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粘黏型麻油炼制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4358发布日期:2018-09-21 22:58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麻油炼制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少粘黏型麻油炼制锅。



背景技术:

在现麻油的生产工作中,完成初步榨油的麻渣需要经过“振荡分油”工序。

传统的振荡分油就是利用振荡法将油尽量分离提取出来。工具是两个空心金属球体,一个挂在锅中间,浸入油浆,约及葫芦的1/2。锅体转速10转/分,葫芦不转,仅作上下击动,迫使包在麻 渣内的油珠挤出升至油层表面,此时称为深墩。约50分钟后进行第二次撇油,再深墩50 分钟后进行第三次撇油。深墩后将葫芦适当向上提起,浅墩约1小时,撇完第四次油,即将芝麻渣放出,完成整个工序。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1120335564.2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小磨芝麻油搅拌震荡器,包括料锅,料锅下方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连接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供料锅旋转;料锅上设有带有支架的凸块,支架上设有卷扬机,凸块转动连接在卷扬机上,卷扬机供凸块向下进入油面或者向上离开油面的动作;使用时,将芝麻渣放入到料锅中,然后启动电机,电机驱动锅体按照一个方向旋转,锅体开始旋转时,锅体上方的凸块在卷扬机的带动下做进入油面和离开油面的往复运动,在凸块的带动下,芝麻渣中的麻油被带至油浆的上层,然后将这部分麻油收集起来,进行多次上述步骤后,完成整个振荡分油过程。

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料锅始终沿着一个方向旋转,导致当锅体中的油浆数量不多时,油浆中的芝麻渣没有足够的振荡,从而让芝麻渣吸附在料锅的内壁上,对生产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粘黏型麻油炼制锅,达到减少粘黏料锅内壁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减少粘黏型麻油炼制锅,包括带有支架的料锅,料锅下方设有转动轴,转动轴连接有电机;料锅上方设有凸块,凸块固定在支架上,凸块与支架之间设有带有连接丝的卷扬机,卷扬机固定在支架上,卷扬机的连接丝与凸块连接,卷扬机共凸块进入料锅内部或者离开料锅内部,所述料锅与支架之间设有换转组件,换转组件包括设置在料锅上的转环和牵引杆,牵引杆倾斜连接到转环上,牵引杆上连接有驱动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麻油的炼制过程中,当油浆刚刚开始在锅中进行炼制时,由于料锅中的物料含有的麻油量较高,在凸块对锅中的物料进行挤压和搅动时,物料中的油脂大量被挤出,提高了料锅中的麻油量,再配以电机的转动,使料锅中的物质能够在惯性的作用下漂浮在麻油中,减少了物料粘黏在锅体内部的情况;但是,一方面随着料锅中物料内的麻油不断被取出,料锅中的麻油量逐渐减少,料锅内的粘稠度增加;另一方面单一方向的转动形式的弊端是当料锅内的物质的转动速度与锅体的转动速度相同时,对锅内部物料的带动效果逐渐变弱,所以,在这时换用牵引杆和转环配合,并由驱动件供给驱动力,料锅在驱动杆的伸长时做圆周运动,驱动杆的运动长度达到极限时驱动杆停止运动,料锅同时停止运动,料锅内的物料在这急停的过程中受到惯性的作用发生位移,然后,驱动件带动牵引杆做与其前相反的运动,料锅内的物料再次在惯性的作用下发生位移,在这一次过程中料锅中的物质受到三次震动,而驱动件带动牵引杆不断重复上个动作,从而提高了物料受到的力,减少了物料停留在料锅上的时间,从而减少了物料残留在料锅上的时间,达到减少粘黏料锅内壁的效果。

较佳的,所述驱动件包括气缸。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气缸具有反应速度快的特点,所以选用气缸作为驱动力的主要提供者,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较佳的,所述转环与料锅之间设有加固组件,加固组件包括固接在料锅上的加固板和连接棒,连接棒固接在加固板与转环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加固板和连接棒配合的方式,替代了转环与料锅外侧直接连接的情况,增加了转环与料锅的连接面积,增加了换转组件工作的稳定性。

较佳的,所述加固板与连接棒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增加的加强筋,在加固板和连接棒之间形成了三角形稳定结构,提高了加固组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换转组件工作的稳定性。

较佳的,所述牵引杆上固接有延伸杆,延伸杆垂直于牵引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牵引杆上设置延伸杆,在进行换转时,直接将垂直于牵引杆的延伸杆插入到转环中即完成换转组件之间的连接,提高了换转组件连接的便利性,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较佳的,所述牵引杆与延伸杆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增加的加强筋,在牵引杆和延伸杆之间形成了三角形稳定结构,提高了换转组件工作的稳定性。

较佳的,所述凸块上方设有第一调节板,第一调节板上开设有第一调节槽,第一调节槽的轴线与料锅的轴线垂直,连接丝固定连接在第一调节板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板上开设的调节槽的轴线与料锅的轴线相垂直,使凸块在调节板上实现了工作位置的调节,使凸块能根据锅体中物料的出油情况及时调整位置,调高了凸块工作的灵活性,从而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

较佳的,所述第一调节板与凸块之间设有第二调节板,第二调节板固接在凸块上,第二调节板上开设有第二调节槽,第二调节槽的轴线与第一调节槽的轴线垂直,第二调节槽与第一调节槽之间设有调节螺栓和调节螺母,调节螺栓贯穿第一调节槽和第二调节槽与调节螺母螺纹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调节槽的轴线与第一调节槽的轴线相互垂直,使凸块能够进行上下的高度调整,使凸块能适应生产工序的需要,及时调整在料锅内部进出的范围,提高了凸块使用时的便捷性。

较佳的,所述料锅上端设有防漏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料锅的换转组件进行转动的过程中,料锅的震动比较频繁,料锅中的麻油为液体没有较好的固定效果,导致料锅中的麻油容易出现溅射的情况,增设的防漏板能够将飞溅出去的麻油阻挡回料锅中,减少了麻油的浪费,提高了装置的出油效率。

较佳的,所述料锅包括不锈钢材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不锈钢材质具有较好的硬度,能够适应换转组件频繁的震动,提高料锅的坚固程度,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换转组件供装置达到减少粘黏料锅内壁的效果;

2、防漏板使装置减少麻油的浪费,保证了出油效率;

3、不锈钢材使装置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4、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使凸块具有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防粘黏型麻油炼制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3是隐去底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为了展示换转组件与料锅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中,1、支架;11、底座;2、料锅;21、转动轴;221、电机;3、凸块;31、卷扬机;311、连接丝;4、换转组件;41、牵引杆;411、气缸;412、延伸杆;4121、第二加强筋;42、转环;421、加固组件;4211、加固板;4212、连接棒;4213、第一加强筋;5、第一调节板;51、第一调节槽;6、第二调节板;61、第二调节槽;7、调节螺栓;71、调节螺母;8、防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减少粘黏型麻油炼制锅,如图1所示,包括支架1,支架1上架设有圆形的料锅2,料锅2下方固接有转动轴21,转动轴21连接有电机221,转动轴21与电机221连接处设有底座11,料锅2抵接在底座11上,底座固接在支架上1,电机221为料锅2的主动提供驱动力,电机221固定在支架1上。

支架1顶端固接有卷扬机31,卷扬机31上缠绕有连接丝311,连接垂下至料锅2上方,连接丝311上缠绕连接有方形的第一调节板5,第一调节板5垂直于料锅2的轴线,第一调节板5的两端上开设有两个直腰型的第一调节槽51,第一调节槽51的轴线与料锅2的轴线垂直。第一调节板5上抵接有两个长方形的第二调节板6,第二调节板6位于第一调节槽51上。

第二调节板6上开设有直腰型的第二调节槽61,第二调节槽61的轴线与第一调节槽51的轴线相互垂直,第二调节槽61上设有调节螺栓7,调节螺栓7贯穿第二调节槽61和第一调节槽51后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71,调节螺母71拧紧后将调节螺栓7和调节螺母71将第一调节板5和第二调节板6压紧,固定第一调节板5和第二调节板6的相对位置。两个第二调节板6靠近料锅2的一端固接有圆锥状的凸块3。

料锅2底面上设有转环42,转环42与料锅2之间设有加固组件421,加固组件421包括固接在料锅2外壁上的方形的加固板4211,加固板4211底面上固接有圆柱状的连接棒4212,连接棒4212延伸出加固板4211的一端于转环42固接;转环42中连接有圆柱形的牵引杆41,牵引杆41靠近转环42的一端上设有圆柱形的延伸杆412,延伸杆412轴线与牵引杆41轴线垂直的,延伸杆412插接在转环42中,延伸杆412和牵引杆41之间固接有第二加强筋4121;牵引杆41远离转环42的一端连接有气缸411,气缸411固定在支架1上,牵引杆41、转环42和气缸411构成了料锅2的换转组件4。

其中,使用时,先将料锅2上方凸块3通过第一调节板5上开设的第一调节槽51,进行凸块3水平工作位置的调整,然后,利用第二调节板6上开设的第二调节槽61进行凸块3的工作高度的调整,调整完成后,在料锅2中投入油浆,投入油浆后利用电机221驱动料锅2的转动轴21使料锅2开始旋转,然后,利用支架1上方的卷扬机31来使凸块3在料锅2中上下往复运动,将油浆中的麻油带动至油浆的表面,工人不断将提炼出来的麻油取走。

当料锅2中的油浆液面下降至料锅2内部的四分之三高度时,将电机221停止转动,启动气缸411,气缸411通过牵引杆41和转环42的配合带动料锅2进行运动,运动时,料锅2先进行一端圆周运动,然后停止,再转回之前的位置,进行如此的往复运动,不断改变料锅2转动时的加速度,使料锅2中的麻油渣在惯性的作用下漂浮到油浆中,减少附着在料锅2上的情况。综上通过上述步骤,达到减少粘黏料锅内壁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