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培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90222发布日期:2018-08-29 00:4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工业微生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小单孢菌长期应用于工业微生物领域,是庆大霉素的生产菌种。在小单孢菌的生产过程中,发现新鲜孢子萌发率低,约为20%-30%,且生长不同步,从而造成庆大霉素产量低且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培养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庆大霉素产量低且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小单孢菌种接种至分离纯化培养基中,培养13d,得到直径为4-6mm,高度为3-4mm的小单孢菌单菌落;所述分离纯化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可溶性淀粉7.0-8.0g/l;氯化钠0.3-0.7g/l;磷酸二氢钾0.2-0.4g/l;硝酸钠0.8-1.2g/l;碳酸钙0.8-1.2g/l;琼脂粉15-19g/l;

步骤2:将分离纯化培养得到的小单孢菌单菌落接种至斜面培养基,培养11d,得到新鲜的斜面孢子;所述斜面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可溶性淀粉7.0-8.0g/l;氯化钠0.3-0.7g/l;磷酸二氢钾0.2-0.4g/l;硝酸钠0.8-1.2g/l;碳酸钙0.8-1.2g/l;琼脂粉15-19g/l;

步骤3:对步骤2中制得的新鲜的斜面孢子进行冷藏,所述冷藏的温度为4℃,所述冷藏的时间为20-40d;

步骤4:将经过冷藏的斜面孢子接种至种子培养基,培养40h,得到第一菌液;所述种子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8.0-12.0g/l;硝酸钠0.3-0.7g/l;黄豆饼粉8.0-12.0g/l;大豆蛋白胨1.0-3.0g/l;葡萄糖0.8-1.2g/l;碳酸钙5.0-7.0g/l;

步骤5:将经过种子培养基培养制得的第一菌液接种至发酵培养基,培养120h,得到第二菌液,所述第二菌液为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所述发酵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53.0-57.0g/l;硝酸钠0.8-1.2g/l;黄豆饼粉33.0-37.0g/l;大豆蛋白胨6.3-6.7g/l;葡萄糖0.8-1.2g/l;碳酸钙6.3-6.7g/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涉及的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培养方法中,根据小单孢菌生长特点,对新鲜的斜面孢子进行4℃冷冻贮藏处理20-40d后,使斜面孢子量增加35-45%,可达到85-95%,发芽率可达到80-90%;并对分离纯化培养、斜面培养、种子培养、发酵培养的培养基配方以及培养时间的改进,使种子菌丝易成球且生长基本同步,发酵效价提升21.5-47.2%,最高可达1179μg/ml;通过上述方法改进,相比传统小单孢菌培养方法能够大大增加庆大霉素的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培养方法中斜面培养得到的小单孢菌10×100的显微形态观察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培养方法中冷藏后得到的小单孢菌10×100的显微形态观察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培养方法中经过种子培养基培养后都得到的小单孢菌丝10×100的显微形态观察图;

图4为未经过冷藏的小单孢菌经过种子培养基培养后得到的小单孢菌丝10×100的显微形态观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对新鲜的斜面孢子进行4℃冷冻贮藏处理20-40d后,使斜面孢子量增加35-45%,可达到85-95%。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小单孢菌种接种至分离纯化培养基中,培养13d,得到直径为4-6mm,高度为3-4mm的小单孢菌单菌落;所述分离纯化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可溶性淀粉7.0-8.0g/l;氯化钠0.3-0.7g/l;磷酸二氢钾0.2-0.4g/l;硝酸钠0.8-1.2g/l;碳酸钙0.8-1.2g/l;琼脂粉15-19g/l;

步骤2:将分离纯化培养得到的小单孢菌单菌落接种至斜面培养基,培养11d,得到新鲜的斜面孢子;所述斜面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可溶性淀粉7.0-8.0g/l;氯化钠0.3-0.7g/l;磷酸二氢钾0.2-0.4g/l;硝酸钠0.8-1.2g/l;碳酸钙0.8-1.2g/l;琼脂粉15-19g/l;

步骤3:对步骤2中制得的新鲜的斜面孢子进行冷藏,所述冷藏的温度为4℃,所述冷藏的时间为20-40d;

步骤4:将经过冷藏的斜面孢子接种至种子培养基,培养40h,得到第一菌液;所述种子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8.0-12.0g/l;硝酸钠0.3-0.7g/l;黄豆饼粉8.0-12.0g/l;大豆蛋白胨1.0-3.0g/l;葡萄糖0.8-1.2g/l;碳酸钙5.0-7.0g/l;

步骤5:将经过种子培养基培养制得的第一菌液接种至发酵培养基,培养120h,得到第二菌液,所述第二菌液为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所述发酵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53.0-57.0g/l;硝酸钠0.8-1.2g/l;黄豆饼粉33.0-37.0g/l;大豆蛋白胨6.3-6.7g/l;葡萄糖0.8-1.2g/l;碳酸钙6.3-6.7g/l。

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培养方法中,根据小单孢菌生长特点,对新鲜的斜面孢子进行4℃冷冻贮藏处理20-40d后,使斜面孢子量增加35-45%,可达到85-95%,发芽率可达到80-90%;并对分离纯化培养、斜面培养、种子培养、发酵培养的培养基配方以及培养时间的改进,使种子菌丝易成球且生长基本同步,发酵效价提升21.5-47.2%,最高可达1179μg/ml;通过上述方法改进,相比传统小单孢菌培养方法能够大大增加庆大霉素的产量。

进一步的,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冷藏的时间为30d。

进一步的,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步骤2中的斜面培养基培养温度为36.9℃,ph值为7.1。

进一步的,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步骤1中,分离纯化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36.9℃,ph值为7.1。

进一步的,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步骤4中,种子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34.5℃,ph值为7.1,培养转速为220rpm。

进一步的,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步骤5中,发酵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34.5℃,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7.1,培养转速为220rpm。

进一步的,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斜面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可溶性淀粉7.5g/l;氯化钠0.5g/l;磷酸二氢钾0.3g/l;硝酸钠1.0g/l;碳酸钙1.0g/l;琼脂粉17g/l。

进一步的,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种子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10.0g/l;硝酸钠0.5g/l;黄豆饼粉10.0g/l;大豆蛋白胨2.0g/l;葡萄糖1.0g/l;碳酸钙6.0g/l。

进一步的,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发酵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55.0g/l;硝酸钠1.0g/l;黄豆饼粉35.0g/l;大豆蛋白胨6.5g/l;葡萄糖1.0g/l;碳酸钙6.5g/l。

进一步的,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小单孢菌种接种至分离纯化培养基中,培养13d,得到直径为4-6mm,高度为3-4mm的小单孢菌单菌落;所述分离纯化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可溶性淀粉7.5g/l;氯化钠0.5g/l;磷酸二氢钾0.3g/l;硝酸钠1.0g/l;碳酸钙1.0g/l;琼脂粉17g/l;

所述斜面培养基培养温度为36.9℃,ph值为7.1;

步骤2:将分离纯化培养得到的小单孢菌单菌落接种至斜面培养基,培养11d,得到第一菌落;所述斜面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可溶性淀粉7.5g/l;氯化钠0.5g/l;磷酸二氢钾0.3g/l;硝酸钠1.0g/l;碳酸钙1.0g/l;琼脂粉17g/l;

步骤3:对步骤:2中制得的新鲜的斜面孢子进行冷藏,所述冷藏的温度为4℃,所述冷藏的时间为30d;

步骤4:将经过斜面培养基培养制得的第一菌落接种至种子培养基,培养40h,得到第一菌液;所述种子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10.0g/l;硝酸钠0.5g/l;黄豆饼粉10.0g/l;大豆蛋白胨2.0g/l;葡萄糖1.0g/l;碳酸钙6.0g/l;

所述种子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34.5℃,ph值为7.1,培养转速为220rpm;

步骤5:将经过种子培养基培养制得的第一菌液接种至发酵培养基,培养120h,得到第二菌液,所述第二菌液为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所述发酵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55.0g/l;硝酸钠1.0g/l;黄豆饼粉35.0g/l;大豆蛋白胨6.5g/l;葡萄糖1.0g/l;碳酸钙6.5g/l;

所述发酵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34.5℃,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7.1,培养转速为220rpm。

实施例1

一种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小单孢菌种接种至分离纯化培养基中,培养13d,得到直径为4-6mm,高度为3-4mm的小单孢菌单菌落;所述分离纯化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可溶性淀粉7.5g/l;氯化钠0.5g/l;磷酸二氢钾0.3g/l;硝酸钠1.0g/l;碳酸钙1.0g/l;琼脂粉17g/l;

所述斜面培养基培养温度为36.9℃,ph值为7.1;

步骤2:将分离纯化培养得到的小单孢菌单菌落接种至斜面培养基,培养11d,得到第一菌落;所述斜面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可溶性淀粉7.5g/l;氯化钠0.5g/l;磷酸二氢钾0.3g/l;硝酸钠1.0g/l;碳酸钙1.0g/l;琼脂粉17g/l;

步骤3:对步骤:2中制得的新鲜的斜面孢子进行冷藏,所述冷藏的温度为4℃,所述冷藏的时间为30d;

步骤4:将经过斜面培养基培养制得的第一菌落接种至种子培养基,培养40h,得到第一菌液;所述种子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10.0g/l;硝酸钠0.5g/l;黄豆饼粉10.0g/l;大豆蛋白胨2.0g/l;葡萄糖1.0g/l;碳酸钙6.0g/l;

所述种子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34.5℃,ph值为7.1,培养转速为220rpm;

步骤5:将经过种子培养基培养制得的第一菌液接种至发酵培养基,培养120h,得到第二菌液,所述第二菌液为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所述发酵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55.0g/l;硝酸钠1.0g/l;黄豆饼粉35.0g/l;大豆蛋白胨6.5g/l;葡萄糖1.0g/l;碳酸钙6.5g/l;

所述发酵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34.5℃,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7.1,培养转速为220rpm。

实施例2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小单孢菌种接种至分离纯化培养基中,培养13d,得到直径为4-6mm,高度为3-4mm的小单孢菌单菌落;所述分离纯化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可溶性淀粉7.0-8.0g/l;氯化钠0.3-0.7g/l;磷酸二氢钾0.2-0.4g/l;硝酸钠0.8-1.2g/l;碳酸钙0.8-1.2g/l;琼脂粉15-19g/l;

步骤2:将分离纯化培养得到的小单孢菌单菌落接种至斜面培养基,培养11d,得到新鲜的斜面孢子;所述斜面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可溶性淀粉7.0-8.0g/l;氯化钠0.3-0.7g/l;磷酸二氢钾0.2-0.4g/l;硝酸钠0.8-1.2g/l;碳酸钙0.8-1.2g/l;琼脂粉15-19g/l;

步骤3:对步骤2中制得的新鲜的斜面孢子进行冷藏,所述冷藏的温度为4℃,所述冷藏的时间为20-40d;

步骤4:将经过冷藏的斜面孢子接种至种子培养基,培养40h,得到第一菌液;所述种子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8.0-12.0g/l;硝酸钠0.3-0.7g/l;黄豆饼粉8.0-12.0g/l;大豆蛋白胨1.0-3.0g/l;葡萄糖0.8-1.2g/l;碳酸钙5.0-7.0g/l;

步骤5:将经过种子培养基培养制得的第一菌液接种至发酵培养基,培养120h,得到第二菌液,所述第二菌液为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所述发酵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53.0-57.0g/l;硝酸钠0.8-1.2g/l;黄豆饼粉33.0-37.0g/l;大豆蛋白胨6.3-6.7g/l;葡萄糖0.8-1.2g/l;碳酸钙6.3-6.7g/l。

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培养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涉及的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培养方法中,根据小单孢菌生长特点,对新鲜的斜面孢子进行4℃冷冻贮藏处理20-40d后,使斜面孢子量增加35-45%,可达到85-95%,发芽率可达到80-90%;并对分离纯化培养、斜面培养、种子培养、发酵培养的培养基配方以及培养时间的改进,使种子菌丝易成球且生长基本同步,发酵效价提升21.5-47.2%,最高可达1179μg/ml;通过上述方法改进,相比传统小单孢菌培养方法能够大大增加庆大霉素的产量。

进一步的,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冷藏的时间为30d。

进一步的,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步骤2中的斜面培养基培养温度为36.9℃,ph值为7.1。

进一步的,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步骤1中,分离纯化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36.9℃,ph值为7.1。

进一步的,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步骤4中,种子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34.5℃,ph值为7.1,培养转速为220rpm。

进一步的,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步骤5中,发酵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34.5℃,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7.1,培养转速为220rpm。

进一步的,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斜面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可溶性淀粉7.5g/l;氯化钠0.5g/l;磷酸二氢钾0.3g/l;硝酸钠1.0g/l;碳酸钙1.0g/l;琼脂粉17g/l。

进一步的,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种子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10.0g/l;硝酸钠0.5g/l;黄豆饼粉10.0g/l;大豆蛋白胨2.0g/l;葡萄糖1.0g/l;碳酸钙6.0g/l。

进一步的,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发酵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55.0g/l;硝酸钠1.0g/l;黄豆饼粉35.0g/l;大豆蛋白胨6.5g/l;葡萄糖1.0g/l;碳酸钙6.5g/l。

进一步的,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小单孢菌种接种至分离纯化培养基中,培养13d,得到直径为4-6mm,高度为3-4mm的小单孢菌单菌落;所述分离纯化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可溶性淀粉7.5g/l;氯化钠0.5g/l;磷酸二氢钾0.3g/l;硝酸钠1.0g/l;碳酸钙1.0g/l;琼脂粉17g/l;

所述斜面培养基培养温度为36.9℃,ph值为7.1;

步骤2:将分离纯化培养得到的小单孢菌单菌落接种至斜面培养基,培养11d,得到第一菌落;所述斜面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可溶性淀粉7.5g/l;氯化钠0.5g/l;磷酸二氢钾0.3g/l;硝酸钠1.0g/l;碳酸钙1.0g/l;琼脂粉17g/l;

步骤3:对步骤:2中制得的新鲜的斜面孢子进行冷藏,所述冷藏的温度为4℃,所述冷藏的时间为30d;

步骤4:将经过斜面培养基培养制得的第一菌落接种至种子培养基,培养40h,得到第一菌液;所述种子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10.0g/l;硝酸钠0.5g/l;黄豆饼粉10.0g/l;大豆蛋白胨2.0g/l;葡萄糖1.0g/l;碳酸钙6.0g/l;

所述种子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34.5℃,ph值为7.1,培养转速为220rpm;

步骤5:将经过种子培养基培养制得的第一菌液接种至发酵培养基,培养120h,得到第二菌液,所述第二菌液为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所述发酵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55.0g/l;硝酸钠1.0g/l;黄豆饼粉35.0g/l;大豆蛋白胨6.5g/l;葡萄糖1.0g/l;碳酸钙6.5g/l;

所述发酵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34.5℃,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7.1,培养转速为220rpm。

实施例1

一种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小单孢菌种接种至分离纯化培养基中,培养13d,得到直径为4-6mm,高度为3-4mm的小单孢菌单菌落;所述分离纯化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可溶性淀粉7.5g/l;氯化钠0.5g/l;磷酸二氢钾0.3g/l;硝酸钠1.0g/l;碳酸钙1.0g/l;琼脂粉17g/l;

所述斜面培养基培养温度为36.9℃,ph值为7.1;

步骤2:将分离纯化培养得到的小单孢菌单菌落接种至斜面培养基,培养11d,得到第一菌落;所述斜面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可溶性淀粉7.5g/l;氯化钠0.5g/l;磷酸二氢钾0.3g/l;硝酸钠1.0g/l;碳酸钙1.0g/l;琼脂粉17g/l;

步骤3:对步骤:2中制得的新鲜的斜面孢子进行冷藏,所述冷藏的温度为4℃,所述冷藏的时间为30d;

步骤4:将经过斜面培养基培养制得的第一菌落接种至种子培养基,培养40h,得到第一菌液;所述种子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10.0g/l;硝酸钠0.5g/l;黄豆饼粉10.0g/l;大豆蛋白胨2.0g/l;葡萄糖1.0g/l;碳酸钙6.0g/l;

所述种子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34.5℃,ph值为7.1,培养转速为220rpm;

步骤5:将经过种子培养基培养制得的第一菌液接种至发酵培养基,培养120h,得到第二菌液,所述第二菌液为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所述发酵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55.0g/l;硝酸钠1.0g/l;黄豆饼粉35.0g/l;大豆蛋白胨6.5g/l;葡萄糖1.0g/l;碳酸钙6.5g/l;

所述发酵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34.5℃,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7.1,培养转速为220rpm。

实施例3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小单孢菌种接种至分离纯化培养基中,培养13d,得到直径为4-6mm,高度为3-4mm的小单孢菌单菌落;所述分离纯化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可溶性淀粉7.0-8.0g/l;氯化钠0.3-0.7g/l;磷酸二氢钾0.2-0.4g/l;硝酸钠0.8-1.2g/l;碳酸钙0.8-1.2g/l;琼脂粉15-19g/l;

步骤2:将分离纯化培养得到的小单孢菌单菌落接种至斜面培养基,培养11d,得到新鲜的斜面孢子;所述斜面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可溶性淀粉7.0-8.0g/l;氯化钠0.3-0.7g/l;磷酸二氢钾0.2-0.4g/l;硝酸钠0.8-1.2g/l;碳酸钙0.8-1.2g/l;琼脂粉15-19g/l;

步骤3:对步骤2中制得的新鲜的斜面孢子进行冷藏,所述冷藏的温度为4℃,所述冷藏的时间为20-40d;

步骤4:将经过冷藏的斜面孢子接种至种子培养基,培养40h,得到第一菌液;所述种子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8.0-12.0g/l;硝酸钠0.3-0.7g/l;黄豆饼粉8.0-12.0g/l;大豆蛋白胨1.0-3.0g/l;葡萄糖0.8-1.2g/l;碳酸钙5.0-7.0g/l;

步骤5:将经过种子培养基培养制得的第一菌液接种至发酵培养基,培养120h,得到第二菌液,所述第二菌液为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所述发酵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53.0-57.0g/l;硝酸钠0.8-1.2g/l;黄豆饼粉33.0-37.0g/l;大豆蛋白胨6.3-6.7g/l;葡萄糖0.8-1.2g/l;碳酸钙6.3-6.7g/l。

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培养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涉及的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培养方法中,根据小单孢菌生长特点,对新鲜的斜面孢子进行4℃冷冻贮藏处理20-40d后,使斜面孢子量增加35-45%,可达到85-95%,发芽率可达到80-90%;并对分离纯化培养、斜面培养、种子培养、发酵培养的培养基配方以及培养时间的改进,使种子菌丝易成球且生长基本同步,发酵效价提升21.5-47.2%,最高可达1179μg/ml;通过上述方法改进,相比传统小单孢菌培养方法能够大大增加庆大霉素的产量。

进一步的,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冷藏的时间为30d。

进一步的,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步骤2中的斜面培养基培养温度为36.9℃,ph值为7.1。

进一步的,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步骤1中,分离纯化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36.9℃,ph值为7.1。

进一步的,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步骤4中,种子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34.5℃,ph值为7.1,培养转速为220rpm。

进一步的,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步骤5中,发酵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34.5℃,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7.1,培养转速为220rpm。

进一步的,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斜面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可溶性淀粉7.5g/l;氯化钠0.5g/l;磷酸二氢钾0.3g/l;硝酸钠1.0g/l;碳酸钙1.0g/l;琼脂粉17g/l。

进一步的,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种子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10.0g/l;硝酸钠0.5g/l;黄豆饼粉10.0g/l;大豆蛋白胨2.0g/l;葡萄糖1.0g/l;碳酸钙6.0g/l。

进一步的,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发酵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55.0g/l;硝酸钠1.0g/l;黄豆饼粉35.0g/l;大豆蛋白胨6.5g/l;葡萄糖1.0g/l;碳酸钙6.5g/l。

进一步的,上述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小单孢菌种接种至分离纯化培养基中,培养13d,得到直径为4-6mm,高度为3-4mm的小单孢菌单菌落;所述分离纯化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可溶性淀粉7.5g/l;氯化钠0.5g/l;磷酸二氢钾0.3g/l;硝酸钠1.0g/l;碳酸钙1.0g/l;琼脂粉17g/l;

所述斜面培养基培养温度为36.9℃,ph值为7.1;

步骤2:将分离纯化培养得到的小单孢菌单菌落接种至斜面培养基,培养11d,得到第一菌落;所述斜面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可溶性淀粉7.5g/l;氯化钠0.5g/l;磷酸二氢钾0.3g/l;硝酸钠1.0g/l;碳酸钙1.0g/l;琼脂粉17g/l;

步骤3:对步骤:2中制得的新鲜的斜面孢子进行冷藏,所述冷藏的温度为4℃,所述冷藏的时间为30d;

步骤4:将经过斜面培养基培养制得的第一菌落接种至种子培养基,培养40h,得到第一菌液;所述种子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10.0g/l;硝酸钠0.5g/l;黄豆饼粉10.0g/l;大豆蛋白胨2.0g/l;葡萄糖1.0g/l;碳酸钙6.0g/l;

所述种子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34.5℃,ph值为7.1,培养转速为220rpm;

步骤5:将经过种子培养基培养制得的第一菌液接种至发酵培养基,培养120h,得到第二菌液,所述第二菌液为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所述发酵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55.0g/l;硝酸钠1.0g/l;黄豆饼粉35.0g/l;大豆蛋白胨6.5g/l;葡萄糖1.0g/l;碳酸钙6.5g/l;

所述发酵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34.5℃,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7.1,培养转速为220rpm。

实施例1

一种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小单孢菌种接种至分离纯化培养基中,培养13d,得到直径为4-6mm,高度为3-4mm的小单孢菌单菌落;所述分离纯化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可溶性淀粉7.0g/l;氯化钠0.3g/l;磷酸二氢钾0.2g/l;硝酸钠0.8g/l;碳酸钙0.8g/l;琼脂粉15g/l;

所述斜面培养基培养温度为36.9℃,ph值为7.1;

步骤2:将分离纯化培养得到的小单孢菌单菌落接种至斜面培养基,培养11d,得到第一菌落;所述斜面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可溶性淀粉7.0g/l;氯化钠0.3g/l;磷酸二氢钾0.2g/l;硝酸钠0.8g/l;碳酸钙0.8g/l;琼脂粉15g/l;

步骤3:对步骤:2中制得的新鲜的斜面孢子进行冷藏,所述冷藏的温度为4℃,所述冷藏的时间为20d;

步骤4:将经过斜面培养基培养制得的第一菌落接种至种子培养基,培养40h,得到第一菌液;所述种子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8.0g/l;硝酸钠0.3g/l;黄豆饼粉8.0g/l;大豆蛋白胨1.0g/l;葡萄糖0.8g/l;碳酸钙5.0g/l;

所述种子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34.5℃,ph值为7.1,培养转速为220rpm;

步骤5:将经过种子培养基培养制得的第一菌液接种至发酵培养基,培养120h,得到第二菌液,所述第二菌液为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所述发酵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53.0g/l;硝酸钠0.8g/l;黄豆饼粉33.0g/l;大豆蛋白胨6.3g/l;葡萄糖0.8g/l;碳酸钙6.3g/l;

所述发酵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34.5℃,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7.1,培养转速为220rpm。

实施例2

一种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小单孢菌种接种至分离纯化培养基中,培养13d,得到直径为4-6mm,高度为3-4mm的小单孢菌单菌落;所述分离纯化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可溶性淀粉7.5g/l;氯化钠0.5g/l;磷酸二氢钾0.3g/l;硝酸钠1.0g/l;碳酸钙1.0g/l;琼脂粉17g/l;

所述斜面培养基培养温度为36.9℃,ph值为7.1;

步骤2:将分离纯化培养得到的小单孢菌单菌落接种至斜面培养基,培养11d,得到第一菌落;所述斜面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可溶性淀粉7.5g/l;氯化钠0.5g/l;磷酸二氢钾0.3g/l;硝酸钠1.0g/l;碳酸钙1.0g/l;琼脂粉17g/l;

步骤3:对步骤:2中制得的新鲜的斜面孢子进行冷藏,所述冷藏的温度为4℃,所述冷藏的时间为30d;

步骤4:将经过斜面培养基培养制得的第一菌落接种至种子培养基,培养40h,得到第一菌液;所述种子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10.0g/l;硝酸钠0.5g/l;黄豆饼粉10.0g/l;大豆蛋白胨2.0g/l;葡萄糖1.0g/l;碳酸钙6.0g/l;

所述种子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34.5℃,ph值为7.1,培养转速为220rpm;

步骤5:将经过种子培养基培养制得的第一菌液接种至发酵培养基,培养120h,得到第二菌液,所述第二菌液为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所述发酵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55.0g/l;硝酸钠1.0g/l;黄豆饼粉35.0g/l;大豆蛋白胨6.5g/l;葡萄糖1.0g/l;碳酸钙6.5g/l;

所述发酵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34.5℃,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7.1,培养转速为220rpm。

实施例3

一种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小单孢菌种接种至分离纯化培养基中,培养13d,得到直径为4-6mm,高度为3-4mm的小单孢菌单菌落;所述分离纯化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可溶性淀粉8.0g/l;氯化钠0.7g/l;磷酸二氢钾0.4g/l;硝酸钠1.2g/l;碳酸钙1.2g/l;琼脂粉19g/l;

所述斜面培养基培养温度为36.9℃,ph值为7.1;

步骤2:将分离纯化培养得到的小单孢菌单菌落接种至斜面培养基,培养11d,得到第一菌落;所述斜面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可溶性淀粉8.0g/l;氯化钠0.7g/l;磷酸二氢钾0.4g/l;硝酸钠1.2g/l;碳酸钙1.2g/l;琼脂粉19g/l;

步骤3:对步骤:2中制得的新鲜的斜面孢子进行冷藏,所述冷藏的温度为4℃,所述冷藏的时间为30d;

步骤4:将经过斜面培养基培养制得的第一菌落接种至种子培养基,培养40h,得到第一菌液;所述种子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12.0g/l;硝酸钠0.7g/l;黄豆饼粉12.0g/l;大豆蛋白胨3.0g/l;葡萄糖1.2g/l;碳酸钙7.0g/l;

所述种子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34.5℃,ph值为7.1,培养转速为220rpm;

步骤5:将经过种子培养基培养制得的第一菌液接种至发酵培养基,培养120h,得到第二菌液,所述第二菌液为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所述发酵培养基由以下配方配置而成:

玉米淀粉57.0g/l;硝酸钠1.2g/l;黄豆饼粉37.0g/l;大豆蛋白胨6.7g/l;葡萄糖1.2g/l;碳酸钙6.7g/l;

所述发酵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34.5℃,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7.1,培养转速为220rpm。

下表为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培养方法中,步骤3中采用不同冷藏天数最终制得的小单孢菌的发酵效价数据表,其中效价单位为μg/ml。

综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提高庆大霉素产量的小单孢菌培养方法中,根据小单孢菌生长特点,对新鲜的斜面孢子进行4℃冷冻贮藏处理20-40d后,使斜面孢子量增加35-45%,可达到85-95%,发芽率可达到80-90%;并对分离纯化培养、斜面培养、种子培养、发酵培养的培养基配方以及培养时间的改进,使种子菌丝易成球且生长基本同步,发酵效价提升21.5-47.2%,最高可达1179μg/ml;通过上述方法改进,相比传统小单孢菌培养方法能够大大增加庆大霉素的产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