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取榆黄菇中麦角硫因与多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91511发布日期:2019-02-01 19:38阅读:1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取榆黄菇中麦角硫因与多糖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成分的提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提取榆黄菇中麦角硫因与多糖的方法。该提取液适合应用于化妆品领域制作化妆水、面膜等产品。

技术背景

随着目前消费者不断追求绿色化妆品的理念,市场上有越来越多的化妆品选择添加入天然提取物作为主要的功效成分。而食用菌中由于其富含多糖、氨基酸、三萜等被认为是对人体皮肤有益的物质,因此食用菌的提取物近年来不断被开发成为热门的化妆品,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榆黄菇,也称为金顶侧耳,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榆黄菇中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同时还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并且榆黄菇的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以及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十分明显。此外,榆黄菇中所特有的麦角硫因成分也提高了榆黄菇提取物在化妆品领域内的应用价值。

麦角硫因是一种天然的氨基酸,并不能由人体自身所合成,只能通过日常饮食摄入。自然界中能够合成麦角硫因的生物少之又少,研究发现某些真菌中含有丰富的麦角硫因资源。榆黄菇中麦角硫因含量较高,约占榆黄菇干重的0.2%~0.5%。国内外研究发现,麦角硫因与榆黄菇多糖类似,都是一种高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可以有效地清除h2o2以及羟基自由基等活性氧物质。与此同时,麦角硫因还能够修复受到紫外线照射损伤的细胞。麦角硫因作为小分子氨基酸,能够有效地渗透入人体的皮肤细胞,从而起到抗氧化以及抗辐射的作用,非常适合作为化妆品的功效成分。

目前现有的提取方法主要是对与榆黄菇中某一种物质的提取,在现有提取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发明了一种同时优化提取榆黄菇中麦角硫因与多糖的方法,该提取液含有丰富的榆黄菇多糖以及麦角硫因,十分适合应用于化妆品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是提供了一种提取榆黄菇中麦角硫因与多糖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1)将榆黄菇干燥子实体粉碎成子实体粉末。

(2)将榆黄菇子实体粉末用乙醇超声脱脂,重复三次,烘干后得到榆黄菇粉末。

(3)以纯水作为浸提液,将榆黄菇粉末与水按照料液比1:40~1:45混合。

(4)将榆黄菇粉末与纯水的混合液加热至95-100℃的条件下,控制时间为40~50min。

(5)将加热后的榆黄菇混合液用减压抽滤得到提取液。

(6)将减压抽滤所得的提取液经过旋转蒸发仪蒸发水分,浓缩至浓度为1g/ml的提取液。

(7)将浓缩后的榆黄菇提取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脱色树脂,200~300r/min的转速下常温搅拌12~16h,滤网过滤树脂后得到脱色后的榆黄菇提取液。

上述技术方案中,榆黄菇粉碎的平均粒径为80~100目。

上述技术方案中,榆黄菇超声脱脂时的乙醇浓度为80~90%,脱脂的时间控制在30~45min。

上述技术方案中,旋转蒸发仪的温度控制在60~70℃,压力控制在-1mpa~-0.1mpa。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使用的脱色树脂为d303脱色树脂,脱色树脂的添加量与浓缩液的体积比为1:2~4。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得的提取液即为一种富含多糖以及麦角硫因的榆黄菇提取液。

其中多糖含量约为50~60mg/ml,麦角硫因含量约为4.8~5.7mg/ml,黄酮的含量为1.06~1.31mg/ml。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得的提取液即为一种富含多糖以及麦角硫因的榆黄菇提取液,其粘度范围是4.21~6.92ml/g,优选的粘度是5.01ml/g。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得的提取液即为一种富含多糖以及麦角硫因的榆黄菇提取液,其比旋光度范围是0.36~2.62°,优选的比旋光度是0.84°。

脱色后的榆黄菇提取液用于制备抗氧化的组合物。

脱色后的榆黄菇提取液用于制备抑制酪氨酸酶的组合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麦角硫因的薄层层析方法为:将榆黄菇提取液用3倍体积的无水乙醇醇沉去除杂质,过滤后将滤液挥发乙醇后冷冻干燥,后配置成浓度为1mg/ml的样品液。精确称取麦角硫因标准品,配置成1mg/ml的标准品溶液。用毛细管吸取样品,在薄层层析硅胶板下端1.5cm处点样,点样间距不小于1.5cm。将点样后的硅胶板置于层析缸内的展开剂中,展开剂为正丁醇:冰乙酸:水=4:1:1,并在展开剂中加入0.1%的茚三酮溶液作为显色剂,展开剂与显色剂的比例为10:1。当展开剂达到硅胶板上端1.5cm处时,取出吹干,置于105℃烘箱中烘干至硅胶板上出现斑点。

上述技术方案中,黄酮的薄层层析方法为:将榆黄菇提取液冷冻干燥,后配置成浓度为1mg/ml的样品液。精确称取芦丁标准品,配置成浓度为1mg/ml标准品溶液。用毛细管吸取样品,在薄层层析硅胶板下端1.5cm处点样,点样间距不小于1.5cm。将点样后的硅胶板置于层析缸内的展开剂中,展开剂为氯仿:甲醇:水=7:2.5:0.5,当展开剂达到硅胶板上端1.5cm处时,取出吹干,在510nm紫外灯下观察荧光。

提取工艺的优选过程:

本发明采用响应面法同步优化提取榆黄菇中麦角硫因与多糖,可以准确优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料液比,从而有效提高多糖和麦角硫因的得率。

料液比的优化过程为:精确称取榆黄菇粉末,分别按料液比1:10、1:20、1:30、1:40、1:50加入蒸馏水,100℃下提取2h,10000rpm离心10min后取上清液测定多糖含量。每组样品分别做3组平行。

提取时间的优化过程为:精确称取榆黄菇粉末,提取时间为20、40、60、80、100min,料液比为1:20,在100℃下提取2h,10000rpm离心10min后取上清液测定多糖含量。每组样品分别做3组平行。

提取温度的优化过程为:精确称取榆黄菇粉末,提取温度为60、70、80、90、100℃,料液比为1:20,提取2h,10000rpm离心10min后取上清液测定多糖含量。每组样品分别做3组平行。

脱色工艺的优选过程:

将浓缩后的榆黄菇提取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脱色树脂,在常温下搅拌后滤出脱色树脂得到脱色后的榆黄菇提取液。

脱色树脂的优化过程:取一定量的榆黄菇提取液,分别选用一定量的d303、d941、d301脱色树脂,常温下200rpm搅拌24h后取样,于600nm处测吸光度值鉴定脱色效果。

转速的优化过程:取一定量的榆黄菇提取液,选用d303脱色树脂,常温下100、200、300、400、500rpm转速下搅拌24h后取样,于600nm处测吸光度值鉴定脱色效果。

搅拌时间的优化过程:取一定量的榆黄菇提取液,选用d303脱色树脂,常温下200rpm转速下搅拌8h、12h、24h、36h、48h后取样,于600nm处测吸光度值鉴定脱色效果。

性能评价

1.抗氧化能力测定

测定脱色后的榆黄菇提取液的过氧化氢清除能力以及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结果显示,脱色后的榆黄菇提取液能够有效地清除过氧化氢以及羟基自由基,其中提取液清除过氧化氢的ic50值为0.221mg/ml,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50值为6.760mg/ml。说明该脱色后的榆黄菇提取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能够作为天然化妆品的一种抗氧化剂,能够起到抗衰老的能力。

2.美白能力测试

测定脱色后的榆黄菇提取液的体外酪氨酸酶抑制能力,实验结果显示,浓度为0.1mg/ml的脱色后的榆黄菇提取液的酪氨酸酶抑制能力为14.8%。说明即使在低浓度下,脱色后的榆黄菇提取液对酪氨酸酶仍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作为化妆品功效成分能够起到美白的作用。

3、粘度测试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串联粘度检测器测定榆黄菇提取液的特性粘度,其特性粘度的范围为4.21~6.92ml/g,优选的粘度是5.01ml/g。

4、比旋光度测试

通过旋光仪测定脱色后的榆黄菇提取液的比旋光度,其比旋光度范围是0.36~2.62°,优选的比旋光度是0.84°。

脱色后的榆黄菇提取液(粘度的范围为4.21~6.92ml/g,优选的粘度是5.01ml/g)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具备良好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与其余粘度范围的提取液存在明显区别,其余粘度范围的提取液的活性不明显。

脱色后的榆黄菇提取液(比旋光度范围是0.36~2.62°,优选的比旋光度是0.84°)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具备良好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与其余比旋光度范围的提取液存在明显区别,其余比旋光度范围的提取液的活性不明显。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首次利用榆黄菇作为原料获得一种富含多糖以及麦角硫因的提取液。榆黄菇原料价格低廉,来源丰富,其中多糖以及麦角硫因含量丰富。本发明采用响应面法同步优化提取榆黄菇中麦角硫因与多糖,可以准确优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料液比,从而有效提高多糖和麦角硫因的得率。本发明所使用的提取工艺简单,提取时间短,设备要求低,生产成本更为低廉,易实现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在整个提取过程中,仅用纯水作为溶剂,无毒无害,后续应用更为便利。与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本发明同时兼顾多糖与麦角硫因的提取,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增强了提取液的功效。

本发明所得的榆黄菇提取液富含麦角硫因与多糖在化妆品应用领域内具有广阔的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抗氧化能力测定。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提取榆黄菇中麦角硫因与多糖的方法,其特征是:

(1)将1kg榆黄菇干燥子实体用中药粉碎机将榆黄菇粉碎成平均粒径为80目的粉末。

(2)将榆黄菇子实体粉末用80%的乙醇超声脱脂30min,重复三次,烘干后乙醇待用。

(3)以纯水作为浸提液,将榆黄菇粉末与水按照料液比1:40混合。

(4)将榆黄菇粉末与纯水的混合液加热至95℃的条件下,控制时间为40min。

(5)将加热后的榆黄菇混合液用减压抽滤得到提取液。

(6)将减压抽滤所得的提取液经过旋转蒸发仪蒸发水分,旋蒸温度为60℃,压力为-1mpa。

(7)将榆黄菇提取液浓缩至浓度为1g/ml干重的提取液。

(8)将浓缩后的榆黄菇提取液加入500gd303脱色树脂在200r/min转速下脱色12h,滤网过滤后得到脱色后的榆黄菇提取液。其中多糖的含量为53.16mg/ml,麦角硫因的含量为4.89mg/ml,黄酮的含量为1.06mg/ml。

实施例二:

一种提取榆黄菇中麦角硫因与多糖的方法,其特征是:

(1)将1kg榆黄菇干燥子实体用中药粉碎机将榆黄菇粉碎成平均粒径为90目的粉末。

(2)将榆黄菇子实体粉末用85%的乙醇超声脱脂40min,重复三次,烘干后乙醇待用。

(3)以纯水作为浸提液,将榆黄菇粉末与水按照料液比1:42混合。

(4)将榆黄菇粉末与纯水的混合液加热至97℃的条件下,控制时间为45min。

(5)将加热后的榆黄菇混合液用减压抽滤得到提取液。

(6)将减压抽滤所得的提取液经过旋转蒸发仪蒸发水分,旋蒸温度为65℃,压力为-0.8mpa。

(7)将榆黄菇提取液浓缩至浓度为1g/ml干重的提取液。

(8)将浓缩后的榆黄菇提取液加入600gd303脱色树脂在250r/min转速下脱色14h,滤网过滤后得到脱色后的榆黄菇提取液。其中多糖的含量为59.35mg/ml,麦角硫因的含量为5.65mg/ml,黄酮的含量为1.23mg/ml。

实施例三:

一种提取榆黄菇中麦角硫因与多糖的方法,其特征是:

(1)将1kg榆黄菇干燥子实体用中药粉碎机将榆黄菇粉碎成平均粒径为100目的粉末。

(2)将榆黄菇子实体粉末用90%的乙醇超声脱脂45min,重复三次,烘干后乙醇待用。

(3)以纯水作为浸提液,将榆黄菇粉末与水按照料液比1:45混合。

(4)将榆黄菇粉末与纯水的混合液加热至100℃的条件下,控制时间为50min。

(5)将加热后的榆黄菇混合液用减压抽滤得到提取液。

(6)将减压抽滤所得的提取液经过旋转蒸发仪蒸发水分,旋蒸温度为70℃,压力为-0.5mpa。

(7)将榆黄菇提取液浓缩至浓度为1g/ml干重的提取液。

(8)将浓缩后的榆黄菇提取液加入400gd303脱色树脂在300r/min转速下脱色16h,滤网过滤后得到脱色后的榆黄菇提取液。其中多糖的含量为55.63mg/ml,麦角硫因的含量为5.52mg/ml,黄酮的含量为1.28mg/ml。

实施例四:

水性基质软膏剂的制备

实施例三榆黄菇提取液20g;羧甲基纤维素钠80g加入乙醇500ml,研磨使湿润,再加甘油2000ml,研均,加苯甲酸钠水溶液400ml(含20g苯甲酸钠)研匀,溶胀得水溶性基质;混匀,灌装,灭菌,制成软膏剂。

实施例五:

将实施例三榆黄菇提取液用3倍体积的无水乙醇醇沉去除杂质,过滤后将滤液挥发乙醇后冷冻干燥,后配置成浓度为1mg/ml的样品液。精确称取麦角硫因标准品,配置成1mg/ml的标准品溶液。用毛细管吸取样品,在薄层层析硅胶板下端1.5cm处点样,点样间距不小于1.5cm。将点样后的硅胶板置于层析缸内的展开剂中,展开剂为正丁醇:冰乙酸:水=4:1:1,并在展开剂中加入0.1%的茚三酮溶液作为显色剂,展开剂与显色剂的比例为10:1。当展开剂达到硅胶板上端1.5cm处时,取出吹干,置于105℃烘箱中烘干至硅胶板上出现斑点。

实施例六:

将实施例三榆黄菇提取液冷冻干燥,后配置成浓度为1mg/ml的样品液。精确称取芦丁标准品,配置成浓度为1mg/ml标准品溶液。用毛细管吸取样品,在薄层层析硅胶板下端1.5cm处点样,点样间距不小于1.5cm。将点样后的硅胶板置于层析缸内的展开剂中,展开剂为氯仿:甲醇:水=7:2.5:0.5,当展开剂达到硅胶板上端1.5cm处时,取出吹干,在510nm紫外灯下观察荧光。

实施例七:

将实施例四水性基质软膏剂冷冻干燥,干膏研磨后用3倍重量的无水乙醇醇沉去除杂质,过滤后将滤液挥发乙醇后冷冻干燥,后配置成浓度为1mg/ml的样品液。精确称取麦角硫因标准品,配置成1mg/ml的标准品溶液。用毛细管吸取样品,在薄层层析硅胶板下端1.5cm处点样,点样间距不小于1.5cm。将点样后的硅胶板置于层析缸内的展开剂中,展开剂为正丁醇:冰乙酸:水=4:1:1,并在展开剂中加入0.1%的茚三酮溶液作为显色剂,展开剂与显色剂的比例为10:1。当展开剂达到硅胶板上端1.5cm处时,取出吹干,置于105℃烘箱中烘干至硅胶板上出现斑点。

实施例八:

将实施例四水性基质软膏剂冷冻干燥,干膏研磨后用3倍重量的无水乙醇醇沉去除杂质,过滤后将滤液挥发乙醇后冷冻干燥,后配置成浓度为1mg/ml的样品液。精确称取芦丁标准品,配置成浓度为1mg/ml标准品溶液。用毛细管吸取样品,在薄层层析硅胶板下端1.5cm处点样,点样间距不小于1.5cm。将点样后的硅胶板置于层析缸内的展开剂中,展开剂为氯仿:甲醇:水=7:2.5:0.5,当展开剂达到硅胶板上端1.5cm处时,取出吹干,在510nm紫外灯下观察荧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