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菌菌丝生长测试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55524发布日期:2019-01-29 17:19阅读:16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菌丝生长测试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真菌菌丝生长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真菌病:由植物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约占植物病害的70~80%。一种作物上可发现几种甚至几十种真菌病害。常见有霜霉、白粉、白锈、黑粉、锈粉、烟霉、黑痣、霉状物、蘑菇状物、棉絮状物、颗粒状物、绳索状物、粘质粒和小黑点等。了解真菌菌丝的生长模式,对于真菌病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现有技术还没有很好的研究真菌菌丝生长模式的测试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以研究真菌菌丝的生长情况的真菌菌丝生长测试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真菌菌丝生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在培养皿底部倒入固体培养基,控制培养基厚度为0.3cm~0.5cm;

(2)在培养基上方接种真菌菌丝,接种点间距在1.5cm以上;

(3)向培养皿中倒入直径0.3mm~0.5mm的玻璃珠,控制玻璃珠层厚度为0.5cm~1.5cm;

(4)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培养7d~10d,获得菌丝菌落;

(5)向培养皿中滴入孟加拉红染色剂,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获得染色后菌落;

(6)将菌落及上方的玻璃珠用玻璃管切开后整体取出,放入去离子水中浸泡10h~16h;

(7)通过观察记录染色后菌丝在玻璃珠上的形态获得真菌菌丝的生长模式。

其中,所述的步骤(1)中培养皿为直径9cm~15cm的培养皿。

其中,所述的培养皿设有盖体,培养时通过封条密封。

其中,所述的步骤(4)中培养箱为植物生产环境模拟培养箱。

其中,所述的步骤(6)中玻璃管的直径为1cm~3cm。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优点:本发明用以研究真菌菌丝的生长情况,用玻璃珠覆盖真菌菌落,可以了解真菌菌丝是横向或者竖向生长,是单根或者多根生长,是穿过玻璃珠缝隙或者包裹玻璃珠生长,了解真菌生长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绵霉菌菌丝生长的测试方法:

本实施例的绵霉菌菌丝生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在培养皿底部倒入固体培养基,控制培养基厚度为0.3cm;

(2)在培养基上方接种真菌菌丝,接种点间距在2cm;

(3)向培养皿中倒入直径0.3mm的玻璃珠,控制玻璃珠层厚度为0.5cm;

(4)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培养7d,获得菌丝菌落;

(5)向培养皿中滴入孟加拉红染色剂,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获得染色后菌落;

(6)将菌落及上方的玻璃珠用玻璃管切开后整体取出,放入去离子水中浸泡10h;

(7)通过观察记录染色后绵霉菌菌丝在玻璃珠上的形态获得绵霉菌菌丝的生长模式。

实施例2:腐霉菌菌丝生长的测试方法:

本实施例的腐霉菌菌丝生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在培养皿底部倒入固体培养基,控制培养基厚度为0.5cm;

(2)在培养基上方接种真菌菌丝,接种点间距在1.5cm;

(3)向培养皿中倒入直径0.5mm的玻璃珠,控制玻璃珠层厚度为1.5cm;

(4)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培养10d,获得菌丝菌落;

(5)向培养皿中滴入孟加拉红染色剂,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获得染色后菌落;

(6)将菌落及上方的玻璃珠用玻璃管切开后整体取出,放入去离子水中浸泡16h;

(7)通过观察记录染色后腐霉菌菌丝在玻璃珠上的形态获得腐霉菌菌丝的生长模式。

实施例3:白锈菌菌丝生长的测试方法:

本实施例的白锈菌菌丝生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在培养皿底部倒入固体培养基,控制培养基厚度为0.4cm;

(2)在培养基上方接种真菌菌丝,接种点间距在2.5cm;

(3)向培养皿中倒入直径0.4mm的玻璃珠,控制玻璃珠层厚度为1cm;

(4)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培养8d,获得菌丝菌落;

(5)向培养皿中滴入孟加拉红染色剂,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获得染色后菌落;

(6)将菌落及上方的玻璃珠用玻璃管切开后整体取出,放入去离子水中浸泡12h;

(7)通过观察记录染色后白锈菌菌丝在玻璃珠上的形态获得白锈菌菌丝的生长模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菌菌丝生长测试方法,(1)在培养皿倒入培养基,培养基厚度为0.3cm~0.5cm;(2)在培养基上方接种真菌菌丝;(3)向培养皿中倒入直径0.3mm~0.5mm的玻璃珠,控制玻璃珠层厚度为0.5cm~1.5cm;(4)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培养7d~10d;(5)向培养皿中滴入孟加拉红染色剂,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6)将菌落及上方的玻璃珠用玻璃管切开后整体取出,放入去离子水中浸泡10h~16h;(7)通过观察记录染色后菌丝在玻璃珠上的形态获得真菌菌丝的生长模式。本发明用以研究真菌菌丝的生长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孙嘉斌;孙晓哲;魏秀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胜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0.10
技术公布日:2019.01.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