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三气燃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0333阅读:7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合成氨三气燃烧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化肥厂中可燃性三气节能回收利用中使用的合成氨三气燃烧炉。
在化肥工业的合成氨生产中,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三气的回收利用就是节能降耗的手段之一,所谓三气是指造气工段的吹风气、合成工段的驰放气、液氨贮罐的放空气,三气中的主要成分是CO、CH4。目前,有些合成氨厂的三气回收利用装置主要是通过三气在燃烧炉中的燃烧获得高温烟气,然后将高温烟气引入热管锅炉换热产生蒸汽,将蒸汽再送回各工序使用,换热后的烟气直接排放掉。现有技术的三气回收利用装置在使用中存在的不足是排放烟气的温度过高,热量没有充分利用,换热效率低、节能效果差、运行不稳定、容易熄火等,影响三气的正常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作性能稳定、热效率高、不容易熄火停产的合成氨三气燃烧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为了提高燃烧炉的稳定性在燃烧炉的上方设两套燃气喷燃管,并将空气的进入管与两喷燃管外壁的切线相接,使空气以旋风式与可燃气体混合进入炉堂内燃烧。为了提高安全性,在燃烧炉的上盖和侧壁上设安全防爆阀,并将出灰口没于水封槽中,可燃气体在燃烧炉中一但发生爆燃由防爆阀和出灰口将炉内的压力缓冲掉。为了保持炉内的温度相对衡定,在炉堂内设蓄热蓄热砖,即使在短时间燃气喷管无燃气送入,炉堂温度也不会降低的很多,一但燃气重新送入燃气喷燃管照样燃烧,避免了熄火停产的问题发生。



图1为合成氨三气燃烧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合成氨三气燃烧炉拱形支撑梁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合成氨三气燃烧炉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合成氨三气燃烧炉,其结构是由炉壳17、炉盖10、蓄热体、燃气喷燃管7、13、出灰口1构成,燃气喷燃管7、13设在炉壳17的上部,出灰口设在炉壳17的底部,蓄热体设在炉堂18之中,炉盖10盖在炉壳17的顶部。
炉壳17的内壁上砌有耐火材料4,耐火材料4的中间空腔为炉堂18,炉堂18的底部设有一锥形腔9,锥形腔9的下端与出灰口1相通,出灰口1没于水封槽8之中,在锥形腔9的上方炉壳17上设有排烟口3及防爆阀15。
在炉壳17顶部的炉盖10上设有防爆阀11和点火咀12,防爆阀11和点火咀12的下端均和炉堂18内相通。
炉壳17上部设有两个燃气喷燃管7、13,其中一个的燃气喷燃管7的中心线与炉壳17的中心线相垂直,另一个燃气喷燃管13的中心线与炉壳17的外圆切线相接,在每个燃气喷燃管7、13上各设有一个进气管6、14,进气管6、14与燃气喷燃管7、13的外圆切线相接。
蓄热体是由蓄热砖5、直托砖16及拱形支撑梁2构成,拱形支撑架2与炉堂18下部的耐火材料4相固定,拱形支撑梁2中间的空腔与排烟口3对齐,直托砖16及蓄热砖5依次置于拱形支撑梁2之上。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合成氨三气燃烧炉其加工制作非常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加工制作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合成氨三气燃烧炉其工作过程如下燃烧炉在使用前通过点火咀将炉内的可燃气体点燃,来自界区外的可燃气体从两个燃气喷燃管与切线进入的空气混合喷入炉堂内燃烧,燃烧后的高温烟气下行经蓄热蓄热砖蓄热,从烟气排出口排出,经换热设备将热量转换成生产用蒸汽送出界区,烟气中烟灰从出灰口落入水封槽中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合成氨三气燃烧炉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工作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热效率高、节能性好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权利要求1.合成氨三气燃烧炉,包括炉壳、炉盖、蓄热体、燃气喷燃管、出灰口及水封槽,其特征在于燃气喷燃管设在炉壳的上部,出灰口设在炉壳的底部,蓄热体设在炉堂之中,炉盖盖在炉壳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氨三气燃烧炉,其特征在于炉壳的内壁上砌有耐火材料,耐火材料的中间空腔为炉堂,炉堂的底部设有一锥形腔,锥形腔的下端与出灰口相通,出灰口没于水封槽之中,在锥形腔的上方炉壳上设有排烟口及防爆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氨三气燃烧炉,其特征在于在炉壳顶部的炉盖上设有防爆阀和点火咀,防爆阀和点火咀的下端均和炉堂内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氨三气燃烧炉,其特征在于炉壳上部设有两个燃气喷燃管,其中一个燃气喷燃管的中心线与炉壳的中心线相垂直,另一个燃气喷燃管的中心线与炉壳的外圆切线相接,在每个燃气喷燃管上各设有一个进气管,进气管与燃气喷燃管的外圆切线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氨三气燃烧炉,其特征在于蓄热体是由蓄热砖、直托砖及拱形支撑梁构成,拱形支撑梁与炉堂下部的耐火材料相固定,拱形支撑梁中间的空腔与排烟口对齐,直托砖及蓄热砖依次置于拱形支撑梁之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合成氨三气燃烧炉,其结构是由炉壳、炉盖、蓄热体、燃气喷燃管、出灰口及水封槽构成,燃气喷燃管设在炉壳的上部,出灰口设在炉壳的底部没于水封槽之中,蓄热体设在炉堂之中,炉盖盖在炉壳的顶部。该合成氨三气燃烧炉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工作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热效率高、节能性好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文档编号C01C1/04GK2292793SQ97233088
公开日1998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1997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1997年5月29日
发明者张福庆, 李振香, 马近华, 徐同福, 张勇 申请人:山东省化工规划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