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彩色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879530发布日期:2024-02-02 20:57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彩色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材料,尤其涉及一种彩色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混凝土作为建筑行业应用最广泛的施工材料,被应用于道路、建筑、桥梁隧道等基建建设当中,作为分支的彩色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学校操场、公园、停车场等需要视觉效果显著的区域,普通户凝土色彩单调,为了美化建筑,使其又美观效果,需要对表层进行彩涂,但容易掉色、剥落。彩色混凝土耐久性好、施工简单方便,视觉效果优秀。

2、彩色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彩色水泥法、颜料着色法、面层着色法以及化学染色等方法,而彩色混凝土的成本居高不下。需要从彩色混凝土的原料、制备方法等方面进行优化,以减少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彩色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彩色混凝土的制备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彩色混凝土,所述彩色混凝土的原料组分包括:

3、全固废胶凝材料、第一骨料、第二骨料、外加剂、颜料以及溶剂;其中,以每立方混凝土计,

4、所述全固废胶凝材料的含量为320~480kg,所述第一骨料的含量为600~900kg,所述第二骨料的含量为900~1200kg,所述外加剂的含量为0~27kg,所述颜料的含量为32~68kg,所述溶剂的含量为100~250kg。

5、可选的,所述全固废胶凝材料的组分包括:精炼渣、钢渣、矿渣以及脱硫石膏;其中,以质量分数计,

6、所述精炼渣的含量为0~15%,所述钢渣的含量为0~30%,所述矿渣的含量为35~60%,所述脱硫石膏的含量为5~25%。

7、可选的,所述全固废胶凝材料的比表面积为400m2/kg以上。

8、可选的,所述第一骨料的直径满足:0.15mm≤d1<4.75mm,d1表示第一骨料的直径。

9、可选的,所述第二骨料的直径满足:4.75mm≤d2<19mm,d2表示第二骨料的直径。

10、可选的,所述颜料为氧化铁颜料。

11、可选的,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减水剂。

12、可选的,所述第一骨料和第二骨料的组分均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废石、尾砂。

13、可选的,所述溶剂为水。

14、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彩色混凝土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彩色混凝土,所述方法包括:

15、将精炼渣、钢渣、矿渣以及脱硫石膏进行磨制,得到全固废胶凝材料;

16、将所述全固废胶凝材料、颜料、第一骨料以及第二骨料进行第一搅拌混合,后加入溶剂和外加剂进行第二搅拌混合,得到彩色混凝土。

1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彩色混凝土,利用冶金固废代替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原料成本低,充分利用固废资源,减少固废排放,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该固废冶金渣彩色混凝土相比于传统彩色混凝土成本更低,符合环保可持续的方针政策。



技术特征:

1.一种彩色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混凝土的原料组分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固废胶凝材料的组分包括:精炼渣、钢渣、矿渣以及脱硫石膏;其中,以质量分数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固废胶凝材料的比表面积为400m2/kg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料的直径满足:0.15mm≤d1<4.75mm,d1表示第一骨料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骨料的直径满足:4.75mm≤d2<19mm,d2表示第二骨料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颜料为氧化铁颜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减水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料和第二骨料的组分均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废石、尾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水。

10.一种彩色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彩色混凝土,所述方法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彩色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彩色混凝土的原料组分包括:全固废胶凝材料、第一骨料、第二骨料、外加剂、颜料以及溶剂;其中,以每立方混凝土计,所述全固废胶凝材料的含量为320~480kg,所述第一骨料的含量为600~900kg,所述第二骨料的含量为900~1200kg,所述外加剂的含量为0~27kg,所述颜料的含量为32~68kg,所述溶剂的含量为100~250kg。该固废冶金渣彩色混凝土相比于传统彩色混凝土成本更低,符合环保可持续的方针政策。

技术研发人员:吴礼云,齐子函,汪国川,杨红军,李志君,甘绍利,程峥明,张庆国,林孟华,王同宾,韩先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