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芳香类衍生物的工业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17410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芳香类衍生物的工业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芳香类衍生物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子、生物、医药、材料等多种领域,特别如呋喃铵盐是用于制备抗生素的重要中间体。如吡啶基芳香类衍生物是一类具有蛋白激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用于治疗各种癌症:如膀胱癌、乳腺癌、结肠癌、肾癌、肝癌、肺癌(包括小细胞肺癌)、食道癌、胆囊癌、卵巢癌、胰腺癌、胃癌、子宫颈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和皮肤癌(包括鳞状细胞癌);淋巴细胞系造血肿瘤,包括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何杰金淋巴瘤、非何杰金淋巴瘤、多毛细胞白血病和Burkitt淋巴瘤;骨髓系造血肿瘤,包括急性和慢性髓性白血病、脊髓发育不良综合征和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间质起源的肿瘤(tumorsofmesenchymalorigin),包括纤维肉瘤和横纹肌肉瘤;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肿瘤,包括星细胞瘤、成神经细胞瘤、神经胶质瘤和神经鞘瘤;其它肿瘤,包括黑素瘤、精原细胞瘤、畸胎癌、骨肉瘤、着色性干皮病、角化黄瘤(keratoxanthoma)、滤泡状甲状腺癌和卡波西肉瘤。因此,用于制备该类化合物的前体化合物极具发展前景。但是在现有的技术中,针对该化合物的合成往往存在合成路线冗长、步骤复杂、副产物复杂、分离不易、成本极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工艺简单、便于操作的,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用于合成芳香类衍生物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芳香类衍生物的工业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化合物A与氯代化合物反应,经水解获得目标芳香类衍生物;上述化合物A的结构式如下所示:上述芳香类衍生物的结构式如下所示:其中,R为设置于呋喃环上的,一位或多位取代的基团;上述取代的基团可选自氢、羟基、卤素、烷基、取代烷基、芳基、取代芳基、杂芳基、取代杂芳基中的一种或几种。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在本发明中,优选化合物A的呋喃环上,其氧的邻位应当至少保证一边的取代基为H。从而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具体地的说,该芳香类衍生物的结构可以为:其中,R1可选自氢、羟基、卤素、烷基、取代烷基、芳基、取代芳基、杂芳基、取代杂芳基;R2可选自氢、羟基、卤素、烷基、取代烷基、芳基、取代芳基、杂芳基、取代杂芳基;R3可选自氢、羟基、卤素、烷基、取代烷基、芳基、取代芳基、杂芳基、取代杂芳基。即、该化合物可以为一取代的化合物、二取代的化合物或三取代的化合物。此外,在本发明中,化合物A还可以为芳香烃及其衍生物、杂芳烃及其衍生物。采用该底物生成的芳香类衍生物的结构式如下所示:其中,R为设置于环上的,一位或多位取代的基团;取代的基团可选自氢、羟基、卤素、烷基、取代烷基、芳基、取代芳基、杂芳基、取代杂芳基中的一种或几种;R也可以为环状基团,其产生的母体结构为喹啉环等芳香/杂芳环类;R1、R2、R3选自C、O、N、S;n为1-3的整数。另外,本发明提供的芳香类衍生物的工业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芳香类衍生物,通过与甲氧胺等化合物反应,还可以用于制备如下结构式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A与甲氧胺的摩尔比为1:1-5。该化合物为一类活性良好,用途广泛的药物中间体。其,具体的反应方程式为:或为在该底物为原料的反应中,具体反应位依环上的电子效应而定。其中间过程会产生如下结构式的中间体:上述方程式所表达的反应过程中,其具体生产工艺如下所示:步骤一、于反应釜内投入化合物A、氯代化合物;步骤二、在0-120℃的温度下,反应2-15小时;步骤三、于上述反应体系中,加入水,搅拌均匀后;步骤四、加热至10-120℃,反应2-8个小时;步骤五、经后处理获得芳香类衍生物。此外,在上述步骤一中,化合物A与氯代化合物的摩尔比为0.5-2:1。优选为1:0.8-1.2。此外,上述步骤一中的氯代化合物可选自三氯乙酰氯、二氯乙酰氯、一氯乙酰氯、三氯乙酸、二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醛、二氯乙醛、一氯乙醛、三氯乙酸盐、三氯乙腈、二氯乙腈、一氯代乙腈中的一种。当底物为N杂环时,三氯乙酰氯不适用作为原料进行反应,存在N-H的情况下,N需进行保护。上述步骤一或三中还可以加入催化剂。该催化剂可选自金属及其配合物、碱催化剂、五氧化二磷、磷酸、质子酸、路易斯酸、相转移催化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当催化剂为碱性催化剂时,反应温度应当控制在100℃以内。该催化剂的用量为化合物A摩尔量的0.01-4倍,优选为0.01-1倍。上述后处理为冷却至室温以下温度,调节PH至弱酸性,过滤,用重结晶溶剂重结晶至少一次。上述重结晶溶剂选自乙醚、丙酮、环己烷、正己烷、环戊烷、正戊烷、乙酸乙酯、乙醇、甲醇、甲苯、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本发明的作用和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生产方法简单,区别于现有技术中复杂的生产方式,苛刻的生产条件,本发明采用一锅法即可实现目标产物的合成。且产率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多步合成来说,能提高至少50%。且由于本发明对生产工艺和合成路线进行了优化,在本发明的生产过程中,副反应少,后处理方便,生产条件温和,为适合于工业化的生产模式的绿色制造工艺。值得指出的是,在合成药物中间体的优选方案中,其选用的优选原料成本低廉,且整个反应过程无需逐步纯化,能通过一锅法实现,后处理及其简单,通过简单的重结晶方式提纯即可实现,97%以上的纯度。较现有技术中,原料成本低廉,易于取得,基本能达到传统工艺的1/5-1/100。且生产工艺绿色环保。由于传统方案中的多步合成,且几乎每步完成后都需要进行纯化的过程,且工艺条件苛刻,因此,其产率相对较低,成本提高的同时,也增加了生产上的操作困难,对制造工人的操作要求相对较高,而本发明不但合成工艺简单,工艺条件温和,且其在产品产率可高达75%及以上。因此,本发明是一种适合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制造方法。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于反应釜内投入6800g化合物A,一边搅拌一边滴加18200g三氯乙酰氯(此处,也可选用摩尔比为0.5、1、1.5、2:1的二氯乙酰氯或一氯乙酰氯),400g磷酸,于3小时内滴完;反应5小时后,停止反应,HPLC检测无主原料A存留。在该反应过程中,注意控制内反应的状态,避免反应出现过溢现象。且三氯乙酰氯的滴加过程应当注意避免泄漏或反冲的现象。上述反应完成后,边搅拌边加入1800-2000g去离子水、136g氯化锌;搅拌均匀,再室温下反应2个小时,停止反应。(当采用二氯乙酰氯或一氯乙酰氯时,需经水解氧化过程。)调节PH至弱酸性,过滤,用丙酮:环己烷=1:1的溶剂重结晶两次,获得12326g的产物B。或,将在上述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后,加入4700g甲氧胺,用盐酸调节至适当PH值,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小时,检测HPLC原料<5%,通入1700g氨气,室温下反应2小时,停止反应。过滤,用丙酮:环己烷=1:1的溶剂重结晶两次,获得10001g的产物T.M。实施例二、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于反应釜内投入9600g化合物A,200g三氯化铝,加入15000g三氯乙腈,边搅拌边加入100g三氟化硼;在-10℃至35℃下,反应15-25小时后,加入2500g去离子水(还同时可以加入摩尔比为1:0.1,1:0.5或1:1的相转移催化剂18冠5等催化剂),室温反应8(或10、12)个小时,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调节PH至弱酸性,过滤,用乙醚:环己烷=1:3的溶剂重结晶两次,获得13291g的产物B。或,将在上述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后,加入4700g甲氧胺,用盐酸调节至适当PH值,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小时,检测HPLC原料<5%,通入1100g氨气,室温下反应4小时,停止反应。过滤,用丙酮:环己烷=1:1的溶剂重结晶两次,获得19027g的产物T.M。实施例三、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于反应釜内投入11000g化合物A,加入16300g(三氯乙酸钠和三氯乙酸的混合物50/50),100g镍盐,室温下反应12小时后(或在40℃-120℃的温度区间内,反应2-8小时)。加入1000g去离子水(还同时可以加入摩尔比为1:0.1,1:0.5或1:1的氯化锌等催化剂),加热至60-100℃反应2(或6、10、12)个小时,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调节PH至弱酸性,过滤,用乙酸乙酯:正己烷=1:5的溶剂重结晶两次,获得16601g的产物B。或,将在上述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后,加入5500g甲氧胺,用盐酸调节至适当PH值(6-8),在室温下,搅拌反应3小时,检测HPLC原料<5%,通入1100g氨气,室温下反应1小时,停止反应。过滤,用丙酮:环己烷=1:1的溶剂重结晶两次,获得21004g的产物T.M。实施例四、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于反应釜内,投入11000g化合物A,141g磷酸或金属氯化物后,于三个小时内缓慢滴加9000g三氯乙酰氯,在20℃反应温度下,反应12个小时。加入1000g去离子水(还同时可以加入摩尔比为1:0.01,1:0.1或1:0.5的三丁胺等催化剂),加热至60℃反应5个小时,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调节PH至弱酸性,过滤,用乙酸乙酯:正己烷=1:5的溶剂重结晶两次,获得17967g的产物B。实施例五、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于反应釜内,投入17200g化合物A,于三个小时内缓慢滴加36000g二氯乙酰氯,在0℃反应温度下,反应20个小时。加入1600g去离子水(还同时可以加入摩尔比为1:0.01,1:0.1或1:0.5的三氯化铝等催化剂),加热至30℃反应12个小时,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调节PH至弱酸性,过滤,用乙酸乙酯:环戊烷=1:2的溶剂重结晶两次,获得21672g的产物B。实施例六、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于反应釜内,投入1200g化合物A,于三个小时内缓慢滴加3600g三氯乙醛(优选:化合物A:三氯乙醛的摩尔比为4-8:1),180g路易斯酸,在0-80℃反应温度下,反应6-15个小时。加入160g去离子水(还同时可以加入摩尔比为1:0.01,1:0.1或1:0.5的三氯化铝等催化剂),加热至30℃反应12个小时,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调节PH至弱酸性,过滤,用乙酸乙酯:环戊烷=1:2的溶剂重结晶两次,获得162g的产物B。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