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枝状DNA组装体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00819发布日期:2018-10-02 20:14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枝状dna组装体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004年danluo研究课题组首次报道了树枝状dna的组装结构和方法(naturematerials2004,3,38),之后经过一些列的改进(biomacromolecules2015,16,1095;acsnano2014,8,6171;angew.chem.int.ed.2012,124,11433),形成了现有的树枝状dna组装体(dnadendrimer)的方法。已有的技术通过三条单链dna(20mm每条链)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50mm,ph8.0,withnacl100mm)升温到95℃,再以1℃/min的降温速率,降温到4℃,从而自组装(图1a)成基本的结构单元y0,y1,y2,y3。之后,经过一步一步的组装方法(step-by-step),分别室温混合y0和y1(数量比1:3)1小时,得到第一代dnadendrimer(g1);室温混合g1和y2(数量比1:6)1小时,得到第二代dnadendrimer(g2);室温混合g2和y3(数量比1:12)1小时,得到第三代dnadendrimer(g3),示意图和产物结构如图1b所示。该设计方法中y0的末端三个多余单链dna序列一致;y1,y2,y3的末端三个多余单链dna序列,其中一个为与yn-1互补配对,另外两个序列一致且与yn+1的同样位置互补配对;而y型重复单元的双链部分,对于y0,y1,y2,y3可以全部一样,也可以是不同序列。

上述方法主要有两个不足之处:

1.需要先制备基本单元(y结构),再分步组装成dnadendrimer,过程繁琐,不适用于产业化制备;

2.制备出的最终产物是具有特定三维结构的刚性分子,因而不适用于需要柔性结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树枝状dna组装体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树枝状dna组装体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将若干条单链dna混合于缓冲液中,升温至90℃后,以不超过3.6℃/min的速率降温至4℃,得到所述树枝状dna组装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短链dna在缓冲液中的浓度以树枝状dna组装体在缓冲液中的浓度为1nm~100mm为标准设置。

短链dna的序列可以完全不同,这样得到的产物是各向异性的;短链dna的序列也可以部分相同,这样得到的产物结构对称。制备该类树枝状组装体所需要的最少短链dna个数为每代4条dna,在这种情况下,第n代结构与第n-1代相连区域的序列为统一的两种(一种5’到3’,一种3’到5’),与第n+1代相连的区域序列也是统一的两种一种5’到3’,一种3’到5’)。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缓冲液中含有按如下浓度计的各组分:40mmtris、20mm乙酸、1mmedta、12.5mm~50mm的mgcl2。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降温速率为2min/℃。

一种由前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树枝状dna组装体作为分子载体在成像、诊断和治疗中的用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分子包括小分子药物、核苷酸、蛋白质、多肽、多聚糖、基因编辑所用的crispr相关蛋白和核苷酸复合体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树枝状dna组装体结构细节如图1所示。一个典型的dna组装体由中心结构(图2c)和重复的树枝状分枝(图2a)构成。中心结构决定重复分枝的数量,例如,一个2号中心结构(core2)和两个分枝1(branch1),两个分枝2(branch2)可以组装成一个完整的3代树枝状dna组装体(d2-3)。命名法则dn-g,d代表树枝状dna(dendrimer),n代表组成中心结构的短链dna数量,g代表最终产物的代数。由于dna具有方向性(5‘到3’,或3‘到5’),所以需要两种方向相反但结构完全相同的分支结构(branch1和branch2)。

本发明的树枝状dna组装体的结构设计与之前的结构设计最大的不同在于,本发明的设计中基本的组成单元是两条dna,一条相对短的,一条相对长的。短的dna一端的序列与长dna中间的序列完全互补配对,这样组成的重复单元gn(图2b红色部分),一端有一条多余单链悬挂序列,与靠近中心的dna(gn-1)相连接,另一端有两个悬挂序列,与远离中心的dna(gn+1)相连接,以此方式成树枝状延伸。在此结构中,互补配对区域的碱基长度为≥10个碱基对;且此区域长度可调,从而可以调整产物尺度的大小。另外,如果需要制备更具柔性的树枝状dna组装体,每条短链dna互补配对区域都可以以一个腺嘌呤(adenine)隔开(图2b中黑色碱基)。因此,由于重复单元是两条单链dna,产物最终结构分叉部分为产物提供柔性,额外的腺嘌呤间隔又进一步增加产物的柔性。也正是由于这种结构设计,此方法只需将单链dna按一定比例混合,由90℃降温即可制得柔性树枝状dna组装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只需对短链dna混合物一步淬火即可获得结构精确可控的树枝状dna结构;

2、该方法所的产品较现有技术所的产品柔性更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现有技术的树枝状dna组装体的结构和制备方法;

图2为本发明所用树枝状dna组装体的结构和制备方法;(a)树枝状dna组装体分枝的结构示意图。(b)举例说明第一代dna分枝与第二代分枝之间连接的结构细节。(c)举例说明可用来做dna组装体中心结构的dna结构。(d)一步法制得树枝状dna组装体示意图。dna链之间的短线表示碱基互补配对。箭头方向表示从5’到3’方向;

图3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制备的树枝状dna组装体branch1和branch2的序列图谱;

图4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中的d2-3的序列图谱;

图5为本发明制备的树枝状dna组装体的三维模拟和凝胶电泳表征图;(a)为其三维结构示意图,(b)树枝状dna组装体凝胶电泳图,下方标注为产率;

图6为本发明制备的树枝状dna组装体中的d2-3的原子力显微镜(afm)图;(a)原子力显微镜总览图。(b)单独一个d2-3的原子力显微镜图。(c)单独一个d2-3的原子力显微镜三维图。(d)b图中虚线部分高度图;

图7为本发明制备的树枝状dna组装体靶向运输模型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rna,sirna)到宫颈癌肿瘤细胞(hela);(a)具有肿瘤靶向小干扰rna输送功能的树枝状dna复合体结构示意图,及其凝胶电泳图。(b)alexa647荧光标记的复合体与hela细胞共培养16小时后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图。细胞核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标记,肌动蛋白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鬼比环肽(phaloidin-fitc)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树枝状dna组装体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以下dna序列按一定比例混合在tae/mg2+(40mmtris,20mm乙酸,1mmedta,12.5mmmgcl2)缓冲液中,升温至90℃,以2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4℃,即可制得d1-3,d2-3,d3-3。图2为制备所得树枝状组装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该实例中所用两种树枝状分枝的序列图谱。图4以d2-3为例展示出该实例中树枝状dna组装体的序列图谱以及结构组成。

其短链dna序列为

core1-15’-atcgttaggactctgacggc-3’

core2-15’-atcgttaggaactgtatcggcagtataatactctgacggc-3’

core2-25’-atcgttaggaaattatactgccgatacagactctgacggc-3’

core3-15’-atcgttaggaagctcacgccagatggtgcggactctgacggc-3’

core3-25’-atcgttaggaaccgcaccatcctgctacggaactctgacggc-3’

core3-35’-atcgttaggaatccgtagcagtggcgtgagcactctgacggc-3’

g1-15’-atgtaactccaacggaagtgcc-3’

g1-25’-aggtcttgcaatggagttacatgccgtcagag-3’

g1-35’-tcctaacgatgttatgtggcgacggaagtgcc-3’

g1-45’-aggtcttgcaacgccacataac-3’

g2-15’-aagcaaggtaaaagtctaccga-3’

g2-25’-cgcttaagtcattaccttgcttggcacttccg-3’

g2-35’-tgcaagacctattagcgccaaaagtctaccga-3’

g2-45’-cgcttaagtcattggcgctaat-3’

g3-15’-gcagctttacgagccatggtag-3’

g3-25’-tggccatcgaacgtaaagctgctcggtagact-3’

g3-35’-gacttaagcgactcgtgagcaagccatggtag-3’

g3-45’-tggccatcgaatgctcacgagt-3’。

命名法则:coren-n,core代表中心结构,n为中心结构序号,n为该中心结构中第n条dna。gn-n,g代表generation,n为第n代树枝状结构,n为该代树枝状结构中的第n条dna。

图5为该实例所制备出的树枝状dna组装体的凝胶电泳图以及三位模拟的结构图。在该实例中,d2-3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直接表征出其形貌,大小和树枝状结构,结果如图6所示。

实施例2

按照实施例1制备d2-3的序列,结合以下具有肿瘤靶向功能的适配体(aptameras1411)和模型药物sirna,aptameras14115’-ggtggtggtggttgtggtggtggtggataccatggc-3’sirna

5’-cgatggccararcrcrarcrcrarurarurgrarararcrcrargrcrururcrcrurgrara-3’

5’-alex647-rcrargrgrarargrcrurgrgrurururcrarurarurgrgrurggt-3’

以core2-1为200nm的浓度,将所需dna混合在tae/mg2+(40mmtris,20mm乙酸,1mmedta,12.5mmmgcl2)缓冲液中,升温至90℃,以2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4℃,即可制得具有肿瘤靶向药物输送功能的复合体。

表1制备不同树枝状dna组装体所需短链dna组合及其数量比。

为便于统计,在基因序列表中,将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各dna和rna序列均以seqidno.x的形式命名,具体为:

core1-1seqidno.1;core2-1seqidno.2;

core2-2seqidno.3;core3-1seqidno.4;

core3-2seqidno.5;core3-3seqidno.6;

g1-1seqidno.7;g1-2seqidno.8;

g1-3seqidno.9;g1-4seqidno.10;

g2-1seqidno.11;g2-2seqidno.12;

g2-3seqidno.13;g2-4seqidno.14;

g3-1seqidno.15;g3-2seqidno.16;

g3-3seqidno.17;g3-4seqidno.18;

aptameras1411seqidno.19

seqidno.20:

5’-cgatggccararcrcrarcrcrarurarurgrarararcrcrargrcrururcrcrurgrara-3’seqidno.21:

5’-alex647-rcrargrgrarargrcrurgrgrurururcrarurarurgrgrurggt-3’

实施例3

图7为应用实例之一,树枝状dna组装体d2-3,负载了肿瘤靶向因子as1411和模型药物sirna。其成功的将alexa647荧光标记的sirna靶向输送到癌细胞中。该组装体的应用为基体和载体,尤其是药物运输的载体,其负载的物质包括小分子药物,纳米粒子,多肽,蛋白,sirna/mirna,基因编辑所用的结合体(crispr-蛋白和核苷酸复合体)。这些负载了具有治疗,靶向,成像和基因编辑功能的树枝状dna组装体在生物医学和生物科技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序列表

<11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120>一种树枝状dna组装体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160>21

<170>siposequencelisting1.0

<210>1

<211>2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

atcgttaggactctgacggc20

<210>2

<211>4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2

atcgttaggaactgtatcggcagtataatactctgacggc40

<210>3

<211>4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3

atcgttaggaaattatactgccgatacagactctgacggc40

<210>4

<211>42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4

atcgttaggaagctcacgccagatggtgcggactctgacggc42

<210>5

<211>42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5

atcgttaggaaccgcaccatcctgctacggaactctgacggc42

<210>6

<211>42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6

atcgttaggaatccgtagcagtggcgtgagcactctgacggc42

<210>7

<211>22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7

atgtaactccaacggaagtgcc22

<210>8

<211>32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8

aggtcttgcaatggagttacatgccgtcagag32

<210>9

<211>32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9

tcctaacgatgttatgtggcgacggaagtgcc32

<210>10

<211>22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0

aggtcttgcaacgccacataac22

<210>11

<211>22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1

aagcaaggtaaaagtctaccga22

<210>12

<211>32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2

cgcttaagtcattaccttgcttggcacttccg32

<210>13

<211>32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3

tgcaagacctattagcgccaaaagtctaccga32

<210>14

<211>22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4

cgcttaagtcattggcgctaat22

<210>15

<211>22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5

gcagctttacgagccatggtag22

<210>16

<211>32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6

tggccatcgaacgtaaagctgctcggtagact32

<210>17

<211>32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7

gacttaagcgactcgtgagcaagccatggtag32

<210>18

<211>22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8

tggccatcgaatgctcacgagt22

<210>19

<211>36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9

ggtggtggtggttgtggtggtggtggataccatggc36

<210>20

<211>62

<212>r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20

cgaggccararcrcrarcrcrarurarurgrarararcrcrargrcrururcrcrurgra60

ra62

<210>21

<211>47

<212>r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21

rcrargrgrarargrcrurgrgrurururcrarurarurgrgrurgg4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