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菌快速培养及转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2512阅读:9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厌氧菌快速培养及转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厌氧菌工业发酵过程中,从摇瓶到种子罐接种,基本都是通过火焰保护接种。厌氧菌发酵包括婴儿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等双歧杆菌发酵,也包括发酵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唾液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等乳酸杆菌发酵和丁酸梭菌等梭菌类发酵及其它厌氧生长菌。这种火焰保护接种方式会使发酵液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给发酵带来以下不利影响,其一:染菌几率大大增加,一旦染菌,除了影响产品质量,还会造成严重浪费。其二:发酵液直接接触空气,会使对氧气敏感的菌株大量死亡,从而影响发酵过程。

为此设计一种避免厌氧菌接种过程中染菌、死亡的改进接种装置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突破了现有技术的难题,设计了厌氧菌快速培养及转种装置,包括:带盖罐体、软管、蠕动泵和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盖罐体上方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的旁边设有进气口,进气口的旁边设有移料通管,移料通管的一端与软管的一端相连,软管的另一端与连接头的顶端相连,连接头的底端嵌设在发酵罐上,软管的中央设有蠕动泵。

所述移料通管的另一端直伸入带盖罐体中,与带盖罐体的底部相距5~10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发酵液与空气的直接接触,大大降低染菌几率,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同时,避免了空气引起的氧气敏感菌株死亡,在一定程度上能缩短延滞期,从而缩短发酵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1为带盖罐体,2为移料通管,3为软管,4为连接头,5为进料口,6为进气口,7为蠕动泵,8为发酵罐。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厌氧菌快速培养及转种装置,包括:带盖罐体、软管、蠕动泵和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盖罐体1上方开设有进料口5,进料口5的旁边设有进气口6,进气口6的旁边设有移料通管2,移料通管2的一端与软管3的一端相连,软管3的另一端与连接头4的顶端相连,连接头4的底端嵌设在发酵罐8上,软管的中央设有蠕动泵3。

本实用新型中,移料通管2的另一端直伸入带盖罐体1中,与带盖罐体1的底部相距5~10mm。

实施例:

1. 罐体内培养基灭菌及接种培养:

将配制好的液体培养基通过进料口5装入带盖罐体1内,进料口5用密封螺栓密封,进气口6用一次性气体过滤器包扎,移料通管2与软管3的连接处用夹子夹好密封。

将带盖罐体1置于灭菌锅内,121℃30min灭菌,同时将软管3连接连接头4包扎后并置于锅内一起灭菌。

灭菌后,待降至常温,在超净工作台内,将厌氧菌株通过进料口5接种入带盖罐体1,置于培养箱中培养,调节至菌株适宜的培养温度。

2 .连接并接种:

将带盖罐体1采用软管3与发酵罐8连接,具体操作为:将软管3的一端与移料通管2密封连接,软管3的另一端采用连接头4与发酵罐8相连接,软管3中间安装蠕动泵7。

在工作时,带盖罐体1内的发酵液,在蠕动泵7带动下,通过移料通管2进入软管3经连接头4,进入发酵罐8内直至接种完毕。为了维持压力平衡,氮气可以采用一次性气体过滤器经进气口6进入带盖罐体1中。

软管3、移料通管2及连接头4都已经高温灭菌,因此可以保证接种过程中不染菌,另外接种全程都发酵液都没有跟空气直接接触,在保证不染菌的同时,也保证了厌氧菌种不会氧气中毒死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