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多糖提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67186阅读:87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加工领域,尤其涉及食用菌多糖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食用菌是指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体地说食用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常见的食用菌有秀珍菇、猴头菇、姬松茸、杏鲍菇、红菇等等;食用菌以其白色或浅色的菌丝体在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场所生长。条件适宜时形成子实体,菌丝体和子实体是一般食用菌生长发育的两个主要阶段。各种食用菌是根据子实体的形态如:菇形、菇盖、菌褶或子实层体、孢子和菇柄的特征,再结合生态、生理等的差别来分类识别。食用菌有非常多的用途,最主要的就是它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部分食用菌还含有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可以促进对钙的吸收,增强人体体质;食用菌中还含有高分子多糖、β-葡萄糖和rna复合体、等对维护人体健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可以起到抗癌、抗菌、抗病毒、降血压血脂等作用。因此,对于食用菌的多糖提取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市场上的食用菌多糖产品均为单一或微少的物质组成,所起到的功效相对单一。例如香菇多糖、灵芝多糖、灰树花多糖、虫草多糖等,在现有的公开文件中,多糖的制备工艺也是针对单一的产品而提出的,例如公开号为cn101244093a中国发明专利专利“一种香菇多糖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公开号为cn1307314c“酶解制备灵芝多糖的方法”等,这些方法仅针对单一的产品,而且所提取的多糖含量低,提取效率低,大大减少了食用菌多糖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功效全面、多糖含量高、多糖提取效率高、制备工艺合理,可操作性强的食用菌多糖提取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食用菌多糖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提取步骤:

1)原料粉碎:取烘干的食用菌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末状;

2)热水浸提:称取粉末,加入去离子水,于水浴锅中浸提;

3)重复浸提:取出浸提液,沉淀物用加入去离子水,于水浴锅中浸提的方法重新提取,再将两次浸提液混合;

4)离心:用离心机对混合的浸提液进行离心,提取上清液或用滤布直接过滤去掉残渣;

5)浓缩:将离心后的上清液,置于旋转蒸发器里,100℃温度下进行浓缩;

6)醇沉:在步骤5制备的浓缩液里加无水乙醇,4℃环境下沉淀12小时,5000r/min离心15min取沉淀物,得到水溶性粗提物;

7)去蛋白:粗提物加水溶解,再加入三氯甲烷-正丁醇混合液,剧烈振荡,分液漏斗静置20~30min使其分层,去除下层有机溶剂-蛋白相,上清液用相同方法反复脱蛋白3到5次;

8)醇析:将去蛋白后的上清液加无水乙醇,4℃沉淀12小时。5000r/min离心15min取沉淀物;

9)料液稀释:取定量的醇析沉淀物,用蒸馏水稀释,加热至60℃左右备用;

10)喷雾干燥:开启喷雾干燥器开关,打开空压泵,设定好进料量及进料温度,调节压力,待出风温度稳定后把进料吸管放进料液开始喷雾干燥;

11)干燥粉的收集:料液喷完全后用蒸馏水清洗下进料管,继续喷5分钟后关机,卸下料罐,收集于密闭容器内,装满放干燥剂后立即封口保存。

所述的步骤2)中粉末质量为10g,去离子水体积为400ml,水浴锅的温度为90℃,浸提时间为4小时。

所述的步骤4)的离心方法是在5000r/min转速离心15min。

所述的步骤5)中的浓缩后体积为浸提液的20%。

所述的步骤7)加水溶解时水的质量为粗提物的2倍,所述的混合液的量是溶液体积的1/5,所述的三氯甲烷和正丁醇的比例是5:1。

所述的步骤8)的无水乙醇的体积是上清液的三倍。

所述的步骤9)稀释至折光为5停止稀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该制备方法,以去离子水作为提取剂,采用离心、醇沉、喷雾干燥等方法来提取多糖,保证了食用菌多糖的提取效率和食用菌的利用率;

2.采用浸提、浓缩、离心等物理方法提取,将整个过程温度控制,防止高温破坏多糖结构,工艺合理,可操作性强,易实现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食用菌多糖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提取步骤:

1)原料粉碎:取烘干的香菇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末状;

2)热水浸提:称取10g粉末,加入400ml去离子水,于90℃水浴锅中浸提4h;

3)重复浸提:取出浸提液,沉淀物用加入去离子水,于水浴锅中浸提的方法重新提取,再将两次浸提液混合;

4)离心:用离心机对混合的浸提液在5000r/min转速离心15min,提取上清液或用滤布直接过滤去掉残渣;

5)浓缩:将离心后的上清液,置于旋转蒸发器里,100℃温度下进行浓缩,浓缩至体积为浸提液的20%;

6)醇沉:在步骤5制备的浓缩液里加无水乙醇,4℃环境下沉淀12小时,5000r/min离心15min取沉淀物,得到水溶性粗提物;

7)去蛋白:粗提物加水溶解,水的质量为粗提物的2倍,再加入1/5溶液体积的三氯甲烷-正丁醇混合液,三氯甲烷和正丁醇的比例是5:1,剧烈振荡,分液漏斗静置20~30min使其分层,去除下层有机溶剂-蛋白相,上清液用相同方法反复脱蛋白3到5次;相同方法指加入1/5溶液体积的三氯甲烷-正丁醇混合液,三氯甲烷和正丁醇的比例是5:1,剧烈振荡,分液漏斗静置20~30min使其分层,去除下层有机溶剂-蛋白相;

8)醇析:将去蛋白后的上清液加三倍体积的无水乙醇,4℃沉淀12小时。5000r/min离心15min取沉淀物;

9)料液稀释:取定量的醇析沉淀物,用蒸馏水稀释至折光为5停止稀释,加热至60℃左右备用;

10)喷雾干燥:开启喷雾干燥器开关,打开空压泵,设定好进料量及进料温度,调节压力,待出风温度稳定后把进料吸管放进料液开始喷雾干燥;

11)干燥粉的收集:料液喷完全后用蒸馏水清洗下进料管,继续喷5分钟后关机,卸下料罐,收集于密闭容器内,装满放干燥剂后立即封口保存。

用实施例一提取香菇多糖,提取率高于现有技术,易实现规模化生产。

实施例2:

食用菌多糖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提取步骤:

1)原料粉碎:取烘干的杏鲍菇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末状;

2)热水浸提:称取10g粉末,加入400ml去离子水,于90℃水浴锅中浸提4h;

3)重复浸提:取出浸提液,沉淀物用加入去离子水,于水浴锅中浸提的方法重新提取,再将两次浸提液混合;

4)离心:用离心机对混合的浸提液在5000r/min转速离心15min,提取上清液或用滤布直接过滤去掉残渣;

5)浓缩:将离心后的上清液,置于旋转蒸发器里,100℃温度下进行浓缩,浓缩至体积为浸提液的20%;

6)醇沉:在步骤5制备的浓缩液里加无水乙醇,4℃环境下沉淀12小时,5000r/min离心15min取沉淀物,得到水溶性粗提物;

7)去蛋白:粗提物加水溶解,水的质量为粗提物的2倍,再加入1/5溶液体积的三氯甲烷-正丁醇混合液,三氯甲烷和正丁醇的比例是5:1,剧烈振荡,分液漏斗静置20~30min使其分层,去除下层有机溶剂-蛋白相,上清液用相同方法反复脱蛋白3到5次;

8)醇析:将去蛋白后的上清液加三倍体积的无水乙醇,4℃沉淀12小时。5000r/min离心15min取沉淀物;

9)料液稀释:取定量的醇析沉淀物,用蒸馏水稀释至折光为5停止稀释,加热至60℃左右备用;

10)喷雾干燥:开启喷雾干燥器开关,打开空压泵,设定好进料量及进料温度,调节压力,待出风温度稳定后把进料吸管放进料液开始喷雾干燥;

11)干燥粉的收集:料液喷完全后用蒸馏水清洗下进料管,继续喷5分钟后关机,卸下料罐,收集于密闭容器内,装满放干燥剂后立即封口保存。

用实施例二的方法提取杏鲍菇的多糖,提取率可以达到2%-4%,远远高于其他多糖提取方法,大大提高了利用率。

实施例3:

食用菌多糖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提取步骤:

1)原料粉碎:取烘干的虫草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末状;

2)热水浸提:称取12g粉末,加入400ml去离子水,于90℃水浴锅中浸提4h;

3)重复浸提:取出浸提液,沉淀物用加入去离子水,于水浴锅中浸提的方法重新提取,再将两次浸提液混合;

4)离心:用离心机对混合的浸提液在5000r/min转速离心15min,提取上清液或用滤布直接过滤去掉残渣;

5)浓缩:将离心后的上清液,置于旋转蒸发器里,100℃温度下进行浓缩,浓缩至体积为浸提液的20%;

6)醇沉:在步骤5制备的浓缩液里加无水乙醇,4℃环境下沉淀12小时,5000r/min离心15min取沉淀物,得到水溶性粗提物;

7)去蛋白:粗提物加水溶解,水的质量为粗提物的2倍,再加入1/5溶液体积的三氯甲烷-正丁醇混合液,三氯甲烷和正丁醇的比例是5:1,剧烈振荡,分液漏斗静置20~30min使其分层,去除下层有机溶剂-蛋白相,上清液用相同方法反复脱蛋白3到5次;

8)醇析:将去蛋白后的上清液加三倍体积的无水乙醇,4℃沉淀12小时。5000r/min离心15min取沉淀物;

9)料液稀释:取定量的醇析沉淀物,用蒸馏水稀释至折光为5停止稀释,加热至60℃左右备用;

10)喷雾干燥:开启喷雾干燥器开关,打开空压泵,设定好进料量及进料温度,调节压力,待出风温度稳定后把进料吸管放进料液开始喷雾干燥;

11)干燥粉的收集:料液喷完全后用蒸馏水清洗下进料管,继续喷5分钟后关机,卸下料罐,收集于密闭容器内,装满放干燥剂后立即封口保存。

用实施例三的方法提取虫草的多糖,提取率可以达到2%-3%,远远高于其他多糖提取方法,大大提高了利用率,同时可以实现虫草多糖的规模化生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但凡依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