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染发的化合物及包含其的单剂型染发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8146发布日期:2018-09-05 00:16阅读:18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染发的新原料及其单剂型染发剂,属于特殊化妆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染发是通过增加或减少头发里的各种色素,从而达到改变头发颜色的过程;染发剂是指能够改变头发颜色、将头发染成色彩各异深浅不同颜色的特殊用途的化妆品。根据染发色泽的持续时间不同,染发剂可分为暂时、半持久性和持久性染发剂;其中,持久性染发剂是市场的主要需求。

持久性染发剂所用的主要原料是起到染色作用的染料或色素,这些原料包括天然染料、金属染料和有机合成染料。染发剂所用的原料的性质对染发剂的安全性和染色效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天然染发原料,例如指甲花、春黄菊和苏木精等,主要是从植物中提取获得的有机物质,毒性低、使用安全,但是染色时间不够持久、效果尚差。金属染料多为铅、铁、铜、钴等金属的盐类或氧化物,其中金属离子可与头发角蛋白中的二硫键的硫发生还原反应而产生黑色;常用的金属染发原料有醋酸铅、柠檬酸铋、硝酸银、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钴、氯化铁、硫酸铁和硫酸亚铁等;尽管该类染发原料较早应用,但是毒性大,不安全。

有机合成染料是一类重要的染发剂原料;根据染发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持久性有机合成染发原料又分为氧化染料、还原染料和仿天然黑色素染料。氧化染料是合成染料中最早用于毛发染色的,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持久性染发剂原料;氧化染料的组成一般由显色剂、偶合剂和氧化剂三部分组成;作用机理是在染发过程中,显色剂在氧化剂作用下被氧化成为染料中间体,该中间体与偶合剂发生偶合反应后产生颜色而染发。显色剂主要是苯二胺类化合物,例如对苯二胺、对甲苯二胺、对氨二苯胺、氯化对苯二胺、间苯二胺、间甲苯二胺、邻苯二胺和邻甲苯二胺等;但是,这些化合物都具有很强的过敏性和毒副作用,多数已经被列入禁止使用名单。偶合剂也被称为成色剂,主要是对苯二酚、间苯二酚、对氨基苯酚、间氨基苯酚、邻氨基苯酚、1,2,3-苯三酚、alpha-萘酚等化合物;这些物质着色较牢固,但是多具有毒副作用,且具有刺激性,容易引起皮肤过敏;虽然被列入化妆品使用目录,但多为限用物质。氧化剂主要是过氧化氢(又称双氧水),浓度30~35%的过氧化氢水溶液,氧化性强、性质不稳定、易分解,不但贮存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刺激人的皮肤、引起过敏等反应。因此,很多氧化染料制备的持久性染发剂存在着强烈的毒副作用、刺激和过敏等缺点。

有机合成染料中的还原染料一般包含两个组分,染料显色体和碱性还原剂。近年来,法国和日本研制出了毛发染色蒽醌、苯醌系列还原染料隐色体,使用时可不必配合还原剂。还原染料和氧化染料一样,所制备的持久性染发剂存在着染料本身所具有的毒副作用、刺激和过敏等缺点。

毒副作用、致癌性、过敏和刺激等作用是制约染发剂市场的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开发安全、高效的染发剂是广大用户和市场真正的需求。由于色素原料是染发剂安全性和有效性最重要的来源,因此,安全、高效的染发剂新原料的开发至关重要;其中的一个方向即是根据人体或生物体本身发色和肤色形成的内在生物作用机制进行设计和开发产品。

天然黑色素(melanin)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内源性的物质,动物体内的黑紊和黑色的人发都是通过黑色素细胞内的铜酪氨酸酶的生化催化作用,由含酚羟基的氨基酸为原料进行转化为黑色素前体(或前驱体)小分子,进而聚合为黑色素聚合物,使得人发、人的肤色和动物体肤色呈现黑色。

根据黑色素形成的生物机制,日本花王和法国欧莱雅等公司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研究利用黑色素前体(或前驱体)小分子开发染发剂的新原料和生产、上市相应的染发剂。欧洲专利ep0530229b1率先报道了5,6-二羟基吲哚啉(或5,6-二羟基二氢吲哚)及其衍生物作为染色原料;2005年中国专利cn1196463c和cn1216591c报道了5,6-二羟基吲哚啉(或5,6-二羟基二氢吲哚)及其衍生物,5,6-二羟基吲哚及其衍生物等多组分作为染色原料。其中,5,6-二羟基吲哚啉衍生物和5,6-二羟基吲哚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

这种染色原料制备的染发剂具有的优点是,将天然染发剂黑素涂抹在头发上,使用空气中的氧作为唯一的氧化剂进行染色,产生类似天然的色彩。缺点是每一色素原料对应的人的原有颜色的发色和发质单一,也就是每一色素原料必须找到相匹配的发色才能达到较满意的效果;例如,在使用含5,6-二羟基吲哚啉的染发剂时,需要多次使用才可以使头发花白的人重新具有天然的发色。头发呈天然的淡金黄色至棕色的人,可以使用吲哚啉(或二氢吲哚)作为唯一的染料前体;但是,在头发呈天然红色,特别是深色、灰色至黑色的人使用时,通常只有通过与其他的染料组分(特别是氧化染料前体)一起使用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也就是说,这些染色原料的普适性太差。另外,染色时的着色能力较弱,需要反复多次的染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提高黑色素前体染料的普适性,提高着色效果和加快染色速度,同时保持染发剂原料的安全性和使用空气中氧作为氧化剂等优点的染发剂新原料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黑色素前体染料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染发的新型化合物及包含该化合物的单剂型染发剂。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染发的化合物,具有如式ⅰ或式ⅱ所示的结构式:

其中,式ⅱ中的x为br或cl。

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以化合物1为原料,于惰性氛围中,在碱金属碳酸盐的作用下加热回流反应,得到化合物2;化合物1可以根据文献,以市售的3,4-二甲氧基苯乙胺为原料,经过三氟乙酰基酰化反应后,与碘反应得到;

2)以化合物2为原料,在空气或氧气氛围中,室温下搅拌反应16~24小时,生成二聚体化合物3,化合物3的单晶x-ray衍射图如图1所示;

3)以化合物3为原料,于惰性氛围和搅拌条件下,向原料中滴加三溴化硼,滴加过程中控制体系温度在-60℃以下,滴加完毕后于-40℃以下反应,脱去甲基保护基得式ⅰ所示化合物;

反应路线如下:

进一步,式ⅰ所示化合物可通过如下方法得到式ⅱ所示化合物,将式ⅰ所示化合物置于溴化氢溶液或氯化氢溶液中,于0℃至室温的环境下搅拌反应,得式ⅱ所示化合物,反应过程如下:

进一步,上述的溴化氢溶液具体是指溴化氢水溶液或溴化氢在有机溶剂中的溶液,氯化氢溶液是指盐酸或氯化氢在有机溶剂(如甲醇、二氧六环)中的溶液。

进一步,步骤1)中碱金属碳酸盐与化合物1的摩尔比优选为2:1,步骤3)中三溴化硼与化合物3的摩尔比优选为5:1。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第一步反应和第二步反应两步反应可以合并为一锅煮的一步反应完成,即以化合物1为原料,在惰性环境中,在醇类有机溶剂(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等)中,以碱金属碳酸盐(例如碳酸钾、碳酸铯等)作用下,加热回流至原料完全转化为化合物2后,冷却至室温,继续搅拌反应,中间不需分离,即可最终得到化合物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原料化合物的有益效果是:

1)新原料易于渗透进入头发,在头发内部于空气中自氧化聚合,生成自然黑色的黑色素起到染色效果,具有着色快、着色持久的优点,所生成的黑色素是聚合物,黑色素本身是人体黑色素细胞生产的物质,不会在头发中逆向进入人体内部。

2)本发明提供的新原料具有良好的染色效果,特别是具有普适性,可以将白色、灰白色、淡黄色、金黄色、红色等各种颜色的人发染成自然黑色。

3)该新原料在封闭(不得接触空气或氧气)状态下,在水溶液中稳定;制备的染发剂可以长期放置,放置2年时间后再次启用,不影响染发效果。

本发明还要求保护包含上述式ⅰ或式ⅱ所示化合物作为黑色素前体的单剂型染发剂。

进一步,所述单剂型染发剂中黑色素前体的用量为0.5~10wt%。

进一步,所述单剂型染发剂包含如下组分:黑色素前体0.5~10wt%、脂质2~12wt%、表面活性剂2~5wt%、抗氧化剂0.1~0.5wt%、碱性剂1~10wt%、增稠剂0.1~1.0wt%、有机溶剂1~10wt%,余量为水。

进一步,所述脂质是指1,3-丁二醇、甘油、葡萄籽油、油菜籽油、蓖麻油、c12~18脂肪醇、c16~18脂肪醇、十六烷基十八烷醇、棕榈酸异丙酯、肉豆蔻酸异丙酯、合成角鲨烷、单硬脂酸甘油酯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复配,优选c12~18脂肪醇、c16~18脂肪醇、十六烷基十八烷醇。

进一步,所述碱性剂是指单乙醇胺、组氨酸、精氨酸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复配,优选精氨酸,调节染发剂的ph为8.5~9.5。

进一步,所述抗氧化剂是指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亚硫酸钠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复配,优选抗坏血酸。

进一步,所述表面活性剂是指鲸蜡硬脂醇聚醚系列、甘油硬脂酸酯、聚氧乙烯-2硬脂醇醚、聚氧乙烯-21硬脂醇醚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复配,优选甘油硬脂酸脂,所述增稠剂是指羟乙基纤维素、黄原胶、壳聚糖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羟乙基纤维素。

进一步,所述有机溶剂是指浓度75%以上乙醇、乙二醇、丙三醇、乙烷、丙烷、丁烷、二甲醚、或环氧丙烷。在制备染发剂成品时,特别是染发膏作为剂型时,较佳的选用液压乙烷、液压丙烷或液压环氧丙烷。

本发明提供的单剂型染发剂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单剂型染发剂中染色原料主成分单一,无需加入其他的显色剂和偶合剂,在染色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是唯一的氧化剂,不需要加入具有强氧化性、强刺激性、易于分解的过氧化氢等其他氧化剂,因此对人体没有任何刺激作用,安全无毒副作用;

2)本发明的染发剂中的染色原料易于渗透进入头发,在头发内部于在空气中自氧化聚合,生成自然黑色的黑色素起到染色效果,采用内源性物质染色,具有着色快、着色持久的优点,所生成的黑色素是聚合物,黑色素本身是人体黑色素细胞生产的物质,不会在头发中逆向进入人体内部,保证了染发过程对人体的安全性;

3)本发明的染发剂具有良好的染色效果,特别是具有普适性,可以将白色、灰白色、淡黄色、金黄色、红色等各种颜色的人发染成自然黑色。

附图说明

图1为化合物3的单晶x-ray衍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下列各实施例中,核磁共振仪使用varianmercury400mhz型测试化合物的1h-nmr,化学位移采用δ(ppm)来表示;质谱仪使用agilent1100lc-ms测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和特征的分子离子峰;高效液相分析仪采用安捷伦agilenthplc系统进行反应跟踪、纯度分析;染发剂配方中相对含量以重量百分比(wt%)为衡量标准。

一、式ⅰ和式ⅱ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1:

一种式ⅰ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合成化合物2,5,6-二甲氧基吲哚啉;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步骤和操作为:在1l的三口圆底烧瓶上安装磁力搅拌和恒压滴液漏斗,内置玻璃温度计。在氮气保护下,依次向烧瓶中加入40.3克(0.1mol)化合物1和300ml甲醇;开启搅拌,在室温25~26℃下,加入27.6克(0.2mol,2.0eq.)碳酸钾;然后升温至回流状态,并在此温度下维持搅拌反应6~8小时。tlc显示原料全部消失。

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蒸去溶剂,得到固体残留物;然后加入400ml二氯甲烷,剧烈搅拌,打浆持续10分钟,使得产物充分溶解在二氯甲烷中。过滤,得到滤液;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100mlx1),饱和食盐水(100mlx1)洗,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得到澄清滤液。

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蒸去溶剂,得到固体残留物,称重18克,产率99%;粗产物可以不需分离,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产物英文名称:5,6-dimethoxyindoline;中文名称:5,6-二甲氧基吲哚啉;分析数据:1h-nmr(400mhz,cdcl3):δ(ppm)=6.727(s,1h,ar-h),6.239(s,1h,ar-h),5.067(s,1h,nh),3.656(s,3h,och3),3.616(s,3h,och3),3.370~3.333(m,2h,ch2),2.830~2.787(m,2h,ch2).hplc:254nm测得的纯度为98%;lcms:found180.2([m+h]+);c10h13no2,mwcalcd.179.22.

2)合成化合物3,5-(5,6-dimethoxyindolin-1-yl)-6-methoxy-1h-indole;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步骤和操作为:在室温下,将18克化合物2溶于200ml乙腈中,在容器敞口接触空气或者通入氧气的环境中,剧烈搅拌;并持续反应,tlc跟踪反应至原料完全消失,大约需要16-24小时。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得到粗产物;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淋洗液为石油醚-乙酸乙酯(90:10,v/v),得到化合物3为无色晶体;在接收瓶中放置析出单晶。化合物3重量为11.5克,产率71%(两步反应总产率)。

产物名称:5-(5,6-dimethoxyindolin-1-yl)-6-methoxy-1h-indole;分析数据:1h-nmr(400mhz,cdcl3):δ(ppm)=8.154(s,1h,ar-h),7.684(s,1h,ar-h),7.115(d,1h,j=2.8hz,ch),6.965(s,1h,ar-h),6.795(s,1h,ar-h),6.441(dd,1h,j=2.8hz,1.6hz,nch),6.161(s,1h,nh),3.938(s,3h,och3),3.869(s,3h,och3),3.80-3.74(m,2h,ch2),3.689(s,3h,och3),3.15(brs,2h,ch2).hplc:254nm测得的纯度为95%;lcms:found324.2([m+]),325.2([m+h]+);c19h20n2o3,mwcalcd.324.38.

3)由化合物3制备式ⅰ所示化合物,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步骤和操作为:在室温(25℃)下,将32.4克(0.1mol)化合物3溶于500ml二氯甲烷中,氮气保护下搅拌;冷却至-78℃。通过恒压滴液漏斗滴加48ml(0.5mol,5.0eq.)三溴化硼和122ml二氯甲烷的混合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低于-60℃。滴加完毕后,在-40℃以下继续反应1小时;然后,缓慢升温至室温,继续反应2小时;tlc显示原料完全消失。

将反应体系升温至0℃,然后,在剧烈搅拌下滴加300ml4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剧烈搅拌30分钟。此时,体系呈现强碱性。然后,在0℃下,滴加4mol/l的盐酸水溶液,调节体系的酸碱性至ph=3~5。搅拌10分钟后,静置分层。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160mlx1),无水硫酸镁干燥(200克x1),抽滤,得到澄清的二氯甲烷溶液。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得到的粗产品为类白色固体,粗重25克。将25克粗产品与100ml乙酸乙酯混合、加热进行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为式i化合物,22.8克,产率为80%。

产物化学名称:1-(6-hydroxy-1h-indol-5-yl)indoline-5,6-diol;分析数据:1h-nmr(400mhz,dmso-d6):δ(ppm)=10.25(s,1h,nh),10.12(s,1h,aroh),9.50(brs,2h,arohx2),7.18(s,1h,ar-h),7.08(d,1h,j=8.4hz),6.93(s,1h,ar-h),6.56(d,1h,j=8.4hz),6.53(s,1h,ar-h),6.48(s,1h,ar-h),4.18(m,2h),2.98(m,2h).hplc:254nm测得的纯度为100%;lcms:found283.2([m+h]+);c16h14n2o3,mwcalcd.282.30.

实施例2:

一种式ⅰ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一锅煮的方法由化合物1直接合成化合物3,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步骤和操作为:在1l的三口圆底烧瓶上安装磁力搅拌和恒压滴液漏斗,内置玻璃温度计。在氮气保护下,依次向烧瓶中加入40.3克(0.1mol)化合物1和300ml甲醇;开启搅拌,在室温25~26℃下,加入27.6克(0.2mol,2.0eq.)碳酸钾;然后升温至回流状态,并在此温度下维持搅拌反应6-8小时。tlc显示原料全部消失。

冷却至室温(25℃),将反应体系敞口,接入空气或者通入氧气的环境中,剧烈搅拌;持续反应,tlc跟踪反应至中间体5,6-二甲氧基吲哚啉完全消失,大约需要16~24小时。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得到固体残留物;然后加入400ml二氯甲烷,剧烈搅拌,打浆持续10分钟,使得产物充分溶解在二氯甲烷中。过滤,得到滤液;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100mlx1),饱和食盐水(100mlx1)洗,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得到澄清滤液。

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蒸去溶剂,得到固体残留物。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淋洗液为石油醚-乙酸乙酯(90:10,v/v),得到化合物3为无色晶体;在接收瓶中放置析出固体或单晶。化合物3重量为12.2克,产率75%。化合物3的分析数据同实施例1。

2)由化合物3制备式ⅰ所示化合物,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步骤和操作为:在室温(25℃)下,将32.4克(0.1mol)化合物3溶于500ml二氯甲烷中,氮气保护下搅拌;冷却至-78℃。通过恒压滴液漏斗滴加48ml(0.5mol,5.0eq.)三溴化硼和122ml二氯甲烷的混合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低于-60℃。滴加完毕后,在-40℃以下继续反应1小时;然后,缓慢升温至室温,继续反应2小时;tlc显示原料完全消失。

将反应体系升温至0℃,然后,在剧烈搅拌下滴加300ml4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剧烈搅拌30分钟。此时,体系呈现强碱性。然后,在0℃下,滴加4mol/l的盐酸水溶液,调节体系的酸碱性至ph=3~5。搅拌10分钟后,静置分层。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160mlx1),无水硫酸镁干燥(200克x1),抽滤,得到澄清的二氯甲烷溶液。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得到的粗产品为类白色固体,粗重25克。将25克粗产品与100ml乙酸乙酯混合、加热进行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为式i化合物,22.8克,产率为80%。

实施例3:

一种由式ⅰ所示化合物与氢溴酸反应得到式ⅱ所示氢溴酸盐的方法,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步骤和操作为:量取20ml40wt%的氢溴酸水溶液,转移至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磁子,搅拌下冷却至0℃;然后,加入7.05克(25mmol)式i化合物;在0℃下搅拌30分钟后自然升温至室温(25℃),继续搅拌2小时。在搅拌下,向反应体系中逐渐加入预先冷却的二氧六环200ml,产物逐渐析出;体系呈现打浆状态后,继续搅拌10分钟。静置,过滤,得到浅棕色固体,即为氢溴酸盐产物。在真空干燥箱中50℃下干燥4-6小时,称重8.9克,产率98%。

分析数据为:254nm下测得的纯度为100%;元素分析结果:c,52.90%,h,4.17%,br,21.98%;n,7.71%,o,13.23%。

实施例4:

一种由式ⅰ所示化合物与氯化氢溶液反应得到式ⅱ所示氢氯酸盐的方法,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步骤和操作为:量取25ml4mol/l的氯化氢的甲醇溶液,转移至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磁子,搅拌下冷却至0℃;然后,加入7.05克(25mmol)式i化合物;在0℃下搅拌30分钟后自然升温至室温(25℃),继续搅拌2小时。在搅拌下,向反应体系中逐渐加入预先冷却的二氧六环200ml,产物逐渐析出;体系呈现打浆状态后,继续搅拌10分钟。静置,过滤,得到类白色固体,即为氢氯酸盐产物。在真空干燥箱中50℃下干燥4~6小时,称重7.9克,产率99%。

分析数据为:254nm下测得的纯度为100%;元素分析结果:c,60.30%,h,4.75%,cl,11.12%;n,8.78%,o,15.09%。分析结果同理论计算一致。

一种单剂型染发剂

实施例1:

单剂型染发剂配方:式i化合物作为黑色素前体8.0%;脂质c12-18脂肪醇4%,单硬脂酸甘油酯6%,十六烷基十八烷醇2%;甘油硬脂酸酯表面活性剂2%;抗坏血酸抗氧化剂0.3%;精氨酸碱性剂(调节ph为9.0)3%;95%乙醇有机溶剂,10%;羟乙基纤维素增稠剂,0.2%;去离子水余量。

实施例2:

单剂型染发剂配方:式i化合物作为黑色素前体10.0%;十六烷基十八烷醇2%,c16-18脂肪醇6.7%,合成角鲨烷2%;、聚氧乙烯-21硬脂醇醚表面活性剂3%;亚硫酸钠抗氧化剂0.5%;组氨酸碱性剂(调节ph为9.0)5%;95%乙醇有机溶剂,3%;黄原胶增稠剂,0.4%;去离子水余量。

实施例3:

单剂型染发剂配方:式i化合物作为黑色素前体(或前驱体)2.0%;脂质棕榈酸异丙酯1%,葡萄籽油4%,十六烷基十八烷醇1%;聚氧乙烯-2硬脂醇醚表面活性剂2%;抗坏血酸抗氧化剂0.1%;精氨酸碱性剂(调节ph为9.0)1%;液压丙烷有机溶剂,8%;壳聚糖增稠剂,0.1%;去离子水余量。

实施例4:

单剂型染发剂配方:式i化合物的氢溴酸盐作为黑色素前体(或前驱体)0.5%;脂质十六烷基十八烷醇2%;甘油硬脂酸酯表面活性剂2%;异抗坏血酸作为抗氧化剂0.2%;单乙醇胺作为碱性剂(调节ph为9.0),8%;95%乙醇有机溶剂,1%;羟乙基纤维素增稠剂,0.5%;去离子水余量。

实施例5:

单剂型染发剂配方:式i化合物的氢溴酸盐作为黑色素前体(或前驱体)5.0%;脂质c12-18脂肪醇2%,1,3-丁二醇6.7%,甘油2%;鲸蜡硬脂醇聚醚表面活性剂5%;抗坏血酸抗氧化剂0.3%;精氨酸碱性剂(调节ph为9.0),10%;液压环氧乙烷有机溶剂,4%;羟乙基纤维素增稠剂,1.0%;去离子水余量。

我们对实施例1-5的染发剂进行了如下测试:

我们使用实施例1-5配方的染发剂发膏,分别对白色、灰白色、淡黄色、金黄色和红色等五种颜色的人发进行染色;

1)揉搓5分钟后,用清水淋洗除去头发表面的泡沫;结果,所有颜色的头发都被染成了自然黑色。

2)揉搓10分钟后,用清水淋洗除去头发表面的泡沫;结果所有颜色的头发都被染成了乌黑色。在染色过程中,没有异味、对直接接触的皮肤没有刺激等不适感觉。说明这些染发剂具有将各种原有不同颜色的角质蛋白纤维(特别是人发)染为自然黑色的普适性,安全且着色快速。

我们将染色后的黑色头发样品在温度0℃至50℃的不同温度下放置6个月和12个月,没有观察到颜色的变化,比如褪色等;染色后的黑色头发经清水反复淋洗,在3个月和6个月分别进行对照,颜色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这些染发剂染色持久,效果好。

我们将实施例1-5的染发剂针对各个年龄阶段的白头发进行染发,发现着色快速(5-10分钟)、效果好(自然黑色)、安全(无异味、无刺激)和着色持久(6-12个月不变色)。

这些染发剂特别应用于东亚人,特别是中国人的发质,进行白色遮盖或者白色染黑。选择头发变白的儿童(少白头)、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等不同年龄阶段的白色头发进行染色实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