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合物粒子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35057发布日期:2019-01-28 12:34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合物粒子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材料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合物粒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粒径在1微米到6000微米,优选为30微米到5000微米的聚合物粒子,尤其是在粒径分布上具有窄分布的样品,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

直径50~500微米的载药微球可以广泛用于长效释放或者介入治疗中;直径50微米~2000微米的聚合物多孔支架可以作为细胞培养的载体或者药物释放的载体;加入磁性纳米粒子的微球,可以用于细胞分离,加入荧光染料的微球可以用于检测;直径1到4毫米的双层结构胶囊广泛运用于香料包裹以及爆珠香烟的生产中。

然而,通过溶剂挥发法或者悬浮聚合法制备该尺寸的材料也一直是工业上的难点。

通过溶剂挥发法或者悬浮聚合法来制备聚合物粒子:第一步是先建立分散体系,分散体系是指一种或者几种物质分散在某种介质中所形成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叫做分散相,连续的介质为分散介质或连续相。第二步是通过溶剂挥发或者聚合反应让分散相固化成坚硬的粒子。

传统的建立分散相的方法一般为通过搅拌或者均质机将分散相在剪切力的作用下,被分割成小的液滴。以典型的聚乳酸微球的制备方法举例,将聚乳酸溶解在三氯甲烷中,为分散相;溶解有pva,司盘80(span80)的水溶液为连续相,将2者混合,可以得到上层为水,下层为三氯甲烷的分层体系,将该体系放置在搅拌器上,开启机器,聚乳酸的三氯甲烷溶液就会由于搅拌的剪切作用,被分散成小的液滴悬浮在分散相中。

传统的溶剂挥发或者聚合反应来制备聚合物粒子的一般在分散体系建立以后,需要长时间的搅拌,使得分散相悬浮在分散介质中,继续以典型的聚乳酸微球的制备为例,在分散体系建立后,还需要持续搅拌十几小时以上,让三氯甲烷挥发,才能得到固体的粒子。但是,在搅拌干燥过程中,会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搅拌力度不够,液滴由于重力作用聚集在底部或者上部发生团聚。

2.搅拌力度过强,搅拌剪切力可能导致液滴重新发生破碎。

3.由于搅拌在容器中进行,即便搅拌速度恒定,沿着搅拌轴的径向方向上,随着半径的不同,液体流动的线速度也会明显不同,流速不同导致的剪切力不一样,也会导致粒子粒径分布变宽,很难获得尺寸均一的粒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制备方法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聚合物粒子的制备方法,能够获得均一性良好的粒子。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合物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含有功能性物料的聚合物溶液和/或反应性单体,形成液滴;

通过可凝胶化的溶液包裹所述液滴;

将包裹有所述液滴的可凝胶化的溶液加入到凝固浴中,以使得包裹有所述液滴的可凝胶化的溶液凝胶化,形成凝胶;

在凝胶内部形成粒子后,溶解所述凝胶。

含有功能性物料的聚合物溶液和/或反应性单体液滴中,功能性物料可以以均相的状态均匀分布在聚合物溶液和/或反应性单体中,也可以以非均相的状态,被分散或者被包裹在聚合物溶液和/或反应性单体中。

优选地,包裹有所述液滴的可凝胶化的溶液在所述凝固浴中凝胶化后形成凝胶纤维。

优选地,将包裹有所述液滴可凝胶化的溶液加入到凝固浴中的同时,使得所述凝固浴相对于出料口100运动。。

优选地,在所述凝胶纤维形成同时对所述凝胶纤维进行拉伸。

优选地,在形成所述液滴的同时通过可凝胶化的溶液包裹所述液滴。

优选地,在形成所述液滴的同时通过可凝胶化的溶液包裹所述液滴,采用液滴形成包裹装置完成,

所述液滴形成包裹装置,包括,

用于放置含有功能性物料的聚合物溶液和/或反应性单体的第一腔;

用于供所述可凝胶化的溶液流动的第二腔;

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通过液滴形成孔联通。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管路和第五管路的出口设置有导管。

优选地,所述可凝胶化的溶液为离子敏感的体系溶液,或ph敏感的体系溶液,或温度敏感的溶液。

优选地,所述离子敏感的体系溶液为,海藻酸钠溶液——多价盐溶液体系。

优选地,所述ph敏感的体系溶液为,壳聚糖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体系。

优选地,所述温度敏感的为溶液为泊洛沙姆溶液。

优选地,所述功能性物料为,蛋白分子,或药物分子,或纳米粒子,或磁性粒子,或荧光染料,或香精,或香料,或制孔剂,或量子点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溶液为,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液,或聚乳酸溶液,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液,或聚己内酯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反应性单体为,或苯乙烯,或二乙烯苯,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的聚合物粒子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含有功能性物料的聚合物溶液和/或反应性单体所形成的液滴在可凝胶化的溶液包裹且形成凝胶后的环境中固化,由于凝胶巨大的粘度,液滴不会发生相互碰撞,不会发生聚集效应,溶剂挥发固化过程无需搅拌,也避免了剪切力对液滴的破坏,从而可以获得均一性良好的粒子。

2.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粒子在固化的过程中聚集,采用表面活性剂来减小表面张力,来保持液滴的稳定性,本发明由于单个粒子的固化被限制在凝胶内部进行,粒子与粒子之间被凝胶隔开,无法发生聚集,因此,可以不使用表面活性剂。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制备流程图;

图2本发明形成液滴的三种形式;

其中,图2中:

a功能性物料以均相的状态均匀分布在聚合物溶液和/或反应性单体中;

b功能性物料以非均相的状态均匀分散在聚合物溶液和/或反应性单体中;

c功能性物料以非均相的状态均匀包裹在聚合物溶液和/或反应性单体中;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液滴形成包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液滴形成包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带拉伸结构的液滴形成包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三种液滴形成包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四种液滴形成包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凝胶内液滴光镜照片;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100微米粒子光镜照片;

图10为本实施例七的粒子光镜照片。

其中,

01—功能性物料,100—出料口,

31—第一管路,32—第二管路,

41—第三管路,42—第四管路,43—第五管路,

61—第一腔,62—第二腔,63—液滴形成孔,

71—含有功能性物料的聚合物溶液和/或反应性单体,72—可凝胶化溶液,

73—凝固浴,711—液滴,722—凝胶,

800—牵引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方式,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聚合物粒子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将含有功能性物料的聚合物溶液和/或反应性单体71,形成液滴711;

103.通过可凝胶化的溶液72包裹所述液滴711;

105.将包裹有所述液滴711的可凝胶化的溶液72加入到凝固浴73中,以使得包裹有所述液滴711的可凝胶化的溶液凝胶化72,形成凝胶;

107.在凝胶内部形成粒子后,溶解所述凝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聚合物粒子的制备方法中,含有功能性物料的聚合物溶液和/或反应性单体71为分散相,可凝胶化的溶液72为连续相,使可凝胶化的溶液72发生凝胶化的为凝固浴73。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机械搅拌的方式进行聚合物粒子的制备,其过程如下,将分散相加入到分散介质中,加入合适的表面活性剂,通过搅拌或者均质机将分散相变成液滴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然后通过长时间的搅拌使得溶剂挥发或者单体聚合,得到固体的聚合物粒子。由于分散体系形成后,分散相仍然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进行溶剂的挥发或者聚合反应的进行,在此阶段的持续搅拌,会使得已经形成的粒子由于界面张力,重力,碰撞等原因发生聚集、或者由于搅拌的剪切力发生破碎、或者由于容器内各点流速不同导致的剪切力不一样这些原因,导致粒子粒径分布变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聚合物粒子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由于将分散相限制在凝胶内,导致粒子无法发生接触,不会存在传统的由于界面张力,重力,碰撞导致的聚集、或者由于搅拌的剪切力而发生的破碎、或者由于容器内各点流速不同导致的剪切力不一样,进而导致粒子粒径分布变宽等问题。使得制备均一性粒子成为可能。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功能性物料是指为了使得制备的粒子具有一定的用途而添加的成分。该成分可以为药物,纳米粒子,致孔剂,荧光染料,香料等。如制备药物缓释微球时,该功能性物料为药物分子;制备磁性微球时,该功能性物料为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制备荧光微球时,该功能性物料为荧光染料或者量子点;制备爆珠微球时,为内层香料或风味物质。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见图2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功能性物料01可以以均相的状态均匀分布在聚合物溶液中,或者以均相的状态均匀分布在反应性单体中,或者以均相的状态均匀分布在聚合特溶液与反应性单体所构成的混合液体中,如图2a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功能性物料01也可以是以非均相的状态被分散在聚合物溶液中、或反应性单体中、或聚合物溶液与反应性单体所构成的混合液体中,如图2b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功能性物料01也可以是以非均相的状态被包裹在聚合物溶液中、或反应性单体中、或聚合物溶液与反应性单体所构成的混合液体中,如图2c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聚合物粒子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03通过可凝胶化的溶液72包裹液滴711,且一般是在形成液滴711的同时就通过可凝胶化的溶液包裹液滴711。

本实施例采用液滴711形成包裹装置来实现液滴711的形成与包裹,其结构请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用于供含有功能性物料的聚合物溶液和/或反应性单体流动的第一管路31;套设在第一管路31外,且与第一管路31同轴,用于供可凝胶化的溶液流动的第二管路32。

采用该结构实现液滴711的形成与包裹时,在向第一管路31送入含有功能性物料的聚合物溶液和/或反应性单体的同时,向第二管路32送入可凝胶化的溶液。

控制第一管路31与第二管路32内液体的流速。当内外两个管路的流体的速度在比较低时,会直接在出口形成一个一个的液滴711;当内外两个管路的流体的速度在较高时,会先形成同轴的流体,然后外层凝胶化后形成凝胶纤维,而凝胶纤维内部的液体在界面张力的作用下,从连续流动的液体变成一颗一颗的液滴711,液滴711以单列的形式有序的排列在凝胶纤维内部。采用该种结构,由于所有的液滴711均通过第一管路31形成,因此,形成的液滴711的均一性极好。

当需要功能性物料需要被包裹在聚合物溶液和/或反应性单体中时,上述液滴711形成包裹装置可以作出相应的改变,具体如图4所示,此时,该液滴711形成包裹装置包括,用于供含有功能性物料的液体流动的第三管路41,套设在第三管路41外,且与第三管路41同轴,用于供聚合物溶液和/或反应性单体流动的第四管路42,以及套设在第四管路42外,且与第四管路42同轴,用于供可凝胶化的溶液流动的第五管路43。

采用该结构实现液滴711的形成与包裹时,在向第三管路41送入含有功能性物料的液体的同时,向第四管路42送入聚合物溶液和/或反应性单体,且同时,向第五管路43送入可凝胶化的溶液。

控制第三管路41、第四管路42以用第五管路43内液体的流速。当三个管路的流体的速度在比较低时,会直接在出口形成一个一个的液滴711,此时,液滴711的最中心为功能性物料,液滴711的外层为聚合物溶液和/或反应性单体,液滴711被可凝胶化溶液包裹;当三个管路的流体的速度在较高时,会先形成同轴的流体,然后最外层凝胶化后形成凝胶纤维,而凝胶纤维内部的液体在界面张力的作用下,从连续流动的液体变成一颗一颗的液滴711,液滴711以单列的形式有序的排列在凝胶纤维内部,此时,液滴711的最中心为功能性物料,液滴711的外层为聚合物溶液和/或反应性单体。

本实施例的液滴711形成包裹装置也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的结构,其包括,用于放置含有功能性物料的聚合物溶液和/或反应性单体的第一腔61;用于供可凝胶化的溶液流动的第二腔62;第一腔61与第二腔62通过液滴形成孔63联通。

采用该结构实现液滴711的形成与包裹时,向第一腔61内通入含有功能性物料的聚合物溶液和/或反应性单体,第一腔61内的含有功能性物料的聚合物溶液和/或反应性单体会通过液滴形成孔63向第二腔62流动,进入第二腔62时形成液滴711,附着在第二腔62的内壁,与此同时,向第二腔62内通入可凝胶化的溶液,通过可凝胶化的溶液将附着在第二腔62内壁上的液滴711冲刷下来,完成可凝胶化溶液对液滴711的包裹。采用该结构实现液滴711的形成与包裹,由于第一腔61上的液滴形成孔63的数量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增加,因此,适合大批量地制备粒子;由于液滴形成孔63具有均一的尺寸,因此,在大批量地制备粒子的基础之上,且能够保证制备出的粒子均一性良好。该结构中第一腔61与第二腔62均优选为管状腔。当然也可以是,将一腔体通过隔板分为二部分,其中一部分为第一腔61,另一部分为第二腔62,液滴形成孔63设置在隔板上,此时,腔体的形状不限。

作为上述结构的一种特殊情况,其具体如图7所示,该种情况下,第一腔61为管路,第二腔62也为管路,液滴形成孔63为第一腔61的出口。其实现液滴711的形成与包裹的原理、过程与图6所示的液滴711形成包裹装置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聚合物粒子的制备方法,其步骤105中,将包裹有液滴711的可凝胶化的溶液加入到凝固浴73中,以使得包裹有液滴711的可凝胶化的溶液凝胶化,形成凝胶722。

其中,将包裹有液滴711的可凝胶化的溶液加入到凝固浴73中,可以采用滴加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注入的方式。

当采用滴加的方式时,出料口100处于凝固浴73的上方。其中,此处的出料口100是指,包裹有所述液滴711的可凝胶化的溶液的出口。出料口100形成的包裹有所述液滴711的可凝胶化的溶液被滴入凝固浴73中后,可凝胶化的溶液形成凝胶。

当采用注入的方式时,出料口100没入凝固浴73中。此时,包裹有所述液滴711的可凝胶化的溶液会出料口100处形成凝胶纤维。采用此种方式,由于可凝胶化的溶液在遇到凝固浴73后立即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凝胶纤维,不仅能保持液滴711的稳定性,且更容易获得粒径较小的液滴711。

其中,采用注入的方式将包裹有所述液滴711的可凝胶化的溶液加入到凝固浴73中,形成凝胶纤维。凝胶纤维会在出料口100不断产生,使得凝胶纤维发生弯曲或折叠,处于凝胶纤维内部的液滴711因被挤压而发生变形或聚集,影响其形貌以及均一性。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在将包裹有所述液滴711的可凝胶化的溶液加入到凝固浴73中的同时,使得凝固浴73相对于出料口100运动。如此,随着凝胶纤维在出料口100不断产生,凝胶纤维被有序堆积在凝固浴73中,避免了纤维的过度弯曲而导致的内部液滴711因挤压而发生变形或聚集,有利于获得均一性良好的粒子。

其中,凝固浴73相对于出料口100运动,可以是,通过外部装置使得凝固浴73转动,也可以是,通过外部装置使得出料口100转动。

当形成的纤维强度足够大时,可以通过设置牵引装置800对形成的凝胶纤维进行拉伸。通过对形成的纤维进行拉伸,不仅能够实现纤维的有序排列,避免了纤维的过度弯曲而导致的内部液滴711因挤压而发生变形或聚集,有利于获得均一性良好的粒子;且能够通过拉细纤维来改变液滴711的直径,获得直径更小的液滴711。

当可凝胶化的溶液在凝固浴73中凝固过快时,可能出现可凝胶化的溶液包裹的含有功能性物料的聚合物溶液和/或反应性单体还未形成液滴711时,可凝胶化的溶液已凝胶化,形成同轴纤维,无法获得单独的粒子。为了避免该种情况发生,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图3与图4所示的结构的出料口100处设置有导管。

设置有导管后,延迟了凝胶化的溶液凝胶化的过程,能够使得含有功能性物料的聚合物溶液和/或反应性单体在可凝胶化的溶液先形成液滴711,避免形成同轴纤维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可凝胶化的溶液可以为离子敏感的体系溶液,或ph敏感的体系溶液,或温度敏感的溶液。

其中,离子敏感的体系溶液优选采用海藻酸钠溶液——多价盐溶液体系,其具为可以为海藻酸钠-氯化钙体系。其中,海藻酸钠溶液遇到氯化钙溶液会形成离子交联的凝胶,使用柠檬酸钠可以将该凝胶重新溶解。可以在较低成本下获得聚合物粒子。

其中,ph敏感的体系溶液可以优选采用壳聚糖-氢氧化钠溶液体系。壳聚糖溶解在2%的醋酸水溶液中,其遇到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性溶液会凝固成凝胶纤维,通过重新加酸的方式可以使得该凝胶纤维重新溶解。可以在较低成本下获得聚合物粒子。

其中,温度敏感的溶液可以优选为泊洛沙姆溶液。泊洛沙姆溶液在低温下是液态,将其注入到高温的空容器里,也可转变成凝胶状态。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几个具体的制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具体如下:

实施例一:用于介入治疗的载药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栓塞微球的制备

本实施例采用图3所示的液滴711形成包裹装置:

其中,第一管路31的管内径为0.25mm,外径为0.48mm;第二管路32的管内径为0.75mm,外径为1.10mm,将第一管路31与第二管路32均没入凝固浴73中,分别制备直径为100微米,120微米,160微米,200微米,220微米,240微米的载紫衫醇的微球。

本实施例中功能物料为紫杉醇药物分子,其以均相形式均匀分布在液滴711中。

溶液的配制:分散相溶液,将一定量的plga溶解在三氯甲烷中,按照质量分数为0.5%,1%,3%,5%,8%,10%的配置相应溶液,然后按照plga的质量与药物质量比为10:1的比例分别加入紫衫醇。

配置外层连续相溶液:称取1g海藻酸钠溶解在100g的去离子水中,为了改善微球表面的亲水性,加入1g的聚乙烯醇(pva)。

配置凝固浴73:称取1g的氯化钙溶解在1000g去离子水中。

所有样品的流速设置如下:通过第一管路31的分散相溶液流速设置在60ml/小时,通过第二管路32的连续相溶液流速设置在300ml/小时,凝固浴73转速为20rpm。

启动机器,可见分散相溶液液滴711被由连续相溶液形成的凝胶纤维包裹着一粒一粒地从喷嘴均匀流出,收集在凝固浴73中。将获得的含一粒一粒液滴711的凝胶纤维在水中干燥,等待三氯甲烷挥发完全。

粒子固化后,然后加入柠檬酸钠进行解聚纤维。分别获得直径为100微米,120微米,160微米,200微米,240微米的载药微球。图6为凝胶内液滴711的光镜照片,图7为分离后100微米粒子的光镜照片。

载药微球(栓塞微粒)可直接经微导管导入病人体内,阻塞在肿瘤血管中。一方面微球可阻塞肿瘤血管阻断肿瘤给养,另一方面载药微球所释放的药物可抑杀肿瘤细胞,起双重抗肿瘤作用。利用本发明的方法所制备的载药微球具备尺寸均匀,尺寸完全可控的优点,因而可以完全满足临床上对载药微球(栓塞微球)的尺寸的严格要求。

实施例二:用于细胞培养的多孔球形支架的制备

多孔球形细胞支架需要具有合适的体积大小,最好具有贯通的孔道结构。球形支架具有良好的滚动性,细胞生长在其表面或者内部的孔道内,适合大规模的3d培养,细胞扩增时只需将少量的培养有细胞的微球转移到大量的空白球形的培养基中,避免传统的消化,转移,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本实施例中,功能物料为致孔剂碳酸氢钠水溶液,其以非均相的形式分散在液滴711中。

本实施例采用图3所示的液滴711形成包裹装置:第一管路31的管内径为0.35mm,外径为0.65mm;第二管路32的管内径为1.15mm,管外径为1.50mm,制备直径在0.8mm左右的球形细胞培养支架。

配置内层分散相溶液(油相):取2g聚乳酸溶解在10ml二氯甲烷中,然后加入2ml浓度为1m的碳酸氢钠水溶液,加上0.2ml司盘80,经过超声或者高速均质,制备得到复合乳液。

配置外层连续相溶液(水相):称取1g海藻酸钠溶解在1000g的去离子水中。

配置凝固浴73:称取1g的氯化钙溶解在1000g去离子水中。

通过第一管路31的分散相溶液流速设置在60ml/小时,通过第二管路32的连续相溶液流速设置在300ml/小时。凝固浴73以20rpm的速度转动。

启动机器,可见分散相溶液液滴711被由连续相溶液形成的凝胶纤维包裹着一粒一粒地从出料口100均匀流出,收集在凝固浴73中。将获得的含液滴711的凝胶纤维在水中干燥,等待二氯甲烷挥发完全。然后加入柠檬酸钠进行解聚纤维(干燥和解聚过程与实施例一相同)。获得直径为800微米的均匀小球。

将获得的小球在0.1m的氢氧化钠中搅拌1小时,获得具有贯通通道且微球尺寸均匀的多孔球形细胞培养支架。

实施例三:聚苯乙烯磁性微球的制备

本实施例采用图3所示的液滴711形成包裹装置:

其中,第一管路31的管内径为0.24mm,外径为0.45mm;第二管路32的内径为0.7mm,外径为1.06mm。

本实施例中,功能物料为四氧化三铁粒子,其以非均相的形式分散在液滴711中。

配置内层分散相溶液(油相):将0.16g磁性纳米粒子分散在16ml苯乙烯、二乙烯苯、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质量比为100:20:5:5)单体中,加入0.3g过氧化二苯甲酰作为引发剂。

配置外层连续相溶液(水相):将1g海藻酸钠溶解在100ml去离子水中。

配置凝固浴73:将1g氯化钙溶解在1000ml去离子水中。

通过第一管路31的分散相溶液流速设置在40ml/小时,通过第二管路32的连续相溶液流速设置在400ml/小时。

启动机器,可见分散相溶液液滴711被由连续相溶液形成的凝胶纤维包裹着一粒一粒地从出料口100均匀流出,收集在凝固浴73中。

实验结束后,凝固浴73的温度升高到90摄氏度,让微球在该温度下继续反应固化1小时。微球完全固化后,使用柠檬酸钠解聚纤维(解聚过程与实施例一相同),可获得直径380微米的磁性微球。

实施例四:用于爆珠香烟生产的水性爆珠的制备

目前市场上生产的爆珠都是油性爆珠,其内部为矿物油,液体石蜡类物质,对人体有害。

爆珠的尺寸在2mm到4mm,传统的水/油/水体系很难保证不破。

本实施例采用如图4所示液滴711形成包裹装置,第三管路41的管内径为0.75mm,外径为1.10mm;第四管路42的管内径为1.65mm,外径为2.15mm;第五管路43的管内径为3.50mm,外径为4.00mm。

本实施例中,功能性物料薄荷醇的水溶液,其以非均相的形式包裹在液滴711中。

内层采用水相体系:我们将0.5g薄荷醇作为风味物质溶解在1000ml的去离子水中。

中间层分散相溶液(油相):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为胶囊壁材,溶解在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中。

外层连续相溶液:将1g海藻酸钠溶解在100ml去离子水中。

配置凝固浴73:将1.5g氯化钙溶解在1000ml去离子水中。

通过第三管路41的水相溶液流速设置在60ml/小时,第四管路42的油相流速为60ml/小时,第五管路43的水相流速为300ml/小时。凝固浴73转速10rpm。将获得的含液滴711的纤维凝胶在水中干燥后(干燥过程与实施例一相同),制备得到粒径在3mm左右的pmma包裹液体的爆珠胶囊。

实施例五:使用外层为壳聚糖醋酸溶液的方法制备聚乳酸微球

本实施例采用所图5所示的液滴711形成包裹装置:

其中,第一管路31的管内径为0.25mm,外径为0.48mm;第二管路32的管内径为0.75mm,外径为1.10mm。

溶液的配制:

内层分散相溶液:取5g聚乳酸溶解在95毫升的二氯甲烷中;

外层连续相溶液:取5g壳聚糖溶解在100ml质量分数为2%的乙酸水溶液中;

凝固浴73:取500克氢氧化钠溶解在5升乙醇溶液。

通过第一管路31的分散相溶液流速设置在20ml/小时,通过第二管路32的连续相溶液流速设置在100ml/小时。

启动机器,可见分散相溶液液滴711被由连续相溶液形成的凝胶纤维包裹着一粒一粒地从喷嘴均匀流出,收集在凝固浴73中。通过牵引装置800的拉升速度可以调节微球大小。将获得的一粒一粒的含液滴711的凝胶纤维在水中干燥,然后加入醋酸,将壳聚糖纤维外壳重新溶解,可以获得直径为200微米的聚乳酸粒子。

实施例六:使用管状多孔膜制备聚己内酯(pcl)粒子

本实施例采用图6所示的液滴711形成包裹装置,其中,第一腔61的内壁为管状膜,管状膜为四氟乙烯膜,其内径3mm,膜上具有均匀的小孔,孔平均直径为0.7mm。

溶液的配制:

内层分散相溶液:取5g聚己内酯溶解在95毫升的二氯甲烷中;

外层连续相溶液:取0.75g海藻酸钠溶解在100ml去离子水中;

凝固浴73:称取1g氯化钙溶解在1000ml去离子中。

分散相溶液流速设置在200ml/小时,外层连续相溶液流速设置在2000ml/小时。

启动机器,可见分散相溶液液滴711被由连续相溶液形成的凝胶纤维包裹着从喷嘴均匀流出,收集在凝固浴73中。将获得的含液滴711的凝胶纤维在水中干燥,然后加入柠檬酸钠进行解聚纤维(干燥和解聚过程与实施例一相同)。可获得直径在0.36mm左右的聚己内酯(pcl)粒子。

实施例七:制备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粒子

本实施例采用如图7所示的液滴711形成包裹装置,其中,第二腔62为管路,其内径为1mm,第一腔61为管路,其管道内径为0.2mm。

溶液的配制:

内层分散相溶液:取3g聚己内酯溶解在97毫升的二氯甲烷中;

外层连续相溶液:取1g海藻酸钠溶解在100ml去离子水中;

凝固浴73:称取1g氯化钙溶解在1000ml去离子中。

通过第一腔61的分散相溶液流速设置在15ml/小时,通过第二腔62的连续相溶液流速设置在150ml/小时。

启动机器,可见分散相溶液液滴711被由连续相溶液形成的凝胶纤维包裹着一粒一粒地从竖直主管道出口处均匀流出,收集在凝固浴73中。将获得的一粒一粒的含液滴711的凝胶纤维在水中干燥,然后加入柠檬酸钠进行解聚纤维(干燥和解聚过程与实施例一相同)。可获得直径在0.16mm左右的plga粒子。图8为粒子光镜照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