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分散超支化共轭聚合物纳米粒子的Fe<sup>3+</sup>荧光薄膜传感器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587966阅读:2021来源:国知局
基于可分散超支化共轭聚合物纳米粒子的Fe<sup>3+</sup>荧光薄膜传感器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可分散超支化共轭聚合物纳米粒子的Fe3+荧光薄膜传感器件制备方法,所制备的超支化共轭聚合物纳米粒子是通过细乳液Suzuki聚合的方法获得,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0.6 nm并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将可分散超支化共轭聚合物纳米粒子通过旋涂的方法在玻璃基底表面制备荧光薄膜传感器件。本发明所制备的薄膜传感器件对Fe3+有较高的识别能力和灵敏度及可逆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同时所制备的Fe3+荧光薄膜传感器件可实现逻辑门应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专利说明】
基于可分散超支化共辆聚合物纳米粒子的Fe3+焚光薄膜传感 器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荧光分子传感器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可分散超支化共辄聚合物纳米粒 子的Fe3+荧光薄膜传感器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生物系统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在细胞水平中许多生 物和化学过程、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形成和活体组织中存储及运输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在大部分的有机体中,铁离子是必不可缺少的。铁离子在新陈代谢混乱中会导致贫血 以及肝肾的损坏,最后导致癌症、肝硬化、关节炎、糖尿病或心率失调。而且铁离子在植物体 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物固氮、矿质元素的吸收与利用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铁离子 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和生物材料及其生物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发展具有高选择性和 敏感性的铁离子传感材料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0003 ]铁离子(Fe3+)的传统检测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伏安法、比色法、滴定法、PVC膜 电极法,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缺陷,如:1、对Fe3+检测的专一性差;2、检测的所需的时间过 长;3、敏感性差。继而化学传感器检测铁离子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研究方向。其中荧光传感 器已成为研究热点,它是利用荧光来表达传感分子与分析对象作用后的化学信息变化,具 有方便快捷、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等优点。其原理是通过将对被分析物的识别信息转换为 荧光基团的光物理性质的改变,如荧光增强或减弱、光谱移动、荧光寿命变化等,实现对被 分析物的检测。而荧光聚合物表现出的特殊"分子导线效应"(即光或电激发产生的激子或 载流子可沿整个分子流动,整个分子类似于一根导线,使其能在不改变功能基团与识别分 子结合常数的情况下成百倍地放大响应信号),使其有了更高的灵敏度。正因为荧光检测技 术的这些优点使其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0004] 目前铁离子(Fe3+)的荧光检测多是在均相中进行,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固态 薄膜要优于溶液。相对于均相传感器来说,薄膜传感器具有可重复使用性、基本不污染待测 体系以及易于器件化等优势。在最近几年,对共辄聚合物纳米粒子的潜在运用的研究与日 倶增。共辄聚合物纳米粒子已经成为一种极好的荧光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亮度、极好的光 稳定性和良好的生物兼容性。然而,当前大部分共辄聚合物纳米粒子都是由三维刚性结构 组成,是一种不溶的固体粉末。这将限制它们在可加工性方面尤其是薄膜器件制备方面的 运用。采用细乳液Suzuki聚合的超支化共辄聚合物纳米粒子已经成为一类具有稳定的形貌 和溶液可加工性的共辄聚合物纳米粒子,这将为制备薄膜器件提供可能。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可分散超支化共辄聚合物纳米粒子的Fe3+荧光薄膜 传感器件制备方法。
[0006] 本发明的基于可分散超支化共辄聚合物纳米粒子的Fe3+荧光薄膜传感器件制备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单体1和单体2,在碱和钯催化剂催化的条件下,在油/水型细乳液中 进行Suzuki聚合反应,并以封端剂进行封端反应,制备出可分散在有机相中的超支化共辄 聚合物荧光纳米粒子; 所述的单体1和单体2,分别为具有双溴单体和三硼酸酯单体,其结构如下:
所述在油/水型细乳液中进行Suzuki缩聚反应的具体步骤如下: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水 用量为90 mL;油相为甲苯,用量为6 mL ;乳化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用量为 16 mmol;催化剂为四三苯基膦合钯(Pd(PPh3)4),用量为2.8 mg;碳酸钾水溶液浓度为2 mol/L,用量为3 mL;反应温度为80 °C,反应时间为24 h。随后所用的封端试剂为硼酸封端 剂苯硼酸和溴代封端剂溴苯。所制备的超支化共辄聚合物纳米粒子是一种完全无乳化剂 的,并能够分散在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或甲苯中的,平均直径为10.6纳米的粒子。
[0007] 可分散超支化共辄聚合物纳米粒子薄膜传感器的制备方法:0.1 mg/mL的超支化 共辄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四氢呋喃溶液通过旋涂的方法得到薄膜传感器,旋涂时的转速为 1000 rpm〇
[0008] 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的基于可分散超支化共辄聚合物纳米粒子的Fe3+荧光薄膜传 感器件,对Fe3+具有特异性响应,同时在荧光检测中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响应,且对Fe 3 +的检测过程具有可逆性,可实现薄膜的重复使用。
[0009] 本发明所制备的薄膜传感器可在逻辑门得到应用。
【附图说明】
[0010] 图1所制备可分散超支化共辄聚合物荧光纳米粒子在四氢呋喃中和作为薄膜时的 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图2所制备可分散超支化共辄聚合物荧光纳米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及纳米粒子尺 寸分布柱状图; 图3所制备可分散超支化共辄聚合物荧光纳米粒子薄膜的荧光光谱随Fe3+浓度的变 化; 图4所制备可分散超支化共辄聚合物荧光纳米粒子薄膜的荧光强度对不同金属离子的 响应; 图5所制备可分散超支化共辄聚合物荧光纳米粒子薄膜对Fe3+检测过程的可逆性图; 图6 IMP逻辑门的真值表及逻辑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种可分散超支化共辄聚合物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单体1是从商业中获得,单体 2的合成制备过程如下: (1)三(四溴苯基)胺的制备:10.6 g三苯基胺溶于43 mL的氯仿中并将体系温度降至Ο °C,然后在避光的条件下逐滴加入液溴。待液溴完全加入后继续反应一小时,粗产物倒入体 积比为1:1的水-乙醇体系中沉淀。过滤出白色固体溶解在20 mL的热氯仿中,向体系中加入 50 mL热乙醇在-18°C的条件下过夜重结晶。最后过滤出沉淀并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 三(四溴苯基)胺 18.0 g</H NMR (CDC13): δ = 7.35 (d,6H), 6.92 (d,6H); 13C NMR (CDC13): δ= 146.06, 132.52, 125.62, 116.07。
[0012](2)单体2三(4-(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苯基)胺的制备:0.96 8三 (4-溴苯基)胺的四氢呋喃溶液温度降至-78°C,6 mmol正丁基锂加入到上述体系中,在-80 °(:下搅拌一小时后2-异丙氧基_4,4,5,5_四甲基-1,3,2-二氧杂环戊硼烷加入。在出去溶剂 之前将反应体系恢复到室温,除去溶剂的剩余物溶于氯仿中,然后倒入水中,并用三氯甲烷 萃取水相三次。合并有机相在硫酸镁中干燥,而后浓缩有机相至1 mL。向浓缩的有机相中加 入10 mL的热乙醇并保持体系在-18°C下过夜重结晶。过滤沉淀并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 到单体2 700 mg。1!! NMR (CDC13): δ= 7.68 (d,6H),7.07 (d,6H),1.34 (s,36H); 13C NMR (CDCh): δ= 149.81,135.93,123.50,83.68,24.88。
[0013]可分散超支化共辄聚合物荧光纳米粒子的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氩气氛围下,在250 mL的双口瓶中,将CTAB 5.82 g (16 mmol)完全溶解在90 mL除氧 去离子水中,单体三(4-(4,4,5,5_四甲基-1,3,2-二氧杂硼)苯基)胺149 mg (0.24 mmol), 9,9-二己基-2,7-二溴芴 177 mg (0.36mmol)和催化剂Pd(PPh3)4 2.8 mg溶解在6 mL除氧 的甲苯中。将单体和催化剂的甲苯溶液用注射器转移到搅拌的CTAB溶液中。将反应器置于 超声水浴中,超声振荡20 min后,在搅拌状态下加入3 mL浓度为2M的K2C03水溶液,再继续 超声10 min。所得反应细乳液置于80°C的油浴中,搅拌反应24 h。加入封端剂苯硼酸,反应4 h后,加入另一封端剂溴苯继续反应4 h。冷却后,反应乳液倒入200 mL饱和NaCl水溶液中, 用二氯甲烷多次萃取。合并有机相,并用旋转蒸发仪浓缩,除去大部分溶剂。少量剩余溶液 沉降到200 mL甲醇中,离心分离出固体。将固体置于甲醇中超声洗涤20 min,再离心分离出 固体,并此操作重复三次。最后,在70°C下真空干燥12 h,得到超支化共辄聚合物荧光纳米 粒子135 mg 〇
[0014] 荧光薄膜传感器件的制备方法:配置可分散超支化共辄聚合物荧光纳米粒子的浓 度为0.1 mg/mL的四氢呋喃溶液,将纳米粒子通过旋涂的方式涂在玻璃基底上,旋涂时的转 速为1000 rpm。所得到的薄膜置于60 °C真空干燥箱里干燥4 h即可获得荧光薄膜传感器 件。
[0015] 荧光薄膜传感器件对Fe3+的检测:将薄膜置于装有2 mL的乙醇的比色皿中,然后加 入不同浓度的Fe3+,其浓度在5.0 X 10_6 Μ - 1.5 X 10_3 Μ有良好的猝灭效应,而且内 荧光强度与加入的Fe3+浓度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此外,制备的可分散超支化共辄聚合物荧 光纳米粒子薄膜对Fe 3+有很强的选择性,而且对Hg2+、Ba2+、Mn2+、Pb 2+、Ni2+、Al3+、Co2+、Zn2+、 Cd2+、Mg2+、Pd2+等金属离子几乎无荧光淬灭现象。此外,猝灭后的薄膜使用EDTA水溶液处理 之后,使用去离子水清洗几次,再次测量薄膜的荧光强度,大部分猝灭的荧光强度得到恢 复,表明薄膜对Fe 3+的检测过程具有良好的可逆性。
[0016] Fe3+荧光薄膜传感器件的逻辑门应用:可分散超支化共辄聚合物荧光纳米粒子薄 膜对Fe3+检测的逻辑门应用:将Fe3+和EDTA作为"Input",高的荧光强度产生"Output"为1, 弱的荧光强度产生"Output"为0。
【主权项】
1. 一种基于可分散超支化共辄聚合物纳米粒子的Fe3+荧光薄膜传感器件制备方法,其 特征在于:它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 将单体1和单体2在碱和钯催化剂催化的条件下,在油/水型细乳液中进行Suzuki聚 合反应,并以封端剂进行封端反应,制备出可分散在有机相中的超支化共辄聚合物荧光纳 米粒子; (2) 将分散在有机相中的超支化聚合物纳米粒子通过旋涂的方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荧 光薄膜传感器件; 所述单体1为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分散超支化共辄聚合物纳米粒子的Fe3+荧光薄膜传感 器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油/水型细乳液中进行Suzuki聚合反应的具体步骤为: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水的用量是90 mL;油相甲苯的用量为6 mL;乳化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 溴化铵,用量为16 mmol;催化剂为四三苯基膦钯,用量为2.8 mg;碳酸钾水溶液浓度为2 mol/L,体积为3 mL;反应温度为80°C,反应时间为24 h。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分散超支化共辄聚合物纳米粒子的Fe3+荧光薄膜传感 器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端试剂为硼酸封端剂苯硼酸和溴代封端剂溴苯。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分散超支化共辄聚合物纳米粒子的Fe3+荧光薄膜传感 器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超支化共辄聚合物纳米粒子分散液浓度为〇. 1 mg/mL,旋涂的 转速为1000 rpm。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分散超支化共辄聚合物纳米粒子的Fe3+荧光薄膜传感 器件制备方法制备的荧光薄膜传感器件在逻辑门上应用。
【文档编号】C08G61/12GK105949444SQ201610320466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6日
【发明人】文阳平, 丁万川, 徐景坤
【申请人】江西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