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的细菌连续发酵罐及其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427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续发酵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的细菌连续发酵罐及其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连续发酵是指以一定的速度向发酵罐内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以相同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使发酵罐内的液量维持恒定的发酵过程。连续发酵可分为单罐连续发酵和多罐串联连续发酵等方式。在单罐连续发酵中,由于发酵液在不断搅拌,一部分刚流入的发酵基将随发酵液一起流出。

现有的连续发酵罐在使用中,需要不断的进行取样,以便于控制连续发酵罐,然而在取样的过程中,容易混入其他微生物,当多次取样后,发酵罐中的其他微生物的数量将剧增,极大的影响了发酵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的细菌连续发酵罐及其取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的细菌连续发酵罐及其取样装置,包括:罐体、动力总成、搅拌器、进料管、出料管、取样总成、温度计,所述的罐体为连续发酵罐,所述的动力总成固接在罐体的顶部,所述的搅拌器通过支架安装在罐体内部,且搅拌器与动力总成输出轴连接,所述的进料管设置在罐体上部,所述的出料管设置在罐体上,且出料管的末端位于罐体的底部,所述的取样总成设置罐体一侧,取样总成末端位于罐体底部,取样总成的顶部伸出罐体外,所述的温度计设置在罐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取样总成由取样管、活塞片、单向阀、驱动电机、转向轮、绳索组成,所述的取样管为倒L型管,所述的活塞片活动连接在取样管内,所述的单向阀设置在活塞片上,所述的驱动电机固接在罐体上,驱动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绕线盘,所述的转向轮为两个,两个导线轮分别安装在取样管的上下两端,所述的绳索两端分别固接在活塞片的上下两个端面,且绳索绕过转向轮、驱动电机绕线盘。

进一步的,所述的罐体外部螺旋固接有冷却铜管,所述的冷却铜管下端为进水口,冷却铜管上端为出水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2.操作容易、使用方便;

3.防止外界微生物进入、使用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容易、使用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动力总成;3-搅拌器;4-进料管;5-出料管; 6-取样总成;7-温度计;

11-取样管;12-活塞片;13-单向阀;14-驱动电机;15-转向轮; 16-绳索;17-冷却铜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的细菌连续发酵罐及其取样装置,包括:罐体1、动力总成2、搅拌器3、进料管4、出料管 5、取样总成6、温度计7,所述的罐体1为连续发酵罐,所述的动力总成2固接在罐体1的顶部,所述的搅拌器3通过支架安装在罐体1 内部,且搅拌器3与动力总成2输出轴连接,所述的进料管4设置在罐体1上部,所述的出料管5设置在罐体1上,且出料管5的末端位于罐体1的底部,所述的取样总成6设置罐体1一侧,取样总成6末端位于罐体1底部,取样总成6的顶部伸出罐体1外,所述的温度计 7设置在罐体1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取样总成6由取样管11、活塞片12、单向阀 13、驱动电机14、转向轮15、绳索16组成,所述的取样管11为倒 L型管,所述的活塞片12活动连接在取样管11内,所述的单向阀13 设置在活塞片12上,所述的驱动电机14固接在罐体1上,驱动电机 14输出轴上设置有绕线盘,所述的转向轮15为两个,两个转向轮15 分别安装在取样管11的上下两端,所述的绳索16两端分别固接在活塞片12的上下两个端面,且绳索16绕过转向轮15、驱动电机14绕线盘。

进一步的,所述的罐体1外部螺旋固接有冷却铜管17,所述的冷却铜管17下端为进水口,冷却铜管17上端为出水口。冷却铜管 17的设置可对罐体1进行调温,需要降温时通过冷水,需要加热时通过热水。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的细菌连续发酵罐及其取样装置,在现有的连续发酵罐的技术上做出改进,当需要取样时,启动驱动电机14,通过绳索16的传动,以及转向轮15的动力转向,驱动活塞片12从取样管11的上部向下移动,此时单向阀13打开,罐体1内的液体进入取样管11,当活塞片12移动到取样管11的底部后,驱动电机14改变旋转反向,此时活塞片12向上移动,此时单向阀13关闭,取样管11内的液体被排出,循环作业,一直不断的取样,这种结构,可以保证,外界的微生物无法进入罐体1内,从而保证了发酵产品的质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