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口型配制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39341发布日期:2018-12-19 06:51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酒品饮料生产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凉口型配制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饮料酒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适量饮用的前提下,具有提神、兴奋、活血、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但大部分人在饮料酒入口时都会感觉有较强烈的辛辣刺激感,喝下后喉咙会发干,整体表现为辣喉之感。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现在普遍出现了各种清凉酒或薄荷酒。现有的清凉酒和薄荷酒,大多采用加入清凉成分来实现。清凉成分的来源包括天然清凉植物提取和人工合成凉味剂(coolingagent)2种方式。人工合成的凉味剂大多是以天然植物为原料人工转化成薄荷醇,再以薄荷醇为原料,转化形成的各种薄荷衍生物。天然清凉植物包括天然薄荷叶、淡竹叶等,具有清凉感。现有制备清凉酒和薄荷酒的方法一般是采用天然清凉植物经浸泡(cn104152308b;cn102161965b)、提取(cn103509674b;cn103992913b)、蒸馏(cn104862200b;cn101760387a;cn104419625a)、发酵(cn102517187b;cn103992913b;cn102250715a)等工艺中的单一或组合方式来实现。也有直接添加薄荷天然提取物的露酒,如get27法国葫芦绿薄荷酒。但由于薄荷天然提取物中含有较多的薄荷醇、薄荷酮和其他杂味物质,上述方法制备的饮料酒口感不佳,市场反应度不好。除了用天然薄荷等植物以外,也有采用在酒中直接添加具有清凉作用的香精香料的方式来实现。如专利cn104419625a,既采用了天然薄荷浸泡、蒸馏提取的工艺,同时在勾调时又添加了凉味剂薄荷脑,以增强其薄荷酒的清凉效果,随之而来不利味道也会加重。为了解决薄荷醇(薄荷脑)的强烈穿透性气味、易挥发和不利味道等问题,现有学者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专利cn1240826a公开了一种清凉型酒,它在原酒中包含有10~4000ppm的薄荷类物质或其包合物,所述薄荷类物质为l-薄荷脑、薄荷油或薄荷水,所述包合物是由薄荷类物质与糊精或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该技术对挥发性薄荷物质虽然有包埋作用,但薄荷物质释放出来后仍然使产品有不利的味道出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具有清凉感的配制酒具有苦、涩、麻等异味,口感不佳的问题。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凉口型配制酒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凉口型配制酒,其组成包括:酒基、凉味剂。其中,上述凉口型配制酒中,所述配制酒的酒精度为0.5%vol~95%vol。其中,上述凉口型配制酒中,所述凉味剂添加量为5×10-6~1.5×10-2%。其中,上述凉口型配制酒中,所述的酒基为蒸馏酒、发酵酒或食用酒精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上述凉口型配制酒中,所述的蒸馏酒为白酒、白兰地、水果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杜松子酒、龙舌兰酒、奶酒或水果蒸馏酒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上述凉口型配制酒中,所述的水果蒸馏酒为苹果蒸馏酒、奇异果蒸馏酒、樱桃蒸馏酒、草莓蒸馏酒、桃子蒸馏酒酒、梨子蒸馏酒、杏蒸馏酒、石榴蒸馏酒、黄皮蒸馏酒、橄榄蒸馏酒、桑葚蒸馏酒、荔枝蒸馏酒、红豆蒸馏酒、山楂蒸馏酒、枣蒸馏酒、枇杷蒸馏酒、青梅蒸馏酒、杨梅蒸馏酒、李子蒸馏酒、水蜜桃蒸馏酒、油桃蒸馏酒、芒果蒸馏酒、西瓜蒸馏酒、龙眼蒸馏酒、百香果蒸馏酒、火龙果蒸馏酒、榴莲蒸馏酒、酪梨蒸馏酒、柚子蒸馏酒、葡萄柚蒸馏酒、西红柿蒸馏酒、柳橙蒸馏酒、橘子蒸馏酒、金桔蒸馏酒、金枣蒸馏酒、杨桃蒸馏酒、莲雾蒸馏酒、菠萝蒸馏酒、木瓜蒸馏酒、香蕉蒸馏酒、柠檬蒸馏酒、椰子蒸馏酒、香瓜蒸馏酒、哈密瓜蒸馏酒、五味子蒸馏酒或枸杞蒸馏酒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上述凉口型配制酒中,所述的发酵酒为啤酒、葡萄酒、果酒、黄酒或奶酒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上述凉口型配制酒中,所述的凉味剂为乙酸l-薄荷酯、乳酸l-薄荷酯、丁二酸单薄荷酯(又名琥珀酸单薄荷酯)、戊二酸单l-薄荷醇酯、碳酸l-薄荷醇乙二醇酯(又名:l-薄荷醇乙二醇碳酸酯)、碳酸l-薄荷醇丙三醇酯(又名:l-薄荷醇丙二醇碳酸酯)、l-薄荷基丙三醇醚(又名:3-l-基-1,2-丙二醇;又名3-l-薄荷烷氧基-1,2-丙二醇)、3-l-薄荷氧基-2-甲基-1,2-二羟基丙烷(又名:3-(l-薄荷烷氧基)-2-甲基-,2-丙二醇)、n-乙基-l-薄荷基甲酰胺(ws-3)或2-异丙基-n-2,3-三甲基丁酰胺(ws-23)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上述凉口型配制酒中,所述的凉味剂为乙酸l-薄荷酯、乳酸l-薄荷酯或丁二酸单薄荷酯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的,上述凉口型配制酒中,所述的凉味剂为乙酸l-薄荷酯、乳酸l-薄荷酯和丁二酸单薄荷酯按重量比4﹕4﹕2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其中,上述凉口型配制酒中,还包括果蔬汁,果蔬汁添加量为0.1~96%。进一步的,上述凉口型配制酒中,所述的果蔬汁包括葡萄、苹果、番茄、黄瓜、奇异果、樱桃、草莓、桃子、梨子、石榴、橄榄、桑葚、荔枝、红豆、山楂、大枣、枇杷、青梅、杨梅、李子、水蜜桃、芒果、西瓜、龙眼、百香果、火龙果、榴莲、酪梨、柚子、葡萄柚、柳橙、柑橘、金桔、杨桃、莲雾、菠萝、木瓜、香蕉、柠檬、椰子、香瓜、哈密瓜的直接浸渍压榨或浓缩果蔬汁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上述凉口型配制酒中,还包括甜味物质,甜味物质添加量为0.001~30%。进一步的,上述凉口型配制酒中,所述的甜味物质包括白砂糖、冰糖、黄糖、蜂蜜、葡萄糖、果糖、甜菊糖、葡萄糖浆、麦芽糖浆、果葡糖浆、低聚麦芽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l-阿拉伯糖、低聚半乳糖、多聚果糖、棉籽低聚糖、低聚甘露糖、异麦芽酮糖、木糖醇、塔格糖、水苏糖、海藻糖、异麦芽酮糖醇、三氯蔗糖、纽甜、甜蜜素或糖精钠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上述凉口型配制酒中,还包括酸味物质,酸味物质添加量为0.01~5%。进一步的,上述凉口型配制酒中,所述的酸味物质包括柠檬酸、抗坏血酸、葡萄糖酸、苹果酸、酒石酸、乳酸或磷酸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上述凉口型配制酒中,还包括防腐剂,防腐剂添加量为0.001~0.4%。进一步的,上述凉口型配制酒中,所述的防腐剂包括苯甲酸钠、二氧化碳、山梨酸钾或焦亚硫酸钾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上述凉口型配制酒中,还包括着色剂,着色剂添加量为0.001~0.8%。进一步的,上述凉口型配制酒中,所述的着色剂为赤藓红及其铝色淀、靛蓝及其铝色淀、黑豆红、红花黄、红米红、红曲米、红曲红、红曲黄色素、姜黄、焦糖色、可可壳色、喹啉黄、亮蓝及其铝色淀、萝卜红、玫瑰茄红、密蒙黄、柠檬黄及其铝色淀、葡萄皮红、日落黄及其铝色淀、天然苋菜红、苋菜红及其铝色淀、橡子壳棕、新红及其铝色淀、胭脂虫红、胭脂红及其铝色淀、叶绿素铜钠盐、叶绿素铜钾盐、诱惑红及其铝色淀、栀子黄、栀子蓝、紫甘薯色素或紫胶红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上述凉口型配制酒中,还包括纯净水,纯净水添加量为0~9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凉口型配制酒的配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配方量的凉味剂加入配方量的酒基中,溶解,搅拌混匀,制得凉口型配制酒。其中,上述凉口型配制酒的配制方法中,所述的搅拌速度为50~200r/min。进一步的,上述凉口型配制酒的配制方法中,在溶解前,加入配方量的甜味物质、酸味物质、防腐剂、着色剂和纯净水。进一步的,上述凉口型配制酒的配制方法中,搅拌混匀后进行杀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生产的配制酒中不含有气味强烈、易挥发及有特殊气味的薄荷醇、薄荷酮等清凉物质,通过添加具有凉感又无异味杂味的凉味剂,通过科学的组合和配比,使产品达到清凉效果,同时又不影响原有酒的风味风格。它能最大限度保留原酒风味的同时,起到凉口的效果,食用后整个口腔清凉感明显,口感舒适自然,无薄荷特殊味道。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凉口型配制酒既可以直接饮用,又可以作为调制其他酒的主酒或配酒。本发明的配制酒能够缓解吃辣时和吃辣后口腔和胃肠道中的不良反应,尤其适宜在吃辣时饮用,效果更佳。此外,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易于操作,能进行快速、大批量、低成本的工业化生产,值得推广应用。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凉口型配制酒,其组成包括:酒基、凉味剂。其中,上述凉口型配制酒中,所述配制酒的酒精度为0.5%vol~95%vol。所述酒基为蒸馏酒、发酵酒或食用酒精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上述凉口型配制酒中,所述凉味剂添加量为5×10-6~1.5×10-2%。进一步的,上述凉口型配制酒中,所述的蒸馏酒为白酒、白兰地、水果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杜松子酒、龙舌兰酒、奶酒或水果蒸馏酒中的至少一种。现有的凉味配制酒大多采用薄荷醇进行配制,但薄荷醇具有强烈穿透性气味、易挥发等特点,用薄荷醇制成的配制酒中薄荷醇浓度添加量需要控制在一个极低水平,才能将强烈的穿透性气味掩盖,不出现苦、麻等味道。此时的配制酒中凉味物质含量极低,感受到的凉感较弱,并不能达到酒味醇正、口感清凉的效果。发明人为了配制一种凉感强、无杂味的凉口型配制酒,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经过大量的筛选试验,发明人从上千种凉味剂中发现,乙酸l-薄荷酯、乳酸l-薄荷酯、丁二酸单薄荷酯(又名琥珀酸单薄荷酯)、戊二酸单l-薄荷醇酯、碳酸l-薄荷醇乙二醇酯(又名:l-薄荷醇乙二醇碳酸酯)、碳酸l-薄荷醇丙三醇酯(又名:l-薄荷醇丙二醇碳酸酯)、l-薄荷基丙三醇醚(又名:3-l-基-1,2-丙二醇;又名3-l-薄荷烷氧基-1,2-丙二醇)、3-l-薄荷氧基-2-甲基-1,2-二羟基丙烷(又名:3-(l-薄荷烷氧基)-2-甲基-,2-丙二醇)、n-乙基-l-薄荷基甲酰胺(ws-3)和2-异丙基-n-2,3-三甲基丁酰胺(ws-23)没有强烈的薄荷气味和刺激性味道,将其适量的加入酒基中,能够得到有强烈清凉口感、无杂味的凉口型配制酒。乙酸l-薄荷酯是一种薄荷衍生物,具有薄荷和玫瑰似清凉气味的香料,具有凉爽提神作用,在很少用量下就有凉感,其比薄荷脑的气味柔和,不存在薄荷脑易挥发、刺激性强等缺陷。它的来源主要有三种方式,(1)直接从薄荷中提取;(2)在无水乙酸钠的存在下,使l-薄荷醇和乙酐反应,反应完成后,用水洗去多余的酸,经中和后,再进行精馏精制;(3)将薄荷醇与乙酰氯一起加热进行酯化,然后中和,分出有机层,减压精馏制得。乳酸l-薄荷酯也是一种薄荷衍生物,大多是由乳酸和l-薄荷醇通过酯化反应制得。它具有轻微的薄荷香气,尝起来几乎没有味道,但伴有持久的,令人愉快的清凉效果。因其清凉效果淡而绵长,产品几乎无薄荷的特殊气味,是天然薄荷醇的优选替代品。丁二酸单薄荷酯(又名琥珀酸单薄荷酯),也是薄荷醇(脑)衍生物的一种,由丁二酸和l-薄荷醇(脑)酯化制得,具有清鲜、长效和纯正的薄荷特征凉味,无苦味,不存在薄荷醇(脑)的易挥发、刺激性强等缺点。戊二酸单l-薄荷醇酯是与丁二酸单薄荷酯相似的凉味剂,但其应用没有丁二酸单薄荷酯广泛。它几乎无香气,在口腔内能产生清新、纯正和持久的凉感,在皮肤能产生清凉的感觉,无刺激性。碳酸l-薄荷醇乙二醇酯和碳酸l-薄荷醇丙三醇酯相似,这类化合物是薄荷醇(脑)先与光气反应生产一氯甲酸薄荷酯,然后再与丙三醇、乙二醇反应制得。这两种化合物对皮肤和口腔粘膜均有强烈凉感,无气息,有薄荷样味感。l-薄荷基丙三醇醚,具有薄荷脑样的凉感,并且本身无味,加入其它产品中不影响其香味,还能增加其凉感感觉。该化合物的合成工艺较为繁杂,主要合成工艺是先由薄荷脑与氢化钠反应,再与烯丙基氯作用生成薄荷脑烯丙基醚,后者在过氧化物存在下环氧化生成相应的环氧丙基醚,最后景水解生成目标产物。3-l-薄荷氧基-2-甲基-1,2-二羟基丙烷是由takasago公司在1970年的一份专利中公开发明的合成凉为剂。它能提升l-薄荷醇的凉感而本身无香气,能增加此凉感的和谐感,减少l-薄荷醇对皮肤的刺激。n-乙基-l-薄荷基甲酰胺(ws-3),具有无气息、低挥发性、无苦味、无灼烧感、低毒性、凉感持久。它是以薄荷脑为起始原料,经氯代反应、格氏反应制成中间体对薄荷基-3-甲酸,再与氯化亚砜反应生成对薄荷基-3-酰氯,后者与乙胺直接反应制得目标产物。它是目前商业化比较成功的凉味剂之一。2-异丙基-n-2,3-三甲基丁酰胺(ws-23)具有清怡、持久、新鲜、无刺激性辣味、无苦味、用量低的特点。而它是上述凉味剂中唯一一个没有薄荷醇(脑)结构,但有很好致凉效果的凉味剂之一,并且在商业上也取得成功。它是以二异丙基丙腈为起始原料,先水解生成二异丙基丙酸,然后与氯化亚砜反应生成相应的酰氯,最后与甲胺反应制得目标产物。上述几种凉味剂都具有醇正的清凉口感,而没有苦、麻、涩等不良味道,添加到不同的酒基中,得到含酒精的饮料。凉味剂优选乙酸l-薄荷酯、乳酸l-薄荷酯和丁二酸单薄荷酯按重量比4﹕4﹕2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在此配比下酒精饮料的清凉感最为舒适,可以与酒精饮料本身的味道形成和谐统一的清凉味感,不会存在酒与清凉物质是完全分开的两种味道的感觉。凉味剂的添加剂量以2~50ppm为宜,在此范围内可以使酒精饮料具有合适的清凉口感。凉味剂添加量过低不能起到清凉口感的作用,过高会使酒精饮料给人带来的清凉感觉超过人体能承受的范围,从而引起人体不适,甚至出现腹泻等症状。本发明通过将具有醇正的清凉口感,而没有苦、麻、涩等不良味道的凉味剂添加到酒基中,并且通过试验得出了凉味剂和酒基的优选比例,加入不加入果蔬汁、甜味物质、酸味物质、防腐剂或着色剂等辅料,制备出了具有醇正清凉口感、没有杂味的凉口型配制酒,口感好,市场认可度高,制备方法亦简单方便,便于工业化实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但不表示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制在实施例所述范围内。实施例1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凉口型配制酒配制酒配方为:凉味剂为乙酸薄荷酯、乳酸薄荷酯、丁二酸薄荷酯按重量比4﹕4﹕2配制而成,添加量为5ppm;酒基为酒精度为52度的浓香型白酒。配制方法为:将乙酸薄荷酯、乳酸薄荷酯、丁二酸薄荷酯按重量比4﹕4﹕2进行配比,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凉味剂;将混合凉味剂加入52%vol的白酒中,使混合凉味剂的浓度为5ppm,混合均匀,制得凉口型配制酒1。实施例2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凉口型配制酒配制酒配方为:凉味剂为丁二酸薄荷酯、n-乙基-l-薄荷基甲酰胺按重量比7﹕3配制而成,添加0.5ppm;酒基为酒精度为40度的伏特加。配制方法为:将丁二酸薄荷酯、n-乙基-l-薄荷基甲酰胺按重量比7﹕3进行配比,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凉味剂;将混合凉味剂加入40%vol的伏特加中,使混合凉味剂的浓度为0.5ppm,混合均匀,制得凉口型配制酒2。实施例3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凉口型配制酒配制酒配方为:凉味剂为ws-23、乳酸薄荷酯、丁二酸薄荷酯、碳酸l-薄荷醇乙二醇酯按重量比2﹕3﹕2﹕3配制而成,添加1ppm;酒基为酒精度为40度的朗姆酒。配制方法为:将ws-23、乳酸薄荷酯、丁二酸薄荷酯、碳酸l-薄荷醇乙二醇酯按重量比2﹕3﹕2﹕3进行配比,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凉味剂;将混合凉味剂加入40%vol的朗姆酒中,使混合凉味剂的浓度为1ppm,混合均匀,制得凉口型配制酒3。实施例4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凉口型配制酒配制酒配方为:凉味剂为乙酸薄荷酯、3-l-薄荷氧基-2-甲基-1,2-二羟基丙烷、ws-23按重量比3﹕2﹕5配制而成,添加5ppm;酒基为酒精度为31度的白兰地。配制方法为:将乙酸薄荷酯、3-l-薄荷氧基-2-甲基-1,2-二羟基丙烷、ws-23按重量比3﹕2﹕5进行配比,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凉味剂;将混合凉味剂加入31%vol的白兰地中,使混合凉味剂的浓度为5ppm,混合均匀,制得凉口型配制酒4。实施例5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凉口型配制酒配制酒配方为:凉味剂为ws-23、l-薄荷基丙三醇醚、碳酸l-薄荷醇丙三醇酯、戊二酸单l-薄荷醇酯按重量比4﹕1﹕2﹕3配制而成,添加10ppm;酒基为40%vol的威士忌。配制方法为:将ws-23、l-薄荷基丙三醇醚、碳酸l-薄荷醇丙三醇酯、戊二酸单l-薄荷醇酯按重量比4﹕1﹕2﹕3进行配比,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凉味剂;将混合凉味剂加入40%vol的威士忌中,使混合凉味剂的浓度为10ppm,混合均匀,制得凉口型配制酒5。实施例6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凉口型配制酒配制酒配方为:凉味剂为乙酸薄荷酯、乳酸薄荷酯、ws-3按重量比2﹕3﹕5配制而成,添加0.05ppm;酒基为酒精度为40度的杜松子酒。配制方法为:将乙酸薄荷酯、乳酸薄荷酯、ws-3按重量比2﹕3﹕5进行配比,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凉味剂;将混合凉味剂加入40%vol的杜松子酒中,使混合凉味剂的浓度为0.05ppm,混合均匀,制得凉口型配制酒6。实施例7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凉口型配制酒配制酒配方为:凉味剂为乳酸薄荷酯、丁二酸薄荷酯按重量比4﹕6配制而成,添加15ppm;酒基为酒精度为13度的葡萄酒。配制方法为:将乳酸薄荷酯、丁二酸薄荷酯按重量比4﹕6进行配比,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凉味剂;将混合凉味剂加入13%vol的葡萄酒中,使混合凉味剂的浓度为15ppm,混合均匀,制得凉口型配制酒7。实施例8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凉口型配制酒配制酒配方为:凉味剂为乙酸薄荷酯、乳酸薄荷酯、丁二酸薄荷酯、ws-23按重量比2﹕2﹕2﹕4配制而成,添加20ppm;酒基为麦芽汁浓度为12°、酒精度为3.5度的啤酒。配制方法为:将乙酸薄荷酯、乳酸薄荷酯、丁二酸薄荷酯、ws-23按重量比2﹕2﹕2﹕4进行配比,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凉味剂;将混合凉味剂加入酒精浓度为3.5%vol的啤酒中,使混合凉味剂的浓度为20ppm,混合均匀,制得凉口型配制酒8。实施例9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凉口型配制酒配制酒配方为:凉味剂为乳酸薄荷酯,添加5ppm;酒基为酒精度为15度的黄酒。配制方法为:将乳酸薄荷酯加入15%vol的黄酒中,使乳酸薄荷酯浓度为5ppm,混合均匀,制得凉口型配制酒9。实施例10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凉口型配制酒配制酒配方为:凉味剂为丁二酸单薄荷酯,添加50ppm;酒基为酒精度为13度的果酒。配制方法为:将丁二酸单薄荷酯加入13%vol的果酒中,使丁二酸单薄荷酯浓度为50ppm,混合均匀,制得凉口型配制酒10。实施例11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凉口型配制酒配制酒配方为:凉味剂为乳酸薄荷酯、ws-23按重量比3﹕7配制而成,添加0.1ppm;酒基为酒精度为75度的食用酒精。配制方法为:将乳酸薄荷酯、ws-23按重量比3﹕7进行配比,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凉味剂;将混合凉味剂加入到75%vol的食用酒精中,使混合凉味剂浓度为0.1ppm;将冰糖按照50g/l的浓度添加到75%vol的食用酒精;将柠檬酸按照0.1%的浓度添加到75%vol的食用酒精,葡萄皮红按照0.05%的浓度添加到75%vol的食用酒精,混合均匀,制得凉口型配制酒11。实施例12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凉口型配制酒配制酒配方为:凉味剂为乙酸薄荷酯、ws-3按重量比4﹕6配制而成,添加2ppm;酒基为酒精度为12度的伏特加。配制方法为:将乙酸薄荷酯、ws-3按重量比4﹕6进行配比,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凉味剂;将混合凉味剂加入到12%vol的伏特加中,使混合凉味剂浓度为2ppm;将低聚果糖按照60g/l的浓度添加到12%vol的伏特加;将鲜榨过滤后的西瓜汁按照10%的浓度添加到12%vol的伏特加;将苹果酸按照0.05%的浓度添加到32%vol的伏特加,天然苋菜红按照0.01%的浓度添加到12%vol的伏特加,苯甲酸钠按照0.02%的浓度添加到12%vol的伏特加,混合均匀,制得凉口型配制酒12。对比例1采用薄荷醇制备凉口型配制酒配制酒配方为:凉味剂为薄荷醇,添加5ppm;酒基为酒精度为40度的伏特加。配制方法为:将5ppm的薄荷醇加入40%vol的伏特加,混合均匀,制得凉口型配制酒13。对比例2采用薄荷天然提取物制备凉口型配制酒配制酒配方为:凉味剂为薄荷天然提取物,添加15ppm;酒基为酒精度为40度的伏特加。所述的薄荷天然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采取薄荷茎呈紫红色,叶多而呈绿色,香气较弄的枝条(包含茎和叶),洗净晾干后,切碎,加入蒸馏水,在蒸馏装置中加热蒸馏并结晶,形成许多白色的针状小晶体,即为薄荷天然提取物。配制方法为:将15ppm的薄荷天然提取物加入40%vol的伏特加,混合均匀,制得凉口型配制酒14。对比例3采用薄荷油制备凉口型配制酒配制酒配方为:凉味剂薄荷油,添加2ppm;酒基为酒精度为40度的伏特加。配制方法为:将2ppm的薄荷油加入40%vol的伏特加,混合均匀,制得凉口型配制酒15。对比例4采用薄荷酮制备凉口型配制酒配制酒配方为:凉味剂薄荷酮,添加0.5ppm;酒基为酒精度为40度的伏特加。配制方法为:将0.5ppm的薄荷酮加入40%vol的伏特加,混合均匀,制得凉口型配制酒16。效果验证对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的凉口型配制酒进行苦味评定。评定标准为:在添加凉味剂后,通过基酒调配,使得配制酒凉度基本一致的前提下,考察配制酒凉味物质的苦味强度。其中,苦味强度的标准为,无苦味、轻微苦味、一般苦味和明显苦味,感官试验采用评分检验法,使用10分制,对品尝到的样品进行打分,无苦味为0~1分,轻微苦味为2~4分,一般苦味为5~7分,明显苦味为8~10分。品评人员选取专家型评价员2人,优秀评价员10人,初级评价员18人,均对配制酒1~16进行品评,样品随机、平衡呈送,以未添加凉味剂的各种配制酒为空白对照,品尝每组酒样之间间隔1~2分钟,并用清水漱口。对评价员感官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置信区间法对原始数据进行调整,以降低评价员的系统误差(及异质性),得到如下表1所示的品评结果。表1不同方法制备的凉口型配制酒苦味品评结果配制酒样品无苦味(人)轻微苦味(人)一般苦味(人)明显苦味(人)配制酒127210配制酒226211配制酒324312配制酒422431配制酒523232配制酒721432配制酒819443配制酒925320配制酒1020532配制酒1125221配制酒1224321配制酒1347910配制酒1423718配制酒1525617配制酒1603522由苦味评定结果可知:本发明配制的配制酒相比其他的凉味配制酒能明显的减少苦味,清凉口感更醇正,口感更好。对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的凉口型配制酒进行凉感评定。具体操作按照gb/t10345.2进行。评定人员选取10名感觉器官灵敏,经过专门训练,符合感官分析要求的专业人员,对酒体特点进行描述,针对酒体中凉感和薄荷味进行评分,赋分标准如下表2所示,数据采用表示。表2凉口型配制酒感官评分表分值凉感薄荷味1<x≤3轻微轻微3<x≤7柔和明显7<x≤10刺激强烈按照表2的评分标准对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的凉口型白酒进行评价,得到如下表3所示的结果。表3不同凉口型配制酒的凉感评价表配制酒样品凉感薄荷味配制酒15.4±1.40.3±0.6配制酒22.1±1.10.2±0.5配制酒32.9±1.50.3±0.7配制酒43.5±2.20.4±0.6配制酒55.9±1.30.8±0.8配制酒61.5±0.50.2±0.5配制酒76.2±1.10.7±0.5配制酒86.8±1.20.4±0.8配制酒95.6±1.40.2±0.4配制酒107.3±1.60.8±0.6配制酒113.2±2.00.5±0.8配制酒125.3±1.90.3±0.9配制酒135.2±1.83.2±1.1配制酒145.9±1.85.1±1.3配制酒154.7±1.94.6±1.9配制酒163.6±1.15.3±1.2由凉感评定结果可知:薄荷醇、薄荷酮和薄荷酯都可以提供凉感,但薄荷醇、薄荷酮配制的白酒除具有凉感外,还具有难闻的薄荷味。单独采用薄荷酯制备凉口型配制酒时,当薄荷酯含量≥0.05ppm,即可得到具有轻微凉感的白酒。当薄荷酯含量为2-15ppm时,配制的凉口型配制酒凉感柔和,没有薄荷味,口感最佳,最适宜饮用。人体测评实验采用本发明实施例4配制的配制酒(下称微凉型凉露酒)进行人体调研测评,从某地超过170位志愿者中筛选出吃辣出现四种以上不良症状的30人参加调研。其中测试人员男女比2:1;18-30岁有25人;31-40岁有2人;41-50岁有3人,代表了该地域吃辣的主体人群。表4吃辣基本反应表在人员初步筛选基础上,问卷分析了30位测试人员对吃辣后出现的刺激性反应详细情况。由表4可以看出,本次测试所选的人群对吃辣后的反应明显,大部分人吃辣后口腔、胃部、腹部、排泄和肛门都出现不良反应,占比都高达50%以上,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次测评以这30例试者为对象,通过测试在吃中辣火锅饮用微凉型凉露酒(微凉型,50-250ml)过程中及第二天的身体反应,再次进行调研分析,本次测评在数据比较的基础上,剔除无效数据,对测评前后数据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测评结果均选取出现明显不适症状人数计入统计范围,剔除了偶尔出现症状的不确定人群,从而数据更加准确,更能体现饮用前后变化,可信度更高。结果显示:(1)饮用微凉型凉露酒可显著改善吃辣时的口干情况测评前吃辣出现口干、需要大量饮水及喝水不能缓解的有18人;测评后吃辣仍有口干、需要大量饮水及喝水不能缓解的有4人,口干情况改善率为77.78%。(2)饮用微凉型凉露酒可显著改善吃辣时的口舌麻木、味觉迟钝测评前吃辣出现口舌麻木、味觉迟钝情况,轻度(可以感觉到其它味道,但不明显)及以上(除了辣完全感觉不到其它味道)有26人;测评后轻度及以上有8人,说明口舌麻木、味觉迟钝情况的改善率为69.23%。测试前口舌麻木、味觉迟钝情况持续时间30min以上有3人,测试后为0人,改善率(不良反应持续时间缩短或消失比例)为100%。(3)饮用微凉型凉露酒可显著改善吃辣后的胃部烧灼感测评前吃辣食后胃里有烧灼感的情况,有明显感受的有17人;测评后吃辣食后胃里有烧灼感的情况,有明显感受的有5人,胃部灼烧情况改善率为70.59%。(4)饮用微凉型凉露酒可显著改善吃辣后的胃痛测评前吃辣出现明显胃痛的有9人,测评后吃辣出现明显胃痛的有2人,改善率为77.78%;胃痛持续时间30min以内的,测试前19人,测试后9人,改善率(不良反应持续时间缩短或消失比例)为52.63%。(5)饮用微凉型凉露酒可显著改善吃辣后的胃胀气测评前吃辣食后会胃胀气,明显感觉有9人,次日出现明显胃胀的为5人。测评后吃辣食后会胃胀气,明显感觉有3人,胃胀气情况改善率66.67%;次日出现明显胃胀的为1人,次日胃胀气情况改善率80%。(6)饮用微凉型凉露酒可显著改善吃辣后的腹痛测评前吃辣食后有腹痛,就餐当日有感觉的为16人;次日出现腹痛的为3人。测评后吃辣食后有腹痛,就餐当日有感觉的有4人,腹痛情况改善率为75%;次日出现腹痛的为1人,次日腹痛改善率66.67%。腹痛持续时间30min以内,测试前有18人,测试后有6人,改善率(不良反应持续时间缩短或消失比例)为66.67%。(7)饮用微凉型凉露酒可显著改善吃辣后的腹胀测评前吃辣食出现腹胀,就餐当日有感觉的有12人,次日会出现腹胀的有5人。测评后吃辣食出现腹胀,就餐当日有感觉的有4人,腹胀情况改善率66.67%;次日会出现腹胀的有1人,次日腹胀改善率80%。(8)饮用微凉型凉露酒可显著改善吃辣后的腹泻测评前吃辣后当日出现腹泻20人,次日出现腹泻的有13人。测评后吃辣后当日出现腹泻1人,腹泻情况改善率95%;次日出现腹泻的有8人,次日腹泻改善率38.46%,但所有人与之前相比腹泻程度均明显减轻。(9)饮用微凉型凉露酒可显著改善吃辣后的肛门灼痛测试前吃辣食后有肛门灼痛,明显状况的有9人。测试后吃辣食后有肛门灼痛,明显状况的有2人,肛门灼痛改善率77.78%,且相比之前灼痛程度均有所减轻。通过上述测评实验发现:本发明的凉口型配制酒能够缓解吃辣时和吃辣后的不良反应,对吃辣时的口干、味觉麻木,以及吃辣后的一系列胃肠道反应都有减轻作用,本发明的凉口型配制酒尤其适合在吃辣时饮用,效果更佳。稳定性验证对产品进行稳定性测试,将产品配制好后封存(隔绝空气),分别在4℃、常温、40℃及55℃环境下放置24个月(720天),采用gc-ms法分别检测刚开始配制时和24个月(720天)后凉味剂的总含量,每个保存条件下随机选取3个样品进行检测,取平均值,得到如下表2所示的检测结果。表2保存前后凉味剂的总含量从表2可知,在不同温度下放置24个月(720天),凉味剂减少量在8%以内,采用差别检验法检验两个产品间的感官差别,具体采用两点检验法,得出产品在不同存放条件下,清凉感差别不显著(p>0.05),产品凉味剂成分稳定。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醇正清凉口感、无苦味杂味的凉口型配制酒,其凉感稳定,在不同条件下储存24个月后,清凉感差异不显著,也能品评到醇正的清凉口感。因此,该凉口型配制酒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适宜推广使用。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