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剑水蚤类浮游动物体表附着细菌检测的解吸附剂配方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12276发布日期:2018-07-24 22:44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具体涉及一种剑水蚤类浮游动物体表附着细菌检测的解吸附剂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剑水蚤在饮用水水源中是十分常见的小型浮游动物,广泛的分布在河流、湖泊、水库等淡水水域。研究表明,它能作为细菌等微生物的载体,随着水体的流动而迁移、繁殖和扩散。在整个净水供水领域范围内,由于剑水蚤类个体小、抗氧化性强、高耐药性等特点使其易于穿透水处理工艺系统进入市政和用户供水管路,其体表和体内携带的大量细菌或病毒在水环境内被重新释放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二次繁殖,从而增加了水质恶化的风险,也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由于剑水蚤类独特的体型结构,水处理工作者们在对细菌从剑水蚤体表内有效的分离技术上还没有长足的发展。水质检测中,国内外对小型浮游动物体表所携带的细菌解吸方法常采用的是wolmarans.e提出的检测法。该法主要采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对小型浮游动物长时间浸泡或进行震荡,使细菌自由或强制性地释放到水体中。通过这类方式所获得的细菌释放不充分、数量少、耗时长、效率低、检测结果偏差大,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较大的弊端。

近年来已有采用专用解吸附剂分离剑水蚤类体表细菌的报道,中国专利103451263a号公开了《一种剑水蚤类浮游动物体表附着细菌的检测方法》,该发明涉及用于剑水蚤类,以解吸附剂重量100%计,该解吸附剂的各成分质量浓度分别为:氯化钠0.7~1.2%,吐温-800.08~0.12%,磷酸氢二钠0.2~0.3%,磷酸二氢钾0.1~0.4%,其余为无菌超纯水。实践表明,该解吸附剂脱附率一般,仍不能使剑水蚤体表细菌较为完全有效地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剑水蚤类浮游动物体表附着细菌检测的解吸附剂配方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剑水蚤类浮游动物体表附着细菌脱附率大大提高,基本实现剑水蚤体表附着细菌的充分分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剑水蚤类浮游动物体表附着细菌检测的解吸附剂配方,包括以下组分:ph缓冲剂、葡萄糖、聚乙二醇-400、丙三醇和无菌超纯水。

包括以下组分:所述ph缓冲剂为无水磷酸氢二钠和一水柠檬酸。

以重量计数,包括无水磷酸氢二钠2.07~2.66%、一水柠檬酸0.13~0.57%、葡萄糖0.8~1.2%、聚乙二醇-4000.3~0.5%、丙三醇0.1~0.15%,其余为无菌超纯水。

一种剑水蚤类浮游动物体表附着细菌检测的解吸附剂配方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在室温、无菌环境下,称取适量的无水磷酸氢二钠,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于无菌超纯水溶液中;

s02,在室温、无菌环境下,称取适量的一水柠檬酸,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于s01得到的溶液中;

s03,在室温、无菌环境下,称取适量的葡萄糖,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于s02得到的溶液中;

s04,在室温、无菌环境下,称取适量的聚乙二醇-400,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于s03得到的溶液中;

s05,在室温、无菌环境下,称取适量的丙三醇,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于s04得到的溶液中;

s06,在室温、无菌环境下,将s04得到的溶液转入到容量瓶中并用超纯水进行定容,密闭储存。

s01中,无菌超纯水溶液的体积为500ml。

s06中,容量瓶的体积为1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无水磷酸氢二钠,通用性强,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一水柠檬酸,通用性强,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现弱酸性,常用作缓冲剂。柠檬酸和无水磷酸氢二钠,用于制作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生物缓冲液,用于维持试验体系的酸碱度,对细菌的生存环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葡萄糖,通用性强,作为能源物质易被微生物直接利用,保证细菌类生物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作用和增殖。聚乙二醇-400,通用性强,易溶于水,可作为细菌的分散剂载体,使其加快分散到水溶液中。丙三醇,通用性强,与水可以任意比例混溶,能提高水体的粘稠度,可诱导剑水蚤体表内细菌的聚集并使其分散到水体中。丙三醇与聚乙二醇-400之间具有协同作用,两者联合作为细菌体的快速分散剂,使体表附着细菌脱附效率高、速度快、准确度高、检测结果稳定可靠。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试验所用剑水蚤为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sinensis),该剑水蚤取自江苏省太湖湖泊原水内。到太湖现场按标准取样方法取水样后,将原水水样带回实验室内按标准储存方式储存备用。

具体实施例1

制备无菌解吸附剂:在室温、无菌环境下,称取20.7g无水磷酸氢二钠,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于500ml无菌超纯水溶液中;称取1.3g一水柠檬酸,加入到无菌超纯水溶液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称取8.0g葡萄糖,加入到无菌超纯水溶液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称取3.0g聚乙二醇-400,加入到无菌超纯水溶液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称取1.0g丙三醇,加入到无菌超纯水溶液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转移至规格为1l容量瓶内并用无菌超纯水定容至1l密闭保存、以备后用。

用灭菌吸管分别准确量取3ml水样,经孔径为30μm无菌滤网过滤后,对滤网表面一定数目的成体剑水蚤进行分组,每组15只。

在无菌的操作环境和超净工作台上,用规格为25ml的无菌超纯水冲洗滤网上的成体剑水蚤若干次,直至剑水蚤洗涤至无细菌检出(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微生物指标)(gb/t5750.12-2006)中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其中以最后2次冲洗液中不得检出细菌为结束冲洗的依据。

将冲洗后的剑水蚤分别放入无菌规格为50ml离心管中并用无菌超纯水定容至25ml,然后向其内加入2ml预先配制好的无菌解吸附剂溶液并使其充分混合,然后用无菌超纯水定容至30ml。

在温度为25℃下,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处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工作条件为2.0x103r/min,离心工作时间为3min。

待离心管中剑水蚤体表细菌充分解吸附后,取其上清液1ml。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微生物指标)(gb/t5750.12-2006)中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对提取的细菌混合液进行培养,对培养后的菌落进行计数,细菌总数乘以2即为每个剑水蚤体表附着细菌的数量。

具体实施例2

制备无菌解吸附剂:在室温、无菌环境下,称取23.3g无水磷酸氢二钠,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于500ml无菌超纯水溶液中;称取3.7g一水柠檬酸,加入到无菌超纯水溶液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称取10.0g葡萄糖,加入到无菌超纯水溶液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称取4.0g聚乙二醇-400,加入到无菌超纯水溶液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称取1.2g丙三醇,加入到无菌超纯水溶液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转移至规格为1l容量瓶内并用无菌超纯水定容至1l密闭保存、以备后用。

用灭菌吸管分别准确量取3ml水样,经孔径为30μm无菌滤网过滤后,对滤网表面一定数目的成体剑水蚤进行分组,每组15只。

在无菌的操作环境和超净工作台上,用规格为25ml的无菌超纯水冲洗滤网上的成体剑水蚤若干次,直至剑水蚤洗涤至无细菌检出(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微生物指标)(gb/t5750.12-2006)中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其中以最后2次冲洗液中不得检出细菌为结束冲洗的依据。

将冲洗后的剑水蚤分别放入无菌规格为50ml离心管中并用无菌超纯水定容至25ml,然后向其内加入2ml预先配制好的无菌解吸附剂溶液并使其充分混合,然后用无菌超纯水定容至30ml。

在温度为25℃下,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处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工作条件为2.0x103r/min,离心工作时间为3min。

待离心管中剑水蚤体表细菌充分解吸附后,取其上清液1ml。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微生物指标)(gb/t5750.12-2006)中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对提取的细菌混合液进行培养,对培养后的菌落进行计数,细菌总数乘以2即为每个剑水蚤体表附着细菌的数量。

具体实施例3

制备无菌解吸附剂:在室温、无菌环境下,称取26.6g无水磷酸氢二钠,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于500ml无菌超纯水溶液中;称取5.7g一水柠檬酸,加入到无菌超纯水溶液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称取12g葡萄糖,加入到无菌超纯水溶液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称取5.0g聚乙二醇-400,加入到无菌超纯水溶液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称取1.5g丙三醇,加入到无菌超纯水溶液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转移至规格为1l容量瓶内并用无菌超纯水定容至1l密闭保存、以备后用。

用灭菌吸管分别准确量取3ml水样,经孔径为30μm无菌滤网过滤后,对滤网表面一定数目的成体剑水蚤进行分组,每组15只。

在无菌的操作环境和超净工作台上,用规格为25ml的无菌超纯水冲洗滤网上的成体剑水蚤若干次,直至剑水蚤洗涤至无细菌检出(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微生物指标)(gb/t5750.12-2006)中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其中以最后2次冲洗液中不得检出细菌为结束冲洗的依据。

将冲洗后的剑水蚤分别放入无菌规格为50ml离心管中并用无菌超纯水定容至25ml,然后向其内加入2ml预先配制好的无菌解吸附剂溶液并使其充分混合,然后用无菌超纯水定容至30ml。

在温度为25℃下,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处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工作条件为2.0x103r/min,离心工作时间为3min。

待离心管中剑水蚤体表细菌充分解吸附后,取其上清液1ml。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微生物指标)(gb/t5750.12-2006)中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对提取的细菌混合液进行培养,对培养后的菌落进行计数,细菌总数乘以2即为每个剑水蚤体表附着细菌的数量。

为了验证本发明试剂配方的解吸附剂效果,在相同试验条件和试验步骤下,同时分别设置六组对照性试验,其中对照试验中第一组试验为空白试验;第二组试验为不添加任何药剂(既wolmarans.e检测法);第三组试验中无菌解吸附剂溶液由以下重量药剂组分制备:23.3g无水磷酸氢二钠、3.7g一水柠檬酸、10.0g葡萄糖;第四组无菌解吸附剂溶液由以下重量药剂组分制备:23.3g无水磷酸氢二钠、3.7g一水柠檬酸、10.0g葡萄糖、4.0g聚乙二醇-400;第五组无菌解吸附剂溶液由以下重量药剂组分制备:23.3g无水磷酸氢二钠、3.7g一水柠檬酸、10.0g葡萄糖、1.2g丙三醇;第六组试验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2的配方组分,其试验结果对比见表1所示。

表1.按本发明药剂配方和五组对照试验检测结果

对比表1中上述检测结果可知:在相同的工作条件和试验步骤下,采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2中的药剂配方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本试验中各组平行对照试验,具有良好的解吸附效能。分别将第四组对照试验和第五组对照试验与第三组对照试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单独增加聚乙二醇-400或者丙三醇都能增加药剂配方对剑水蚤类浮游动物体表附着细菌检测的解吸附效果。聚乙二醇-400,通用性强,易溶于水,可作为细菌的分散剂载体,使其加快分散到水溶液中的目的。丙三醇,通用性强,与水可以任意比例混溶,能提高水体的粘稠度,可诱导剑水蚤体表内细菌的聚集并使其分散到水体中。

另外,我们将第六组对照试验(即本发明具体实施例2配方)分别与第四组对照试验和第五组对照试验做对比,可以看出药剂配方同时加入聚乙二醇-400和丙三醇的解吸附效果要好于单独加入单一的聚乙二醇-400或者丙三醇。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在第六组对照试验中剑水蚤体表附着细菌检测的数目要大于第四组对照试验和第五组对照试验中剑水蚤体表附着细菌检测的数目之和。这是因为丙三醇与聚乙二醇-400之间具有协同作用,两者联合作为细菌体的快速分散剂,使体表附着细菌脱附效率高,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也是本发明的创造性所在。

在相同工作条件和试验步骤下,采用中国专利103451263a号公开的《一种剑水蚤类浮游动物体表附着细菌的检测方法》提出的药剂配方对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sinensis)体表携带的细菌进行解吸附后,检测结果见表2所示。

表2.按中国专利103451263a号公开的《一种剑水蚤类浮游动物体表附着细菌的检测方法》提出的药剂配方进行检测结果

综合表1和表2检测结果可知,采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2中的药剂配方对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sinensis)体表附着细菌检测结果相对于wolmarans.e提出的检测法和按中国专利103451263a号公开的《一种剑水蚤类浮游动物体表附着细菌的检测方法》提出的检测法检测结果比较发现,经过5次平行试验,本发明检测结果比已有的检测法结果更加稳定,相对误差更小,其解吸附倍数分别是wolmarans.e提出的检测法6.15、7.27、7.76、5.79、5.50倍;是中国专利103451263a号公开的《一种剑水蚤类浮游动物体表附着细菌的检测方法》提出的检测法2.15、2.14、2.13、2.14、2.13倍。

结果表明,在相同解吸附条件下,本发明药剂对体表细菌的平均解吸附倍数(对比wolmarans.e提出的检测法和按中国专利103451263a号公开的《一种剑水蚤类浮游动物体表附着细菌的检测方法》提出的检测法)分别为6.49和2.14倍,脱附效率高、速度快、实用性较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