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抗氧化剂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52610发布日期:2019-06-11 22:21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用抗原化剂,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抗氧化剂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脂质氧化是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之一,它能导致食品特别是高脂肪食品产生各种不良风味(如哈喇味),这不仅降低了食品的营养价值,有些氧化产物还具有毒副作用,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脂溶性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叔丁基对苯二酚等可溶于油脂,能有效延缓油脂的氧化酸败,现在已广泛应用于油脂工业作为油脂抗氧化剂。但在牛奶、果汁、沙拉酱等这些含有油水混合的食品体系中,脂溶性抗氧化剂和水溶性抗氧化剂都不能有效地阻止油脂的氧化。这是因为在这些油水乳化的食品体系中,油脂以液滴的形式分散于水中,氧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油水界面处,而脂溶性抗氧化剂位于油滴的内部,水溶性抗氧化剂则溶解于水性溶剂中,二者都不能与油滴界面进行有效接触,所以对脂质的抗氧化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抗氧化剂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将本发明制备出的复合抗氧化剂脂质体添加于油水乳化食品中,可有效防止食品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复合抗氧化剂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具体步骤:

第一步,将气体二氧化碳冷却至0℃以下,加压至4-6mpa,使之转化为液体二氧化碳;

第二步,将脂质材料和脂溶性抗氧化剂加入高压反应釜中,然后向反应釜中注入液体二氧化碳,搅拌均匀,升温至30℃;

第三步,将溶有水溶性抗氧化剂的水性溶剂加入吸收罐中,打开高压反应釜阀门,高压反应釜内的流体通过喷嘴流入吸收罐中,使罐内溶液处于雾状流化态;

第四步,待高压反应釜内流体释放完毕,放出吸收罐内的液体,得到复合抗氧化剂脂质体混悬液。

所述第二步中的脂质材料为大豆磷脂、脂肪酸甘油酯及其衍生物或胆固醇。

所述第二步中的脂溶性抗氧化剂为维生素e、叔丁基对苯二酚、白藜芦醇或迷迭香提取物。

所述第三步中的水溶性抗氧化剂为维生素c。

所述第三步中的水性溶剂为磷酸盐缓冲溶液或蒸馏水。

所述脂质材料和脂溶性抗氧化剂用无水乙醇溶解后再加入高压反应釜中。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亚临界二氧化碳气爆法制备出的复合抗氧化剂脂质体稳定性好,将其加入到油乳复合食品体系中,可有效减缓脂质材料的氧化对乳液形成的破坏作用;同时本发明制备方法不含有毒有害的有机化学试剂,工艺简单、易于放大,有利于工业化规模生产。

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抗氧化剂脂质体将脂溶性抗氧化剂和水溶性抗氧化剂同时包封于脂质体内部,脂溶性抗氧化剂位于脂质体双分子层中,而水溶性抗氧化剂处于脂质体水相内核中,由于脂质体囊泡具有亲水性,加入水相后脂质体在水油界面处聚集,抗氧化剂被定位到氧化反应发生的部位,将复合抗氧化剂脂质体添加于含水食品体系中,可有效防止食品乳液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具体来说:脂质体囊泡是一种亲水性胶粒,有类似于乳化剂对水包油食品乳液体系的稳定作用。当复合抗氧化剂混悬液加入到油水混合乳液中,脂质体囊泡倾向于汇聚在液体油滴与水相交界面处,当油乳复合乳液遭受空气中氧气的氧化作用在油滴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此时脂质体大多聚集在油滴与水的分界面处,由脂质体释放出的脂溶性抗氧化剂可有效地阻止氧化反应的发生;当脂溶性抗氧化剂被氧化成氧化态时,从脂质体内核释放出的水溶性抗氧化剂可以使脂溶性抗氧化剂再生。

使用时,将复合抗氧化剂脂质体混悬液与油乳复合食品体系混合均匀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抗氧化剂脂质体与常规脂溶性和水溶性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更加详细的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

实施例1制备复合抗氧化剂脂质体混悬液1#

称取200mg磷脂酰胆碱、50mg胆固醇、30mg维生素e,用10ml乙醇溶解后加入高压反应釜;用高压柱塞泵向高压反应釜内加入液体二氧化碳60g,搅拌下升温至30℃;

将溶有30mg维生素c的100ml蒸馏水加入吸收池,开启高压反应釜阀门释放内部含有二氧化碳的流体,使吸收池中的液体始终处于雾状流化状态,直至高压反应釜中的流体释放完毕;收集吸收池中的液体即为1#脂质体悬浮液产品。经测定:1#产品粒径119nm,zeta电位-38mv,维生素e包封率92.5%,维生素c包封率22.1%。

实施例2制备复合抗氧化剂脂质体混悬液2#

称取磷脂酰胆碱100mg,乙二醇癸酸丁二酸单酯100mg,辛癸酸甘油酯20mg,叔丁基对苯二酚30mg,将上述材料用10ml乙醇溶解后加入高压反应釜;用高压柱塞泵向高压反应釜内加入液体二氧化碳100g,搅拌下升温至30℃;

将溶有30mg维生素c的100ml蒸馏水加入吸收池,开启高压反应釜阀门释放内部含有二氧化碳的流体,使吸收池中的液体始终处于雾状流化状态,直至高压反应釜中的流体释放完毕;收集吸收池中的液体即为3#脂质体悬浮液产品。经测定:产品粒径80nm,zeta电位-39v,叔丁基对苯二酚的包封率94.5%,维生素c包封率25.0%。

实施例3制备复合抗氧化剂脂质体混悬液3#

称取磷脂酰胆碱100mg,乙二醇癸酸丁二酸单酯100mg,辛癸酸甘油酯20mg,白藜芦醇30mg,将上述材料用10ml乙醇溶解后加入高压反应釜;用高压柱塞泵向高压反应釜内加入液体二氧化碳80g,搅拌下升温至30℃;

将溶有30mg维生素c的100ml蒸馏水加入吸收池,开启高压反应釜阀门释放内部含有二氧化碳的流体,使吸收池中的液体始终处于雾状流化状态,直至高压反应釜中的流体释放完毕;收集吸收池中的液体即为3#脂质体悬浮液产品。经测定:产品粒径80nm,zeta电位-39v,白藜芦醇的包封率90.5%,维生素c包封率30.0%。

实施例4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能测定

将实施例1制备的1#复合抗氧化剂100ml和30mg维生素e、30mg维生素c与100ml含油10%的亚麻籽油水乳液混合,用ftc法测定37℃下乳液的抗氧化效果,实验结果见图1:图1中c为10%的油水乳液ftc氧化曲线,d为添加30mg维生素c的50ml10%油水乳液ftc氧化曲线,e为添加30mg维生素e的50ml10%油水乳液ftc氧化曲线,b为50ml实施例1的1#复合抗氧化剂脂质体和50ml10%油水乳液ftc氧化曲线。

从图1中可以看出:加入1#复合抗氧化剂脂质体的亚麻籽油乳液用ftc法测得吸光度值远小于单独添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吸光度值,说明1#复合抗氧化剂脂质体比维生素c和维生素e对亚麻籽油乳液的脂质氧化有较强抑制能力。ftc法测得的维生素c、维生素e和1#复合抗氧化剂脂质体对亚麻籽油的油乳液初级氧化产物的产生在24h时的抑制率分别50.1%,71.3%和92.4%。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抗氧化剂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气体二氧化碳经降温加压转化为液体二氧化碳;将脂质材料和脂溶性抗氧化剂加入高压反应釜中,然后向其中注入液体二氧化碳,搅拌、升温至30℃;将溶有水溶性抗氧化剂的水性溶剂加入吸收罐中,打开反应釜阀门,流体通过喷嘴流入吸收罐中,使罐内溶液处于雾状流化态;待反应釜内流体释放完毕,放出吸收罐内的液体,得到复合抗氧化剂脂质体混悬液。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亚临界二氧化碳气爆法制备出的复合抗氧化剂脂质体稳定性好,加入到油乳复合食品体系中,可有效减缓脂质材料的氧化对乳液形成的破坏作用;同时本发明制备方法不含有毒有害的有机化学试剂,工艺简单、易于放大,有利于工业化规模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雁;潘丽;谷克仁;谢文磊;张朋杰;李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12.07
技术公布日:2019.06.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