s2样品的c1s谱,有四个峰,分别是o-c=o(289.9ev)、c=o(286.9ev)、c-o(285.5ev)和c-c/c=c(284.6ev),表明rc表面丰富的含氧功能团。图6(c)中的o1s光谱在532.1和530.4ev处被分解成两个峰,分别对应于c-o和fe-o,表明rc表面的碳原子和铁原子通过化学键牢固结合。如图6(d)所示,fe2p光谱被分解成八个峰,分别是fe
3+
(725.4和712.7ev)、fe
2+
(723.8和710.7ev)和卫星峰(714.5、718.9、727.9和733.3ev)。图6(e)显示了rc和复合材料的原子百分比。可以看出,fe与o的原子比远低于3:4,这是由于rc表面的含氧官能团造成的。
45.图7为fe3o4@rc复合材料在2-18ghz的电磁参数。图7(a)和(b)为复介电常数。它的实部(ε

)和虚部(ε

)表示材料对电磁波的储存和耗散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随着fe3o4含量的增加,ε

和ε

逐渐增加,然后减小。这一结果表明,介电常数可以通过fe
3+
含量有效地调节。s2拥有最高的ε

和ε

值。复数磁导率的实部(μ

)和虚部(μ

)代表了能量的储存和能量的耗散。如图7(c)和(d)所示,所有样品的μ

和μ

都有类似的趋势和数值,表明样品具有相近的耗散和储存磁能的能力。为了更好地了解微波吸收的原理,根据测量的电磁参数计算出介质损耗切线(tanδε=ε



)和磁损耗切线(tanδμ=μ



)。对于图7(e)和(f),s1和s2的tanδε值远大于s3,表明该频段的微波吸收性能可以调整,即在fe3o4含量较低时,电磁波耗散以介质损耗为主。而在fe3o4含量较高时,磁损耗是衰减入射电磁波的主要机制。
46.图8为填料含量为40wt%时的fe3o4@rc复合材料rl曲线。可以看出,s1和s2表现出优异的微波吸收能力,而s3样品的rl值几乎都大于-10db,说明其几乎没有表现出有效吸收行为,不能满足实际应用。s1在2.5mm处,rl
min
为-32.7db,在1.6mm处,eab为3.76ghz。s2在2.0mm时实现了-32.6db的rl
min
,在1.65mm时实现了4.64ghz的eab。考虑到薄的厚度和宽的带宽,s2拥有最佳的微波吸收性能。
47.为了研究德拜松弛过程,根据以下公式绘制cole-cole半圆图。
[0048][0049]
其中,εs和ε

是静态和高频极限时的介电常数。根据公式(1),每个半圆即代表一个德拜弛豫过程。
[0050]
很明显,复合材料的ε

~f曲线有明显的共振峰,表明存在着电介质极化弛豫(图9(a))。如图9所示,s1和s2存在明显的cole-cole半圆,证实了德拜弛豫过程的存在。而s3的曲线很复杂,无法辨别是否有cole-cole半圆。此外,半圆是扭曲的,这表现存在其他机制的
共同作用,如传导损失或界面偏振损失。对于fe3o4@rc复合材料,德拜极化弛豫可以归结为偶极子极化。基于上述xps和拉曼结果,rc拥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和缺陷,可以作为极化中心,进一步衰减入射的电磁波。此外,界面极化可以对入射电磁波进行有效衰减,它存在于fe3o4和rc之间的异质界面。强烈的界面极化还可以源于交变电磁场下异质界面上的电荷积累。
[0051]
除了介电损耗,磁性fe3o4纳米粒子赋予了fe3o4@rc复合材料铁磁特性。应该注意的是,铁磁特性会导致ghz频率区域的磁损耗。通常,在所研究的频率范围内,磁损失主要来自涡流损失、交换共振和自然共振。fe3o4纳米粒子的直径约为500nm,大于交换长度(10nm),表明可以排除交换谐振。涡流损失是另一个损耗因素,其可以表示为:
[0052]
c0=μ”(μ')-2
f-1
(2)
[0053]
μ”=2πμ(μ')2σd2f/3(3)
[0054]
这里μ0和σ是真空磁导率和电导率。涡流系数(c0)通常被用来判断是否存在涡流损耗。如图10(a)所示,所有样品的c0~f曲线在2-12ghz内存在波动,在12-18ghz内几乎保持不变。因此,可以判断fe3o4@rc复合材料的磁损耗主要是由自然谐振和涡流损耗造成的。
[0055]
有两个关键因素决定复合材料微波吸收能力。一个是衰减常数(α)。其用于评估衰减损失能力,其计算方法如下:
[0056][0057]
如图10(b)所示,α值按s3《s1《s2的顺序依次增加。因此,s2具有最强的衰减行为。
[0058]
另一个因素是阻抗匹配。归一化输入阻抗的模数(z
in
/z0)用于评估阻抗匹配条件,其描述为以下公式。
[0059][0060]
如图10(c-e),s3的|z
in
/z0|值并不接近1.0,说明其阻抗匹配特性较差。此外,s1和s2的|z
in
/z0|值比s3更接近1.0。为了进一步比较阻抗匹配特性,如图10(f)进一步分析了厚度为2.0mm下fe3o4@rc复合材料的|z
in
/z0|~f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到,s2的|z
in
/z0|值比s1更接近于1。因此,在其他两个样品中,s2具有最好的微波吸收性能,这是衰减损失和阻抗匹配协同作用的结果。
[0061]
我们比较自主制备的fe3o4@nrc复合材料与其他代表性吸收体的emw吸收性能。如表1所示,所获得的s1和s2复合材料的样品在较薄的厚度上具有优异的rl
min
和eab值。
[0062]
表1fe3o4基吸收器的emw吸收特性
[0063]
samplesrl
min
(db)eab(ghz)thickness(mm)cf@pani@fe3o
4-46.92.72.7fe3o4@sio2@pani-44.94.01.5pani/fe/fe3o4/fe2o
3-72.64.33.0fe2o3/fe3o4/pani/mwcnt-88.88.03.0rgo-fe3o
4-48.66.32.1c@fe3o
4-80.06.12.23fe3o4/c-58.55.62.0
rgo/fe3o4/zno-57.05.02.0s1-32.73.76(at 1.6mm)2.5s2-32.64.64(at 1.65)2.0
[0064]
本发明制备的fe3o4@rc复合材料优越的emw吸收能力与介电损耗、导通损耗和磁损耗的综合作用有关。首先,空心结构可以有效对emw进入fe3o4@rc/石蜡吸收器提供大量的点位,可以有效改善阻抗匹配特性。其次,在碳基体中嵌入fe3o4纳米颗粒,使fe3o4@rc复合材料具有磁性损耗;第三,rc、fe3o4和石蜡之间存在丰富的非均相界面,会引起多次界面极化,有利于介电损耗的提高。第四,rc表面富含许多含氧官能团和缺陷,这些缺陷可以诱导偶极极化的产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介电损耗。最后,电子可以吸收em能量,从而在导电碳层中迁移和跳跃,产生传导损失,将em能量转化为热能。源于偶极极化和界面极化的介电损耗、源于自然共振损耗和涡流损耗的导通损耗和磁损耗的协同作用,以及适当衰减能力的提高和最佳阻抗匹配,使得fe3o4@rc复合材料具有优越的emw吸收能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