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乌头中分离的新型C19‑二萜生物碱制备方法及其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92398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独龙乌头中分离的新型C19‑二萜生物碱制备方法及其用途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植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独龙乌头的根中分离的新型c19-二萜生物碱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乌头属(aconitum)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中药药源植物,如著名中药川乌、附子、草乌、雪上一支蒿、关白附等都源于本属植物。本属植物多具有镇痛、祛风湿和解热等作用。二萜生物碱是本属植物的特征有效成分,在抗炎、镇痛、抗心律失常等方面作用显著。目前已开发并供临床药用的二萜生物碱有高乌甲素、3-乙酰乌头碱、草乌甲素和关附甲素等,其中草乌甲素亦可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肩周炎、骨关节炎等炎症。故从乌头属植物中极有可能发掘出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

独龙乌头(aconitumtaronensefletcheretlauener)是我国特有种,产于我国云南西北部俅江流域。当地居民药用其块根祛风湿与镇痛,疗效显著。目前还未见有独龙乌头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方面研究的报道,因此对独龙乌头开展抗炎化学成分的研究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c19-型二萜生物碱taroneninea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抗炎药物的前体或先导化合物中的应用。

一种独龙乌头中分离的新型c19-二萜生物碱taroneninea,结构式为:

独龙乌头的根中分离的一种新型的二萜生物碱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一:取独龙乌头aconitumtaronensefletcheretlauener干燥块根6.0kg,粉碎;

步骤二:用0.5%盐酸50l渗漉,至渗漉液无生物碱反应,然后用10%氨水碱化至ph为9,以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进行萃取,萃取三次,合并乙酸乙酯,减压浓缩抽干得到总生物碱浸膏41.5g;

步骤三:总碱浸膏经硅胶柱层析100-200目梯度洗脱v氯仿:v甲醇,100:1→1:1,tlc检测合并得到九部分fra-fri,其中frd为9.0g经硅胶柱层析300-400目梯度洗脱v石油醚:v丙酮:v二乙胺,100:5:1→100:20:1分离得到目标化合物171mg,并通过1d/2dnmr以及hr-esims鉴定其结构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体外抗炎实验表明,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二萜生物碱能够显著抑制脂多糖介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的炎症因子白介素-6(ec50值47.01±0.12μm),表明该化合物具有体外抗炎作用,为从该类植物中开发新颖的抗炎药物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目标化合物taroneninea的1h-nmr谱图。

图2为本发明中目标化合物taroneninea的13c-nmr谱图。

图3为本发明中目标化合物taroneninea的1h-1hcosy谱图。

图4为本发明中目标化合物taroneninea的noesy谱图。

图5为本发明中目标化合物taroneninea的hsqc谱图。

图6为本发明中目标化合物taroneninea的hmbc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独龙乌头中分离的新型c19-二萜生物碱taroneninea,结构式为:

独龙乌头的根中一种新型的二萜生物碱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一:取独龙乌头aconitumtaronensefletcheretlauener干燥块根6.0kg,粉碎;

步骤二:用0.5%盐酸50l渗漉,至渗漉液无生物碱反应,然后用10%氨水碱化至ph为9,以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进行萃取,萃取三次,合并乙酸乙酯,减压浓缩抽干得到总生物碱浸膏41.5g;

步骤三:总碱浸膏经硅胶柱层析100-200目梯度洗脱v氯仿:v甲醇,100:1→1:1,tlc检测合并得到九部分fra-fri,其中frd为9.0g经硅胶柱层析300-400目梯度洗脱v石油醚:v丙酮:v二乙胺,100:5:1→100:20:1分离得到目标化合物171mg,并通过1d/2dnmr以及hr-esims鉴定其结构为:

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结构的c19-二萜生物碱taroneninea为白色粉末,碘化铋钾反应阳性;分子式为c34h47no10(hr-esi-msm/z:630.3274[m+h]+,calcd.630.3278);m.p.98-99℃;(c1.0,chcl3);ir(kbr,cm-1):νmax3435,2930,2352,1715,1608,1453,1255,1103,769;核磁数据如表1所示,

表1化合物的1hnmr(400mhz)和13cnmr(100mhz)数据(cdcl3)

2dnmr技术测试所得二维相关hmbc和1h-1hcosy如:

抗炎活性实验:取对数生长期的raw264.7细胞以0.25%的胰蛋白酶消化,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制成1×107/ml单细胞悬液,每孔100μl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5%co2培养箱中37℃孵育24h。以10μg/ml脂多糖(lps)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实验分为六组:空白对照组(dmem培养液)、炎症模型组(lps)、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lps)、实验组(目标化合物+lps)。继续培养24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elisa法测定各组培养上清中白介素-6(il-6)浓度,计算il-6生成抑制率,公式如下:i=(cm–ct)/cm×100%;其中cm指模型组il-6浓度,ct指实验组il-6浓度。以药品浓度为横坐标,抑制率为纵坐标作图,得出50%抑制率时化合物浓度(ec50),计算得到目标化合物的il-6抑制ec50值为47.01±0.12μm,阳性对照地塞米松为39.13±0.21μm。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