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不饱和聚酯绝缘漆的固化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6599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固化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不饱和聚酯绝缘漆的固化剂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不饱和聚酯H级滴漆的固化剂,客户使用过程中它的使用期比较短,常温条件下基本可以满足客户的使用要求;在南方或夏天气温高的情况下,甲乙组分配好,当天就会出现凝胶、堵管等缺陷。

传统的引发剂成分为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在确保干燥时间、凝胶时间、粘结力及电性能等都与老的固化剂同等的条件下,含有该引发剂的传统固化剂,它的储存期较短,储存期是3-5天/40℃,其适用范围较窄且无法满足不同区域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储存期较长的用于不饱和聚酯绝缘漆的固化剂。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工艺简单且能够大幅延长储存期的固化剂的制备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用于不饱和聚酯绝缘漆的固化剂包括下述组份:甲组份和乙组份且所述的甲组份与乙组份的配比为100:1-2;

所述的甲组份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间苯二甲酸16-20%,顺丁烯二酸酐18-22%,新戊二醇28-32%,苯乙烯23-27%,交联剂3-7%和促进剂1-3%;

所述的乙组份为引发剂,其乙组份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过氧化乙酸特戊酯10-15%,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15-20%,过氧化苯甲酸特戊酯30-40%,叔丁基过氧化异丙苯10-15%和二叔丁基过氧化物5-10%。

在上述的用于不饱和聚酯绝缘漆的固化剂中,所述的甲组份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间苯二甲酸18%,顺丁烯二酸酐20%,新戊二醇30%,苯乙烯25%,交联剂5%和促进剂2%。

在上述的用于不饱和聚酯绝缘漆的固化剂中,所述的乙组份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过氧化乙酸特戊酯12.5%,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17.5%,过氧化苯甲酸特戊酯35%,叔丁基过氧化异丙苯12.5%和二叔丁基过氧化物7.5%。

在上述的用于不饱和聚酯绝缘漆的固化剂中,所述的甲组份和乙组份交联固化。

本固化剂的制备工艺,固化剂用于延长不饱和聚酯绝缘漆的使用期,本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备料:

制备甲组份,所述的甲组份包括下述组份:间苯二甲酸,顺丁烯二酸酐,新戊二醇,苯乙烯,交联剂和促进剂;

制备乙组份,乙组份为引发剂,所述的乙组份包括下述组份:过氧化乙酸特戊酯,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过氧化苯甲酸特戊酯,叔丁基过氧化异丙苯和二叔丁基过氧化物;

B、交联固化:将A步骤中的甲组份和乙组份按照100:1-2的比例进行交联固化,即制得固化剂成品。

在上述的固化剂的制备工艺中,在上述的A步骤中,所述的甲组份通过合成工艺制得且该合成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1、向混合反应装置内通入氮气;

a2、依次向混合反应装置内投入间苯二甲酸、顺丁烯二酸酐和新戊二醇,投料完毕后进行加热且加热温度控制在160-175℃,开始酯化反应;

a3、逐渐升高加热温度,最后加热温度保持在200-210℃之间,然后进行保温反应,直至酸值达标;

a4、酸值达标进行降温,当温度降低至130℃以下后,再向混合反应装置内依次加入交联剂、苯乙烯和促进剂,混合均匀后进行检验,检验合格进行灌装。

混合反应装置包括搅拌器。

在上述的固化剂的制备工艺中,在上述的A步骤中,所述的乙组份通过合成工艺制得且该合成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在不高于30℃环境温度下,依次按比例向干净的反应釜中投入过氧化乙酸特戊酯,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过氧化苯甲酸特戊酯,叔丁基过氧化异丙苯和二叔丁基过氧化物,搅拌均匀后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出料包装备用。

在上述的固化剂的制备工艺中,在上述的A步骤中,所述的甲组份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间苯二甲酸16-20%,顺丁烯二酸酐18-22%,新戊二醇28-32%,苯乙烯23-27%,交联剂3-7%和促进剂1-3%。

在上述的固化剂的制备工艺中,在上述的A步骤中,所述的乙组份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过氧化乙酸特戊酯10-15%,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15-20%,过氧化苯甲酸特戊酯30-40%,叔丁基过氧化异丙苯10-15%和二叔丁基过氧化物5-10%。

在上述的固化剂的制备工艺中,在上述的B步骤中,所述的固化剂成品在45℃以下时存储时间为传统固化剂存储时间的2-5倍。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用于不饱和聚酯绝缘漆的固化剂及其制备工艺的优点在于:

1、成分设置更合理,在确保干燥时间、凝胶时间、粘结力及电性能等都与老的固化剂同等的条件下,它的能延长不饱和聚酯绝缘漆的使用期。

2、工艺简单且能够大幅延长了固化剂的储存期。

3、扩大了固化剂的适用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用于不饱和聚酯绝缘漆的固化剂包括下述组份:甲组份和乙组份且所述的甲组份与乙组份的配比为100:1-2;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交联固化,从而形成一层坚硬漆膜,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所述的甲组份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间苯二甲酸16-20%,顺丁烯二酸酐18-22%,新戊二醇28-32%,苯乙烯23-27%,交联剂3-7%和促进剂1-3%;

所述的乙组份为引发剂,其乙组份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过氧化乙酸特戊酯10-15%,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15-20%,过氧化苯甲酸特戊酯30-40%,叔丁基过氧化异丙苯10-15%和二叔丁基过氧化物5-10%。选用乙组份的这5种过氧化物组合成新的固化剂,降低低温(45℃以下)下的固化活性,延长绝缘漆的寿命,高温(120-130℃)条件下的活性不变,即绝缘漆在规定时间内能完全固化。

所述的甲组份和乙组份交联固化。

在确保干燥时间、凝胶时间、粘结力及电性能等都与老的固化剂同等的条件下,它的储存期要长,新的固化剂储存期是25天/40℃。

间苯二甲酸:调节不饱和双键的密度;

顺丁烯二酸酐:合成不饱和聚酯和不饱和双键的数量;

新戊二醇:控制不饱和聚酯主链结构的性质;

苯乙烯:调节不饱和聚酯的粘度;

交联剂:使不饱和聚酯分子交联成网状结构;

促进剂:与引发剂并用,促进反应速率。

引发剂: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引发不饱和聚酯交联固化。

作为本实施例的最优化方案,

本实施例所述的甲组份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间苯二甲酸18%,顺丁烯二酸酐20%,新戊二醇30%,苯乙烯25%,交联剂5%和促进剂2%。

所述的乙组份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过氧化乙酸特戊酯12.5%,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17.5%,过氧化苯甲酸特戊酯35%,叔丁基过氧化异丙苯12.5%和二叔丁基过氧化物7.5%。

本固化剂的制备工艺,固化剂用于延长不饱和聚酯绝缘漆的使用期,本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备料:

制备甲组份,所述的甲组份包括下述组份:间苯二甲酸,顺丁烯二酸酐,新戊二醇,苯乙烯,交联剂和促进剂;

制备乙组份,乙组份为引发剂,所述的乙组份包括下述组份:过氧化乙酸特戊酯,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过氧化苯甲酸特戊酯,叔丁基过氧化异丙苯和二叔丁基过氧化物;

B、交联固化:将A步骤中的甲组份和乙组份按照100:1-2的比例进行交联固化,即制得固化剂成品。

在上述的A步骤中,所述的甲组份通过合成工艺制得且该合成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1、向混合反应装置内通入氮气;

a2、依次向混合反应装置内投入间苯二甲酸、顺丁烯二酸酐和新戊二醇,投料完毕后进行加热且加热温度控制在160-175℃,开始酯化反应;

a3、逐渐升高加热温度,最后加热温度保持在200-210℃之间,然后进行保温反应,直至酸值达标;

a4、酸值达标进行降温,当温度降低至130℃以下后,再向混合反应装置内依次加入交联剂、苯乙烯和促进剂,混合均匀后进行检验,检验合格进行灌装。

在上述的A步骤中,所述的乙组份通过合成工艺制得且该合成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在不高于30℃环境温度下,依次按比例向干净的反应釜中投入过氧化乙酸特戊酯,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过氧化苯甲酸特戊酯,叔丁基过氧化异丙苯和二叔丁基过氧化物,搅拌均匀后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出料包装备用。

在上述的A步骤中,所述的甲组份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间苯二甲酸16-20%,顺丁烯二酸酐18-22%,新戊二醇28-32%,苯乙烯23-27%,交联剂3-7%和促进剂1-3%。

在上述的A步骤中,所述的乙组份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过氧化乙酸特戊酯10-15%,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15-20%,过氧化苯甲酸特戊酯30-40%,叔丁基过氧化异丙苯10-15%和二叔丁基过氧化物5-10%。

在上述的B步骤中,所述的固化剂成品在45℃以下时存储时间为传统固化剂存储时间的2-5倍。

两种固化剂各项指标比较

两种绝缘漆各项指标比较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固在此不作赘述,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

所述的甲组份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间苯二甲酸16%,顺丁烯二酸酐18%,新戊二醇28%,苯乙烯23%,交联剂3%和促进剂1%;

所述的乙组份为引发剂,其乙组份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过氧化乙酸特戊酯10%,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15%,过氧化苯甲酸特戊酯30%,叔丁基过氧化异丙苯10%和二叔丁基过氧化物5%。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固在此不作赘述,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

所述的甲组份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间苯二甲酸20%,顺丁烯二酸酐22%,新戊二醇32%,苯乙烯27%,交联剂7%和促进剂3%;

所述的乙组份为引发剂,其乙组份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过氧化乙酸特戊酯15%,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20%,过氧化苯甲酸特戊酯40%,叔丁基过氧化异丙苯15%和二叔丁基过氧化物10%。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