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味浓郁结晶麦芽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54862阅读:11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啤酒用特种麦芽的生产方法,具体为一种香味浓郁结晶麦芽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啤酒是全世界消耗量仅次于水和茶,排名第三的饮品,虽然我国啤酒产业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发展迅猛,市场购买需求强劲。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人均啤酒年消费量已达到34.2升,已略过于世界平均水平33升。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高度一致化的工业啤酒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这类添加辅料酿造的低麦汁度啤酒被冠以“水啤”称号。与此相反,一些多样化、个性化精酿啤酒开始受到消费者青睐,这类具有丰富色度和特殊风味的啤酒在市场占据了特殊地位。相比于工业啤酒,精酿啤酒是一类变化多端的产品,外观、色泽、口味千变万化,酿酒师根据需求酿造。精酿啤酒一般采用全麦芽酿造,除了普通麦芽,特种麦芽是至关重要的一类原料,特种麦芽能够提升啤酒的色度与麦芽香气,增进啤酒的醇厚性、非生物质稳定性。目前国内开发的特种麦芽多数为烘烤类麦芽,如焦香麦芽、黑麦芽、巧克力麦芽等,结晶麦芽产品较少,而且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批次间产品都会存在差异。结晶麦芽在制麦过程采用独特的酶解糖化过程,高温焙焦冷却后,麦芽内部还原性糖发生焦糖化反应生成坚硬的晶化玻璃质,其中主要的呈味物质为含氧类杂环化合物,主要表现为太妃糖、焦糖、葡萄干、蜂蜜类香气。结晶麦芽能增强啤酒的醇厚感,赋予啤酒浓郁的麦芽香、焦糖口感。但是结晶麦芽生产工艺繁琐,且对工艺参数要求严格,操作不当很容易出现不结晶、糊皮,麦芽干缩等现象,造成麦芽质量差,有焦苦口感等缺陷,最终导致啤酒入口不细腻、苦味粗糙,有糊皮味等。目前高品质的结晶麦芽依靠进口,价格昂贵且供货周期长,特别是近两年随着精酿啤酒的流行,国内需求量增加,经常出现断货现象。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香味浓郁结晶麦芽的生产方法,制得的结晶麦芽颗粒饱满,麦芽内部焦糖化呈玻璃质状,具有浓郁的麦芽香和焦糖甜香特色。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香味浓郁结晶麦芽的生产方法,包括步骤如下:(1)选用发芽4~5天的已充分溶解的绿麦芽,调节绿麦芽水分含量在40%~45%,缓慢加热升温至45~50℃,保持0.5~1h进行蛋白质休止,生成低分子含氮物质;(2)蛋白质休止后的麦芽缓慢升温至62~70℃,保持1~2h,利用麦芽内部酶系进行糖化,生成麦芽糖、葡萄糖、低分子糊精等物质;(3)糖化结束升温至90~100℃进行排潮处理,麦芽内部初步发生美拉德反应;(4)排潮结束后快速升温至110~150℃焙焦0.5~2h,麦芽内部还原性糖脱水缩合,发生焦糖化反应,并伴随发生美拉德反应,生成呈色呈香类物质,焙焦结束快速冷却降温,制得香味浓郁结晶麦芽。本发明优选的,排潮结束后于110~130℃焙焦0.5~1h,制得色度130~160EBC的结晶麦芽;于130~150℃焙焦1.5~2h,制得色度270~320EBC深色结晶麦芽。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排潮处理具体如下:糖化结束升温至90~100℃,保温1~5min,自然降温至62~70℃,然后升温至90~100℃,保温1~5min,重复上述排潮步骤1-5次。本发明优选的,排潮处理温度优选为92~96℃。进一步优选的,排潮处理具体如下:糖化结束升温至92~96℃,保温1~3min,自然降温至62~70℃,然后升温至92~96℃,保温1~3min,重复上述排潮步骤3-5次。本发明优选的,步骤(3),排潮升温速率为3~5℃/min,自然降温至62~70℃,降温速率为3~5℃/min。本发明的排潮处理使麦芽颗粒饱满,避免了糊皮,干缩,为后续焙焦做好充足的准备,保证麦芽呈现均一的棕色,麦芽内部焦糖化生成坚硬玻璃状。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绿麦芽含水量控制在42%~45%,蛋白质休止温度为48~50℃,时间为:1h。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蛋白质休止升温速率为0.5~2℃/min。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糖化温度为66~70℃,糖化时间1.5h,升温速率为0.3~0.8℃/min。本发明的特点及优点:本发明通过将已充分溶解的绿麦芽进行蛋白质休止、糖化、排潮、高温焙焦,制得的结晶麦芽颗粒饱满,麦芽内部焦糖化呈玻璃质状,具有浓郁的麦芽香和焦糖甜香特色。蛋白质休止过程利用羧肽酶、内肽酶等分解蛋白质,生成低分子含氮物质,糖化过程生成了大量的低分子糖类物质,促使焦糖甜香味提升,排潮工艺,保证了麦芽内水分快速散失,颗粒饱满,不干缩,并避免了麦芽糊皮,糙皮等问题。排潮后期和焙焦阶段,低分子含氮物质与还原性糖发生美拉德反应生成大量类黑素、含氧杂环化合物等体现麦芽焦香气味的物质,焦糖化反应带来的焦糖甜香与麦芽香协调,柔和,浓郁。蛋白质休止、淀粉糖化与排潮协同共同促进使麦芽颗粒饱满,不糙皮,麦芽香和焦糖甜香协调,柔和,浓郁,麦芽内部结晶坚硬呈玻璃状,颜色均一,用于生产精酿啤酒,赋予啤酒入口细腻、醇厚、并有明显结晶麦芽带来的焦甜味特性。附图说明图1a为实施例1获得的浅色结晶麦芽内切图片;图1b为实施例1获得的深色结晶麦芽内切图片;图2为实施例1获得的浅色结晶麦芽和深色结晶麦芽风味物质谱图;图3为利用实施例1的结晶麦芽酿造棕色拉格啤酒的外观照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选用优质法国进口二棱大麦为原料按常规技术进行发芽制得绿麦芽。二棱大麦理化指标如下表1所示:表1采用绿麦芽进行生产结晶麦芽的方法,步骤如下:1、蛋白质休止:选取发芽结束后,充分溶解且水分含量42%的绿麦芽,置于焙焦转炉内,以1℃/min的升温速率缓慢加热升温至48℃,保持1h,麦芽内部发生蛋白质休止,羧肽酶、内肽酶等分解蛋白质,生成低分子含氮物质;2、糖化:以0.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升温至68℃,保持1h,利用麦芽内部酶系进行糖化,麦芽内的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充分发挥活性,将淀粉分解还原性糖、低分子糊精物质,麦芽内部浆液化;3、排潮;糖化结束升温至94℃,保温3min,自然降温至68℃,然后升温至94℃,保温3min,重复上述排潮步骤5次;4、高温焙焦:排潮结束后于120℃焙焦1h,制得色度150EBC左右的结晶麦芽,此类麦芽的麦芽香和焦糖甜香较浓郁。于145℃焙焦1.5h,制得色度300EBC左右的深色结晶麦芽,该类麦芽除具备结晶麦芽的典型风味特征外,由于加强了焙焦温度和时间,烤香、坚果类香气特点很突出,高温焙焦美拉德反应加强,风味物质含量增加,并生成部分突出烤香、坚果香气类的含氧、含氮类杂环化合物。焙焦结束快速冷却降温后,麦芽内部焦糖化呈现坚硬玻璃质状;1、获得的浅色结晶麦芽和深色结晶麦芽内切图如图1a、图1b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内部结晶呈玻璃状,结晶粒边界清楚,颗粒均匀,晶形完整。2、获得的浅色结晶麦芽和深色结晶麦芽产品指标如下表2所示:表2水分色度浸出率浅色结晶麦芽<5.0%130-160EBC>70%深色结晶麦芽<5.0%270-320EBC>70%3、采用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浅色结晶麦芽和深色结晶麦芽的风味,检测方法按现有技术进行,获得的风味物质图谱如图2所示,风味物质图谱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表3通过以上可知,本发明制得结晶麦芽的麦芽香和焦糖甜香协调,柔和,浓郁,麦芽内部结晶坚硬呈玻璃状,结晶粒边界清楚,颗粒均匀,晶形完整,结晶度好。实施例2同实施例1所示的采用绿麦芽进行生产结晶麦芽的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蛋白质休止:选取发芽结束后,充分溶解且水分含量43%的绿麦芽,置于焙焦转炉内,以1℃/min的升温速率缓慢加热升温至49℃,保持1h;步骤3、排潮;糖化结束升温至96℃,保温2min,迅速降温至69℃,然后升温至96℃,保温2min,重复上述排潮步骤3次;实施例3同实施例1所示的采用绿麦芽进行生产结晶麦芽的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蛋白质休止:选取发芽结束后,充分溶解且水分含量45%的绿麦芽,置于焙焦转炉内,以1℃/min的升温速率缓慢加热升温至50℃,保持1h;步骤3、排潮;糖化结束升温至92℃,保温2min,降温至70℃,然后升温至92℃,保温2min,重复上述排潮步骤3次。对比例1一采用绿麦芽进行生产结晶麦芽的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2同实施例1,糖化结束后直接进行高温焙焦,高温焙焦同实施例1,获得的结晶麦芽与本发明对比。对比例2一采用绿麦芽进行生产结晶麦芽的方法,不同之处在于:该方法不进行蛋白质休止,绿麦芽按照实施例1步骤2、3、4的糖化、排潮、高温焙焦进行处理,获得的结晶麦芽与本发明对比。实验例1一.结晶麦芽外观、香味及内部结构对比将实施例1-3及对比例1-2的不同处理方法获得的结晶麦芽进行外观、香味及内部结构考察,结果如下表4所示。表4不同处理方法对结晶麦芽外观、香味及内部结构的影响通过上表数据及效果对比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结晶麦芽麦芽颗粒饱满,麦芽香和焦糖甜香协调,柔和,浓郁,麦芽内部结晶坚硬呈玻璃状,用于生产精酿啤酒,赋予啤酒入口细腻、醇厚、有明显结晶麦芽带来的焦甜味。而对比例1获得的结晶麦芽虽然内部呈玻璃状,结晶粒边界清楚,但是麦芽颗粒不如实施例饱满,表皮干缩,糊皮比较严重,香味有焦糖甜香,但杂味较多并略带焦苦口感,对比例2的风味明显减弱,没有经过蛋白质休止过程,导致焙焦过程美拉德反应明显减弱,并且内部结晶效果不如本发明,本发明通过蛋白质休止、糖化酶解与排潮协同共同促进使麦芽颗粒饱满,麦芽香和焦糖甜香协调,结晶度好。实验例2:按实施例1所述的采用绿麦芽进行生产结晶麦芽的方法,条件同实施例1,其不同之处在于:实验例1:步骤3,排潮处理,温度为70℃;实验例2:步骤3,排潮处理,温度为80℃;实验例3:步骤3,排潮处理,温度为100℃;实验例4:步骤3,排潮处理,温度为110℃将上述实验例1-实验例4、及实施例1-3获得的产品观察其色泽、是否糊皮及饱满情况,作一张对比试验表,对比结果如下表5所示。表5编号外观香味口感实施例1麦芽颗粒饱满,表皮光滑,棕色,无糊皮麦芽香和焦糖甜香协调浓郁,口感柔和,实施例2麦芽颗粒饱满,表皮光滑,棕色,无糊皮麦芽香和焦糖甜香协调,柔和,浓郁实施例3麦芽颗粒饱满,表皮光滑,棕色,无糊皮麦芽香和焦糖甜香协调,柔和,浓郁实验例1麦芽颗粒不饱满,表皮粗糙,棕色,无糊皮香味淡,麦芽香占主要实验例2麦芽颗粒不饱满,表皮粗糙,棕色,无糊皮香味淡,麦芽香占主要实验例3麦芽颗粒饱满,表皮粗糙,有糊皮焦苦口感实验例4麦芽颗粒饱满,表皮粗糙,有糊皮焦苦口感通过上表5数据及效果对比可以看出,本发明严格控制排潮温度,使麦芽颗粒饱满,棕色,无糊皮,而实验例1-实验例4外观总体情况远远不如本发明,这是由于温度过低,影响了麦芽颗粒饱满程度,造成表皮粗糙,温度过高,有糊皮出现,造成麦芽有焦苦口感,整体上影响了精酿啤酒的口感。实验例3:利用实施例1的结晶麦芽酿造棕色拉格啤酒:麦芽选用皮尔森麦芽、结晶麦芽(占比10%-25%)、黑麦芽,搭配进口酒花,酿造工艺为低温陈储式发酵,按现有技术进行,制得的棕色拉格啤酒照片如图3所示。品评:酒体红棕色,醇厚、有明显结晶麦芽带来的焦甜味,入口后酒花的苦感和特种麦芽的焦甜完美结合,整体平衡、酒花香与麦香协调,后味呈现干净的拉格风格,棕色拉格啤酒理化指标如下表6所示:表6原麦汁浓度13.8°P酒精度5.5%vol色度40EBC苦味质35IBU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