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油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614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油收集装置,属于废油收集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废油是指那些从原油中提纯出来的或者是合成的,经过使用而被物理或者化学杂质污染的油。简单说,废油如其名,就是那些源于石油或者合成油,已经被使用过的油

在通常使用期间,杂质如灰尘、金属屑、水或者化学物质可能和油混在一起。已被用做润滑油,液压机液体,传热液体,浮力液体和其它类似目的的油都可以认为是废油。

以往的废油收集装置收集费油的效率低下,没有很好的移动性能,对各种实验环境没有适用性,对实验进度没有直观的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废油收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废油收集装置,包括储油罐,所述储油罐的上方固定设有抽油真空量杯,所述抽油真空量杯通过支架固定在储油罐上,所述储油罐的上方连接有排油管,所述排油管通过挂钩固定在接油盆的下方,所述储油罐的一侧固定设有排油大管,所述排油大管的一端连接针管套上方的抽油针管,所述抽油针管和排油大管之间固定设有抽油阀,所述储油罐的一侧固定设有举升杆,所述举升杆的末端设有定位阀,所述定位阀连接油管,所述举升杆的顶端固定设有接油盆,所述接油盆和举升杆为中空结构,所述接油盆和举升杆相互连通,所述抽油真空量杯的上方固定设有真空发生器,所述真空发生器的一侧设有进气阀,所述进气阀的上方固定设有真空表。

优选的,所述储油罐通过管道连接抽油真空量杯,且之间的管道上固定设有进油阀,所述举升杆的下端设有定位阀。

优选的,所述储油罐的下方固定设有脚滚轮,所述脚滚轮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储油罐的上方固定设有拉手。

优选的,所述抽油真空量杯的外部雕刻有量杯刻度。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实用新型对废油收集装置收集废油有着更好的效率,通过脚滚轮使得设备有着很好的移动性能,对各种实验环境有着更好的适用性,量杯刻度的设置使得实验人员对实验进度没有直观的检测,并且在抽油的过程中将其他杂质进行了过滤,提高了废油的利用率和回收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废油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的。

图中:1-储油罐,2-针管套,3-量杯刻度,4-排油大管,5-抽油针管,6-真空表,7-排油管,8-接油盆,9-举升杆,10-真空发生器,11-抽油真空量杯,12-进气阀,13-拉手,14-进油阀,15-定位阀,16-接油管,17-脚滚轮,18-抽油阀,19- 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废油收集装置,包括储油罐1,所述储油罐1的上方固定设有抽油真空量杯11,所述抽油真空量杯11通过支架固定在储油罐1上,所述储油罐1的上方连接有排油管7,所述排油管7通过挂钩19固定在接油盆 8的下方,所述储油罐1的一侧固定设有排油大管4,所述排油大管4的一端连接针管套上方的抽油针管5,所述抽油针管5和排油大管4之间固定设有抽油阀18,所述储油罐1的一侧固定设有举升杆9,所述举升杆9的末端设有定位阀15,所述定位阀15连接油管16,所述举升杆9的顶端固定设有接油盆8,所述接油盆8和举升杆9为中空结构,所述接油盆8和举升杆9相互连通,所述抽油真空量杯11的上方固定设有真空发生器10,所述真空发生器10的一侧设有进气阀12,所述进气阀12的上方固定设有真空表6。

所述储油罐1通过管道连接抽油真空量杯11,且之间的管道上固定设有进油阀14,所述举升杆9的下端设有定位阀15,抽油真空量杯11对油料和废料有着分离作用。

所述储油罐1的下方固定设有脚滚轮17,所述脚滚轮17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储油罐1的上方固定设有拉手13,脚滚轮17为设备提供了良好的移动能力。

所述抽油真空量杯11的外部雕刻有量杯刻度3,量杯刻度3可以帮助实验人员了解实验进度。

工作原理:将废油通过接油盆8从举升杆9流进储油罐1内,之后通过真空发生器10的运行下,从储油罐1内将废油通过排油大管4抽进抽油真空量杯11内,其中进气阀控制抽油真空量杯11的抽油功率,在抽油的过程中将其他杂质进行了过滤,最终杂质会随着排油管7排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