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油高效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613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油高效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油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茶油高效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茶油是由油茶茶科种子压榨提炼而成可用于食用的食用油。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与橄榄油比维生素E含量高于一倍,并还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在茶油的生成过程中,茶油中通常会含有一些不同大小的杂质颗粒,如果不进行过滤,则会导致加工的茶油品质较差;在对茶油进行过滤的过程中,由于茶油的黏性较大,如果使用滤孔较小的过滤网进行过滤,茶油从过滤网渗出的速度慢,极大的限制了茶油生产过滤的效率;此外,现有的茶油过滤装置的排渣过程繁琐,需要将过滤桶的桶盖打开,借助专门的工具进行排渣,这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增加了茶油过滤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从而实现一种过滤效率高,除渣速度快的茶油高效过滤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油高效过滤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滤渣收集槽,所述滤渣收集槽的上侧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支撑杆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侧设有圆筒,所述圆筒的上端连接有顶盖,所述圆筒的内部设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一个呈倒圆台形的框架,所述框架由第一环形件、第二环形件以及若干根连接在二者之间的第一连杆组成,所述第一环形件位于第二环形件上侧,所述第一环形件与第二环形件之间连接有滤网,所述滤网设置在第一连杆的内侧,所述第二环形件通过轴承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过滤机构内侧连通的排渣口,所述支撑板的下侧铰接有密封盖,所述过滤机构内侧中部竖直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下端通过若干第二连杆与第二环形件的内圈壁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上端贯穿顶盖并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顶盖上设有与圆筒内部连通的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出油口位于过滤机构的正上方,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圆筒内部连通的出油管,所述出油管的出油端位于过滤机构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滤渣收集槽设置在排渣口的正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可调弹簧座包括固定座和调节螺杆,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若干顶升气缸,所述圆筒的上端设有向外的翻边,且顶升气缸的活塞杆穿过翻边上的开孔并与顶盖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筒的下端与支撑板的顶面密封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轴承为推力球轴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的下侧设有用于固定密封盖的锁扣。

本实用新型的茶油高效过滤装置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茶油高效过滤装置,通过将支撑板架设在底座上,可在底座与支撑板之间放置滤渣收集槽;通过在支撑板上设置圆筒,在圆筒内设置过滤机构,并将过滤机构与顶盖上的驱动电机连接,可利用驱动电机带动过滤机构高速转动,与滤网接触的茶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可快速从滤网的另一侧滤出,提高茶油的过滤效率。

2. 本实用新型的茶油高效过滤装置,通过将过滤机构与支撑板转动连接,并在支撑板上设置与过滤机构内侧连通的排渣口,当需要排渣时,打开密封盖,过滤机构内侧的滤渣在重力的作用下可自动落入滤渣收集槽中,排渣过程简单,装置易操作,且排渣耗时短,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茶油高效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茶油高效过滤装置中过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茶油高效过滤装置中第二环形件与第二连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滤渣收集槽,3-支撑板,4-圆筒,5-顶盖,6-过滤机构,7-第一环形件,8-第二环形件,9-第一连杆,10-滤网,11-轴承,12-密封盖,13-转轴,14-第二连杆,15-驱动电机,16-进油管,17-排渣口, 18-顶升气缸,19-出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茶油高效过滤装置做更加详细的描述,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 “顶”、“底”、“内”、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茶油高效过滤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滤渣收集槽2,滤渣收集槽2的上侧设有支撑板3,支撑板3通过支撑杆与底座1固定连接,支撑板3的上侧设有圆筒4,圆筒4的上端连接有顶盖5,圆筒4的内部设有过滤机构6,需要说明的是,圆筒4的下端与支撑板3的顶面密封连接,具体的,圆筒4的下端设有外螺纹,支撑板3上设有环形凸起,且环形凸起的内圈壁上设有内螺纹,圆筒4与支撑板3螺纹连接。

过滤机构6包括一个呈倒圆台形的框架,框架由第一环形件7、第二环形件8以及若干根连接在二者之间的第一连杆9组成,第一环形件7位于第二环形件8上侧,第一环形件7与第二环形件8之间连接有滤网10,滤网10设置在第一连杆9的内侧,第二环形件8通过轴承11与支撑板3转动连接,支撑板3上设有与过滤机构6内侧连通的排渣口17,值得一提的是,轴承11为推力球轴承;支撑板3的下侧铰接有密封盖12,支撑板3的下侧设有用于固定密封盖12的锁扣,需要说明的是,滤渣收集槽2设置在排渣口17的正上方。

过滤机构6内侧中部竖直设有转轴13,转轴13的下端通过若干第二连杆14与第二环形件8的内圈壁固定连接,转轴13的上端贯穿顶盖5并与驱动电机15连接,驱动电机15固定在顶盖5上,顶盖5上设有与圆筒4内部连通的进油管16,进油管16的出油口位于过滤机构6的正上方,支撑板3上设有与圆筒4内部连通的出油管19,出油管19的出油端位于过滤机构6的外侧。

作为一种最佳的实施方式,支撑板3上设有若干顶升气缸18,圆筒4的上端设有向外的翻边,且顶升气缸18的活塞杆穿过翻边上的开孔并与顶盖5连接,顶升气缸18通过控制开关与外部电源连接,在需要对圆筒4内部进行维护时,可通过控制开关控制顶升气缸18将顶盖5顶起,避免使用过多的人力。

本实用新型的茶油高效过滤装置的工作原理:通过将支撑板3架设在底座1上,可在底座1与支撑板3之间放置滤渣收集槽2;通过在支撑板3上设置圆筒4,在圆筒4内设置过滤机构6,并将过滤机构6与顶盖5上的驱动电机15连接,可利用驱动电机15带动过滤机构6高速转动,与滤网10接触的茶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滤网10另一侧滤出,可加快茶油的过滤速度,提高茶油的过滤效率;通过将过滤机构6与支撑板3转动连接,并在支撑板3上设置与过滤机构6内侧连通的排渣口17,当需要排渣时,打开密封盖12,过滤机构6内侧的滤渣在重力的作用下,可自动落入滤渣收集槽2中。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方便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附图和描述已经被简化,并且为了清楚起见,本申请文件还省略了一些其它元素,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些省略的元素也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