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用型沥青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04035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用型沥青的加工方法,属于再生原料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沥青具有黏性和弹性,其表现为流动性和抗流动性,高温下,黏性占主导地位,沥青易流动;低温下,弹性占主导地位,沥青表现出抗流动性。这些特性表现为用沥青铺设的路面,在夏天高温季节,重载荷作用下易出现车辙,在冬天寒冷季节,易出现温缩裂缝,这主要是由于沥青在高温条件下抗拉强度较低,而低温条件下脆性大、柔韧性差。大跨度钢箱梁结构桥梁对铺装材料的强度、变形稳定性和疲劳耐久性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在使用性能上又提出了重量轻、高黏结性和不透水等特殊要求,作为桥梁行车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桥面铺装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桥梁耐久性及投资经济效益。显然,如此高的性能要求是普通沥青所无法胜任的。基于此,做出本申请。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常规沥青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耐用性沥青的加工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耐用型沥青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固化剂、固化促进剂和环氧树脂混合形成增溶剂;(2)在120-140℃下、保证5500-6300转/min高速剪切下,向橡胶沥青中依次添加步骤(1)的增溶剂;(3)步骤(2)形成的产品与环氧树脂按照2:1的比例在115-135℃混合搅拌15-45分钟即可固化使用。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化剂是由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MeTHPA)与桐油酸酐(TOA)按0.5-1.5:1的摩尔比复配而成。所述的固化剂用量为橡胶沥青重量的30-50%(外掺法)。所述的固化促进剂为2,4,6-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DMP-30),掺量为橡胶沥青重量的3-8%。所述的增溶剂中,环氧树脂掺量为橡胶沥青重量的2-8%。步骤(1)和步骤(3)中,所述的环氧树脂均为E-51环氧树脂。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一种耐用型沥青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170-180℃的基质沥青中加入沥青质量18%的橡胶粉,高速剪切搅拌1小时后。(2)慢慢降低到130℃加入加入基质沥青量40%的复配固化剂(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MeTHPA):桐油酸酐(TOA)按照=1:1)和5%的2,4,6-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DMP-30)和5%的E-51环氧树脂作为增容剂,在6000转左右的转速下高速剪切20分钟冷却至室温。(3)将步骤(2)中掺入E-51环氧树脂,E-51环氧树脂的添加量为步骤(2)中产物的一半,在120℃混合搅拌20分钟得到耐用型沥青。(1)环氧树脂改性橡胶沥青和橡胶粉改性沥青质量检测结果,具体参见表1。表1本申请耐用型沥青和橡胶粉改性沥青指标对比检验项目本实施例橡胶粉改性沥青25℃针入度(0.1mm)4050软化点(℃)65.855.7弹性恢复(25℃%)8070离析,软化点差,165℃,48h,℃3.57(2)材料试件的拉伸实验为了检验研制材料成型后的力学性能,尤其是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两项指标,将材料固化并制成6个标准试件,在万能试验机上平行进行了6组拉伸实验。实验温度为(20±1),实验机的拉伸速率为500mm/min,断裂面面积为19.65mm2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见,所研制材料的平均延伸率为261.61%,抗拉强度为1.74MPa,而国外同类产品测试的延伸率、抗拉强度分别为282%和1.74MPa。表2结合料的拉伸试验结果以上内容是结合本发明创造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所提供技术方案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创造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创造所属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