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回收组合物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47037发布日期:2018-10-23 23:27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描述了使纤维增强型聚合物的聚合物组分解聚的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从纤维增强型聚合物组分中回收游离纤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纤维增强型聚合物(FRP)广泛用于产生航空航天、汽车、船艇、体育用品和土木/结构工程应用等中所用的结构元件和零件。FRP为具有高强度重量比的轻型坚固材料。FRP通常通常是通过将纤维和未固化的粘合型热固性聚合物或树脂合并和然后使该粘合型聚合物固化而形成,或通过在加热和加压下通过熔融浸渍使纤维与热塑性树脂合并来形成。FRP的一些非限制性示例包括碳纤维增强型聚合物(CFRP)和玻璃纤维增强型聚合物。

FRP的广泛使用已引起废物处置问题和对FRP回收的需求。另外,某些增强材料(如碳纤维)是昂贵的,使得其回收和再利用在经济上是令人期望的。

断裂聚合物基质的三种通用回收方法已经用于从FRP中回收游离纤维:机械法、热法和化学法回收。机械法FRP回收利用机械法(如研磨)将大FRP片段转变成小片段和颗粒,最后产生富含树脂的粉末和极小的纤维。机械法回收的问题在于,聚合物无法与纤维分离且纤维长度无法控制。因此,回收到的纤维几乎没有价值。

热法FRP回收通常需要使FRP在可控的氧气环境中、在极高的温度下发生热解,以使聚合物燃烧而留下可回收的纤维。由于热解在极高的温度下发生,因此所回收的纤维在回收过程中常常被弱化和炭化。

化学法回收将所回收FRP中的聚合物部分转化成低聚物或单体,其通过利用需要超临界或近似超临界压力的工艺使聚合物基质解聚,通过在加热和加压下、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解聚,或通过在大气压下使用离子液体。碱性催化回收缓慢且常常引起树脂组分的去除不完全。超临界压力下的化学法回收是昂贵并且危险的。另外,能够使FRP解聚的离子液体是昂贵的且易于通过氧化和电离降解。

从复合材料处置进入废弃物流的FRP的体积预计会增长。另外,如果FRP纤维组分(如碳纤维)能以适用的量和长度回收,则其价值可以是非常高的。因此,需要能够回收可售纤维的对环境友好且廉价的FRP回收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描述了涉及有助于从纤维增强型聚合材料中分离和回收游离纤维的方法和组合物的示例。

一个示例是从纤维增强型聚合物中回收游离纤维的方法,包含:将纤维增强型聚合物与包含至少一种离子盐和至少一种防止离子盐降解的保护性化合物的解聚组合物混合,以形成回收混合物;以及加热回收混合物到处理温度,在该温度下,至少一种有机化合物熔融且至少一种离子盐溶解于至少一种有机化合物中,和使回收混合物在处理温度下维持足以使一部分纤维增强型聚合物至少部分解聚的时间段,以产生游离纤维和分解的聚合物。

在另一个示例中,这是一种解聚组合物,其包含离子盐和至少一种防止离子盐降解的保护性化合物,以形成回收混合物,其中该混合物具有至少一种保护性化合物和离子盐各自为流体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处理之前(左)和处理之后(右)的16层片厚CFRP。在350℃经纯净PPh3处理10分钟之后,层片膨胀,致使离子液体能够进入CFRP结构;

图2A是表面残余物极少的碳纤维的照片,该碳纤维是实施例3中将5层片厚CFRP与5wt%PPh4-TFSI+95wt%PPh3一起在350℃加热10分钟之后所回收;

图2B是观察到表面有残余物的碳纤维的照片,该碳纤维是实施例3中将16层片厚CFRP与5wt%PPh4-TFSI+95wt%PPh3一起在350℃加热10分钟之后所回收;

图3显示了DSC迹线,其表征了CFRP树脂与离子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a)使用和不使用离子液体的CFRP。b)使用和不使用离子液体的固化树脂。注意:显示这些迹线相对于时间,原因是上升到350℃之后,温度保持不变1小时;和

图4显示了a)回收之后和b)在丙酮和甲醇中另外进行声波处理之后所回收碳纤维的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公开了使用纤维回收组合物从纤维增强型聚合物中回收纤维的方法和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一种或多种形成离子液体的离子盐和至少一种防止离子盐和/或离子液体在纤维回收工艺条件下降解的化合物。

用于使FRP的聚合物部分解聚以促进纤维FRP组分或“游离纤维”回收的组合物包括一种或多种离子盐。适用的离子盐是在纤维回收工艺条件下单独或与至少一种有机化合物组合形成离子液体的离子盐。适用的离子盐是其中离子差配位,致使其在低于约400℃下熔融的盐。此外,离子盐将具有至少一种具有离域电荷的离子且一种组分是有机的,其防止形成稳定的晶格。对固化树脂分解机制进行了探究且不受特定理论束缚,相信离子液体在没有消耗的情况下与FRP/CFRP的聚合物/树脂部分发生化学相互作用,从而加速聚合物/树脂分解和纤维释放。

如本文所用,术语“一种或多种”是指必须选择单一列举的化合物、离子、原子、部分等且任选地,可以选择或使用超过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等)化合物、离子、原子、部分等。

一般来说,至少一种离子盐将含有C、H、N或P中的至少一种且其可以含有这些原子中的超过一种。在一个示例中,离子盐将包括离子、铵离子、六氟磷酸盐离子、咪唑离子、吡咯烷离子、吡啶离子、酰亚胺离子、磺酸盐离子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TFSI)离子中的一种或超过一种。这类离子适用于使离子盐稳定以防分解。特别适用的离子是离子,原因是离子中的磷使得离子盐的可燃性降低。

另外,离子盐可以包括至少一种苯基,其中如本文所用,“苯基”是指未取代的苯基或被卤素、硝酸根、磺酸、苯基、丙基、甲基、乙基、烯基、烷基和醛取代的苯基。如本文所用,术语“醛”是指含有一种或多种醛(-CHO)基团的化合物(如甲醛、多聚甲醛、戊二醛和乙二醛)。苯基通过防止盐被氧化来维持离子盐的功效。

在另一示例中,离子盐可以是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3-[2-(4-硝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2H14N3O2);3-[2-(3-氯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2H12ClN2O);3-[2-(4-氯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2H12ClN2O);1-乙氧基-3-[4-硝基苯甲基]咪唑(C12H14N3O3);1-甲氧基-3-[2-(4-氯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2H12ClN2O2);3-[2-(4-硝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2H12NO3);1-乙烯氧基(etheneoxy)-3-[2,4-二氯苯甲基]咪唑(C12H11Cl2N2O);1-乙氧基-3-[2,4-二氯苯甲基]咪唑(C12H13Cl2N2O);3-[2-(3,4-二氯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2H11Cl2N2O);1-氢肉桂酰基-3-甲基咪唑(C13H17N2);1-壬基-3-甲基咪唑(C13H25N2);1-辛基-3-乙基咪唑(C13H25N2);1,3-二-(1-丁氧基甲基)咪唑(C13H25N2O2);1-甲基-3-(2-氧代-2-邻甲苯基-乙基)-咪唑(C13H15N2O);1-(4-甲氧基丁基)-3-甲基咪唑(C9H17N2O);1-[2-(2-甲氧基乙氧基)乙基]-3-甲基咪唑(C9H17N2O2);1,3-二苯甲基咪唑(C10H10N2);1-己基-3-甲基咪唑(C10H19N2);1-[2-苯基-2-氧基乙基]-3-甲基咪唑(C10H11N2O);1-(3-氰基-丙基)-3-(2-氰基-乙基)咪唑(C10H13N4);1-(2-呋喃-2-基-2-氧代-乙基)-3-甲基咪唑(C10H11N2O2);1-羟基-3-[2,4-二氯苯甲基]咪唑(C10H9Cl2N2O);1-苯甲基-3-甲基咪唑(C11H13N2);1-苯甲基-3-甲基咪唑(C11H13N2);1-庚基-3-甲基咪唑(C11H21N2);1-己基-3-乙基咪唑(C11H21N2);1,3-二丁基咪唑(C11H21N2);1-(4-甲氧基苯基)-3-甲基咪唑(C11H13ON2);苯乙基(phenemyl)-3-甲基咪唑(C12H15N2);1-甲基-3-(3-甲基-苯甲基)-咪唑(C12H15N2);1-甲基-3-(2-甲基-苯甲基)-咪唑(C12H15N2);3-[2-(4-溴-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2H12BrN2O);1-辛基-3-甲基咪唑(C12H23N2);苯基乙酰基-3-丙基咪唑(C12H15N2O);庚氧基甲基-3-甲基咪唑(C12H23N2O);3-[2-(2-氟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2H12FN2O);1-(1-丙氧基甲基)-3-(1-丁氧基甲基)咪唑(C12H23N2O2);3-(4-氰基-苯甲酰基)-1-甲基咪唑(C13H12N3O);3-[2-(4-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3H15N2O2);3-[2-(2-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3H15N2O2);1-乙氧基-3-[2-(4-氯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3H14ClN2O2);1-羟基-3-(3,4,5-三甲氧基苯甲基)咪唑(C13H17N2O4);1-乙基-3-[2-(4-溴-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3H14BrN2O);1-甲基-3-[2,6-(S)-二甲基辛烯-2-基]咪唑(C14H25N2);1-辛基-3-丙基咪唑(C14H27N2);1-癸基-3-甲基咪唑(C14H27N2);3-[2-(1,2-二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4H17N2O);3-(1,1-二甲基-2-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4H17N2O);3-[2-(3,5-二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4H17N2O3);3-[2-(3,4-二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4H17N2O);1-(1-壬氧基甲基)-3-甲基咪唑(C14H27N2O);3-[2-(3-乙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4H17N2O2);3-[2-(4-乙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4H17N2O2);1-(1-戊氧基甲基)-3-丁氧基甲基咪唑(C14H17N2O2);1-戊基-3-苯甲基咪唑(C15H21N2);1-(1-己氧基甲基)-3-(1-丁氧基甲基)咪唑(C15H29N2O2);1-十一烷基-3-甲基咪唑(C15H29N2);1-(1-癸氧基甲基)-3-甲基咪唑(C15H29N2O);3-[2-(3-丙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5H19N2O2);3-[2-(3-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异丙基咪唑(C15H19N2O2);3-[2-(2,4,6-三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5H19N2O2);3-[2-α-萘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6H15N2O);1-(1-庚氧基甲基)-3-(1-丁氧基甲基)咪唑基)咪唑(C16H31N2O2);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C16H31N2);1-(1-十一烷氧基甲基)-3-甲基咪唑(C16H31N2O);1-(2,2-二甲基丙酰氧基)-3-[2-(4-氯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6H18ClN2O3);1-(1-十二烷氧基甲基)-3-甲基咪唑(C17H33N2O);1-十三烷基-3-甲基咪唑(C17H33N2);1-苯甲氧基-3-(2,4-二氯苯甲基)咪唑(C17H15Cl2N2O);1-(4-苯甲酰基-苯甲基)-3-甲基-咪唑(C18H17N2O);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C18H35N2);3-[2-(3-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苯基咪唑(C18H17N2O2);1-(1-壬氧基甲基)-3-(1-丁氧基甲基)咪唑(C18H35N2O2);1-(2-苯基乙氧基)-3-(2,5-二氯苯甲基)咪唑(C18H17Cl2N2O);1-[2,4-二氯苯基甲氧基]-3-[2-(4-氯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8H14Cl3N2O);1-十五烷基-3-甲基咪唑(C19H37N2);1-苯氧基-3-[2-(4-二甲基氨基-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9H20N3O2);1-(1-癸氧基甲基)-3-(1-丁氧基甲基)咪唑(C19H37N2O2);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C20H39N2);1-(1-癸氧基甲基)-3-己基咪唑(C20H39N2O);1-(1-十一烷氧基甲基)-3-(1-丁氧基甲基)咪唑(C20H39N2O);1-(1-十一烷氧基甲基)-3-己基咪唑(C21H41N2O);1-十八烷基-3-甲基咪唑(C22H43N2);1-二十烷基-3-甲基咪唑(C24H47N2);1-(2-(2-(2-(2-(2-(2-(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3-乙基咪唑(C25H45O9N2);PEO咪唑的聚合物;3-二羟基-2-溴代咪唑(C3H4BrN2O2);1,3-二甲基-5-氯代咪唑(C5H8ClN);2,4,5-三甲基咪唑(C6H11N2);1,2,3-三甲基咪唑(C6H11N2);1,3-二甲基-硫氮咪唑(nimtrimleimidazolium)(C6H8N3S);1,2-二甲基-3-乙基咪唑(C7H13N2);1-乙基-3,5-二甲基咪唑(C7H13N2);1-乙基-2,3-二甲基咪唑(C7H13N2);1,3-二甲基-4-甲基咪唑(C8H15N2);1,2-甲基-3-丙基咪唑(C8H15N2);1,2-乙基-3-甲基咪唑(C8H15N2);1-丙基-2,3-二甲基咪唑(C8H15N2);1-丁基-2,3-二甲基咪唑(C9H17N2);3-丁基-1,5-二甲基咪唑(C9H17N2);1,3-二甲基-2-苯基咪唑(C11H13N2);1-苯甲基-2-甲基-3-丙基(C13H19N2);1-辛基-2,3-二甲基咪唑(C13H25N2);1,3-二丙基-2-异丁基咪唑(C13H25N2);1-甲基-3-(2-苯基-2-氧代乙基)-5-甲氧基咪唑(C13H15N2O2);1,2-二甲基-3-苯基乙酰基(p-Cl)咪唑(C13H14ClN2O);1-羟基-2-乙基-3-[2-(4-氯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3H14CIN2O);1-苯甲基-2-甲基-3-丁基咪唑(C14H21N2);1-苯甲基-2-甲基-3-(3-甲基)丙基咪唑(C14H21N2);1-苯甲基-2-甲基-3-戊基咪唑(C15H23N2);1-癸基-2,3-二甲基咪唑(C15H29N2);1-甲基-2-正庚基-3-苯甲基咪唑(C18H27N2);1-甲基-2-(2,2-二甲基-1-亚甲基-丙基)-3-(2-苯基-2-氧基乙基)咪唑(C18H23N2O);1-(2,2-二甲基丙酰氧基)-2-乙基-3-[2-(4-氯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8H22ClN2O3);1,3-二-[4-硝基苯甲氧基]-2-甲基咪唑(C18H17N4O6);1,3-二-[4-溴代苯甲氧基]-2-甲基咪唑(C18H17Br2N2O2);1-苯基-2-甲基-3-[2-(4-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9H19N2O);1-苯甲基-2-(2-苯基-2-氧代乙基)-3-甲基咪唑(C19H19N2O);1,3-二苯甲基-4-(2-羟基乙基)咪唑(C19H21N2O);1-苯甲基-2-甲基-3-3-[2-(4-氯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9H18ClN2O);1-苯氧基-2-乙基-3-[2-(4-氯苯基)-cf2-氧代乙基]咪唑(C19H18ClN2O2);1,2-二甲基-3-[2-(4-硝基-苯甲酸)-苯甲基]咪唑(C19H18N3O4);1,3-二-(2.6-二氯苯甲氧基)-2-乙基咪唑(C19H17Cl4N2O2);1,3-二-(2,4-二氯苯甲氧基)-2-乙基咪唑(C19H17Cl4N2O2);1,3-二-[4-溴代苯甲氧基]-2-乙基咪唑(C19H19Br2N2O2);1-甲基-2-正壬基-3-苯甲基咪唑(C20H31N2);1-甲基-2-苯基乙烯基-3-[2-苯基-2-氧基乙基]咪唑(C20H19N2O);1-苯基乙酰基-2-苯乙烯-3-甲基咪唑(C20H20N2O);1-苯乙基-2-甲基-3-[2-(4-氯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20H20N2O);1-苯甲基-2-甲基-3-正癸基咪唑(C21H23N2);1-(4-甲氧基-苯甲基)-2-甲基-3-[2-(4-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21H23N2O2);1-苯甲基-2-正十一烷基-3-甲基咪唑(C22H35N2);1-苯甲氧基-2-乙基-3-(3,4,5-三甲氧基苯甲基)咪唑(C22H27N2O4);1-苯甲基-2-甲基-3-正十四烷基咪唑(C25H41N2);1-苯甲基-2-正十一烷基-3-戊基咪唑(C26H43N2);1,3-二羟基-2-甲基-4-溴代咪唑(C4H6BrN2O2);1,3-二羟基-2-苯基-4-溴代咪唑(C9H6BrN2O2);1,3-二乙基-4,5-二苯基咪唑(C19H21N2);1,3-二羟基-2-溴-4,5-二甲基咪唑(C5H8BrN2O2);1,3-二甲基-2,4,5-三溴代咪唑(C5H6Br3N2);1,2,3,4,5-甲基咪唑(C8H15N2);α,ω-二甲基溴化物(C10H18N4Br2);α,ω-二丙基溴化物(C11H20N4Br2);α,ω-二丁基溴化物(C12H22N4Br2);α,ω-二己基溴化物(C14H26N4Br2);α,ω-二甲基双((三氟甲基)磺酰基)酰亚胺(C14H18F12S4O8N6);α,ω-二异丙基双((三氟甲基)磺酰基)酰亚胺(C15H20F12S4O8N6);α,ω-二异丁基双((三氟甲基)磺酰基)酰亚胺(C16H22F12S4O8N6);1-丁基-3-甲基苯并三唑(C11H16N3);1-苯甲基-3-甲基苯并三唑(C14H14N3);N,N-二甲基吡咯烷(C6H14N);N-甲基-N-乙基-吡咯烷(C7H16N);N-甲基-N-丙基-吡咯烷(C8H18N);N-甲基-N-丁基-吡咯烷(C9H20N);N-甲基-N-己基-吡咯烷(C11H24N);N-甲基-N-丙基哌啶(C9H20N);1-乙基-2-甲基吡咯(C7H14N);1-丙基-2-甲基吡咯(C8H16N);1-丁基-2-甲基吡咯(C9H18N);正丁基吡啶(C9H14N);4-甲基-N-丁基吡啶(C10H16N);正己基吡啶(C11H18N);正辛基吡啶(C13H22N);正癸基吡啶(C15H26N);正十二烷基吡啶(C17H30N);1-十二烷基-3-甲基吡啶(C18H32N);1-十二烷基-4-甲基吡啶(C18H32N);正十四烷基吡啶(C19H34N);1-十四烷基-3-甲基吡啶(C20H36N);1-十四烷基-4-甲基吡啶(C20H36N);正十六烷基吡啶(C21H38N);1-十六烷基-3-甲基吡啶(C22H40N);1-十六烷基-4-甲基吡啶(C22H40N);正十八烷基吡啶(C23H42N);1-十八烷基-3-甲基吡啶(C24H44N);1-十八烷基-4-甲基吡啶(C24H44N2);正丁基-异喹啉(C13H16N);正己基-异喹啉(C15H20N);正辛基-异喹啉(C17H24N);N-癸基-异喹啉(C19H28N);正十二烷基-异喹啉(C21H32N);N-十四烷基-异喹啉(C23H36N);N-十六烷基-异喹啉(C25H40N);N-十八烷基-异喹啉(C27H44N);4-乙基-2-异丙基-3-丁基-4,5-二氢-噻唑(C12H24NS);4-乙基-2-异丙基-3-十二烷基-4,5-二氢-噻唑(C20H40NS);三甲基锍(C3H9S);三乙基锍(C6H15S);四甲基锍(C8H20S);三丁基锍(C12H27S);四甲铵(tetrarnmoniumethylammonium)(C4H12N);三甲基-乙炔基铵(C5H10N);三甲基乙基铵(C5H14N);三甲基-甲氧基甲基铵(C5H14NO);三甲基-炔丙基铵(C6H12N);三甲基-烯丙基铵(C6H14N);三甲基丙基铵(C6H16N);三甲基-异丙基铵(C6HI6N);二甲基-二乙基铵(C6HI6N);二甲基乙基甲氧基亚甲基铵(C6H16NO);甲氧基亚甲基二甲基乙基铵(C6H16NO);二甲基-乙基-丙基铵(C7H18N);三甲基-丁基铵(C7H18N);三乙基-甲基铵(C7H18N);乙氧基亚甲基-二甲基-乙基铵(C7H18NO);甲氧基乙基-二甲基-乙基铵(C7H18NO);四乙铵(C8H20N);二甲基-乙基-丁基铵(C8H20N);乙氧基乙基-二甲基-乙基铵(C8H20NO);二甲基-丙基-丁基铵(C9H22N);三甲基-己基铵(C9H22N);甲基-乙基-二丙基铵(C9H22N);二乙基-二(异)丙基铵(C10H24N);三甲基-庚基铵(C10H24N);三甲基-辛基铵(C11H26N);三乙基-(2-甲基丁基)铵(C11H26N);四丙基铵(C12H28N);三乙基-己基铵(C12H28N);三乙基-庚基铵(C13H30N);三乙基-辛基铵(C14H32N);二(异)丙基乙基庚基铵(C15H34N);四丁铵(C16H36N);三丁基己基铵(C18H40N);三丁基-庚基铵(C19H42N);三丁基-辛基铵(C20H44N);四戊基铵(C20H44N);四己基铵(C24H52N);三辛基-丙基铵(C27H58N);四庚基铵(C28H60N);三戊基-十四烷基铵(C29H62N);四辛基铵(C32H68N);三己基-十四烷基铵(C32H68N);三(十二烷基)-甲基铵(C37H78N);四癸基铵(C40H84N);[双(丁基-甲基-氨基)-亚甲基]二甲基铵(C13H30N3);[双(丁基-乙基-氨基)-亚甲基]二甲基-铵(C15H34N3);[双(双丁基-氨基)-亚甲基]二甲基-铵(C19H42N3);[双(双己基-氨基)-亚甲基]二甲基-铵(C23H50N3);[双(双辛基-氨基)-亚甲基]二甲基-铵(C27H58N3);四乙基(C4H12P);四乙基亚甲基-1,4,10,13-四氮杂环十七烷(C8H20P);三癸基甲基(C31H66P);三己基-十四烷基(C32H68P);四甲基砷酸(C4H12As);1,1,6,6-四甲基-3-炔-1,6-二氮杂环癸烷二铵(C12H24N2);(z)-1,1,6,6-四甲基-3--烯-1,6-二氮杂环癸烷二铵(C12H26N2);1,1,6,6-四甲基-1,6-二氮杂环癸烷二铵(C12H28N2);N-(2-(((3-羟基丙基)二甲基铵基)甲基)苯甲基)-3-羟基-N,N-二甲基丙基-1-铵(C18H34O2);(1,4),(1,4),(9,12),(9,12)-四(二亚甲基)-6-烯-1,4,9,12-四氮杂环十六烷四铵(C20H38N4);6,8-(1',3'-伸苯基)-(1,4),(1,4),(10,13),(10,13)-四(二亚甲基)-1,4,10,13-四氮杂环十七烷四铵(C24H36N4);6,8-(1',3'-伸苯基)-(1,4),(1,4),(10,13),(10,13)-四(二亚甲基)-1,4,10,13-四氮杂环二十三烷四铵(C30H52N4);四苯基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和四苯基溴化物、双(三氟甲磺酰基)亚胺锂;四丁基甲烷磺酸盐;四丁基四氟硼酸盐;四丁基对甲苯磺酸盐;三己基十四烷基双(2,4,4-三甲基苯基)次膦酸盐;三己基十四烷基溴化物;三己基十四烷基氯化物;三己基十四烷基癸酸盐;三己基十四烷基二氰胺;3-(三苯基磷基)丙烷-1-磺酸盐;3-(三苯基磷基)丙烷-1-磺酸甲苯磺酸盐。

在另一示例中,离子盐是3-(三苯基磷基)丙烷-1-磺酸盐、3-(三苯基磷基)丙烷-1-磺酸甲苯磺酸盐和1-磺酸甲苯磺酸盐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适用于从FRP中回收游离纤维的组合物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种防止离子盐降解或毁坏的保护性化合物。由于适用离子盐的成本可能高,因此抑制或防止离子盐在FRP纤维回收过程期间降解或毁坏是重要的。举例而言,离子盐当暴露于氧化剂(如水)时可能被氧化且降解成不想要的副产物。在一个示例中,保护性化合物在FRP解聚期间将使离子盐的降解和/或分解抑制至少50%,更优选至少80%或至少95%或更多,且最优选至少99%或更多。

至少一种保护性化合物可以是牺牲化合物,相较于一种或多种离子盐,该牺牲化合物优先与水、氧和/或FRP中的其它组分发生反应,由此至少抑制至少一种离子盐的降解。在一个示例中,牺牲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磷化合物、硫化合物及其任何组合,包括相较于至少一种离子盐优先发生氧化的多种有机化合物、磷化合物和硫化合物,如通过与水、氧和/或存在于FRP解聚混合物中的其它氧化剂反应而形成被氧化的有机材料。

在一个示例中,至少一种牺牲化合物将为一种或更多种有机化合物,其包括至少含有碳和氢原子的不带电荷有机分子。这类不带电荷的有机分子的示例包括三苯膦、三烷基膦(其中烷基具有至少四个碳原子)、三苯基甲烷、4-(二甲基氨基)苯基二苯基膦、三苯胺、N-甲基咪唑酮、二苯胺、油胺、二苯硫醚和其组合。

至少一种离子盐与至少一种保护性化合物的组合合起来形成解聚组合物。存在于解聚组合物中的每种成分的量可以从约1wt%到约99wt%广泛变化。由于适用离子盐的成本可能高且由于即使存在少量的离子盐时也会发生令人满意的解聚而释放出游离纤维,因此解聚组合物通常包括约1wt%到约50wt%离子盐和约50wt%到约99wt%的至少一种保护性化合物,或者可选地约1wt%到约10wt%离子盐和约90wt%到约99wt%的至少一种保护性化合物。

FRP解聚在液体解聚组合物存在下发生。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解聚组合物主要由一种或多种保护性化合物组成,因此至少一种保护性化合物的熔点低于且沸点高于FRP/CFRP解聚工艺的处理温度。一般而言,至少一种保护性化合物的熔点不大于约150℃且沸点大于约400℃。在另一示例中,至少一种保护性化合物的熔点不大于约250℃且沸点大于约350℃。

如上文所提及,解聚组合物在适用的处理温度下是“流体”。术语“流体”用于指呈液体或熔融形式的解聚组合物和/或组合物成分。因此,解聚成分在处理温度下可能个别地都是液体,个别地都是熔体或是熔体与液体的组合。

举例而言,离子盐在FRP/CFRP处理温度下是流体(离子液体)。离子盐凭借其熔点不大于约150℃且沸点大于约400℃或更窄地,熔点不大于约300℃且沸点大于约400℃而可以在处理温度下呈离子液体形式。或者,离子盐可溶于一种或多种保护性化合物中,而该等保护性化合物在FRP/CFRP处理温度下又是流体。

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从纤维增强型聚合物中回收纤维。纤维增强型聚合物(“FRP”)是包含至少两种部分:基质材料和增强材料的复合材料,其中增强材料是纤维。增强材料给予FRP强度,同时基质材料粘合增强材料。纤维增强型聚合物包括多种增强材料,如由碳、玻璃、芳族聚酰胺(aramids)、铝、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石墨和这些材料的组合制成的纤维。本公开不受FRP中所用的纤维增强材料的类型限制。

碳纤维增强型聚合物(CFRP)是纤维增强型聚合物材料中的一种,其中增强材料是碳纤维。CFRP还可以包括碳纳米管增强聚合物,其包括碳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并且进一步包括碳纳米管作为基质填充剂。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碳纤维和碳纳米管可以通过回收工艺分别回收。

FRP中所用的基质材料或聚合物可以是已知或已发现适用于制造FRP的任何热固性或热塑性聚合物。基质材料通常是热固性树脂,如环氧树脂,以及热固性或热塑性聚合物,如聚酯、乙烯基酯、酚醛树脂和尼龙树脂。

一个方面是一种回收FRP以回收增强材料纤维和任选地回收填充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FRP与包括至少一种离子盐和至少一种保护性化合物的解聚组合物合并,以使纤维增强型聚合物基质材料至少部分地分解。适用的离子盐和保护性化合物选自上述那些中的一种或更多种。解聚组合物使形成FRP和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的固化树脂的交联断裂且降解,并且使其转化成可溶性或半可溶性材料且使纤维增强物以松散的纤维形式释放出来。

术语“分解”和“解聚”用于指由于FRP与解聚组合物接触而发生的基质材料变化。FRP与解聚组合物在所述温度下接触后,相信解聚组合物中的离子盐使基质材料交联断裂,由此递增地减小聚合物的分子尺寸直到能够将纤维增强物的一部分到全部以游离纤维形式与“分解”或“解聚”的基质材料分离的点。

回收之前,可以减小FRP尺寸。许多FRP(如CFRP)在其用于形成飞行器和汽车的结构元件和主体零件、在其用于体育用品和其用于土木工程时,非常大-大于1英尺×1英尺。因此,为了回收,可能需要将FRP减小到1英尺×1英尺或更小且优选6英寸×6英寸或更小的尺寸,以便能够将所回收的片段与解聚组合物容易地合并于回收容器中,该容器应当小于所回收的FRP)。从而得到可出售的适用游离纤维,其具有1英寸到12英寸的长度,优选地约3英寸到6英寸的长度。

FRP与解聚组合物的组合形成了回收混合物。将回收混合物加热到处理温度,在该处理温度下,至少一种有机化合物被熔融且至少一种离子盐溶解于至少一种有机化合物中。在处理温度下,包括离子盐的解聚组合物呈熔融或液体形式,其能够容易地与FRP接触且使FRP基质材料解聚。具体地说,回收混合物处理温度将在约150℃到约400℃范围内,并且更具体地说,在约300℃到约400℃范围内。回收混合物处理温度通常是解聚组合物熔融或呈液态的温度,其允许组合物渗入FRP中且促进FRP解聚。

能够影响处理温度的一种因素是FRP中使用的聚合物类型。举例来说,汽车工业中所用的FRP采用具有较低平均分子量的较低成本聚合物。这些FRP能被加热到至少150℃的解聚组合物成功地解聚。相比之下,航空工业中所用的FRP,例如航空级CFRP,通常包括具有高平均分子量、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或高交联度的聚合物,其可需要将含有回收混合物的解聚组合物加热到至少325℃的温度以成功地从CFRP中回收到游离纤维。因此,使回收混合物可以呈液态的最低温度可以是至少150℃。

回收混合物应该在处理温度下维持足以使FRP的聚合物基质部分至少部分地分解的时间段,以形成至少部分分解的聚合物和释出的游离纤维。通常,回收混合物在处理温度下保持的时间越长,则FRP解聚越完全。解聚速率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所选离子盐、所选保护性化合物、所分解的基质材料类型和处理温度中的一种或多种。足以使FRP的聚合物基质部分至少部分分解以形成至少部分分解的聚合物且释出游离纤维的时间段可以是至少5分钟并且至多3小时或更长。在一个替代方案中,混合物在高温下保持的足够时间段是至少5分钟并且至多120分钟。

解聚工艺可以在空气中或在不含氧气的氛围或惰性氛围中进行。使用不含氧气的氛围或惰性氛围可以减少离子盐通过氧化发生的分解。

在FRP/CFRP聚合物基质至少部分地分解之后的任何时间,从回收混合物中分离出游离纤维。可以趁回收混合物处于升高的温度时、趁回收混合物冷却时,或在回收混合物冷却到约室温(68°F)或低于室温之后分离出游离纤维。“游离纤维”是由于FRP与解聚组合物接触而脱离FRP的那些纤维。

游离纤维可以包括残余已分解聚合物。因此,在从回收混合物中分离出游离纤维之后,可以用洗涤溶剂洗涤游离纤维一次或更多次以去除与游离纤维结合的至少一些到全部残余已分解聚合物。洗涤溶剂可以是已分解聚合物可溶于其中或可以其它方式使残余已分解聚合物从游离纤维去除的任何液体或溶液。适用的洗涤溶剂示例包括丙酮、四氢呋喃、乙酸乙酯、甲苯、甲醇、乙醇、丙醇、异丙基醇、正丁醇、叔丁醇、甲基叔丁基醚和其相容混合物。

在一个示例中,趁回收混合物处于升高的温度时,从回收混合物中分离出游离纤维,得到含有解聚组合物和保护性化合物的部分消耗的回收混合物。然后可以将第二块FRP放入部分消耗的回收混合物中以形成第二回收混合物。将第二FRP与回收混合物合并(随后对第二块FRP重复进行解聚工艺)之前或之后,可以任选地将新鲜解聚组合物或个别解聚组合物成分添加到部分消耗的解聚组合物中。

部分消耗的解聚组合物可以在添加或不添加新鲜解聚组合物、离子盐和\或保护性化合物的情况下使用多次,以使多个FRP相继解聚。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已分解聚合物可在解聚组合物中积累,致使其消耗且在分解基质聚合物方面失去其有效性。当此发生时,可以处置消耗的解聚组合物且用新鲜的解聚组合物恢复工艺。

一种或更多种离子盐可能非常昂贵。因此,在处置消耗的解聚组合物之前,可以从该组合物中回收离子盐以便再利用。另外或在替代方案中,可以从消耗的解聚组合物中回收有机组合物且再使用。

在仍另一示例中,可以将含有回收混合物和游离纤维的至少部分消耗的解聚组合物与洗涤溶剂合并而得到洗涤产物,随后从回收混合物中分离出游离纤维。游离纤维可以在洗涤产物中保留足以从游离纤维至少部分去除残余聚合物的时间段(例如约5分钟到约20分钟)。然后从洗涤产物中分离出游离纤维。已分离的游离纤维可以任选地用如上文所述的洗涤溶剂洗涤一次或多次以去除额外的残余聚合物。通过加热洗涤产物到足以使洗涤溶剂挥发的温度,可以任选地从洗涤产物中回收洗涤溶剂。已回收的洗涤溶剂可以再使用,而剩余的已回收非挥发性解聚组合物(包括已分解聚合物)可以单独地再使用。

在仍另一示例中,通过将至少部分消耗的回收混合物与已分解聚合物溶剂混合而从部分消耗的回收混合物中分离出已分解聚合物。已分解聚合物溶剂是已分解聚合物可溶于其中且解聚组合物组分部分到完全不溶于其中的溶剂。已分解聚合物溶剂的示例包括酮类、烯烃、卤烷烃和醚类中的一种或多种,且更窄地,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更多种:甲基乙基酮、甲基戊基酮、四氢呋喃(THF)、二乙醚、二氯甲烷、丙酮、氯仿、甲苯和其相容混合物。

在又另一示例中,使用分解聚合物沉淀剂从至少部分消耗的回收混合物中或从洗涤产物中萃取已分解聚合物。分解聚合物沉淀剂选择性地使已分解聚合物沉淀而不使解聚组合物组分沉淀。适用的已分解聚合物沉淀剂的示例包括烷烃、烯烃和醚类并且更优选己烷、辛烷、甲苯、二甲苯、苯、二苯醚和其相容组合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FRP可以包括除纤维之外的添加剂,如惰性填料。惰性填料的示例包括碳纳米管、二氧化硅颗粒、PTFE颗粒、氮化硼、二氧化钛和其它已知FRP填料。FRP填料的成本较高,因此使得其回收在经济上可行。如同增强材料,填充剂呈惰性且可以利用上述方法从FRP中回收。

回收混合物中所用的解聚组合物成分可以具有多种来源。离子盐和有机化合物成分中的每一种可以是新鲜的(未使用的)。或者,其可以采取至少部分消耗的包括已分解聚合物的解聚组合物形式。解聚组合物也可以是解聚组合物组分与至少部分消耗的回收混合物中所发现的已分解聚合物分离的产物。此外,通过前一次FRP解聚使用可以回收到回收混合物中所用的解聚组合物的至少一部分到全部。

实施例

实施例1

将5g PPh4-TFSI(四苯基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加热到350℃且与一块1cm2的5层片厚CFRP合并。10分钟之后,从混合物中回收游离碳纤维。已回收的碳纤维作为黑色和蓝色纤维获得且回收的纤维上存在极少的聚合物残余物。使离子液体再结晶且在相同条件下用于处理另一块1cm2的5层片厚CFRP,再次从混合物中回收游离纤维。

然后使用5g新鲜PPh4-TFSI、使用一块1cm2的16层片厚CFRP重复进行实验。从16层片厚CFRP中回收的游离纤维包括一些残余树脂颗粒。这些实验证明离子液体与树脂质量的精确比率并非关键。

对加热之前及之后的PPh4-TFSI与CFRP进行31P NMR以观察材料的变化。一些离子液体在CFRP存在时降解。当加热期间不存在CFRP时,PPh4-TFSI无变化。当PPh4-TFSI与CFRP在350℃反应10分钟时,2wt%的离子液体因转化成三苯膦氧化物和其它副产物而损失。

由于解聚是在惰性气体下进行,因此这些结果表示PPh4-TFSI氧化材料必须来自受热的CFRP。由于离子液体成本为约$2/g,因此离子液体在每次过程迭代时的此损失会使所回收碳纤维的成本升高到约$20/lb且潜在地使工艺在经济上不可行。

实施例2

在此实施例中探究固化树脂分解机制以了解离子液体是否是热传递流体或在化学上是否涉及CFRP中的固化树脂分解。沸点高于工艺温度的化学类似材料与一块5层片厚的CFRP一起在350℃加热10分钟。就使纤维从CFRP中释出而言,没有一种液体表现得与PPh4-TFSI一样好。下表1显示了PPh4-TFSI促进CFRP中的固化树脂分解。数据还显示,在处理温度下呈液态的离子盐胜过其它高温稳定性流体。

表1

表1中的数据表明PPh4-TFSI离子液体在分解CFRP树脂方面的作用超过热传递流体,因为其可以与CFRP中的树脂发生反应或类似于催化剂的作用加快CFRP断裂。热传递流体(如三苯基甲烷或三苯基甲醇)不产生任何游离纤维。

实施例3

为了进一步探究PPh4-TFSI是否是用于固化树脂解聚的反应物或催化剂,使离子液体在表1的其它有机材料中20:1(有机物:PPh4-TFSI)稀释。催化剂或反应物在较低水平仍发挥作用,但是如果离子液体只是使环氧树脂溶胀和溶解的溶剂,则我们预计碳纤维回收会由于在较少溶剂化材料中稀释而失败。表2表明1)离子液体仍以稀释形式解聚CFRP和2)其它有机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必须均有效分解CFRP以支持该工艺。图1中显示了PPh3当与PPh4-TFSI合并时引起解聚的功效,这是在处理之后部分分层的16层片厚CFRP层之前和之后照片。分层开口允许离子液体更容易深度渗入CFRP中。如果使用不能分解CFRP的有机材料,如三苯基甲醇,则稀释的离子液体单独不会引起碳纤维回收。因此,离子盐在液化时不仅仅充当溶剂,原因是在适当条件下,其以稀释形式引起碳纤维回收。

表2.在与经有机化合物稀释的PPh4-TFSI一起加热后观察到的CFRP分解

在所有情况下,均使用一块1cm2CFRP与5g的离子液体+有机化合物。使用5层片CFRP时,树脂:(离子液体+有机化合物)重量比是0.06:5,且使用16层片CFRP时,树脂:(离子液+有机化合物)比是0.17:5。5层片和16层片CFRP与5wt%PPh4-TFSI+95wt%三苯膦之间的反应引起解聚。

图2A是表面有极少残余物的碳纤维,其在5层片厚CFRP与5wt%PPh4-TFSI+95wt%PPh3在350℃加热10分钟之后回收而得。图2B是具有一些残余物的碳纤维,其在16层片厚CFRP与5wt%PPh4-TFSI+95wt%PPh3在350℃加热10分钟之后回收而得。注意所有实验中均使用一块1cm2的CFRP和5g PPh4-TFSI+PPh3。

实施例4

为了进一步了解离子液体特性在分解CFRP方面的作用,对使用和不使用离子液体的CFRP以及从预浸材料中萃取的再次使用和不使用离子液体的固化树脂样品进行一系列DSC操作。结果展示于图3中。

在不使用离子液体的情况下,单独的CFRP树脂在约40分钟时展示了吸热(负)特征,随后为在62分钟时发生的放热方向(正)阶段(约350℃)。在350℃保持期间,存在一系列的小放热方向特征。在使用离子液体的情况下,定性观察到相同特征。10分钟和20分钟时的陡峭特征分别来自离子液体中所吸附的水和其熔化。最值得注意的差异是,62分钟时的放热阶段和350℃时的特征在使用离子液体的情况下较大。固化树脂(底图)进一步放大展示出类似、但放热特征(在62分钟时且在350℃保持期间)增强的结果。这些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并未开始与CFRP树脂发生新反应,而是促进树脂热解的反应特征且因此在促进CFRP解聚方面表现得如同催化剂。

实施例5

对加热之前及之后的PPh4-TFSI和/或PPh3与CFRP进行31P NMR以观察材料的变化。这些材料中的1-3wt%在CFRP存在时降解,但如果其单独加热,则PPh4-TFSI和PPh3不变。

PPh4-TFSI与CFRP在350℃反应10分钟且失去1-2wt%的离子液体,其转化成三苯膦氧化物和其它产物。然而,当5wt%PPh4-TFSI+95wt%PPh3与CFRP在350℃反应10分钟时,离子液体的量不变,但2.7%的PPh3主要转化成三苯膦氧化物和一些其它副产物。PPh3的氧化稳定性小于PPh4-TFSI,因此,在与CFRP反应期间似乎已优先分解。由于反应在惰性气体下发生,因此氧化材料来源必须来自受热的CFRP。CFRP含有~0.5wt%水且这是最可能的氧化材料。因此,我们预计在FRP分解期间,通过离子盐或有机化合物的氧化,CFRP中的水会产生一些损耗。

由于PPh4-TFSI在与有机材料合并时基本上不消耗,因此其可以再使用而不需要添加新鲜离子盐。此消耗缺乏进一步表明离子盐自身不是反应物。通过将离子盐与牺牲有机化合物(如三苯膦)合并,使离子液体得到保存,其显著地降低工艺成本。

实施例6

执行CFRP解聚之后产生残余游离碳纤维的若干工艺。图4展示了在使用丙酮和甲醇进行5分钟声波处理之前(图4左侧)和之后(图4右侧)的经离子液处理的从预浸材料中萃取的纤维。在离子液体中执行解聚过程之后,纤维表面上仍存在微粒残余物。随后声波处理之后,纤维干净了。因此,如果离子液体回收只使纤维从树脂中释放,则声波处理可以产生干净的纤维供随后使用。

另外,在离子液体中处理之前及之后,检查从预浸材料中萃取的纤维的横截面,且在此因离子液体而似乎未发生直径变化。因此,该方法似乎未损伤、蚀刻或溶胀纤维。

实施例7

这个实施例描述PPh4-TFSI的合成和其随后测试。四苯基溴化物(PPh4-Br)、双(三氟甲烷磺酰基)亚胺锂(Li-TFSI)、三苯膦钾(K-TFSI)、三苯基甲烷和三苯基甲醇购自奥德里奇(Aldrich)。将5、16和32层片厚CFRP片材切成1cm×1cm试片。

通过将等摩尔量的PPh4-Br和K-TFSI溶解于接近沸腾的热水中来合成PPh4-TFSI。溶解之后,将溶液合并以产生即使在热水中也不溶的PPh4-TFSI离子液体,和可溶于水中的副产物KBr。用过量水洗涤PPh4-TFSI以去除所有痕量的KBr且然后通过溶解于甲醇中而再结晶,随后通过添加水而沉淀。PPh4-TFSI产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所合成PPh4-TFSI的DSC迹线在134.98℃展示单一陡峭的熔融过渡,其符合已接受的数值。初始合成之后,使用Li-TFSI而非K-TFSI执行第二类似程序且DSC迹线指示产物是PPh4-TFSI。

接着,使用Li-TFSI将合成放大到约50克规模。无再结晶和再结晶之后的PPh4-TFSI的DSC迹线说明在~100℃具有过渡且具有~132℃的稍微较低熔点的小杂质相。虽然不像小规模合成那样非常得纯,但是在50克规模下获得良好品质PPh4-TFSI产物且合成程序似乎能放大到大得多的量且在所有情况下以97%产率产生离子盐。

另外,本公开包含根据以下各项的示例:

1.一种从纤维增强型聚合物中回收游离纤维的方法,包含:

将纤维增强型聚合物与包含离子盐和防止所述离子盐降解的保护性化合物的解聚组合物混合,以形成回收混合物;和

将所述回收混合物加热到处理温度,在所述处理温度下,所述至少一种有机化合物熔融,且在所述处理温度下,所述至少一种离子盐溶解于所述至少一种有机化合物中,和使所述回收混合物在所述处理温度下维持足以使所述纤维增强型聚合物的一部分至少部分地解聚的时间段,以产生游离纤维和已分解聚合物。

2.根据第1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离子盐在所述解聚组合物中、在低于200℃的温度下是液体。

3.根据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离子盐含有C、H、N或P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第1项到第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离子盐包括离子、铵离子、六氟磷酸盐离子、咪唑离子、吡咯烷离子、吡啶离子、酰亚胺离子、磺酸盐离子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TFSI)离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第1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离子盐包括离子。

6.根据第1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离子盐包括至少一个苯基。

7.根据第1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离子盐是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3-[2-(4-硝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2H14N3O2);3-[2-(3-氯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2H12ClN2O);3-[2-(4-氯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2H12ClN2O);1-乙氧基-3-[4-硝基苯甲基]咪唑(C12H14N3O3);1-甲氧基-3-[2-(4-氯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2H12ClN2O2);3-[2-(4-硝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2H12NO3);1-乙烯氧基-3-[2,4-二氯苯甲基]咪唑(C12H11Cl2N2O);1-乙氧基-3-[2,4-二氯苯甲基]咪唑(C12H13Cl2N2O);3-[2-(3,4-二氯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2H11Cl2N2O);1-氢肉桂酰基-3-甲基咪唑(C13H17N2);1-壬基-3-甲基咪唑(C13H25N2);1-辛基-3-乙基咪唑(C13H25N2);1,3-二-(1-丁氧基甲基)咪唑(C13H25N2O2);1-甲基-3-(2-氧代-2-邻甲苯基-乙基)-咪唑(C13H15N2O);1-(4-甲氧基丁基)-3-甲基咪唑(C9H17N2O);1-[2-(2-甲氧基乙氧基)乙基]-3-甲基咪唑(C9H17N2O2);1,3-二苯甲基咪唑(C10H10N2);1-己基-3-甲基咪唑(C10H19N2);1-[2-苯基-2-氧基乙基]-3-甲基咪唑(C10H11N2O);1-(3-氰基-丙基)-3-(2-氰基-乙基)咪唑(C10H13N4);1-(2-呋喃-2-基-2-氧代-乙基)-3-甲基咪唑(C10H11N2O2);1-羟基-3-[2,4-二氯苯甲基]咪唑(C10H9Cl2N2O);1-苯甲基-3-甲基咪唑(C11H13N2);1-苯甲基-3-甲基咪唑(C11H13N2);1-庚基-3-甲基咪唑(C11H21N2);1-己基-3-乙基咪唑(C11H21N2);1,3-二丁基咪唑(C11H21N2);1-(4-甲氧基苯基)-3-甲基咪唑(C11H13ON2);苯乙基-3-甲基咪唑(C12H15N2);1-甲基-3-(3-甲基-苯甲基)-咪唑(C12H15N2);1-甲基-3-(2-甲基-苯甲基)-咪唑(C12H15N2);3-[2-(4-溴-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2H12BrN2O);1-辛基-3-甲基咪唑(C12H23N2);苯基乙酰基-3-丙基咪唑(C12H15N2O);庚氧基甲基-3-甲基咪唑(C12H23N2O);3-[2-(2-氟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2H12FN2O);1-(1-丙氧基甲基)-3-(1-丁氧基甲基)咪唑(C12H23N2O2);3-(4-氰基-苯甲酰基)-1-甲基咪唑(C13H12N3O);3-[2-(4-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3H15N2O2);3-[2-(2-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3H15N2O2);1-乙氧基-3-[2-(4-氯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3H14ClN2O2);1-羟基-3-(3,4,5-三甲氧基苯甲基)咪唑(C13H17N2O4);1-乙基-3-[2-(4-溴-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3H14BrN2O);1-甲基-3-[2,6-(S)-二甲基辛烯-2-基]咪唑(C14H25N2);1-辛基-3-丙基咪唑(C14H27N2);1-癸基-3-甲基咪唑(C14H27N2);3-[2-(1,2-二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4H17N2O);3-(1,1-二甲基-2-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4H17N2O);3-[2-(3,5-二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4H17N2O3);3-[2-(3,4-二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4H17N2O);1-(1-壬氧基甲基)-3-甲基咪唑(C14H27N2O);3-[2-(3-乙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4H17N2O2);3-[2-(4-乙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4H17N2O2);1-(1-戊氧基甲基)-3-丁氧基甲基咪唑(C14H17N2O2);1-戊基-3-苯甲基咪唑(C15H21N2);1-(1-己氧基甲基)-3-(1-丁氧基甲基)咪唑(C15H29N2O2);1-十一烷基-3-甲基咪唑(C15H29N2);1-(1-癸氧基甲基)-3-甲基咪唑(C15H29N2O);3-[2-(3-丙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5H19N2O2);3-[2-(3-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异丙基咪唑(C15H19N2O2);3-[2-(2,4,6-三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5H19N2O2);3-[2-α-萘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6H15N2O);1-(1-庚氧基甲基)-3-(1-丁氧基甲基)咪唑基)咪唑(C16H31N2O2);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C16H31N2);1-(1-十一烷氧基甲基)-3-甲基咪唑(C16H31N2O);1-(2,2-二甲基丙酰氧基)-3-[2-(4-氯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6H18ClN2O3);1-(1-十二烷氧基甲基)-3-甲基咪唑(C17H33N2O);1-十三烷基-3-甲基咪唑(C17H33N2);1-苯甲氧基-3-(2,4-二氯苯甲基)咪唑(C17H15Cl2N2O);1-(4-苯甲酰基-苯甲基)-3-甲基-咪唑(C18H17N2O);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C18H35N2);3-[2-(3-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苯基咪唑(C18H17N2O2);1-(1-壬氧基甲基)-3-(1-丁氧基甲基)咪唑(C18H35N2O2);1-(2-苯基乙氧基)-3-(2,5-二氯苯甲基)咪唑(C18H17Cl2N2O);1-[2,4-二氯苯基甲氧基]-3-[2-(4-氯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8H14Cl3N2O);1-十五烷基-3-甲基咪唑(C19H37N2);1-苯氧基-3-[2-(4-二甲基氨基-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9H20N3O2);1-(1-癸氧基甲基)-3-(1-丁氧基甲基)咪唑(C19H37N2O2);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C20H39N2);1-(1-癸氧基甲基)-3-己基咪唑(C20H39N2O);1-(1-十一烷氧基甲基)-3-(1-丁氧基甲基)咪唑(C20H39N2O);1-(1-十一烷氧基甲基)-3-己基咪唑(C21H41N2O);1-十八烷基-3-甲基咪唑(C22H43N2);1-二十烷基-3-甲基咪唑(C24H47N2);1-(2-(2-(2-(2-(2-(2-(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3-乙基咪唑(C25H45O9N2);PEO咪唑聚合物;3-二羟基-2-溴代咪唑(C3H4BrN2O2);1,3-二甲基-5-氯代咪唑(C5H8ClN);2,4,5-三甲基咪唑(C6H11N2);1,2,3-三甲基咪唑(C6H11N2);1,3-二甲基-硫氮咪唑(C6H8N3S);1,2-二甲基-3-乙基咪唑(C7H13N2);1-乙基-3,5-二甲基咪唑(C7H13N2);1-乙基-2,3-二甲基咪唑(C7H13N2);1,3-二甲基-4-甲基咪唑(C8H15N2);1,2-甲基-3-丙基咪唑(C8H15N2);1,2-乙基-3-甲基咪唑(C8H15N2);1-丙基-2,3-二甲基咪唑(C8H15N2);1-丁基-2,3-二甲基咪唑(C9H17N2);3-丁基-1,5-二甲基咪唑(C9H17N2);1,3-二甲基-2-苯基咪唑(C11H13N2);1-苯甲基-2-甲基-3-丙基(C13H19N2);1-辛基-2,3-二甲基咪唑(C13H25N2);1,3-二丙基-2-异丁基咪唑(C13H25N2);1-甲基-3-(2-苯基-2-氧代乙基)-5-甲氧基咪唑(C13H15N2O2);1,2-二甲基-3-苯基乙酰基(p-Cl)咪唑(C13H14ClN2O);1-羟基-2-乙基-3-[2-(4-氯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3H14CIN2O);1-苯甲基-2-甲基-3-丁基咪唑(C14H21N2);1-苯甲基-2-甲基-3-(3-甲基)丙基咪唑(C14H21N2);1-苯甲基-2-甲基-3-戊基咪唑(C15H23N2);1-癸基-2,3-二甲基咪唑(C15H29N2);1-甲基-2-正庚基-3-苯甲基咪唑(C18H27N2);1-甲基-2-(2,2-二甲基-1-亚甲基-丙基)-3-(2-苯基-2-氧基乙基)咪唑(C18H23N2O);1-(2,2-二甲基丙酰氧基)-2-乙基-3-[2-(4-氯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8H22ClN2O3);1,3-二-[4-硝基苯甲氧基]-2-甲基咪唑(C18H17N4O6);1,3-二-[4-溴代苯甲氧基]-2-甲基咪唑(C18H17Br2N2O2);1-苯基-2-甲基-3-[2-(4-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9H19N2O);1-苯甲基-2-(2-苯基-2-氧代乙基)-3-甲基咪唑(C19H19N2O);1,3-二苯甲基-4-(2-羟基乙基)咪唑(C19H21N2O);1-苯甲基-2-甲基-3-3-[2-(4-氯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9H18ClN2O);1-苯氧基-2-乙基-3-[2-(4-氯苯基)-cf2-氧代乙基]咪唑(C19H18ClN2O2);1,2-二甲基-3-[2-(4-硝基-苯甲酸)-苯甲基]咪唑(C19H18N3O4);1,3-二-(2.6-二氯苯甲氧基)-2-乙基咪唑(C19H17Cl4N2O2);1,3-二-(2,4-二氯苯甲氧基)-2-乙基咪唑(C19H17Cl4N2O2);1,3-二-[4-溴代苯甲氧基]-2-乙基咪唑(C19H19Br2N2O2);1-甲基-2-正壬基-3-苯甲基咪唑(C20H31N2);1-甲基-2-苯基乙烯基-3-[2-苯基-2-氧基乙基]咪唑(C20H19N2O);1-苯基乙酰基-2-苯乙烯-3-甲基咪唑(C20H20N2O);1-苯乙基-2-甲基-3-[2-(4-氯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20H20N2O);1-苯甲基-2-甲基-3-正癸基咪唑(C21H23N2);1-(4-甲氧基-苯甲基)-2-甲基-3-[2-(4-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21H23N2O2);1-苯甲基-2-正十一烷基-3-甲基咪唑(C22H35N2);1-苯甲氧基-2-乙基-3-(3,4,5-三甲氧基苯甲基)咪唑(C22H27N2O4);1-苯甲基-2-甲基-3-正十四烷基咪唑(C25H41N2);1-苯甲基-2-正十一烷基-3-戊基咪唑(C26H43N2);1,3-二羟基-2-甲基-4-溴代咪唑(C4H6BrN2O2);1,3-二羟基-2-苯基-4-溴代咪唑(C9H6BrN2O2);1,3-二乙基-4,5-二苯基咪唑(C19H21N2);1,3-二羟基-2-溴-4,5-二甲基咪唑(C5H8BrN2O2);1,3-二甲基-2,4,5-三溴代咪唑(C5H6Br3N2);1,2,3,4,5-甲基咪唑(C8H15N2);α,ω-二甲基溴化物(C10H18N4Br2);α,ω-二丙基溴化物(C11H20N4Br2);α,ω-二丁基溴化物(C12H22N4Br2);α,ω-二己基溴化物(C14H26N4Br2);α,ω-二甲基双((三氟甲基)磺酰基)酰亚胺(C14H18F12S4O8N6);α,ω-二异丙基双((三氟甲基)磺酰基)酰亚胺(C15H20F12S4O8N6);α,ω-二异丁基双((三氟甲基)磺酰基)酰亚胺(C16H22F12S4O8N6);1-丁基-3-甲基苯并三唑(C11H16N3);1-苯甲基-3-甲基苯并三唑(C14H14N3);N,N-二甲基吡咯烷(C6H14N);N-甲基-N-乙基-吡咯烷(C7H16N);N-甲基-N-丙基-吡咯烷(C8H18N);N-甲基-N-丁基-吡咯烷(C9H20N);N-甲基-N-己基-吡咯烷(C11H24N);N-甲基-N-丙基哌啶(C9H20N);1-乙基-2-甲基吡咯(C7H14N);1-丙基-2-甲基吡咯(C8H16N);1-丁基-2-甲基吡咯(C9H18N);正丁基吡啶(C9H14N);4-甲基-N-丁基吡啶(C10H16N);正己基吡啶(C11H18N);正辛基吡啶(C13H22N);正癸基吡啶(C15H26N);正十二烷基吡啶(C17H30N);1-十二烷基-3-甲基吡啶(C18H32N);1-十二烷基-4-甲基吡啶(C18H32N);正十四烷基吡啶(C19H34N);1-十四烷基-3-甲基吡啶(C20H36N);1-十四烷基-4-甲基吡啶(C20H36N);正十六烷基吡啶(C21H38N);1-十六烷基-3-甲基吡啶(C22H40N);1-十六烷基-4-甲基吡啶(C22H40N);正十八烷基吡啶(C23H42N);1-十八烷基-3-甲基吡啶(C24H44N);1-十八烷基-4-甲基吡啶(C24H44N2);正丁基-异喹啉(C13H16N);正己基-异喹啉(C15H20N);正辛基-异喹啉(C17H24N);N-癸基-异喹啉(C19H28N);正十二烷基-异喹啉(C21H32N);N-十四烷基-异喹啉(C23H36N);N-十六烷基-异喹啉(C25H40N);N-十八烷基-异喹啉(C27H44N);4-乙基-2-异丙基-3-丁基-4,5-二氢-噻唑(C12H24NS);4-乙基-2-异丙基-3-十二烷基-4,5-二氢-噻唑(C20H40NS);三甲基锍(C3H9S);三乙基锍(C6H15S);四甲基锍(C8H20S);三丁基锍(C12H27S);四甲铵(C4H12N);三甲基-乙炔基铵(C5H10N);三甲基乙基铵(C5H14N);三甲基-甲氧基甲基铵(C5H14NO);三甲基-炔丙基铵(C6H12N);三甲基-烯丙基铵(C6H14N);三甲基丙基铵(C6H16N);三甲基-异丙基铵(C6HI6N);二甲基-二乙基铵(C6HI6N);二甲基乙基甲氧基亚甲基铵(C6H16NO);甲氧基亚甲基二甲基乙基铵(C6H16NO);二甲基-乙基-丙基铵(C7H18N);三甲基-丁基铵(C7H18N);三乙基-甲基铵(C7H18N);乙氧基亚甲基-二甲基-乙基铵(C7H18NO);甲氧基乙基-二甲基-乙基铵(C7H18NO);四乙铵(C8H20N);二甲基-乙基-丁基铵(C8H20N);乙氧基乙基-二甲基-乙基铵(C8H20NO);二甲基-丙基-丁基铵(C9H22N);三甲基-己基铵(C9H22N);甲基-乙基-二丙基铵(C9H22N);二乙基-二(异)丙基铵(C10H24N);三甲基-庚基铵(C10H24N);三甲基-辛基铵(C11H26N);三乙基-(2-甲基丁基)铵(C11H26N);四丙基铵(C12H28N);三乙基-己基铵(C12H28N);三乙基-庚基铵(C13H30N);三乙基-辛基铵(C14H32N);二(异)丙基乙基庚基铵(C15H34N);四丁铵(C16H36N);三丁基己基铵(C18H40N);三丁基-庚基铵(C19H42N);三丁基-辛基铵(C20H44N);四戊基铵(C20H44N);四己基铵(C24H52N);三辛基-丙基铵(C27H58N);四庚基铵(C28H60N);三戊基-十四烷基铵(C29H62N);四辛基铵(C32H68N);三己基-十四烷基铵(C32H68N);三(十二烷基)-甲基铵(C37H78N);四癸基铵(C40H84N);[双(丁基-甲基-氨基)-亚甲基]二甲基铵(C13H30N3);[双(丁基-乙基-氨基)-亚甲基]二甲基-铵(C15H34N3);[双(双丁基-氨基)-亚甲基]二甲基-铵(C19H42N3);[双(双己基-氨基)-亚甲基]二甲基-铵(C23H50N3);[双(双辛基-氨基)-亚甲基]二甲基-铵(C27H58N3);四乙基(C4H12P);四乙基亚甲基-1,4,10,13-四氮杂环十七烷(C8H20P);三癸基甲基(C31H66P);三己基-十四烷基(C32H68P);四甲基砷酸(C4H12As);1,1,6,6-四甲基-3-炔-1,6-二氮杂环癸烷二铵(C12H24N2);(z)-1,1,6,6-四甲基-3--烯-1,6-二氮杂环癸烷二铵(C12H26N2);1,1,6,6-四甲基-1,6-二氮杂环癸烷二铵(C12H28N2);N-(2-(((3-羟基丙基)二甲基铵基)甲基)苯甲基)-3-羟基-N,N-二甲基丙基-1-铵(C18H34O2);(1,4),(1,4),(9,12),(9,12)-四(二亚甲基)-6-烯-1,4,9,12-四氮杂环十六烷四铵(C20H38N4);6,8-(1',3'-伸苯基)-(1,4),(1,4),(10,13),(10,13)-四(二亚甲基)-1,4,10,13-四氮杂环十七烷四铵(C24H36N4);6,8-(1',3'-伸苯基)-(1,4),(1,4),(10,13),(10,13)-四(二亚甲基)-1,4,10,13-四氮杂环二十三烷四铵(C30H52N4);四苯基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和四苯基溴化物、双(三氟甲磺酰基)亚胺锂;四丁基甲烷磺酸盐;四丁基四氟硼酸盐;四丁基对甲苯磺酸盐;三己基十四烷基双(2,4,4-三甲基苯基)次膦酸盐;三己基十四烷基溴化物;三己基十四烷基氯化物;三己基十四烷基癸酸盐;三己基十四烷基二氰胺;3-(三苯基磷基)丙烷-1-磺酸盐;和3-(三苯基磷基)丙烷-1-磺酸甲苯磺酸盐。

8.根据第1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离子盐是以下中的一种或更多种:3-(三苯基磷基)丙烷-1-磺酸盐、3-(三苯基磷基)丙烷-1-磺酸甲苯磺酸盐和1-磺酸甲苯磺酸盐。

9.根据第1项到第8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保护性化合物与水或氧反应而形成氧化化合物。

10.根据第1项到第9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保护性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磷化合物、硫化合物和其任何组合。

11.根据第10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保护性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其选自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三苯膦、三烷基膦,其中所述烷基具有至少四个碳原子、三苯基甲烷、4-(二甲基氨基)苯基二苯基膦、三苯胺、N-甲基咪唑酮、二苯胺、油胺和二苯硫醚。

12.根据第1项到第11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离子盐存在于所述解聚组合物中的量在约1wt%到约99wt%范围内且所述至少一种保护性化合物存在于所述解聚组合物中的量在约1wt%到约99wt%范围内。

13.根据第1项到第11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解聚组合物包括约1wt%到约50wt%离子盐和约50wt%到约99wt%的所述至少一种保护性化合物。

14.根据第1项到第11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解聚组合物包括约1wt%到约10wt%离子盐和约90wt%到约99wt%的所述至少一种保护性化合物。

15.根据第1项到第1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回收混合物在所述处理温度下加热所述时间段之后,从所述回收混合物中分离出游离纤维,留下部分消耗的回收液体,该回收液体包括离子盐、有机化合物和已分解聚合物。

16.根据第15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分离的游离纤维用溶剂洗涤。

17.根据第15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游离纤维从所述回收混合物中分离之后,将所述部分消耗的回收液体与洗涤溶剂合并以去除所述已分解聚合物,从而形成经提纯的回收混合物。

18.根据第17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洗涤溶剂是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丙酮、四氢呋喃、乙酸乙酯、甲苯、甲醇、乙醇、丙醇、异丙基醇、正丁醇、叔丁醇、甲基叔丁基醚和其相容混合物。

19.根据第15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回收混合物包括经提纯的回收混合物。

20.根据第1项到第19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处理温度在约150℃到约400℃范围内。

21.根据第1项到第19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处理温度在约300℃到约400℃范围内。

22.根据第1项到第21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足以使所述纤维增强型聚合物的一部分至少部分地解聚以产生游离纤维和已分解聚合物的所述时间段是约5分钟到约120分钟。

23.根据第1项到第22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回收混合物在所述处理温度下、在不含氧的气氛下维持。

24.根据第1项到第2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纤维增强型聚合物是碳纤维增强型聚合物。

25.一种解聚组合物,其包含离子盐和防止所述离子盐降解的保护性化合物以形成回收混合物,其中所述混合物具有所述至少一种保护性化合物和所述离子盐各自为流体的温度。

26.根据第25项所述的解聚组合物,其中所述离子盐含有C、H、N或P中的至少一种。

27.根据第25项或第26项所述的解聚组合物,其中所述离子盐包括离子、铵离子、六氟磷酸盐离子、咪唑离子、吡咯烷离子、吡啶离子、酰亚胺离子、磺酸盐离子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TFSI)离子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28.根据第27项所述的解聚组合物,其中所述离子盐包括离子。

29.根据第25项所述的解聚组合物,其中所述离子盐包括至少一个苯基。

30.根据第25项所述的解聚组合物,其中所述离子盐是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3-[2-(4-硝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2H14N3O2);3-[2-(3-氯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2H12ClN2O);3-[2-(4-氯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2H12ClN2O);1-乙氧基-3-[4-硝基苯甲基]咪唑(C12H14N3O3);1-甲氧基-3-[2-(4-氯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2H12ClN2O2);3-[2-(4-硝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2H12NO3);1-乙烯氧基-3-[2,4-二氯苯甲基]咪唑(C12H11Cl2N2O);1-乙氧基-3-[2,4-二氯苯甲基]咪唑(C12H13Cl2N2O);3-[2-(3,4-二氯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2H11Cl2N2O);1-氢肉桂酰基-3-甲基咪唑(C13H17N2);1-壬基-3-甲基咪唑(C13H25N2);1-辛基-3-乙基咪唑(C13H25N2);1,3-二-(1-丁氧基甲基)咪唑(C13H25N2O2);1-甲基-3-(2-氧代-2-邻甲苯基-乙基)-咪唑(C13H15N2O);1-(4-甲氧基丁基)-3-甲基咪唑(C9H17N2O);1-[2-(2-甲氧基乙氧基)乙基]-3-甲基咪唑(C9H17N2O2);1,3-二苯甲基咪唑(C10H10N2);1-己基-3-甲基咪唑(C10H19N2);1-[2-苯基-2-氧基乙基]-3-甲基咪唑(C10H11N2O);1-(3-氰基-丙基)-3-(2-氰基-乙基)咪唑(C10H13N4);1-(2-呋喃-2-基-2-氧代-乙基)-3-甲基咪唑(C10H11N2O2);1-羟基-3-[2,4-二氯苯甲基]咪唑(C10H9Cl2N2O);1-苯甲基-3-甲基咪唑(C11H13N2);1-苯甲基-3-甲基咪唑(C11H13N2);1-庚基-3-甲基咪唑(C11H21N2);1-己基-3-乙基咪唑(C11H21N2);1,3-二丁基咪唑(C11H21N2);1-(4-甲氧基苯基)-3-甲基咪唑(C11H13ON2);苯乙基-3-甲基咪唑(C12H15N2);1-甲基-3-(3-甲基-苯甲基)-咪唑(C12H15N2);1-甲基-3-(2-甲基-苯甲基)-咪唑(C12H15N2);3-[2-(4-溴-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2H12BrN2O);1-辛基-3-甲基咪唑(C12H23N2);苯基乙酰基-3-丙基咪唑(C12H15N2O);庚氧基甲基-3-甲基咪唑(C12H23N2O);3-[2-(2-氟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2H12FN2O);1-(1-丙氧基甲基)-3-(1-丁氧基甲基)咪唑(C12H23N2O2);3-(4-氰基-苯甲酰基)-1-甲基咪唑(C13H12N3O);3-[2-(4-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3H15N2O2);3-[2-(2-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3H15N2O2);1-乙氧基-3-[2-(4-氯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3H14ClN2O2);1-羟基-3-(3,4,5-三甲氧基苯甲基)咪唑(C13H17N2O4);1-乙基-3-[2-(4-溴-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3H14BrN2O);1-甲基-3-[2,6-(S)-二甲基辛烯-2-基]咪唑(C14H25N2);1-辛基-3-丙基咪唑(C14H27N2);1-癸基-3-甲基咪唑(C14H27N2);3-[2-(1,2-二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4H17N2O);3-(1,1-二甲基-2-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4H17N2O);3-[2-(3,5-二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4H17N2O3);3-[2-(3,4-二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4H17N2O);1-(1-壬氧基甲基)-3-甲基咪唑(C14H27N2O);3-[2-(3-乙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4H17N2O2);3-[2-(4-乙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4H17N2O2);1-(1-戊氧基甲基)-3-丁氧基甲基咪唑(C14H17N2O2);1-戊基-3-苯甲基咪唑(C15H21N2);1-(1-己氧基甲基)-3-(1-丁氧基甲基)咪唑(C15H29N2O2);1-十一烷基-3-甲基咪唑(C15H29N2);1-(1-癸氧基甲基)-3-甲基咪唑(C15H29N2O);3-[2-(3-丙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5H19N2O2);3-[2-(3-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异丙基咪唑(C15H19N2O2);3-[2-(2,4,6-三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5H19N2O2);3-[2-α-萘基-2-氧代乙基]-1-甲基咪唑(C16H15N2O);1-(1-庚氧基甲基)-3-(1-丁氧基甲基)咪唑基)咪唑(C16H31N2O2);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C16H31N2);1-(1-十一烷氧基甲基)-3-甲基咪唑(C16H31N2O);1-(2,2-二甲基丙酰氧基)-3-[2-(4-氯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6H18ClN2O3);1-(1-十二烷氧基甲基)-3-甲基咪唑(C17H33N2O);1-十三烷基-3-甲基咪唑(C17H33N2);1-苯甲氧基-3-(2,4-二氯苯甲基)咪唑(C17H15Cl2N2O);1-(4-苯甲酰基-苯甲基)-3-甲基-咪唑(C18H17N2O);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C18H35N2);3-[2-(3-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1-苯基咪唑(C18H17N2O2);1-(1-壬氧基甲基)-3-(1-丁氧基甲基)咪唑(C18H35N2O2);1-(2-苯基乙氧基)-3-(2,5-二氯苯甲基)咪唑(C18H17Cl2N2O);1-[2,4-二氯苯基甲氧基]-3-[2-(4-氯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8H14Cl3N2O);1-十五烷基-3-甲基咪唑(C19H37N2);1-苯氧基-3-[2-(4-二甲基氨基-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9H20N3O2);1-(1-癸氧基甲基)-3-(1-丁氧基甲基)咪唑(C19H37N2O2);

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C20H39N2);1-(1-癸氧基甲基)-3-己基咪唑(C20H39N2O);1-(1-十一烷氧基甲基)-3-(1-丁氧基甲基)咪唑(C20H39N2O);

1-(1-十一烷氧基甲基)-3-己基咪唑(C21H41N2O);1-十八烷基-3-甲基咪唑(C22H43N2);1-二十烷基-3-甲基咪唑(C24H47N2);1-(2-(2-(2-(2-(2-(2-(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3-乙基咪唑(C25H45O9N2);PEO咪唑聚合物;3-二羟基-2-溴代咪唑(C3H4BrN2O2);1,3-二甲基-5-氯代咪唑(C5H8ClN);2,4,5-三甲基咪唑(C6H11N2);1,2,3-三甲基咪唑(C6H11N2);1,3-二甲基-硫氮咪唑(C6H8N3S);

1,2-二甲基-3-乙基咪唑(C7H13N2);1-乙基-3,5-二甲基咪唑(C7H13N2);

1-乙基-2,3-二甲基咪唑(C7H13N2);1,3-二甲基-4-甲基咪唑(C8H15N2);

1,2-甲基-3-丙基咪唑(C8H15N2);1,2-乙基-3-甲基咪唑(C8H15N2);1-丙基-2,3-二甲基咪唑(C8H15N2);1-丁基-2,3-二甲基咪唑(C9H17N2);3-丁基-1,5-二甲基咪唑(C9H17N2);1,3-二甲基-2-苯基咪唑(C11H13N2);1-

苯甲基-2-甲基-3-丙基(C13H19N2);1-辛基-2,3-二甲基咪唑(C13H25N2);1,3-

二丙基-2-异丁基咪唑(C13H25N2);1-甲基-3-(2-苯基-2-氧代乙基)-5-甲氧基咪唑(C13H15N2O2);1,2-二甲基-3-苯基乙酰基(p-Cl)咪唑(C13H14ClN2O);

1-羟基-2-乙基-3-[2-(4-氯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3H14CIN2O);1-苯甲基-2-甲基-3-丁基咪唑(C14H21N2);1-苯甲基-2-甲基-3-(3-甲基)丙基咪唑(C14H21N2);1-苯甲基-2-甲基-3-戊基咪唑(C15H23N2);1-癸基-2,3-二甲基咪唑(C15H29N2);1-甲基-2-正庚基-3-苯甲基咪唑(C18H27N2);1-甲基-2-(2,2-二甲基-1-亚甲基-丙基)-3-(2-苯基-2-氧基乙基)咪唑(C18H23N2O);1-(2,2-二甲基丙酰氧基)-2-乙基-3-[2-(4-氯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8H22ClN2O3);

1,3-二-[4-硝基苯甲氧基]-2-甲基咪唑(C18H17N4O6);1,3-二-[4-溴代苯甲氧基]-2-甲基咪唑(C18H17Br2N2O2);1-苯基-2-甲基-3-[2-(4-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9H19N2O);1-苯甲基-2-(2-苯基-2-氧代乙基)-3-甲基咪唑(C19H19N2O);1,3-二苯甲基-4-(2-羟基乙基)咪唑(C19H21N2O);1-苯甲基-2-

甲基-3-3-[2-(4-氯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19H18ClN2O);1-苯氧基-2-乙基

-3-[2-(4-氯苯基)-cf2-氧代乙基]咪唑(C19H18ClN2O2);1,2-二甲基-3-[2-(4-硝基-苯甲酸)-苯甲基]咪唑(C19H18N3O4);1,3-二-(2.6-二氯苯甲氧基)-2-乙基咪唑(C19H17Cl4N2O2);1,3-二-(2,4-二氯苯甲氧基)-2-乙基咪唑(C19H17Cl4N2O2);1,3-二-[4-溴代苯甲氧基]-2-乙基咪唑(C19H19Br2N2O2);1-甲基-2-正壬基-3-苯甲基咪唑(C20H31N2);1-甲基-2-苯基乙烯基-3-[2-苯基-2-氧基乙基]咪唑(C20H19N2O);1-苯基乙酰基-2-苯乙烯-3-甲基咪唑(C20H20N2O);1-苯乙基-2-甲基-3-[2-(4-氯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20H20N2O);1-苯甲基-2-甲基-3-正癸基咪唑(C21H23N2);1-(4-甲氧基-苯甲基)-2-甲基-3-[2-(4-甲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咪唑(C21H23N2O2);1-苯甲基-2-正十一烷基-3-甲基咪唑(C22H35N2);1-苯甲氧基-2-乙基-3-(3,4,5-三甲氧基苯甲基)咪唑(C22H27N2O4);1-苯甲基-2-甲基-3-正十四烷基咪唑(C25H41N2);1-苯甲基-2-正十一烷基-3-戊基咪唑(C26H43N2);1,3-二羟基-2-甲基-4-溴代咪唑(C4H6BrN2O2);1,3-二羟基-2-苯基-4-溴代咪唑(C9H6BrN2O2);1,3-二乙基-4,5-二苯基咪唑(C19H21N2);1,3-二羟基-2-溴-4,5-二甲基咪唑(C5H8BrN2O2);1,3-二甲基-2,4,5-三溴代咪唑(C5H6Br3N2);1,2,3,4,5-甲基咪唑(C8H15N2);α,ω-二甲基溴化物(C10H18N4Br2);α,ω-二丙基溴化物(C11H20N4Br2);α,ω-二丁基溴化物(C12H22N4Br2);α,ω-二己基溴化物(C14H26N4Br2);α,ω-二甲基双((三氟甲基)磺酰基)酰亚胺(C14H18F12S4O8N6);α,ω-二异丙基双((三氟甲基)磺酰基)酰亚胺(C15H20F12S4O8N6);α,ω-二异丁基双((三氟甲基)磺酰基)酰亚胺(C16H22F12S4O8N6);1-丁基-3-甲基苯并三唑(C11H16N3);1-苯甲基-3-甲基苯并三唑(C14H14N3);N,N-二甲基吡咯烷(C6H14N);N-甲基-N-乙基-吡咯烷(C7H16N);N-甲基-N-丙基-吡咯烷(C8H18N);N-甲基-N-丁基-吡咯烷(C9H20N);N-甲基-N-己基-吡咯烷(C11H24N);N-甲基-N-丙基哌啶(C9H20N);1-乙基-2-甲基吡咯(C7H14N);1-丙基-2-甲基吡咯(C8H16N);1-丁基-2-甲基吡咯(C9H18N);正丁基吡啶(C9H14N);4-甲基-N-丁基吡啶(C10H16N);正己基吡啶(C11H18N);正辛基吡啶(C13H22N);正癸基吡啶(C15H26N);正十二烷基吡啶(C17H30N);1-十二烷基-3-甲基吡啶(C18H32N);1-十二烷基-4-甲基吡啶(C18H32N);正十四烷基吡啶(C19H34N);1-十四烷基-3-甲基吡啶(C20H36N);1-十四烷基-4-甲基吡啶(C20H36N);正十六烷基吡啶(C21H38N);1-十六烷基-3-甲基吡啶(C22H40N);1-十六烷基-4-甲基吡啶(C22H40N);正十八烷基吡啶(C23H42N);1-十八烷基-3-甲基吡啶(C24H44N);1-十八烷基-4-甲基吡啶(C24H44N2);正丁基-异喹啉(C13H16N);正己基-异喹啉(C15H20N);正辛基-异喹啉(C17H24N);N-癸基-异喹啉(C19H28N);正十二烷基-异喹啉(C21H32N);N-十四烷基-异喹啉(C23H36N);N-十六烷基-异喹啉(C25H40N);N-十八烷基-异喹啉(C27H44N);4-乙基-2-异丙基-3-丁基-4,5-二氢-噻唑(C12H24NS);4-乙基-2-异丙基-3-十二烷基-4,5-二氢-噻唑(C20H40NS);三甲基锍(C3H9S);三乙基锍(C6H15S);四甲基锍(C8H20S);三丁基锍(C12H27S);四甲铵(C4H12N);三甲基-乙炔基铵(C5H10N);三甲基乙基铵(C5H14N);三甲基-甲氧基甲基铵(C5H14NO);三甲基-炔丙基铵(C6H12N);三甲基-烯丙基铵(C6H14N);三甲基丙基铵(C6H16N);三甲基-异丙基铵(C6HI6N);二甲基-二乙基铵(C6HI6N);二甲基乙基甲氧基亚甲基铵(C6H16NO);甲氧基亚甲基二甲基乙基铵(C6H16NO);二甲基-乙基-丙基铵(C7H18N);三甲基-丁基铵(C7H18N);三乙基-甲基铵(C7H18N);乙氧基亚甲基-二甲基-乙基铵(C7H18NO);甲氧基乙基-二甲基-乙基铵(C7H18NO);四乙铵(C8H20N);二甲基-乙基-丁基铵(C8H20N);乙氧基乙基-二甲基-乙基铵(C8H20NO);二甲基-丙基-丁基铵(C9H22N);三甲基-己基铵(C9H22N);甲基-乙基-二丙基铵(C9H22N);二乙基-二(异)丙基铵(C10H24N);三甲基-庚基铵(C10H24N);三甲基-辛基铵(C11H26N);三乙基-(2-甲基丁基)铵(C11H26N);四丙基铵(C12H28N);三乙基-己基铵(C12H28N);三乙基-庚基铵(C13H30N);三乙基-辛基铵(C14H32N);二(异)丙基乙基庚基铵(C15H34N);四丁铵(C16H36N);三丁基己基铵(C18H40N);三丁基-庚基铵(C19H42N);三丁基-辛基铵(C20H44N);四戊基铵(C20H44N);四己基铵(C24H52N);三辛基-丙基铵(C27H58N);四庚基铵(C28H60N);三戊基-十四烷基铵(C29H62N);四辛基铵(C32H68N);三己基-十四烷基铵(C32H68N);三(十二烷基)-甲基铵(C37H78N);四癸基铵(C40H84N);[双(丁基-甲基-氨基)-亚甲基]二甲基铵(C13H30N3);[双(丁基-乙基-氨基)-亚甲基]二甲基-铵(C15H34N3);[双(双丁基-氨基)-亚甲基]二甲基-铵(C19H42N3);[双(双己基-氨基)-亚甲基]二甲基-铵(C23H50N3);[双(双辛基-氨基)-亚甲基]二甲基-铵(C27H58N3);四乙基(C4H12P);四乙基亚甲基-1,4,10,13-四氮杂环十七烷(C8H20P);三癸基甲基(C31H66P);三己基-十四烷基(C32H68P);四甲基砷酸(C4H12As);1,1,6,6-四甲基-3-炔-1,6-二氮杂环癸烷二铵(C12H24N2);(z)-1,1,6,6-四甲基-3--烯-1,6-二氮杂环癸烷二铵(C12H26N2);1,1,6,6-四甲基-1,6-二氮杂环癸烷二铵(C12H28N2);N-(2-(((3-羟基丙基)二甲基铵基)甲基)苯甲基)-3-羟基-N,N-二甲基丙基-1-铵(C18H34O2);(1,4),(1,4),(9,12),(9,12)-四(二亚甲基)-6-烯-1,4,9,12-四氮杂环十六烷四铵(C20H38N4);6,8-(1',3'-伸苯基)-(1,4),(1,4),(10,13),(10,13)-四(二亚甲基)-1,4,10,13-四氮杂环十七烷四铵(C24H36N4);6,8-(1',3'-伸苯基)-(1,4),(1,4),(10,13),(10,13)-四(二亚甲基)-1,4,10,13-四氮杂环二十三烷四铵(C30H52N4);四苯基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和四苯基溴化物、双(三氟甲磺酰基)亚胺锂;四丁基甲烷磺酸盐;四丁基四氟硼酸盐;四丁基对甲苯磺酸盐;三己基十四烷基双(2,4,4-三甲基苯基)次膦酸盐;三己基十四烷基溴化物;三己基十四烷基氯化物;三己基十四烷基癸酸盐;三己基十四烷基二氰胺;3-(三苯基磷基)丙烷-1-磺酸盐;和3-(三苯基磷基)丙烷-1-磺酸甲苯磺酸盐。

31.根据第25项所述的解聚组合物,其中所述离子盐是3-(三苯基磷基)丙烷-1-磺酸盐、3-(三苯基磷基)丙烷-1-磺酸甲苯磺酸盐和1-磺酸甲苯磺酸盐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32.根据第25项到第31项中任一项所述的解聚组合物,其中所述保护性化合物与水或氧反应而形成氧化化合物。

33.根据第25项到第31项中任一项所述的解聚组合物,其中所述保护性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磷化合物、硫化合物和其任何组合。

34.根据第33项所述的解聚组合物,其中所述保护性化合物是选自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有机化合物:三苯膦、三烷基膦,其中所述烷基具有至少四个碳原子、三苯基甲烷、4-(二甲基氨基)苯基二苯基膦、三苯胺、N-甲基咪唑酮、二苯胺、油胺、二苯硫醚和其组合。

35.根据第25项到第3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解聚组合物,其中所述离子盐存在于所述组合物中的量在约1wt%到约99wt%范围内且所述保护性化合物存在于所述组合物中的量在约1wt%到约99wt%范围内。

36.根据第25项到第3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解聚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包括约1wt%到约50wt%离子盐和约50wt%到约99wt%保护性化合物。

37.根据第25项到第3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解聚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包括约1wt%到约10wt%离子盐和约90wt%到约99wt%保护性化合物。

上文已参照具体示例详细描述组合物和使用所述组合物的方法,显然,可以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润饰和变更。更具体地说,虽然本公开的一些方面在本文中鉴定为特别有利的,但预期本发明不一定局限于本公开的这些特定方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