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吡咯缩氨基硫脲铜、镍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文档序号:3492230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吡咯缩氨基硫脲铜、镍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吡咯缩氨基硫脲铜、镍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10ml无水乙醇,1.0mmol2,4-二甲基-5-甲酰基-吡咯-3-甲酸乙酯和1.0mmol4-苯基氨基硫脲加入到50ml的圆底烧瓶中,在75℃下回流搅拌3h,生成淡黄色固体,即为配体HL。取1mmo配体HL和1mmol的CuCl2·2H2O加入到5ml乙醇和四氢呋喃(体积比1∶1)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溶解,常温下静置一周,出现棕色块状晶体,即制得配合物吡咯缩氨基硫脲铜。将上述CuCl2·2H2O替换为NiCl2.2H2O,制备得配合物吡咯缩氨基硫脲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吡咯缩氨基硫脲铜、镍配合物的合成方法,该化合物的具抗癌活性作用,适合在抗癌领域中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医学价值,为抗癌药物的开发、推广提供了依据。
【专利说明】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吡咯缩氨基硫脲铜、镍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吡咯缩氨基硫脲铜、镍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属于配合物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缩氨基硫脲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真菌等多种药理活性,尤其是其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受到化学和医药工作者的关注。而多数缩氨基硫脲金属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强于配体。基于吡咯环优异的生物活性,结合活性拼接原理,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吡咯缩氨基硫脲铜、镍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吡咯缩氨基硫脲铜、镍配合物的合成方法,以便更好地合成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吡咯缩氨基硫脲铜、镍配合物。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吡咯缩氨基硫脲铜、镍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06](I)配体HL的合成:将IOml无水乙醇,1.0mmol2,4- 二甲基-5-甲酰基_批咯-3-甲酸乙酯和1.0mmo14-苯基氨基硫脲加入到50ml的圆底烧瓶中,在75°C下回流搅拌3h,生成淡黄色固体,即为配体HL。进行抽滤,乙醇重结晶。上述配体产率为68%,熔点 113-116°C ;核磁共振检测结果为=1H NMR(CDCl3,400MHz),δ (ppm):7.770 (1H,s,CH=N);7.363-7.622 (5H,m, Ar-H) ;4.268-4.321 (2H, q, CH2) ;2.454 (3H, s,CH3) ;2.337 (3H,s,CH3);1.345-1.381 (3H, t, CH3)。
[0007](2)配合物吡咯缩氨基硫脲铜的合成:取Immol配体HL和Immol的CuCl2.2H2O加入到5ml乙醇和四氢呋喃(体积比1:1)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溶解,常温下静置一周,出现棕色块状晶体,即制得配合物吡咯缩氨基硫脲铜,其为产率82% (基于HL计算)。
[0008](3)配合物吡咯缩氨基硫脲镍的合成:取Immol配体HL和Immol的NiCl2.2H2O加入到5ml乙醇和四氢呋喃(体积比1:1)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溶解,常温下静置一周,出现棕色块状晶体,即制得配合物吡咯缩氨基硫脲镍。
[0009]针对上述所制备的吡咯缩氨基硫脲铜、镍配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其具体方法为:
[0010](I)细胞培养:将A549人肺癌细胞株和H印G2人肝癌细胞株分别培养在含10%胎牛血清液的RPM1-1640介质中,内含100U/ml青霉素(盘尼西林)和100 μ g/ml链霉素,置于饱和湿度、37°C、5% CO2培养箱中传代培养。
[0011] (2)化合物的细胞毒性采用噻唑蓝法确定。在96孔塑料培养板中进行,使每孔中细胞数为5 X IO3个,次日,在每个孔中加入200 μ L溶解在培养液中的梯度浓度的待测物溶液(含体积百分数I %的DMSO助溶)。48小时后,加入溶解于牛血清中的浓度为0.5mg/ml的20 μ LMTT (噻唑蓝)。继续培养4小时后,在各培养孔中加入200 μ L 二甲基亚砜用于溶解被还原的MTT的蓝紫色晶体,然后用酶标仪测定570nm的吸光度(0D值),空白组不加待测物,按公式:细胞生长抑制率=[(空白OD值-给药组的OD值)/空白OD值]XlOO %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求出各组浓度的平均抑制率,作图求出抑制率为50%时的浓度(即半数抑制浓度IC5tl)。其结果为:配体HL和所制备的吡咯缩氨基硫脲铜、镍配合物对A549和Hep G2抑制作用明显,IC5tl范围在15.47-38.69 μ mol/ml,是潜在的抗肿瘤药物。
[0012]该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吡咯缩氨基硫脲铜、镍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并进行了药理学分析,证明该化合物的具抗癌活性作用,适合在抗癌领域中推广应用,且找到了一种新的药物合成方法,具有一定的医学价值,为抗癌药物的开发、推广提供了一定依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制备的配合物吡咯缩氨基硫脲铜的晶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编号的配体由对称操作产生,对称操作码:-1-x,l_y,1-z)。
[0014]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所制备的配合物吡咯缩氨基硫脲镍的晶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
[0016]实施例1
[0017]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吡咯缩氨基硫脲铜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18](I)配体HL的合成:将IOml无水乙醇,1.0mmol2,4- 二甲基-5-甲酰基_批咯-3-甲酸乙酯和1.0mmo14-苯基氨基硫脲加入到50ml的圆底烧瓶中,在75°C下回流搅拌3h,生成淡黄色固体,即为配体HL。进行抽滤,乙醇重结晶。上述配体产率为68%,熔点 113-116°C ;核磁共振检测结果为=1H NMR(CDCl3,400MHz),δ (ppm):7.770 (1H,s,CH=N);7.363-7.622 (5H, m, Ar-H) ;4.268-4.321 (2H, q, CH2) ;2.454 (3H,s,CH3) ;2.337 (3H,s,CH3);1.345-1.381 (3H, t, CH3)。
[0019](2)配合物吡咯缩氨基硫脲铜的合成:取Immol配体HL和Immol的CuCl2.2H20加入到5ml乙醇和四氢呋喃(体积比1:1)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溶解,常温下静置一周,出现棕色块状晶体,即制得配合物吡咯缩氨基硫脲铜,其为产率82% (基于HL计算),其晶体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
[0020]实施例2
[0021]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吡咯缩氨基硫脲镍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22](I)配体HL的合成:将IOml无水乙醇,1.0mmol2,4- 二甲基_5_甲酰基-吡咯-3-甲酸乙酯和1.0mmo14-苯基氨基硫脲加入到50ml的圆底烧瓶中,在75°C下回流搅拌3h,生成淡黄色固体,即为配体HL。进行抽滤,乙醇重结晶。上述配体产率为68%,熔点 113-116°C ;核磁共振检测结果为=1H NMR(CDCl3,400MHz),δ (ppm):7.770 (1H,s,CH=N);
7.363-7.622 (5H, m, Ar-H) ;4.268-4.321 (2H, q, CH2) ;2.454 (3H,s,CH3) ;2.337 (3H,s,CH3);1.345-1.381 (3H, t, CH3)。
[0023](2)配合物吡咯缩氨基硫脲镍的合成:取Immol配体HL和Immol的NiCl2.2H20加入到5ml乙醇和四氢呋喃(体积比1:1)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溶解,常温下静置一周,出现棕色块状晶体,即制得配合物吡咯缩氨基硫脲镍,其晶体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
[0024]实施例3
[0025]针对实施例1、实施例2所制备的吡咯缩氨基硫脲铜、镍配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其具体方法为:
[0026](I)细胞培养:将A549人肺癌细胞株和H印G2人肝癌细胞株分别培养在含10%胎牛血清液的RPM1-1640介质中,内含100U/ml青霉素(盘尼西林)和100 μ g/ml链霉素,置于饱和湿度、37°C、5% CO2培养箱中传代培养。
[0027](2)化合物的细胞毒性采用噻唑蓝法确定。在96孔塑料培养板中进行,使每孔中细胞数为5 X IO3个,次日,在每个孔中加入200 μ L溶解在培养液中的梯度浓度的待测物溶液(含体积百分数I %的DMSO助溶)。48小时后,加入溶解于牛血清中的浓度为0.5mg/ml的20 μ LMTT (噻唑蓝)。继续培养4小时后,在各培养孔中加入200 μ L 二甲基亚砜用于溶解被还原的MTT的蓝紫色晶体,然后用酶标仪测定570nm的吸光度(OD值),空白组不加待测物,按公式:细胞生长抑制率=[(空白OD值-给药组的OD值)/空白OD值]XlOO %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求出各组浓度的平均抑制率,作图求出抑制率为50%时的浓度(即半数抑制浓度IC5tl)。其结果为:配体HL和所制备的吡咯缩氨基硫脲铜、镍配合物对A549和Hep G2抑制作用明显,IC5tl范围在15.47-38.69 μ mol/ml,是潜在的抗肿瘤药物。
[0028]以上所述是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吡咯缩氨基硫脲铜、镍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配体HL的合成:将IOml无水乙醇,1.0mmol2,4- 二甲基-5-甲酰基-吡咯_3_甲酸乙酯和1.0mmol4-苯基氨基硫脲加入到50ml的圆底烧瓶中,在75°C下回流搅拌3h,生成淡黄色固体,即为配体HL,进行抽滤,乙醇重结晶;上述配体产率为68%,熔点113-116°C ;核磁共振检测结果为=1H NMR(CDCl3,400MHz),δ (ppm):7.770 (1H,s,CH=N) ;7.363-7.622 (5H,m, Ar-H) ;4.268-4.321 (2H, q, CH2) ;2.454 (3H,s,CH3) ;2.337 (3H,s,CH3) ; 1.345-1.381 (3H,t,CH3); (2)配合物批咯缩氨基硫脲铜的合成:取Immol配体HL和Immol的CuCl2.2H20加入到5ml乙醇和四氢呋喃(体积比1:1)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溶解,常温下静置一周,出现棕色块状晶体,即制得配合物吡咯缩氨基硫脲铜,其为产率82% (基于HL计算); (3)配合物吡咯缩氨基硫脲镍的合成:取Immol配体HL和Immol的NiCl2.2H20加入到5ml乙醇和四氢呋喃(体积比1:1)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溶解,常温下静置一周,出现棕色块状晶体,即制得配合物吡咯缩氨基硫脲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吡咯缩氨基硫脲铜、镍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上述所制备的吡咯缩氨基硫脲铜、镍配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其具体方法为: (1)细胞培养:将A549人肺癌细胞株和H印G2人肝癌细胞株分别培养在含10%胎牛血清液的RPM1-1640介质中,内含100U/ml青霉素(盘尼西林)和100 μ g/ml链霉素,置于饱和湿度、37°C、5% CO2培养箱中传代培养; (2)化合物的细胞毒性采用噻唑蓝法确定。在96孔塑料培养板中进行,使每孔中细胞数为5 X 103个,次日,在每个孔中加入200 μ L溶解在培养液中的梯度浓度的待测物溶液(含体积百分数1%的DMSO助溶);48小时后,加入溶解于牛血清中的浓度为0.5mg/ml的.20 μ LMTT (噻唑蓝)。继续培养4小时后,在各培养孔中加入200 μ L 二甲基亚砜用于溶解被还原的MTT的蓝紫色晶体,然后用酶标仪测定570nm的吸光度(OD值),空白组不加待测物,按公式:细胞生长抑制率=[(空白OD值-给药组的OD值)/空白OD值]X100%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求出各组浓度的平均抑制率,作图求出抑制率为50%时的浓度(即半数抑制浓度IC5tl);其结果为:配体HL和所制备的吡咯缩氨基硫脲铜、镍配合物对A549和H印G2抑制作用明显,IC5tl范围在15.47-38.69 μ mol/ml,是潜在的抗肿瘤药物。
【文档编号】C07D207/34GK103951602SQ201410112350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9日
【发明者】闫玲玲, 李明, 杨学峰, 武苹苹, 殷月红, 杨中娟 申请人:河南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