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系统及其退火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69697发布日期:2022-08-24 12:0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退火系统及其退火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退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退火系统及其退火炉。


背景技术:

2.药用玻璃容器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内应力,需要使用到退火炉来消除内应力,目前市面上的药用玻璃容器退火炉主要为电加热退火炉,电退火炉存在单位能耗比较高的问题,不符合国家对于节能减排的要求。且不具备快速加热升温的能力,导致升温等待时间较久。


技术实现要素:

3.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电加热退火炉能耗较高,加热升温较慢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退火系统及其退火炉,它较于电退火炉具有更低的能耗,且能够快速提供热量,提高燃烧热效率。
5.2、技术方案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退火炉,包括第一炉腔和与第一炉腔连通的第二炉腔,所述第一炉腔和第二炉腔之间设有用于供输送带穿过的退火通道,所述第二炉腔内部设有多个烧嘴,多个所述烧嘴沿第二炉腔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排列,所述烧嘴连接有供气组件。
7.可选的,所述供气组件包括燃气全预混装置和汇流排,所述汇流排一端与燃气全预混装置连通,汇流排另一端与多个烧嘴连通。
8.可选的,所述烧嘴包括灯盏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具有中空的通孔,进气管外周壁设有螺纹,所述灯盏安装在进气管一端,进气管另一端与汇流排连接。
9.可选的,还包括角度调节组件,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固定板和限位杆,所述固定板安装在第二炉腔外表面,所述固定板设有供限位杆移动的滑槽,所述限位杆一端与滑槽移动连接,限位杆另一端与汇流排连接。
10.可选的,所述第一炉腔内周壁和第二炉腔内周壁均设有保温隔热层,所述保温隔热层包括依次交错叠加设置的耐火砖层、保温纤维板层以及保温纤维棉层。
11.可选的,所述退火通道一端为进料口,退火通道另一端为出料口,所述进料口设有进料口风门,所述第一炉腔靠近出料口的一侧转动设有排热风门和与排热风门连接的排热风罩,所述排热风罩设有阀门,且排热风罩与大气或者排气管道。
12.可选的,所述燃气全预混装置设有空/燃比例阀和与空/燃比例阀连接的文丘里混合阀,所述文丘里混合阀与汇流排连通。
13.可选的,还包括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驱动器和传动丝杆,所述传动丝杆一端与同步机构连接,传动丝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炉腔连接,所述同步机构与驱动器连接。
14.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退火系统,包括驱动组件、机架、输送带以及上文所述的
退火炉,所述输送带环设在机架上,且输送带由所述第一炉腔和第二炉腔之间的退火通道中穿过,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机架上,且驱动组件驱动输送带转动。
15.可选的,所述退火通道一端为进料口,退火通道另一端为出料口,所述机架靠近出料口处设有冷风组件,所述冷风组件包括冷风机和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一端与冷风机的出风口连接,导流板另一端朝向出料口,所述冷风机上还设有调速器。
16.3、有益效果
17.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退火炉,供气组件包括燃气全预混装置和汇流排,燃气全预混装置设有空/燃比例阀和文丘里混合阀,空/燃比例阀将空气和燃气按照设定的比例送入文丘里混合阀,文丘里混合阀对空气和燃气进行充分混合,然后将混合气体输送到到汇流排,汇流排另一端与多个烧嘴连通。烧嘴将混合气体点燃并喷出,热量利用气流对流和表面辐射作用由第二炉腔传递到第一炉腔,装有玻璃容器的输送带在第一炉腔和第二炉腔之间的退火通道穿过,玻璃容器受热退火,烧嘴点燃混合气体能够快速提供热量,提高燃烧热效率,较于电退火炉具有更低的能耗。烧嘴沿第二炉腔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排列,同时汇流排与第二炉腔之间设有角度调节组件,角度调节组件通过调整汇流排角度从而改变烧嘴在第二炉腔中的分布角度,使输送带在运行过程中整体受热均匀,确保玻璃容器内的应力彻底消除,提高玻璃容器的质量。
19.(2)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退火炉,保温隔热层不但可以减少第一炉腔和第二炉腔内部的热量散失,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蓄热能力,能有效缓冲加热导致的热冲击,使加热时第一炉腔和第二炉腔内的温度变化更小,进而使第一炉腔和第二炉腔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耐火砖层具有较好的隔热和蓄热的能力,在耐火砖上依次铺设保温纤维板层和保温纤维棉层,防火隔热效果更佳。耐火砖层、保温纤维板层以及保温纤维棉层之间进行错位摆列,以减少热量从缝隙之间流走,进一步增加保温隔热效果。
20.(3)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退火炉,进料口风门和排热风门可以一定范围内开启和关闭,减少外部空气对第一炉腔和第二炉腔的影响,同时减少第一炉腔和第二炉腔内热量的流失,第一炉腔和第二炉腔加热时,进料口风门和排热风门关闭,这里的关闭并不是完全关闭,需要预留出供输送带穿过的空间。加热结束后,进料口风门和排热风门开启,排热风门里面有齿轮和齿条机构,齿轮和一根连杆连接,齿条机构与排热风门连接,通过在外面转动连杆来调节排热风门开口的大小,退火炉内多余的热量由排热风门出来并进入排热风罩排出。
21.(4)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退火炉,冷风机可以按照一定的角度产生均匀的贯流冷却风,调速器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调整风机速度,从而调整冷却风量大小,出炉后的玻璃容器还有一定的温度,冷风装置可以对玻璃容器进行快速冷却。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退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退火炉的保温隔热层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退火炉的角度调节组件安装在第二炉腔上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退火炉的角度调节组件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退火炉的汇流排和烧嘴连接的示意图。
27.各附图中的标记为:1、第一炉腔;2、第二炉腔;3、烧嘴;4、燃气全预混装置;401、空/燃比例阀;402、文丘里混合阀;5、汇流排;6、保温隔热层;601、耐火砖层;602、保温纤维板层;603、保温纤维棉层;7、退火通道;701、进料口;702、出料口;8、排热风门;9、排热风罩;10、进料口风门;11、升降组件;12、驱动组件;13、机架;14、输送带;15、冷风组件;16、角度调节组件;161、固定板;1611、滑槽;162、限位杆;163、滑杆;17、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30.实施例1
31.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退火炉,包括第一炉腔1和与第一炉腔1连通的第二炉腔2,所述第一炉腔1和第二炉腔2之间设有用于供输送带14穿过的退火通道7,所述第二炉腔2内部设有多个烧嘴3,多个所述烧嘴3沿第二炉腔2长度方向排列,所述烧嘴3连接有供气组件。供气组件将燃气和空气预混好后的混合气体输送给烧嘴3,烧嘴3将混合气体点燃并喷出,热量利用气流对流和表面辐射作用由第二炉腔2传递到第一炉腔1,装有玻璃容器的输送带14在第一炉腔1和第二炉腔2之间的退火通道7穿过,玻璃容器受热退火,烧嘴3点燃混合气体能够快速提供热量,提高燃烧热效率。烧嘴3沿第二炉腔2长度方向排列,使输送带14在运行过程中整体受热均匀,确保玻璃容器内的应力彻底消除,提高玻璃容器的质量。
32.实施例2
33.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退火炉,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供气组件包括燃气全预混装置4和汇流排5,所述汇流排5一端与燃气全预混装置4连通,汇流排5另一端与多个烧嘴3连通。
34.实施例3
35.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退火炉,与实施例1或2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烧嘴3包括灯盏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具有中空的通孔,进气管外周壁设有螺纹,所述灯盏安装在进气管一端,进气管另一端与汇流排5连接。灯盏设有自动点火装置,进气管通过螺纹安装在汇流排5上,拆卸方便,且中空的通孔可以将汇流排5的混合气体导流给灯盏。
36.实施例4
37.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退火炉,与实施例1-3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还包括角度调节组件16,所述角度调节组件16包括固定板161和限位杆162,所述固定板161安装在第二炉腔2外表面,所述固定板161设有供限位杆162移动的滑槽1611,所述限位杆162一端与滑槽1611移动连接,限位杆162另一端与汇流排5连接。角度调节组件16为两组,对称设置在第二炉腔2外表面,限位杆162为鱼眼螺杆,滑槽1611中穿设有可沿滑槽1611移动的滑杆163,限位杆162一端与滑杆163转动连接,限位杆162另一端与汇流排5连接,两根限位杆162分别设置在汇流排5的两端,协同作用于汇流排,汇流排5与烧嘴3通过连杆17连接,角度调节组件16通过调整汇流排5角度从而改变烧嘴3在第二炉腔2中的分布角度。
38.实施例5
39.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退火炉,与实施例1-4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一炉腔1内周壁和第二炉腔2内周壁均设有保温隔热层6,所述保温隔热层6包括依次交错叠加设置的耐火砖层601、保温纤维板层602以及保温纤维棉层603。保温隔热层6不但可以减少第一炉腔1和第二炉腔2内部的热量散失,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蓄热能力,能有效缓冲加热导致的热冲击,使加热时第一炉腔1和第二炉腔2内的温度变化更小,进而使第一炉腔1和第二炉腔2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耐火砖层601设置在第一炉腔1的顶部和第二炉腔2的内壁,耐火砖层601具有较好的隔热和蓄热的能力,在耐火砖上依次铺设保温纤维板层602和保温纤维棉层603,防火隔热效果更佳。耐火砖层601、保温纤维板层602以及保温纤维棉层603之间进行错位摆列,以减少热量从缝隙之间流走,进一步增加保温隔热效果,其中保温维板层602为硅酸铝纤维板层,保温纤维棉层603为硅酸铝纤维棉层。
40.实施例6
41.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退火炉,与实施例1-5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退火通道7一端为进料口701,退火通道7另一端为出料口702,所述进料口701设有进料口风门10,所述第一炉腔1靠近出料口702的一侧转动设有排热风门8和与排热风门8连接的排热风罩9,所述排热风罩9设有阀门,且排热风罩9与大气或者排气管道连通。进料口风门10和排热风门8可以一定范围内开启和关闭,减少外部空气对第一炉腔和第二炉腔的影响,同时减少第一炉腔和第二炉腔内热量的流失,第一炉腔1和第二炉腔2加热时,进料口风门10和排热风门8关闭,这里的关闭并不是完全关闭,需要预留出供输送带穿过的空间,加热结束后,进料口风门10和排热风门8开启,排热风门8里面有齿轮和齿条机构,齿轮和一根连杆连接,齿条机构与排热风门8连接,通过在外面转动连杆来调节排热风门8开口的大小,退火炉内多余的热量由排热风门8出来并进入排热风罩9排出。
42.实施例7
43.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退火炉,与实施例1-6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燃气全预混装置4设有空/燃比例阀401和与空/燃比例阀401连接的文丘里混合阀
402,所述文丘里混合阀402与汇流排5连通。空/燃比例阀401将空气和燃气按照设定的比例送入文丘里混合阀402,文丘里混合阀402对空气和燃气进行充分混合,然后将混合气体输送到到汇流排5。
44.实施例8
45.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退火炉,与实施例1-7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还包括升降组件11,所述升降组件11包括驱动器、同步机构和传动丝杆,所述传动丝杆一端与同步机构连接,传动丝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炉腔连接,所述同步机构与驱动器连接。本实施例中的传动丝杆一共有4根,分别位于第二炉腔2的四周角,同步机构可以是首尾连接的框架,每个传动丝杆均与框架相连,驱动器通过驱动框架来带动多个传动丝杆同步上升或者下降,驱动器可以为电机和齿轮,传动丝杆同步机构的带动下升降,从而带动第二炉腔2升降,便于对第二炉腔2内部进行日常维护。
46.实施例9
47.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退火系统,与实施例1-8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包括驱动组件12、机架13、输送带14以及实施例1~8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退火炉,所述输送带14环设在机架13上,且输送带14由所述第一炉腔1和第二炉腔2之间的退火通道7中穿过,所述驱动组件12安装在机架13上,且驱动组件12驱动输送带14转动。
48.实施例10
49.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退火系统,与实施例1-9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退火通道7一端为进料口701,退火通道7另一端为出料口702,所述机架13靠近出料口702处设有冷风组件15,所述冷风组件15包括冷风机和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一端与冷风机的出风口连接,导流板另一端朝向出料口702,所述冷风机上还设有调速器。冷风机可以按照一定的角度产生均匀的贯流冷却风,调速器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调整风机速度,从而调整冷却风量大小,出炉后的玻璃容器还有一定的温度,冷风装置可以对玻璃容器进行快速冷却。
50.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