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存活率高的微生物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4281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存活率高的微生物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培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存活率高的微生物培养皿。



背景技术:

培养皿最初由在德国生物学家罗伯特·科赫手下工作的细菌学家朱利斯·理查德·佩特里于1887年设计,故又称为“佩特里皿”,培养皿质地脆弱、易碎,故在清洗及拿放时应小心谨慎,轻拿轻放,使用完毕的培养皿最好及时清洗干净,存放在安全,固定的位置,防止损坏,摔坏,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培养皿材质基本上分为两类,主要为塑料和玻璃的,玻璃的可以用于植物材料,微生物培养和动物细胞的贴壁培养也可能用到,塑料的可能是聚乙烯材料的,有一次性的和多次使用的,适合实验室接种,划线,分离细菌的操作,可以用于植物材料的培养。

但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培养皿培养微生物的存活率都不高,大部分都存在工作人员不能更好的控制培养皿内部的温度和湿度等,从而容易导致微生物容易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存活率高的微生物培养皿,具备能提高培养皿培养微生物的存活率等优点,解决了不能提高培养皿培养微生物的存活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存活率高的微生物培养皿,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层,所述第一密封层的底部活动连接在培养框体的顶部,所述培养框体的一端穿过保护体并于底部保温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部保温层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加热器的顶部,所述加热器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保护体底部的内壁,所述保护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厌氧气罐,所述厌氧气罐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的一端依次穿过保护体、第二密封层、培养框体和无菌保护层并延伸至培养框体的内部。

所述保护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湿器,所述加湿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二密封层、培养框体、无菌保护层并与连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连接管的一端穿过固定板并与微小喷雾管,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无菌保护层顶部的内壁,所述保护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集中控制体。

优选的,所述气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阀,所述第二密封层固定连接在培养框体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无菌保护层的一侧固定连接在培养框体一侧的内壁,所述无菌保护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温度检测器。

优选的,所述微小喷雾管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微小喷雾管均同等距离分布。

优选的,所述保护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压力检测器,所述压力检测器的一端依次穿过保护体、第二密封层、培养框体和无菌保护层并延伸至无菌保护层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保护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湿度检测器,所述湿度检测器的一端依次穿过保护体、第二密封层、培养框体和无菌保护层并延伸至培养框体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存活率高的微生物培养皿,通过加热器和加湿器配合,工作人员观察集中控制体显示的温度,再根据需求来控制加热器运行,从而有效的一直保持培养皿内部微生物需要的温度,有效的提升微生物存活率,再通过工作人员看湿度检测器,就可以很方便工作人员测量培养皿内部的湿度,就可以便于工作人员快速调整培养皿内部的温度。

2、该存活率高的微生物培养皿,通过压氧气罐和第一密封层配合,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求释放厌氧气体,就可以将培养皿内部的空气排放出,有效的减少培养皿内部空气中的细菌,再观察压力检测器来调整培养皿内部的气压,有效的提高培养微生物的存活率,提高培养实验效果,通过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相互配合,有效的防止外部的空气进入培养皿的内部,有效的减少外部空气对培养皿内部微生物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盖体、2第一密封层、3培养框体、4无菌保护层、5保护体、6底部保温层、7加热器、8连接体、9厌氧气罐、10控制阀、11气管、12温度检测器、13第二密封层、14支板、15加湿器、16排气管、17连接管、18固定板、19微小喷雾管、20压力检测器、21湿度检测器、22集中控制体、23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存活率高的微生物培养皿,包括盖体1,盖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层2,第一密封层2的底部活动连接在培养框体3的顶部,第一密封层2和第二密封层13相互配合,可以有效的防止外部的空气进入培养皿的内部,有效的减少外部空气对培养皿内部微生物的影响,培养框体3的一端穿过保护体5并于底部保温层6的顶部固定连接,底部保温层6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加热器7的顶部,工作人员观察集中控制体22显示的温度,再根据需求来控制加热器7运行,加热器7将会快速的提升底部保温层6,底部保温层6就会温度传播到培养框体3的底部,有效的防止培养框体3内部的温度快速升高,底部保温层6可以有效的一直保持培养皿内部微生物需要的温度,有效的提升微生物存活率,加热器7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保护体5底部的内壁,保护体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体8,连接体8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厌氧气罐9,厌氧气罐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气管11,气管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阀10,气管11的一端依次穿过保护体5、第二密封层13、培养框体3和无菌保护层4并延伸至培养框体3的内部,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求释放厌氧气体,工作人员将控制阀10打开,就可以将培养皿内部的空气排放出,有效的清除培养皿内部的空气,有效的减少培养皿内部空气中的细菌,有效的提升培养皿内部的空气质量,再观察压力检测器20来调整培养皿内部的气压,有效的提高培养微生物的存活率,提高培养实验效果,第二密封层13固定连接在培养框体3的一侧,无菌保护层4的一侧固定连接在培养框体3一侧的内壁,无菌保护层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温度检测器12。

保护体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板14,支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湿器15,加湿器1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排气管16,排气管16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二密封层13、培养框体3、无菌保护层4并与连接管17的一端连通,连接管17的一端穿过固定板18并与微小喷雾管19,微小喷雾管19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微小喷雾管19均同等距离分布,固定板1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无菌保护层4顶部的内壁,保护体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压力检测器20,压力检测器20的一端依次穿过保护体5、第二密封层13、培养框体3和无菌保护层4并延伸至无菌保护层4的内部,保护体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3,保护体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湿度检测器21,工作人员看湿度检测器21,就可以很方便工作人员测量培养皿内部的湿度,就可以便于工作人员快速调整培养皿内部的温度,可以有效的保持培养实验需要的湿度,提升培养微生物的存活率,湿度检测器21的一端依次穿过保护体5、第二密封层13、培养框体3和无菌保护层4并延伸至培养框体3的内部,支撑板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集中控制体22。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综上所述,该一种存活率高的微生物培养皿,通过加热器7和加湿器15配合,工作人员观察集中控制体22显示的温度,再根据需求来控制加热器7运行,从而有效的一直保持培养皿内部微生物需要的温度,有效的提升微生物存活率,再通过工作人员看湿度检测器21,就可以很方便工作人员测量培养皿内部的湿度,就可以便于工作人员快速调整培养皿内部的温度,通过压氧气罐和第一密封层2配合,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求释放厌氧气体,就可以将培养皿内部的空气排放出,有效的减少培养皿内部空气中的细菌,再观察压力检测器20来调整培养皿内部的气压,有效的提高培养微生物的存活率,提高培养实验效果,通过第一密封层2和第二密封层13相互配合,有效的防止外部的空气进入培养皿的内部,有效的减少外部空气对培养皿内部微生物的影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