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细胞培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细胞培养瓶。
背景技术:
对细胞的培养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如温度、PH值、渗透压、营养物、水、光、无菌条件、气体,而对气体的要求,动物细胞主要是需要不断供给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因而细胞培养瓶对细菌的隔离与氧气或二氧化碳的供给,和二氧化碳或氧气的排除非常重要。在现有的细胞培养瓶中,主要包括瓶身、瓶颈和瓶盖,没有透气结构,其主要是通过控制瓶盖的松紧度来控制氧气及二氧化碳的流通,这些气体的流动是从瓶盖与瓶颈相接的周缝隙中进入的,这样的方式可以供给培养瓶的气体流动,但透气性差,同时也使细菌进入了瓶内,破坏了细胞的生存环境;并且很难把握好瓶盖的松紧度,极易损坏培养瓶。
公安号为CN20193309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细胞培养瓶,包括瓶身和瓶盖,瓶身上设有瓶颈,瓶颈上端为瓶口,所述瓶盖上开设有1个或1个以上的小孔,且在瓶盖内侧盖面紧贴附有一层滤膜,该滤膜将上述小孔完全覆盖,细胞培养瓶上开设的小孔,增大了透气性,使瓶内外的气体对流通畅,满足了细胞培养中对气体的需求,且在小孔的部位的内侧盖面紧贴附有一层滤膜,既可以隔绝细菌的进入,又不阻碍气体交换,保证了培养瓶内的细胞培养环境。但是不同细胞培养对透气性的要求不同,并且不同规格大小的细胞培养瓶由于培养的细胞数不同,所以透气性要求也不同,上述的瓶盖通用性能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 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胞培养瓶,能够改变瓶口的透气性,适用于不同规格大小和培养不同类型的细胞。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细胞培养瓶,包括瓶体、瓶口和瓶盖,所述瓶盖包括:
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的上端开设有若干第一透气孔;
第二盖体,沿着第一盖体上端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盖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之间通过设置于第一盖体中间位置的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二盖体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透气孔,当所述第二盖体绕着转动轴转动时,所述第二透气孔与第一透气孔配合形成不同大小的透气孔;
所述第一盖体内部的底壁上设置有覆盖所述第一透气孔的疏水滤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第二盖体使得第二透气孔与第一透气孔配合形成不同大小的透气孔,以供不同的细胞培养或者不同规格的细胞培养瓶所用,使得该瓶盖根据通用性;且在最靠近瓶口的第一盖体内部的底壁上设置了覆盖第一透气孔的疏水滤膜,能够提供无菌气体交换,减少污染的风险,使得细胞培养更加规范化。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盖体的侧边设置有防滑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调节透气孔大小时需要转动第二盖体,所以防滑部的设置能够增加转动摩擦力,使得工作人员更加方便的对第二盖体进行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定第二盖体转动角度的限位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机构的设置一来是方便工作人员转动角度,能够快速找到所需透气孔的大小,二来能够防止在设置好透气孔大小的情况下第二盖体发生转动,从而导致透气孔发生偏差,影响细胞更好的培养。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盖体呈U型设置,并与第一盖体的形状相适配,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盖体内壁上的卡位件,以及设置于第一盖体外壁上的与所述卡位件相适配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盖体转动一定角度后,卡位件会与卡槽卡接,从而将第二盖体限定住,防止其继续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卡位件设置有一个,所述卡槽设置有若干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卡槽设置有若干个,相当于调节透气孔时有若干个档位,调节时更加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盖体包括与瓶口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呈翻盖设置的翻盖部,所述连接部与翻盖部通过搭扣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培养细胞时需要一个无菌的环境,为了防止瓶盖放置在操作台上时沾染部分细菌,所以将第一盖体呈翻盖设置,这样一来,有效减少了由瓶盖沾染细菌的概率,使得整个培养环境更偏于无菌化。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与翻盖部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的设置一来能够防止气体从连接处进出,影响对细胞培养瓶的供气和排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的上端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转轴,所述翻盖部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上开设有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的插孔,并在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翻盖角度的固位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片上的转轴与第二连接片上的插孔的转动连接实现了翻盖部的翻盖动作,并在转轴上设置了固位机构,能够将转动的翻盖部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使其不会妨碍工作人员对细胞培养瓶的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固位机构包括开设于第二连接片上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口连通插孔,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和容置槽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在自然状态下将所述卡块推至容置槽的槽口外侧,所述转轴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块卡接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翻盖部时,卡块与转轴的其他部位接触,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卡块缩于容置槽内,直到翻盖部转动到一定角度,卡块卡进凹槽内,弹性件的复位力将卡块推进凹槽内,从而实现了翻盖部的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包括弹性胶块或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通过转动第二盖体实现对透气孔的调节,提高瓶盖的透气性;
2、第一盖体呈翻盖设置,有效降低瓶盖放置于操作台上时沾染细菌的概率,提供细胞培养一个更加无菌的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瓶盖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瓶体;2、瓶口;3、瓶盖;4、第一盖体;41、第一透气孔;42、转动轴;5、第二盖体;6、第二透气孔;7、疏水滤膜;8、防滑部;9、卡位件;10、卡槽;11、连接部;12、翻盖部;13、搭扣;14、第一连接片;15、转轴;16、第二连接片;17、插孔;18、容置槽;19、卡块;20、弹性件;2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细胞培养瓶,参照图1,包括瓶体1、与瓶体1连接的呈斜口状的瓶口2、以及瓶盖3。
参照图2,瓶盖3包括第一盖体4和第二盖体5,第一盖体4的上端开设有呈U型的凹陷部,并在其上端面开设了若干第一透气孔41;该第一盖体4的上端面设置有N个区域,N为偶数,第一透气孔41设置于相间的区域上。第二盖体5通过转动轴42与第一盖体4转动连接,第二盖体5的形状与U型的凹陷部相匹配,并能够沿着第一盖体4上端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一盖体4转动连接,第二盖体5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透气孔6,且第二盖体5的上端面设置成与第一盖体4相同的形状,当第二盖体5绕着转动轴42转动时,第二透气孔6与第一透气孔41配合形成不同大小的透气孔,以适应不同种类的细胞培养或者不同规格大小的细胞培养瓶,使瓶盖3根据通用性。
第二盖体5内壁上设置有一个卡位件9,第一盖体4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设置的与卡位件9相适配的卡槽10,这样的设置可限定第二盖体5的转动角度以调整透气孔的大小。另外,第二盖体5的外侧设置有防滑部8,该防滑部8由若干条竖直设置的凸棱组成。第一盖体4内部的底壁上设置有覆盖第一透气孔41的疏水滤膜7,用于无菌气体交换,提供给细胞培养瓶一个无菌环境。
第一盖体4包括与瓶口2螺纹连接的连接部11,以及与连接部11呈翻盖设置的翻盖部12,结合图3,连接部11的上端侧面设置了第一连接片14,并在第一连接片14远离连接部11的一端设置了转轴15,翻盖部12的外侧面设置了第二连接片16,第二连接片16上开设有与转轴15转动连接的插孔17,当转轴15与插孔17插接时,翻盖部12与连接部11传动连接。另外,在第二连接片16上开设了容置槽18,容置槽18的槽口连通插孔17,并在容置槽18内设置了呈球形的卡块19,该卡块19和容置槽18的槽底之间设置了弹性件20,该弹性件20在自然状态下将卡块19推至容置槽18的槽口外侧,并转轴15上对称开设了两个与卡块19卡接的凹槽21,当卡块19与凹槽21卡接配合时,翻盖部12与连接部11盖合或者与连接部11呈180度敞开,防止了翻盖部12晃动妨碍工作人员往细胞培养瓶内添加培养基或者将培养基倒出细胞培养瓶。其中,弹性件20可以为弹性胶块或弹簧,本实施例中采用弹簧。
第一盖体4与第一连接片14相对的一侧设置了搭扣13,用于将翻盖部12和连接部11扣合,并在连接部11与翻盖部12连接处设置了密封圈,用以提供给细胞培养瓶一个更加无菌的环境。
该细胞培养瓶的工作原理:
往细胞培养瓶中架培养基时,打开搭扣13,转动翻盖部12,直到卡块19卡进凹槽21内将翻盖部12固定,直到添加完培养基后,再将将翻盖部12扣合。然后根据细胞的种类和瓶体1的大小,转动第二盖体5以调节透气孔的大小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