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纤维亲水性非乳胶粉扑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53124发布日期:2018-10-12 23:27阅读:16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非乳胶粉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纤维亲水性非乳胶粉扑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化妆时,粉扑是常用的一种化妆用品之一,传统的粉扑均为化学合成物质,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化妆品从植物中提取相关的成分合成化妆品。目前现有的粉扑在制备时采用硅灰石作为填充剂,既不利环境保护〈矿产资源〉,抗菌效果差,使用寿命周期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竹纤维亲水性非乳胶粉扑及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竹纤维亲水性非乳胶粉扑,包括

质量比为1.5~2:1的a组分和b组分,

所述a组分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

竹纤维35~55%、蜡1~3%、交联剂2~5%、表面活性剂3~7%,余量为水;

所述b组分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聚乙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的聚合物90.0~98.0%,甲苯二异氰酸酯、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甲苯-2,6-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2.0~10.0%。

进一步地,所述a组分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

竹纤维45~55%、蜡2~3%、交联剂2~4%、表面活性剂4~6%,余量为水;

所述b组分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聚乙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的聚合物92.0~95.0%,甲苯二异氰酸酯、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甲苯-2,6-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5.0~8.0%。

进一步地,所述交联剂为由两种不同的有机硅化合物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优选的为季铵化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竹纤维亲水性非乳胶粉扑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a组分和b组分分别按照设定的比例进行选料,选料完毕后分别制成a组分混合体和b组分混合体;

步骤2)将a组分混合体和b组分混合体分别加入至双组份低压聚氨酯灌注机,调节b组分混合体的搅拌速度60转/min,a组分混合体的搅拌速度400转/min;

步骤3)待a组分混合体和b组分混合体分别充分混合后,按照制备的比例设定低压聚氨酯灌注机,使其计量泵利用管道将a组分混合体和b组分混合体送入低压聚氨酯灌注机搅拌室以4000~6000转/min高速搅拌;

步骤4)搅拌完成后注入预制好的模具中,在室温状态下进行发泡、熟化,时间4~6分钟即可完成开模;

步骤5)步骤4完毕后在模具中进行烘干,时间为15~30min,温度为40~55℃;

步骤6)成型、检测、包装出厂。

在上述中,所述a组分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

竹纤维45~50%、蜡2%、交联剂2~4%、表面活性剂4~5%,余量为水;

所述b组分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聚乙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的聚合物92.0~95.0%,甲苯二异氰酸酯、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甲苯-2,6-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5.0~8.0%。

在上述中,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质量比为1.5:1或2:1。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有机硅化合物作为交联剂,其有利于发泡过程,采用两种不同化学性质基团的有机硅化合物结合的反应基团,用于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粘合强度。

2)本发明中的表面活性剂在发泡过程中控制体系具有适当表面张力,产生良好气泡结构。

3)本发明在室温下发泡,且为物理发泡,过程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制备工艺路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我们可以知道,竹子为可再生能源,三年即可成材,而且本发明使用的竹纤维是采用竹器或竹制品生产后的边角料制成的竹纤维材料,是环保中的环保材料,因粉扑的使用特性,需达到一定抗菌要求。用硅灰石添加作为填充剂的粉扑需添加化学抗菌剂,而采用竹纤维作为填充剂的粉扑因材料特性而无需添加即可达到要求。

参照图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竹纤维亲水性非乳胶粉扑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a组分和b组分分别按照设定的比例进行选料,选料完毕后分别制成a组分混合体和b组分混合体;

步骤2)将a组分混合体和b组分混合体分别加入至双组份低压聚氨酯灌注机,调节b组分混合体的搅拌速度60转/min,a组分混合体的搅拌速度400转/min;

步骤3)待a组分混合体和b组分混合体分别充分混合后,按照制备的比例设定低压聚氨酯灌注机,使其计量泵利用管道将a组分混合体和b组分混合体送入低压聚氨酯灌注机搅拌室以4000~6000转/min高速搅拌;

步骤4)搅拌完成后注入预制好的模具中,在室温状态下进行发泡、熟化,时间4~6分钟即可完成开模;

步骤5)步骤4完毕后在模具中进行烘干,时间为15~30min,温度为40~55℃;

步骤6)成型、检测、包装出厂。

在上述中,所述a组分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

竹纤维45~50%、蜡2%、交联剂2~4%、表面活性剂4~5%,余量为水;

所述b组分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聚乙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的聚合物92.0~95.0%,甲苯二异氰酸酯、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甲苯-2,6-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5.0~8.0%。

在上述中,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质量比为1.5:1或2:1。

实施例1

一种竹纤维亲水性非乳胶粉扑,包括

质量比为1.5:1的a组分和b组分,

所述a组分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

竹纤维35%、蜡1%、交联剂2%、表面活性剂3%,余量为水;

所述b组分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聚乙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的聚合物90.0%,甲苯二异氰酸酯、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甲苯-2,6-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10.0%。

其制备成的亲水性非乳胶粉扑亲肤感更好、更柔软、上妆时更贴切。

实施例2

一种竹纤维亲水性非乳胶粉扑,包括

质量比为1.5:1的a组分和b组分,

所述a组分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

竹纤维45~55%、蜡2~3%、交联剂2~4%、表面活性剂4~6%,余量为水;

所述b组分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聚乙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的聚合物92.0~95.0%,甲苯二异氰酸酯、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甲苯-2,6-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5.0~8.0%。

其制备成的亲水性非乳胶粉扑亲肤感更好、更柔软、上妆时更贴切。

实施例3

一种竹纤维亲水性非乳胶粉扑,包括

质量比为1.5:1的a组分和b组分,

所述a组分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

竹纤维45~50%、蜡2%、交联剂2~4%、表面活性剂4~5%,余量为水;

所述b组分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聚乙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的聚合物92.0~95.0%,甲苯二异氰酸酯、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甲苯-2,6-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5.0~8.0%。

其制备成的亲水性非乳胶粉扑亲肤感更好、更柔软、上妆时更贴切。

实施例4

一种竹纤维亲水性非乳胶粉扑,包括

质量比为1.5:1的a组分和b组分,

所述a组分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

竹纤维55%、蜡3%、交联剂5%、表面活性剂7%,余量为水;

所述b组分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聚乙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的聚合物90.0~98.0%,甲苯二异氰酸酯、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甲苯-2,6-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2.0%。

其制备成的亲水性非乳胶粉扑亲肤感更好、更柔软、上妆时更贴切。

对比例1

一种竹纤维亲水性非乳胶粉扑,包括

质量比为2:1的a组分和b组分,

所述a组分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

竹纤维35%、蜡1%、交联剂2%、表面活性剂3%,余量为水;

所述b组分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聚乙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的聚合物90.0%,甲苯二异氰酸酯、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甲苯-2,6-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10.0%。

其制备成的亲水性非乳胶粉扑亲肤感更好、更柔软、上妆时更贴切。

对比例2

一种竹纤维亲水性非乳胶粉扑,包括

质量比为2:1的a组分和b组分,

所述a组分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

竹纤维45~55%、蜡2~3%、交联剂2~4%、表面活性剂4~6%,余量为水;

所述b组分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聚乙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的聚合物92.0~95.0%,甲苯二异氰酸酯、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甲苯-2,6-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5.0~8.0%。

其制备成的亲水性非乳胶粉扑亲肤感更好、更柔软、上妆时更贴切。

对比例3

一种竹纤维亲水性非乳胶粉扑,包括

质量比为2:1的a组分和b组分,

所述a组分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

竹纤维45~50%、蜡2%、交联剂2~4%、表面活性剂4~5%,余量为水;

所述b组分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聚乙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的聚合物92.0~95.0%,甲苯二异氰酸酯、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甲苯-2,6-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5.0~8.0%。

其制备成的亲水性非乳胶粉扑亲肤感更好、更柔软、上妆时更贴切。

对比例4

一种竹纤维亲水性非乳胶粉扑,包括

质量比为2:1的a组分和b组分,

所述a组分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

竹纤维55%、蜡3%、交联剂5%、表面活性剂7%,余量为水;

所述b组分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聚乙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的聚合物90.0~98.0%,甲苯二异氰酸酯、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甲苯-2,6-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2.0%。

其制备成的亲水性非乳胶粉扑亲肤感更好、更柔软、上妆时更贴切。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