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油制取用软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9233发布日期:2018-09-25 21:07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豆油软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豆油制取用软化装置。



背景技术:

大豆软化是通过对油料水分和温度的调节,改善油料的弹塑性,使之具备轧坯的最佳条件,减少轧坯时的粉末度和粘辊现象,保证坯片的质量。软化主要用于含油量低、含水量低和含壳量高的物性可塑性差、质地坚硬的大豆。大豆的含油量低,可塑性差,轧坯前一般都要进行软化,轧坯温度应视大豆含水量的高低而定,大豆水分为13%~15%时,软化温度通常掌握在70~80度,软化时间15~30分钟。现有技术的大豆油制取用软化装置需要人工手动出料,出料效率低,而且在浸泡软化过程中不能够自主控制水量,在出料过程中容易堵塞管口。



技术实现要素:

(1)技术方案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豆油制取用软化装置,包括软化筒体和筒架组件,所述筒架组件用于固定所述软化筒体,所述筒架组件由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组成,所述软化筒体由圆柱上筒体和锥台形下筒体组成,所述圆柱上筒体位于所述锥台形下筒体的上方,所述圆柱上筒体的左侧面上端设有蒸汽进管,所述圆柱上筒体的右侧面上端设有蒸汽出管,所述蒸汽进管和所述蒸汽出管的内部端口套接U型供热管,所述圆柱上筒体的内部设有供水瓶,所述供水瓶为方形,并且在所述供水瓶开设透水孔,所述供水瓶的上端连接进水管,所述锥台形下筒体的左侧面设有第一振动电机,所述锥台形下筒体的右侧面设有第二振动电机,所述锥台形下筒体的底部设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设有插板阀。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上筒体的顶部设有上盖,所述上盖的顶部设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上筒体的左侧面设有温度探测装置,所述温度探测装置的探头伸入所述圆柱上筒体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将待软化的大豆从圆柱上筒体的顶部投入,并倒入适量的水进行浸泡软化,然后通过蒸汽进管和蒸汽出管进行蒸汽加热,由于在软化过程中需要控制浸泡水量,在不开盖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进水管进行抽水或者供水,浸泡软化完成后开启第一振动电机和第二振动电机进行振动出料。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蒸汽进管和蒸汽出管进行蒸汽加热,由于在软化过程中需要控制浸泡水量,在不开盖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进水管进行抽水或者供水,浸泡软化完成后开启第一振动电机和第二振动电机进行振动出料,软化和出料效率高,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大豆油制取用软化装置需要人工手动出料,出料效率低,而且在浸泡软化过程中不能够自主控制水量,在出料过程中容易堵塞管口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大豆油制取用软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案例提供一种大豆油制取用软化装置,包括软化筒体1和筒架组件2,所述筒架组件2用于固定所述软化筒体1,所述筒架组件2由底板21、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组成,所述软化筒体1由圆柱上筒体11和锥台形下筒体12组成,所述圆柱上筒体11位于所述锥台形下筒体12的上方,所述圆柱上筒体11的左侧面上端设有蒸汽进管12,所述圆柱上筒体11的右侧面上端设有蒸汽出管13,所述蒸汽进管12和所述蒸汽出管13的内部端口套接U型供热管14,所述圆柱上筒体11的内部设有供水瓶15,所述供水瓶15为方形,并且在所述供水瓶15开设透水孔,所述供水瓶15的上端连接进水管16,所述锥台形下筒体12的左侧面设有第一振动电机17,所述锥台形下筒体12的右侧面设有第二振动电机18,所述锥台形下筒体12的底部设有出料管3,所述出料管3设有插板阀31。

所述圆柱上筒体11的顶部设有上盖4,所述上盖4的顶部设有第一把手41和第二把手42,所述圆柱上筒体11的左侧面设有温度探测装置5,所述温度探测装置5的探头伸入所述圆柱上筒体11的内部。本实施例的工作步骤:首先将待软化的大豆从圆柱上筒体11的顶部投入,并倒入适量的水进行浸泡软化,然后通过蒸汽进管12和蒸汽出管13进行蒸汽加热,由于在软化过程中需要控制浸泡水量,在不开盖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进水管16进行抽水或者供水,浸泡软化完成后开启第一振动电机17和第二振动电机18进行振动出料。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