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芳氨基-6H-咪唑并[1,2-b]-1,2,4-三唑-6-酮的制备方法与杀菌活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088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2-芳氨基-6H-咪唑并[1,2-b]-1,2,4-三唑-6-酮的制备方法与杀菌活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2-芳氨基-6H-咪唑并[1,2-b]-1,2,4-三唑-6-酮衍生物,以及它作为杀菌剂的有效成份的应用。
背景技术
咪唑啉酮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如该类杀菌剂Fenamidone,是2-烷硫基-1-氨基咪唑啉酮衍生物,属于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对果树黑斑病以及由卵菌引起的霜霉病、疫病等均具有很好的杀菌活性。有许多专利报道了具有杀菌活性的咪唑啉酮衍生物[CN1358714A(2002),CN1358718A(2002),US6002016(1999),GB2329180(1999),GB2327676(1999),WO9833381(1998),WO9602538(1996),EP668270(1995),EP629616(1994),WO9401410(1994),EP599749(1994),WO9324467(1993),EP551048(1993)]。上述专利所报道的均为单环咪唑啉酮衍生物。鉴于三唑衍生物也是一类具有显著杀菌活性的化合物,研究三唑并咪唑啉酮衍生物的制备及杀菌活性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探索杀菌活性良好的化合物,提供具有杀菌活性的2-芳氨基-6H-咪唑并[1,2-b]-1,2,4-三唑-6-酮衍生物。
本发明提出了2-芳氨基-6H-咪唑并[1,2-b]-1,2,4-三唑-6-酮衍生物I 式I中,Ar1为苯基,取代基为4-氯或4-甲氧基的取代苯基;Ar2为苯基,取代基为4-氯的取代苯基;Ar3为苯基,取代基为3-甲基、4-甲基、2-氯、4-氯或4-溴的取代苯基。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式I的化合物对黄瓜灰霉菌、油菜菌核菌、稻瘟菌、小麦赤霉菌、甜菜褐斑菌及棉花枯萎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因而可作为杀菌剂的有效成分。
以通式I所表示的2-芳氨基-6H-咪唑并[1,2-b]-1,2,4-三唑-6-酮衍生物的制备,是使通式II所表示的化合物与通式III所表示的芳基异氰酸酯(Ar3NCO)和三苯基膦、六氯乙烷及三乙胺以“一锅法”反应制备, II和III式中Ar1和Ar3与通式I中的定义相同;Ph-苯基;Et-乙基。
上述反应中,通式II所表示的化合物与通式III的Ar3NCO和三苯基膦及六氯乙烷按摩尔比为1∶1∶1.2~1.5∶1.2~1.5,在10~30℃室温下混合,反应以无水二氯甲烷为溶剂,再滴加三乙胺,三乙胺的用量为三苯基膦的两倍,反应混合物在10~30℃室温下搅拌1~5小时,反应完成后,反应液在减压下脱去溶剂,残留物以乙醇重结晶得通式I产物。
以通式II所表示的2-芳氨基-3-氨基咪唑啉酮衍生物的制备,是使通式IV所表示的化合物与通式V所表示的芳基异氰酸酯(Ar2NCO)发生氮杂Wittig反应,得到的碳二亚胺中间体VI,再与水合肼VII反应, 上述II、IV、V和VI式中,Ar1和Ar2与通式I中的定义相同。
上述反应中,等摩尔的通式IV所表示的化合物膦亚胺与通式V所表示的芳基异氰酸酯在10~30℃室温下反应2~8小时,反应以无水二氯甲烷为溶剂,反应完后以重结晶法除去副产物三苯氧膦,所得到的碳二亚胺再与1.2~2倍摩尔的水合肼在10~30℃室温下,搅拌反应5-20分钟,反应以乙醇为溶剂,反应完成后,过滤得到通式II的固体产物。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实例来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I及II式中化合物的制备和应用效果。
实施例中室温为10~30℃实施例1

的制备在室温及干燥氮气保护下,将0.60g(5mmol)苯基异氰酸酯滴加到2.41g(5mmol)膦亚胺(是通式IV中Ar1为4-甲氧基苯基的化合物)的15mL二氯甲烷溶液中,静置6小时,减压蒸去溶剂,加入乙醚与石油醚体积比=1∶2混合物20mL,以重结晶出三苯氧膦,过滤,滤液在减压下蒸去溶剂即得碳二亚胺;将碳二亚胺溶解于15mL乙醇中,加入85wt%水合肼0.35g(6mmol)溶于5mL的乙醇溶液,在室温下搅拌反应10分钟。过滤得1.26g黄色固体,产率82%,m.p.221~222℃。
元素分析实测值 C%56.63 H%3.03N%5.57计算值C% 56.40 H%3.09N%5.72IR(cm-1)3360,3324(N-H),1701(C=O),1657(C=C),1598,1252,11521H NMR(δ,ppm)8.10-6.96(m,10H,Ar-H and NH),6.87(s,1H,=CH),4.21(s,2H,NH2),3.87(s,3H,OCH3)MS(m/z)308(M+,100),293(14),146(54),91(65)采用上述类似方法同样可以制备其它II类化合物。表1中所列的为本发明合成的通式II的化合物。
表中省略符号的含义Ph-苯基,4-Cl-C6H4-4-氯苯基,4-MeO-C6H4-4-甲氧苯基,m.p.-熔点表1

实施例2
的制备在室温下,将0.81g(8mmol)的三乙胺滴加到0.83g(3mmol)咪唑啉酮(是通式II中Ar1为苯基,Ar2为苯基的化合物)、0.36g(3mmol)苯基异氰酸酯、1.05g(4mmol)三苯基膦和0.95g(4mmol)C2Cl6的15mL二氯甲烷溶液中,反应混合物搅拌1小时,减压蒸去溶剂,残余物以乙醇重结晶,得0.81g黄色晶体,产率71%,m.p.241~242℃。
元素分析实测值C%72.89 H% 4.44 N% 18.61计算值C%72.81 H% 4.52 N% 18.46IR(cm-1)3358(N-H),1713(C=O),1658(C=C),1580,11001H NMR(δ,ppm)8.03-7.09(m,16H,Ar-H and=CH),6.13(s,1H,NH)MS(m/z)379(M+,1),351(3),233(7),116(85),77(100)实施例3 的制备在室温下,将0.81g(8mmol)的三乙胺滴加到0.94g(3mmol)咪唑啉酮(是通式II中Ar1为苯基,Ar2为4-氯苯基的化合物)、0.40g(3mmol)3-甲苯基异氰酸酯、1.05g(4mmol)三苯基膦和0.95g(4mmol)C2Cl6的15mL二氯甲烷溶液中,反应混合物搅拌3小时,减压蒸去溶剂,残余物以乙醇重结晶,得1.10g黄色晶体,产率86%,m.p.>300℃。
元素分析实测值 C% 67.45 H% 4.17 N% 16.20计算值 C% 67.37 H% 4.24 N% 16.37IR(cm-1)3406(N-H),1714(C=O),1661(C=C),1589,10951H NMR(δ,ppm)8.93(s,1H,NH),8.04-6.88(m,14H,Ar-H and=CH),2.30(s,3H,CH3)MS(m/z)429(28),427(M+,82),399(71),370(39),232(75),116(100)实施例4

的制备在室温下,将0.81g(8mmol)的三乙胺滴加到1.03g(3mmol)咪唑啉酮(是通式II中Ar1为4-甲氧苯基,Ar2为4-氯苯基的化合物)、0.40g(3mmol)4-甲苯基异氰酸酯、1.05g(4mmol)三苯基膦和0.95g(4mmol)C2Cl6的15mL二氯甲烷溶液中,反应混合物搅拌2小时,减压蒸去溶剂,残余物以乙醇重结晶,得1.19g黄色晶体,产率87%,m.p.>300℃。
元素分析实测值 C% 65.65 H% 4.50 N% 15.20计算值 C% 65.57 H% 4.40 N% 15.29IR(cm-1)3407(N-H),1722(C=O),1665(C=C),1606,10931H NMR(δ,ppm)9.00(s,1H,NH),8.00-6.88(m,13H,Ar-H and=CH),3.83(s,3H,OCH3),2.32(s,3H,CH3)MS(m/z)459(50),457(M+,91),429(73),414(28),386(38),262(51),132(100)采用上述类似方法同样可以制备其它化合物。表2中所列的为本发明合成的通式I的部分化合物。
表中省略符号的含义Ph—苯基,4-Cl-C6H4—4-氯苯基,2-Cl-C6H4—2-氯苯基,4-Br-C6H4—4-溴苯基,4-MeO-C6H4—4-甲氧苯基,4-Me-C6H4—4-甲苯基,3-Me-C6H4—3-甲苯基,m.p.—熔点表2


从下面的实验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对棉花枯萎菌(Fusariumoxysporum)、稻瘟菌(Pyricularia oryzae)、黄瓜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小麦赤霉菌(Gibberella zeae)、油菜菌核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de Bary)及甜菜褐斑菌(Cercosporabeticola Sacc.)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其中以化合物I-8及I-23效果最好。
实施例5杀菌活性实验(含毒介质法)药液浓度50ppm,用5mm打孔器取所制的琼脂片,分挑入各培养皿,设空白对照,将其在恒温培养箱27℃培养48~72小时,检查菌斑直径,抑制率=(对照菌斑直径-样品菌斑直径)/对照菌斑直径×100%,同时做一重复。表2为部分化合物I及II的测定结果。
表2

本发明的化合物作为杀菌剂使用时,可将本发明的化合物与其它植保上允许的载体或稀释剂混合,借此将其调制成通常使用的各种剂型,如混剂、颗粒剂、水乳剂来使用,也可以与其它农药如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使用或同时并用。
权利要求
1.一类2-芳氨基-6H-咪唑并[1,2-b]-1,2,4-三唑-6-酮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具有通式I表达的结构 式中Ar1为苯基,取代基为4-氯或4-甲氧基的取代苯基;Ar2为苯基,取代基为4-氯的取代苯基;Ar3为苯基,取代基为3-甲基、4-甲基、2-氯、4-氯或4-溴的取代苯基。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通式I所表示的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使通式II所表示的化合物 与通式III所表示的芳基异氰酸酯Ar3NCO及三苯基膦、六氯乙烷和三乙胺以“一锅法”反应制备,II和III式中Ar1和Ar3与通式I中的定义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通式II所表示的化合物与通式III的芳基异氰酸酯Ar3NCO及三苯基膦和六氯乙烷按摩尔比为1∶1∶1.2~1.5∶1.2~1.5,在10~30℃室温下混合,反应以无水二氯甲烷为溶剂,再滴加三乙胺,三乙胺的用量为三苯基膦的两倍,反应混合物在10~30℃室温下搅拌1~5小时,反应完成后,反应液在减压下脱去溶剂,残留物以乙醇重结晶得通式I产物。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通式I所表示的衍生物的应用,其特征是作为杀菌剂的有效成分。
全文摘要
一类具有杀菌活性的2-芳氨基-6H-咪唑并[1,2-b]-1,2,4-三唑-6-酮衍生物。通式为右式的具有杀菌活性的咪唑并三唑酮衍生物,式中Ar
文档编号C07D487/00GK1709893SQ20051001914
公开日2005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2日
发明者丁明武, 贺红武, 付伯桥 申请人:华中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