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式微藻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1355发布日期:2018-09-15 00:04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藻类生物技术的单胞藻培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散式微藻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微藻具有富含天然活性产物、高蛋白含量等优点,被公认为是21世纪最理想的健康食品。微藻生物质中富含的类胡萝卜素、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结构特异的活性物质,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抑制肿瘤、抗辐射等方面有良好效果,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被人类大量食用的微藻种类包括小球藻、盐藻、红球藻和螺旋藻等,目前已有针对这些微藻的人工养殖技术。但是要使微藻培养工业能够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求,就必须满足三方面条件,即规模、成本与效率。目前,除高值的红球藻应用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外,螺旋藻与小球藻等经济型微藻的养殖模式主要采用工厂化开放式培养池培养。开放式培养池主要是利用天然或人工的长方型或长椭园形池塘,加装踏板式搅拌装置来实现培养池中的液体循环,以保证微藻细胞交替受光并与空气中的CO2接触。目前开放式培养池大多设计成水泥结构或塑料薄膜结构的跑道池形式。培养池的建造和运行成本都较低,也一般不需要控温设施。根据不同的光照强度,培养池运行期的水深一般在15-50cm间调整。但是当前工厂化开放式培养池的问题在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建成后不能灵活移动,限制了微藻产业的分散式大规模发展。同时,传统的平板式反应器、管道式反应器、发酵罐、立柱型反应器等体积较大,且构筑成本过高,同样不利于分散式微藻培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移动灵活方便、低成本的分散式微藻养殖装置。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散式微藻养殖装置,由相互连通的若干养殖单元组成,所述养殖单元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上设置有形状与之匹配的通道,所述通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缺口,对应所述缺口设置有水车,所述养殖单元之间的通道相互连通,连通在一起的通道一端设置进水口,另一端设置出水口。

优选的,每个养殖单元的通道通过半圆形的弯管连接,所述通道呈环形回折形状。

优选的,所述通道为透明塑料材质。

优选的,所述通道包括直筒部、槽形部,两部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直筒部为PE薄膜材质,厚度5~10丝,内径75~100厘米。

优选的,所述槽形部材质为硬质塑料,所述槽形部与所述直筒部通过紧固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车对应所述槽形部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构建上类似跑道池,可以较大规模地开展藻类养殖,同时避免藻类养殖过程中大气颗粒沉降进入藻液,保障总灰分达标。通过几个养殖单元连接,便于拆卸组装,尤其适宜于分散式养殖。每个养殖单元配制一台水车,利于藻液中的氧气解析和外界二氧化碳的进入,保障藻类生长过程中碳需求。可方便地增设人工光源,保障微藻生长光需求。整体上,本装置在获取微藻生物质过程中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稳定高产、所获微藻品质优良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养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散式微藻养殖装置,由相互连通的若干养殖单元2组成,如图2所示,所述养殖单元2包括支架21,支架21上设置有凹槽22,凹槽22上设置有形状与之匹配的通道3,通道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缺口24,对应缺口24设置有水车6,所述养殖单元2之间的通道3相互连通,连通在一起的通道3一端设置进水口1,另一端设置出水口8,通道3与支架21通过第一紧固件4固定连接,第一紧固件4为常规紧固件。

如图1所示,每个养殖单元的2通道3通过半圆形的弯管7连接,通道3呈环形回折形状。

通道3包括直筒部31、槽形部32,两部分固定连接,槽形部32形成缺口24,水车6对应所述槽形部32设置。槽形部材质为常规硬质塑料。

本实施例中,通道3为透明PE薄膜材质,所述槽形部与所述直筒部通过第二紧固件紧固件5连接,厚度5~10丝,内径75~100厘米,第二紧固件紧固件5为常规紧固件。

本实用新型在构建上类似跑道池,可以较大规模地开展藻类养殖,同时避免藻类养殖过程中大气颗粒沉降进入藻液,保障总灰分达标。通过几个养殖单元连接,便于拆卸组装,尤其适宜于分散式养殖。每个养殖单元配制一台水车,利于藻液中的氧气解析和外界二氧化碳的进入,保障藻类生长过程中碳需求。可方便地增设人工光源,保障微藻生长光需求。整体上,本装置在获取微藻生物质过程中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稳定高产、所获微藻品质优良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