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91909发布日期:2019-02-01 19:40阅读:1062来源:国知局
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甲硫氨酸和牛磺酸等氨基酸和一些常见的酶含硫,因此硫是所有细胞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在蛋白质中,多肽之间的二硫键是蛋白质构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细菌在一些类似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使用硫化氢作为电子提供物。在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硫是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

医疗上,硫还可用来制硫磺软膏医治某些皮肤病,但硫对身体危害较大长期在高含硫的工矿下工作对身体有极大损害。

由于硫离子在细胞以及生理病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故使用不伤害细胞结构,并且提供实时原位检测的硫离子荧光探针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在水溶液中检测硫离子,且水溶性好、灵敏度高、选择性较强的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其化学式如下所示: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上述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如上所述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将4-溴-1,8-萘二甲酸酐溶解,加热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分离提纯,即可获得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

优选地,所述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的用量为:每2-3g4-溴-1,8-萘二甲酸酐用20-40ml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的用量为:每2.78g4-溴-1,8-萘二甲酸酐用30ml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

优选地,所述加热反应的温度为150-160℃,反应时间为24h。

优选地,所述洗涤的溶剂为乙醇,洗涤次数为3次。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离提纯具体步骤为:用1:1石油醚和二氯甲烷进行柱层析分离提纯。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上述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如上所述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用于作为荧光探针测定硫离子的浓度。

本发明所述的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通过以下步骤测定硫离子的浓度:

1)将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加至硫离子溶液中,配制成浓度为2.0×10-5mol/l的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溶液,测定各溶液在发射波长为389nm处的荧光强度,记录其与硫离子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制作标准曲线ι;

2)将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加至硫离子溶液中,配制成浓度为2.0×10-5mol/l的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溶液,测定各溶液在发射波长为546nm处的荧光强度,记录其与硫离子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制作标准曲线ⅱ;

3)将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加至硫离子溶液中,配制成浓度为2.0×10-5mol/l的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溶液,测定各溶液在发射波长为546nm和389nm处的荧光强度,并计算比值i546/i389,记录比值i546/i389与硫离子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制作标准曲线ⅲ;

4)将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加至待测液中,配制成浓度为2.0×10-5mol/l的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溶液,测定并记录待测液在发射波长为步骤1或步骤2或步骤3对应的发射波长的荧光强度;

5)根据步骤4)得到的荧光强度与对应的步骤1或步骤2或步骤3得到的标准曲线比对,计算待测硫离子的浓度。

优选地,所述步骤1)-3)中,硫离子溶液的浓度为0.0~100.0×10-6mol/l。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1)-4)中,激发波长均为320nm。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1)-4)中,所述硫离子溶液为na2s。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作为荧光探针,可以在水溶液中检测硫离子,水溶性好,灵敏度高,选择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是一种比率型的硫离子水溶性荧光探针。

附图说明

图1是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的阳离子质谱图;

图2是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的核磁图;

图3是在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中加入不同浓度的s2-前后的荧光光谱图;

图4是含硫离子和不含硫离子的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溶液的荧光现象对比图;

图5是在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中加入不同浓度的s2-前后的紫外吸收的变化曲线图;

图6是含硫离子和不含硫离子的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溶液的变化图;

图7是在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中分别滴加br-、ch3coo-、cl-、hso3-、hso4-、i-、s2o82-、so42-、wo42-、clo-、clo2-、h2po4-、no3-、s2-后,比值i546/i389随不同离子浓度的变化图;

图8是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对不同离子的选择识别作用图;

图9是实施例6以320nm为激发波长时在s离子和在546nm处的荧光强度的关系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但是可以理解这些具体的实施方式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对本发明的的具体实施方式或者技术特征进行改进,但这些经过改进或替换的技术技术方案,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圆底烧瓶中加入2.78g4-溴-1,8-萘二甲酸酐,取30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将其溶解,并在153℃下加热24h,反应过程中,使用薄层色谱监测反应进程,直到反应完成;

2)将反应后的溶液缓缓倒入冰水中,然后过滤,用冰乙醇洗涤3次,烘干,将得到的粗产物用1:1石油醚和二氯甲烷进行柱层析分离提纯,即可获得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

通过上述步骤制备所得的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化学结构式为:

本实施例制备所得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的阳离子质谱图详见图1,核磁图详见图2。

实施例2

向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中加0.0,2.0,4.0,6.0,8.0,10.0,14.0,16.0,18.0,20.0,25.0,30.0,35.0,40.0~100.0(×10-6mol/l)的s2-前后的荧光光谱图详见图3。

由图3可知:当波长激发为320nm时,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的在发射波长为389nm处,对硫离子的响应表现为荧光淬灭信号;而发射波长在546nm处,对硫离子的响应表现为荧光增强信号;且随着硫离子浓度值的增加,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荧光探针在546nm处荧光强度增强,在389nm处荧光强度减弱。

将各个浓度的硫离子溶液与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的荧光强度比值i546/i389进行定量关系分析,详见图7:比值i546/i389随硫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显示该化合物是一种很好的比率型硫离子荧光探针。

实施例3

在ph=7.0、浓度为2.0×10-5mol/l的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水溶液中加入na2s,使硫离子浓度为100μm,在365nm的紫外光照射下观察荧光现象,并与不含硫离子的2.0×10-5mol/l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水溶液作对比。

如图4所示:图中,左图为无硫离子的溶液,右图为有硫离子的溶液;可以看出加入硫离子后,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水溶液从无色变成浅黄色,说明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水溶液对硫离子具有荧光识别作用。

实施例4

向ph=7.0、浓度为2.0×10-5mol/l的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水溶液中加入硫离子,使得硫离子的浓度依次为0.0,2.0,4.0,6.0,8.0,10.0,14.0,16.0,18.0,20.0,25.0,30.0,35.0,40.0~100.0(×10-6mol/l),并分别检测它们在可见光下的紫外吸收值,绘制紫外光谱图。

得到的紫外光谱图如图5所示: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的紫外吸收波长在444nm处,其对硫离子的响应表现为紫外吸收减弱;而在320nm处,其对硫离子的响应表现为紫外吸收增强;随着硫离子浓度值的增大,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探针在444nm处紫外吸收减弱,在320nm处紫外吸收增强,说明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水溶液是一种很好的紫外型硫离子荧光探针。

实施例5

向ph=7.0、浓度为2.0×10-5mol/l的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水溶液中加入na2s,使硫离子浓度为100μm,并与不含硫离子的2.0×10-5mol/l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水溶液作对比。

如图6所示:图中,左图为无硫离子的溶液,右图为有硫离子的溶液;可以看出加入硫离子后,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水溶液的紫外吸收从浅黄色变成无色;说明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水溶液对硫离子的具有紫外识别作用。

实施例6

1)制作标准曲线ι:将12μlph=7.0、浓度为5.0×10-3mol/l的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中分别加至3ml硫离子浓度为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100.0(×10-6mol/l)的硫化钠溶液中,配制成浓度为2.0×10-5mol/l的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溶液;激发波长为320nm下,测定各溶液在发射波长为389nm处的荧光强度,制作标准曲线ι;

2)制作标准曲线ⅱ:将12μlph=7.0、浓度为5.0×10-3mol/l的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中分别加至3ml硫离子浓度为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100.0(×10-6mol/l)的硫化钠溶液中,配制成浓度为2.0×10-5mol/l的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溶液;激发波长为320nm下,测定各溶液在发射波长为546nm处的荧光强度,制作标准曲线ⅱ;

3)制作标准曲线ⅲ:将12μlph=7.0、浓度为5.0×10-3mol/l的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中分别加至3ml硫离子浓度为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100.0(×10-6mol/l)的硫化钠溶液中,配制成浓度为2.0×10-5mol/l的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溶液;激发波长为320nm下,测定各溶液在发射波长为546nm和389nm处的荧光强度,并计算其比值i546/i389,制作标准曲线ⅲ;

4)检测记录:将12μlph=7.0、浓度为5.0×10-3mol/l的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中加入3ml未知浓度硫离子的硫化钠溶液中,配制成浓度为2.0×10-5mol/l的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溶液,记录溶液的荧光强度;

5)计算:根据步骤2)的定量关系计算待测硫离子的浓度。

实施例7

向ph=7.0、浓度为2.0×10-5mol/l的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水溶液中分别滴加1.0×10-4mol/l的br-、ch3coo-、cl-、hso3-、hso4-、i-、s2o82-、so42-、wo42-、clo-、clo2-、h2po4-、no3-、s2-。采用320nm作为激发波长,测定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水溶液在546nm和389nm处的荧光光谱,并将比值i546/i389对应上述不同离子的浓度作图。

详见图7,说明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作为荧光探针能够很好的选择识别硫离子。

实施例8

向ph=7.0、浓度为2.0×10-5mol/l的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水溶液中加入2.0×10-5mol/l的硫离子,及同时滴加1.0×10-4mol/l的clo2-、h2po4-、clo3-、wo42-、no3-、so42-、i-、s2o32-、br-、cl-、ch3coo-。采用320nm作为激发波长,测定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水溶液在546nm和389nm处的荧光光谱,并将比值i546/i389对应不同离子的浓度作图。

详见图8,说明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对硫离子表现出较高的选择识别作用,其他离子的存在基本不会对4-二甲基氨基-1,8-萘二甲酸酐对硫离子的识别能力有太大影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